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有些人,有些人

字數:3867   加入書籤

A+A-




    過年的舒心日子很快就過去了,朱由檢過完正旦之後,第一道奏疏,就把朱由檢給整的一整天都是食不知味,鬱鬱寡歡。

    戶部尚書畢自嚴,上了一道奏疏,十分明確的說明了大明的財政危急和逐漸崩壞的大明天下,到底哪裏出現了問題。

    其實畢自嚴的觀點並不新穎,早在萬曆末年,三皇交泰之際,先是王在晉和孫承宗在關寧線上鬥法,而後是熊廷弼和王化貞的廣寧敗北孰是孰非之爭,再之後,就是袁崇煥和遼東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之間的齷齪。

    也就是當初張嫣提出的那個觀點,棄守遼西走廊,以山海關為界,抗拒建奴。

    這麽做的好處極大,首先那高達九厘銀的征遼餉,就足以讓負重前行的大明朝喘上一口大氣,大明中央財政稍稍恢複正常,再圖收複。

    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每年投入六百萬白銀左右,不斷的投入關寧錦防線,這樣做,就會出現朱由檢必死循環。

    朱由檢當初第一次朝議遼東戰事,就選擇了第二種,固守遼西走廊,寸土不讓。

    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壓根就是一種紙麵上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壓根就不可能實現的政治操作。

    空間無法換來時間,隻能換來進一步的恥辱和中央權力的淪喪。

    大明棄守遼西走廊,意味著數百萬顛沛流離的遼民無法妥善的接回關內,意味著將朝鮮、蒙兀等諸多部族,拱手讓人。

    而建奴的野心,在拿下遼西走廊之後,可能會停下腳步嗎?

    薩爾滸之戰和廣寧大敗退,已經讓民心動蕩不安,連晉商都開始下注建奴,還有類似於範文程這類的韜略之才,看到了建奴的蓬勃發展,選擇在建奴事王,而不是在大明。

    若是遼西重鎮再失,大明哪裏還有民心可用?

    朱由檢選擇了用和談的方式,用自己的臉麵,去換時間,而大明皇帝,一統四極之大君的麵子,很值錢,當大明皇帝拉下臉做事,建奴的步伐的確被朱由檢稍微阻攔了。

    畢自嚴的這封奏疏,其實並不是在舊事重提,這件事經過了這麽些年的博弈,最終以孫承宗、王化貞、袁崇煥這一係的東林為代表的守遼西的派別獲勝。

    既然已經分出了勝負,朱由檢不打算朝令夕改,也不打算在遼西走廊動大手術,那樣反而是給建奴機會。

    畢自嚴當然明白大明皇帝的心意,他在奏疏裏,言簡意賅的說明了大明財政的問題,就是因為不斷的戰敗。

    大明的財政體係,其實很健康。

    這句話讓朱由檢撓頭的看著大明內帑的賬目,要知道朱由檢剛即位的時候,大明打的內帑一共就五十七萬兩銀子,不是朱由檢東拚西湊,哪裏來的百萬結餘?

    這其中一大半還是因為清查驛站隸屬的民信局,尋找到了京師經紀們掌管的財產,才算是抄家能抄出些東西來,否則結餘還是極其不足。

    連九邊欠俸的百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

    但是畢自嚴說的很有道理,大明的財賦體係其實十分健全,而且足夠的健康,否則現在遼東鐵騎早就和建奴勾肩搭背,袁崇煥說不得暗搓搓的也被封個什麽平東王之類的郡王了。

    這一套自嘉靖、隆慶、萬曆年間,不斷調整的稅賦製度,其實非常符合大明的國情,而且這種稅賦體係,也支撐著大明打下了萬曆三大征的勝利,這最後的榮光,也是這三朝時間,不斷的調整,在徐階、高拱、張居正的不斷修正下,大明的稅賦製度,其實已經日趨成熟。

    可以證明的一點,那就是建奴入關後,長達七十年到八十年的時間裏,都是在使用著大明的稅負體係,而且也支撐著建奴完成了統一戰爭。

    建奴在揚州、大同、廣州等地高舉的屠刀,實際上就是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利益,甚至是自毀長城的做法,除了得到了滾滾人頭,和無窮無盡的抵抗以外,清廷在高舉屠刀之後,什麽都沒得到。

    建奴並沒有砍的江南士紳們,唯唯諾諾、安安穩穩的交稅不欠稅,事實上,清廷的統治下,漕幫比大明的無為教母要凶殘太多了。

    清廷的財富密碼其實很簡單,他不用為關寧軍買單,而關寧軍一年就是六百萬兩銀子。

    這一切都證明了畢自嚴所言非虛,大明的財政製度,經過了幾十年的摸索,極其成熟,包括促使申時行進京請願的緣由,大明正在做攤役入畝的試點,都是稅製的一種探索。

    但是朱由檢沒錢,內帑沒錢,戶部沒錢,整個大明京師,朝廷手中,無錢可用,無糧可派。

    問題出在哪裏?

    關寧軍?

    畢自嚴認為不是出在了遼西防線上,而是出在了大明朝的節節戰敗之上,但凡是打出一個稍微能看的戰役,大明就能緩一大口氣。

    比如袁崇煥打下的關寧大捷,炮轟老奴酋之後,大明辟土四百餘裏,極大的緩解了遼東糧價高昂的窘迫和日益增多的遼民投靠帶來的種種糾紛和爭鬥。

    “戰敗,是一切的禍源。”朱由檢歎息的放下了畢自嚴的奏疏,鄭重的用紅筆圈上了準,開始讓戶部大使全麵進入兵部和工部等部,進行稽查。

    畢自嚴要權,朱由檢這算是書麵同意了畢自嚴要權的奏疏。

    畢自嚴不是統帥,也不知兵,不領兵,他能做的事情,就是保證大明軍隊的後勤補給和一應為了軍事行動所需要的開支,而手裏沒有權力,如何保證?

    “朝臣們估計又要連章上書,抨擊畢自嚴權臣之徑了。”朱由檢揉了揉腦闊,他已經想到了那種奏疏如同雪花般飄進文淵閣和司禮監的場麵。

    兵部尚書孫承宗和大明太保袁可立,曾經聯袂來到乾清宮,告了畢自嚴一狀。當時朱由檢不清楚畢自嚴要做甚,現在清楚了,他選擇了支持。

    孫承宗和袁可立再找上門來,也是麻煩的緊。

    “關閉宮門,朕要沐浴齋戒為天下風調雨順祈福,嗯就這麽說。”朱由檢想到了一個很賴皮的法子,這也是當初萬曆皇帝朱翊鈞用的招數。

    為天下風調雨順祈福,大義凜然。

    大明皇帝這招閉門不出,關閉宮門的做法,是朝臣們萬萬沒想到。一直以來勤勉有加的大明皇帝,居然怠政了。

    其實也沒有怠政,該開的晨會,大明每日的廷議,那還是要召開的,隻不過硝煙味十足的廷議,朱由檢很多時候,都是修閉口禪。

    大明皇帝的權力很大,給畢自嚴三司使的職權這件事,就被大明皇帝這麽耍賴皮的方式給放了下去。

    效果,就是孫承宗和袁可立一天一本奏疏,不帶重複的,變著花樣的想讓大明皇帝改變心意。

    奈何,大明皇帝的詔書的效力極大,最終孫承宗和袁可立不再這件事上多磨牙之後,宮門又悄悄的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