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耿老西,等吃參吧!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耿如杞又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坐了下來。
“察哈爾部左翼的騎卒,為什麽要去劫掠林寨?”耿如杞又問起了具體的原因。
包統有些疑惑的說道:“我問了,他們說,沒有吃的,餓著肚子上戰場也是個死,違反軍紀也是死,但是違反軍紀的話,有可能不會被發現。”
“沒有吃的?”耿如杞疑惑的看著額哲,這個他一手扶起來的察哈爾部的可汗。
在察哈爾部左翼正式參戰之後,耿如杞調動了大同府倉的糧食對察哈爾部進行了一次補給,這次的補給對於察哈爾部可以用雪中送炭來形容。
察哈爾部左翼的持續西進活動,並沒有得到察哈爾部右翼的支持,從察罕浩特一路行來近千裏路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補給,也沒有成功的拿下過什麽大的部落,一個冬日的行軍,察哈爾部的左翼將近三萬的騎卒,已經到了幾近山窮水盡的地步。
耿如杞的調配補給,可以說是救了察哈爾部左翼西進的這些部族一條性命。
皇帝不差餓兵,大明的調動蒙兀人也未曾虧欠過他們。
“這……”額哲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他知道答案,但是他卻說不出口。
耿如杞並沒有放過額哲的意思,聲音變得嚴厲起來,問道:“糧食呢?”
“我…這…耿巡撫,糧食大部分都被各台吉給占著,沒往下發,他們跟我說,跟我說……”額哲吞吞吐吐的不願意講出來。
而坐在額哲身後的一眾察哈爾部的台吉們,眼神裏冒著殺人的目光,盯著他們新上位的可汗,仿佛下一秒就要殺了他一般。
耿如杞麵無表情的巡視了一圈察哈爾部的台吉們,被他目光掃過的台吉,就心虛的低下了頭,那凶狠的目光終於消失不見。
“說。”
額哲眼一閉,大聲的說道:“各台吉說,這些個糧食都是大明的買命錢,一旦察哈爾部的部族們吃了這些糧,就是大明的人了。他們不讓,我讓他們發,他們也不發,這些糧食,放不下去。”
包統一愣,有些驚訝的看著耿如杞,有些不滿的說道:“還有這等好事?吃大明的糧就能成大明的人了?”
“要麽把糧食放下去,要麽把糧食拉回歸化城。”耿如杞止住了包統的話頭,對著額哲說道。
“哦。”額哲有些驚恐的看了身後低著頭的台吉們一眼,繼續坐在長桌前,不再言語。
“後勤這塊呢?”耿如杞看向了戶部山西清吏司的郎中,此人名為方仲,乃是地道的山西人,先後跟著秦士文和耿如杞也超過十年了,算是耿如杞這麽些年來的左膀右臂。
大明設有是十三個清吏司,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都歸清吏司負責,也是耿如杞糧草的主要轉運的主要負責人。
方仲拿出一個賬本,開始詳細匯報著這段時間的支出和一部分收入,以及來自大明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支持。
“戰端起,糧食增加明顯增多,戰端起之前,每名軍卒日支粟米八合三勺,或炒麵一斤,駐紮之時,本無不足。但是無戰事,這些米糧勉強夠吃,軍卒們有口吃的,很少有埋怨。”
“戰事一起,對敵之際,晝則追奔攻擊,夜則防範巡查,非駐紮之時可比,每名日支粟米一升,其應支炒麵之日,每名軍卒日支一斤四兩,肉五兩。”
耿如杞一伸手疑惑的問道:“肉哪裏來的?”
方仲翻開了賬本看了半天,抬頭說道:“順義王以嫁妝為名,為他妹妹嫁天子,籌備了近五萬牲畜,這五萬牲畜還未至大同,萬歲下詔犒賞前線軍卒,順義王允,這就有肉了。”
卜石兔睜開了眼,滿臉的驕傲,肉食是他們土默特部左翼供應的。
“萬歲還讓戶部送了三十萬石的炒麵來,糧草上,短時間不會有問題。”
“可是我知道的炒麵?”耿如杞眼睛一亮,肉這東西其實對於吃不飽飯的大明軍來說,其實就是開開葷,真的吃飽飯,還是得看米粱。
“是戚繼光戚少保發明的那種繼光餅。”方仲點頭應道。
繼光餅,乃是由戚繼光為了解決持續作戰中,大明軍無法生火造飯專門發明的幹糧。
中原王朝一直有緊急軍糧的設定,比如大宋,兩宋交際的時候,李綱就喜歡用金華火腿佐以千層餅做幹糧。
大宋富有呀!
就是兩宋交際的時候,大宋禁軍這種一日行十裏即叫苦不迭的軍隊,也是可以擁有火腿的。
但是大明畢竟不如大宋朝廷有錢,隻能用繼光餅充數了。
繼光餅中間有孔可以穿起來,掛在脖子上,戰時可以摘下,打完仗再掛到脖子上。
【一常日,每一名各將米二升,炒黃包裹,一升研為細末,一升另包;麥麵二升,一升用香油作媒,一升蒸熟,六合用好燒酒浸,曬幹,再浸,以不入為度,研為麵,另包;四合用鹽醋曬浸,以不入為度,曬研為末,另包。】
一共四步,炒黃的米麵佐以香油之後蒸熟,用酒浸曬,再浸再曬,最後研成麵,鹽醋曬浸。
這東西耿如杞吃過,味道很不好,但是戰場上哪裏管得了好吃不好吃?
打完仗疲憊不堪之際,咬破包,灌一口,再喝一口水,腹中的飽腹感就是軍卒們最大的享受了。
這東西唯一的缺點是吃的時候得多喝水,要不太幹了些。
“萬歲還往裏麵加了不少的花生,我嚐過味道好了很多。”方仲笑著解釋著從京中來的緊急軍糧的門道。
“很好。”耿如杞點頭,又重複了一遍:“很好。”
“薊門火炮局調了一百二十門火炮來,火藥後日就到,已經到了輜重營,耿巡撫這些炮萬歲特意叮囑了,要先試試,怕趕工出來的炸了膛。”方仲有放了個消息。
“三號炮?”耿如杞有些驚訝的問道。
“三號炮,一百二十門,火炮六萬餘斤,後續還有十萬斤的火藥在運,主要是最近雨多,路上有些耽擱了,不過後天也就到了。”方仲十分肯定的說道,他親自去清點的火炮。
“就我自己看的,這些火炮的質量尤在西洋炮的質量之上,萬歲說的趕工,臣眼拙,是萬萬沒看出來的,但是既然是聖喻,某以為還是得試試。”方仲十分自豪的說道。
自從戶部換了尚書,他們說話也越來越硬氣了!
“那就直接架起來,讓建奴試試!”耿如杞一拍桌子決定了試炮的地點。
不出三日,大小平頂山的火炮營就架了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