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藏在深入的答案
字數:1965 加入書籤
比起設計菜品,收集整理資料,無疑是一件簡單輕鬆的工作。
雖然按照分組,每一組負責的人員隻有三人,但實際上下麵還有眾多工作人員做著輔助工作。
隻需要楊振興他們說一句,就會有人去把需要的材料找回來。
或是去圖書館、資料館等地方,申請複印件。
正是因為無數工作人員在背後默默付出,所以楊振興之前給了五天時間,提前一天,所有人就已經完成了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菜品設計小組的成員很快再次坐在一起,通過這些資料,交流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思路和方案。
“幾位這幾天辛苦了,那麽下麵就逐一匯報一下工作成果,談一談從資料中,是否有切合實際的設計思路。”
主持會議的依然是楊振興。
跟上一次會議不同,這次由於是確定最終方案,所以馮秘書長專程趕來滬市,參加了這次會議。
李師傅作為另一個熱菜小組的領頭人,他負責收集的,是烹調技法上麵的資料。
“通過整理收集,我和侯師傅還有周師傅,發現國內早已經有大量借鑒了西式烹調技法烹製的菜肴。
其中不乏炸、煎、烤、蒸、焗等方式。
但是在歸類上,依然被劃分為西餐或是海派菜係,思想上並沒有完全被納入我們中餐自己的體係裏。”
等李師傅說完,接下來葛師傅第二個發言。
她說道:“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眼下國人,對於中式麵點的認識有巨大不足。
很多人一提到中式麵點,首先想到的就是蒸饅頭、麵人兒一類的食物,對於精致的傳統點心,認識的很少。
反倒是西式點心,即使沒吃過,許多人也能說出好幾個國家特色的麵點、甜點。
至於兩者相融合的例子,現在看來少之又少,倒是港島地區,因為曆史因素,有一些小吃同時有中西風格的影子。
但在界定上存在爭議,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麽明顯。”
到了楊振興這裏,他也是差不多的答案。
“國內海派菜係誕生時間很早,同樣不被國內本土菜係接納,而且直到近年來,才逐漸被一小部分人認可,但依然被排除在外。”
他說的這話倒是不假,國內的確對海派菜係看不上,或者說完全不屑一顧。
這不僅僅出現在一般廚師中間,全國烹飪協會乃至更高的部門,同樣如此。
就拿去年15年來說,國內自11年中餐申遺首戰折戟,重新整理了一部分‘代表作’,第二次衝擊申遺。
其中入選的菜肴,可以說各大菜係都有名菜入選,卻不見有海派菜或者是滬市菜的蹤影。
在菜係劃分中,不管是最早的四大菜係,還是後來的八大菜係,都沒有把海派菜係算入其中,甚至連地方菜係都不是。
國內那些早已通過中西融合方式誕生的中式菜肴不被認可,依然被當作西餐,這讓設計小組希望獲得幫助的目的落空。
因為即使這些菜,在他們內行人眼裏,知道已經屬於中餐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