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有目的的邀請

字數:2129   加入書籤

A+A-




    唯一不同的是,楊振興在廚師這條路上,因為天賦高的關係,加上周圍有許多老師傅關心幫助。

    再加上拜入兩位泰鬥級宗師門下學習。

    讓他一直以來,都沒有遇到所謂的瓶頸。

    廚藝實力穩步提升,個人風格,也因為學習接觸菜係比較多,順理成章的確立了以‘新中餐’為主的特色。

    後來更是提出了有關創新概念,成為國內創新菜主流理論之一。

    反觀錢以斌,就沒有楊振興這麽好的運氣了。

    他在廚藝天賦上雖不及楊振興,但也比其他廚師高出一截。

    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名師指點,在學習模仿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後來在遇到廚藝上的瓶頸期後,更是舉步維艱。

    不過到底是廚師家庭出身的孩子,有一定基礎打底,在思維上要更加靈活。

    所以深知瓶頸期的突破對於廚師生涯而言至關重要的錢以斌,最終選擇了走中西融合菜的路線。

    這時候,以前接觸學習的海派本幫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助。

    他結合海派本幫菜、傳統本幫菜,和外來的西式菜肴,結合並改良出新的一派,首次推出了海派特色菜和滬市新潮菜概念。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越來越多漂洋過海進入國內的他國飲食,逐漸被國人接受。

    創意菜,也成為了一股抵擋不住的流行風。

    從這裏又能看出來,他跟楊振興,在這方麵的認識,再次變得一致。

    當年楊振興推出‘新中餐’,並創辦‘新中餐’品牌新德勝餐廳,就吸引了許多向往憧憬西方的人群和小資到店消費。

    楊振興當時就認為,想要跟第一次見到其他國家菜肴,而感到好奇新鮮的民眾,不讓他們形成‘西貴東賤’的思維。

    那麽傳統中餐,就勢必要進行改變。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俗語,從曆史上而言,是有先例的。

    本來在國際上,中餐影響力就被打壓,發展舉步維艱。

    現在大本營又被對手攻破,讓中國人自己,都認為西餐高貴,中餐土裏土氣上不得台麵。

    會讓中餐未來的發展更加艱難。

    於是他便開始進行大量中西融合創作,製作出了大量中餐為核心和基礎的創新菜。

    告訴所有人,中餐不是傳統菜恢弘大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也能如同西餐那樣簡單精致。

    錢以斌的思路同樣如此。

    而且他還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會,十數次出國,到各國去實地考察。

    更是跟阿美利加農貿部達成了諸多合作,奠定了他在創意菜方麵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在廚藝方麵,他跟葉衛一樣,同樣重視自身文化修養。

    廚師這一職業,在社會認知當中,一直都屬於低賤職業。

    不然也不會有‘君子遠庖廚’的說法。

    從古至今,廚師的入門要求的確不高,這是不能反駁的事實。

    古代活不下去的人才會跑去當廚師,現代學習不好、考不上好大學、看不到光明未來的孩子,才會去學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