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執不下

字數:3604   加入書籤

A+A-




    這不明擺著其他幾路義軍要來襄陽府避難嗎?按照曆史上白蓮教起義軍正麵不敵清軍後,多是進山打遊擊,避實就虛與清軍糾纏。

    並且依靠流動作戰給予清軍重創,根本不會像此時這樣逃到自己所在的襄陽府。

    正因為自己這隻蝴蝶動了動小翅膀,改變了曆史進程,不僅導致白蓮教起義提前進行,而且還導致這些義軍再戰鬥失利之後紛紛想進到襄陽府,誰知這正好中了清軍下懷。

    接下來,“總教師”劉之協、“小明王”樊學明、“聖姑”韓冰兒的使者紛至遝來,要求李克青看在同為義軍的份上,讓他們進襄陽城補給、暫避清軍兵鋒。

    讓聖姑韓冰兒部進城,李克青自然沒話說,於公於私那都是百分之百舉手歡迎。不過,讓其劉之協和樊學明進城那就另當別論了。

    對於是否放其他各路義軍進城,光複軍內部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一派認為天下義軍本就是一家,都是為了反清大業這一共同的目標而與滿韃子幹。若是在他們落難之時為了些許私利,不放他們進城,豈不讓天下人寒心,失去了天下反清誌士的支持。光複軍也落得個見死不救、難成大事的名聲,與往後的發展不利。

    再者,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與滿清相扛的機會,若是沒有其他義軍牽製清軍,與光複軍一道共同反清,單靠光複軍自己,也是獨臂難支。

    因此,應該放其他幾路義軍進城,團結一切力量共抗滿清。

    另一派則認為其他幾路義軍互不統屬、人員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入城之後難免會惹出一些事端。其結果很可能會造成和光複軍之間的衝突,或者在城中擾民引起動亂,更加不利於團結抗清,若是一個把控不好,造成內亂,反而與大局不利。

    再加上襄陽城是光複軍打下來的,憑什麽平白就讓他人進城分好處,這些人進城之後可是多了幾萬張嘴,對於光複軍後勤的壓力可謂不小。

    一時間,兩派各執己見,爭論不下。

    李克青坐在主位上一言不發,默默聽取兩派的說法。其實,仔細想來,兩派所言都各有各的道理和利弊,可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過,李克青卻有他的想法,這個想法自起事起就已經在李克青的腦海的醞釀了很久,那就是率軍離開湖廣,自成一片天地。

    荊楚大地雖然人口稠密、物產豐富,俗話說“湖廣熟,天下足”,按理說李克青可以憑此為基業,據兩湖以窺天下,立不朽之功業。

    可實際情況卻是兩湖地區卻和襄陽府一般,乃是四戰之地,除西北麵有秦嶺、巴山等群山阻隔,大軍難以通行之外。

    若以湖北為基業,北邊襄陽、東邊武昌、南邊荊州都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根本無險可守,清軍可以從兩廣、重慶、四川、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四麵張網,活活困死光複軍。

    饒是湖廣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也不足以與全中國抗衡,假以時日,結果注定是失敗的命運。

    再加上湖廣地區起義軍過多,互不統屬,內部山頭林立,除非李克青采取強硬手段強行收編這些起義軍,不然根本無法擰成一股繩,反而會阻礙光複軍在湖廣的立足。

    除非有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否則強行收編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肯定行不通,還會導致起義軍內亂。

    因此,當今日麵臨是否放其他義軍進城的兩難境地的情況下,光複軍遊龍入海,離開湖廣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再次被李克青提上了日程。

    眼見兩派人馬仍在喋喋不休,爭執不下,一直默然不語的李克青忽然起身,兩手向空中虛按,示意安靜。

    見大將軍起身,兩派人馬瞬間不再吵鬧,全都靜下來等待李克青定奪。

    李克青低頭掃視了一圈為入城的事爭得麵紅耳赤的各級軍政官員,用一種史無前例的嚴肅口吻道:“無論是否讓其他義軍進城,往後與咱們光複軍也沒多大關係了!傳令下去,開城讓各路義軍進城!”

    “大將軍,你真的考慮清楚了?開城放其他幾家義軍進城後患無窮啊!”

    支持不開城的劉信勸道。

    “我意已決,開城!”

    李克青的話沒用半分商討的餘地,一旦決定那就是塵埃落定。

    “大將軍,方才大將軍話中說,不管放其他義軍進城與否與我等光複沒有太大的關係,不知有何玄妙?”

    張元鬆倒是聽出了李克青話中有話,便一拱手問道。

    其他諸如葉文泰、唐延敬等人也是聽出了李克青話中的意味,此刻全都以一種期待的眼神望著李克青,希望從李克青口中得到答案。

    不過李克青卻不想將其想法過早公之於眾,一是出於保密,怕清軍得知自己大軍的動向,提前做準備。二是出於軍心的穩定,因為光複軍成員中不少都是本地兵,若是忽然提出要去外省,出於故土難離的心思,難免影響軍心穩定。

    看了看滿臉期許的眾將,李克青嘴角上揚,略帶深意道:“至於你的問題,到時候便知,不必多問!”

    見李克青不願意多說,張元鬆等人心知肚明既然大將軍不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也沒有再多問。

    接下來,自然是議定劉之協、樊學明、聖姑等義軍入城之後該準備的一應事項。包括劃定臨時駐紮地,劃撥糧食、藥物等輜重,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入城的義軍理個必須遵守的規章製度,讓三家首領應下。

    雖說到時候估計也沒什麽卵用。不過,若是真有些個不好解決的事情發生,拿出這些規製出來,還是能站在道義的至高點上,有理可憑的。

    襄陽城西石門堡,劉之協和樊學明此刻合兵一處,駐紮在此暫且休息,被清兵追了一天一夜,全軍上下又累又餓,精疲力盡。

    從前天起,二人軍中就斷了糧,每日隻能吃一頓摻入不少泥土的粗糧餅,根本不能滿足一個青壯每日營養所需。

    為此還發生了不少打家劫舍,洗劫村鎮的惡性,雖然劉之協和樊學明想極力禁止,可是麵對如此窘境,也隻好任由士兵而去。

    隻是在打劫的時候,盡量以洗劫大戶人家為主,萬不得已就不去搶掠老百姓,要是老百姓不願交糧,就強行裹挾有糧的老百姓加入義軍,以壯聲勢再去洗劫其他地域。

    營中幾乎所有的兵丁全都麵黃肌瘦,營養不良,逃跑都快沒力氣了,如果此時清兵攻至,劉、樊等人也隻有束手就擒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