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六 旦為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

字數:691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十國帝王 !
    過了青崗嶺一帶,便要進入靈州地界了,溫池、安樂兩城也近在眼前,李從璟戎馬近二十年,為卒為將為帥,皆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如今禦駕親征至此,雖然有心衝鋒陷陣,再曆戰陣殺伐,卻也知道那早已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長興年間以太子身份,南征江淮與金陵時,姑且不能上陣廝殺,如今就更是不必多想,不過午後大軍紮營,雖然村鎮就在不遠處,李從璟也沒有去擾民的打算,就在軍營中安歇,天佑年間跟隨李存勖征戰南北,作為李存勖的親兵,李從璟也從沒見李存勖把自己嬌生慣養過,對方貴為晉王也都是跟士卒同吃同住。
    不過可惜的是,李存勖能共苦卻不能同甘,入主中原後就喪失了鬥誌,對待士卒百姓的方式有了天差地別的轉變,李從璟是親眼見證如日中天的國勢在同光的短短四年間迅速崩塌的,不能不引以為戒,太宗也是眼見隋朝迅速由盛轉衰以至滅亡,故而才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慨,時時自省惕厲自身,李從璟有類似經曆,心態自然也會跟李世民差不多。
    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這些道理僅是自己知道,那還遠遠不夠,得時常告誡自己身旁的臣子,畢竟大唐的江山是君臣一同治理,無論好的道理還是壞的言行,都是一傳十十傳百,李從璟今天給身旁的人說了,明日他們就會跟他們身邊的人說,大家知道了皇帝的心意,自然就會在言行上有所模仿,若是能夠自省自勵那是再好不過,所謂上行下效大體就是這個樣子,眼下李從璟親征朔方,皇宮禁軍帶出來不少,此時跟在李從璟身旁的,便是皇宮禁軍統領林英與副統領丁黑,李從璟一邊跟他們講些李存勖的興亡舊事,一邊給他們灌輸一些與士卒、百姓的相處之道,倒也不顯得枯燥乏味,治軍理政多年,李從璟的口才不容置疑,且他身為君王,也不必考慮好為人師會惹人厭煩,普天之下,相信不會有多少人反感聆聽君王的教誨,更何況李從璟並非昏君。
    “你們也不要覺得朕聒噪,老是沒完沒了說這些大道理,要知道,你們都是朕的近臣,往後都要外放擔當重任,不知興亡之本不知為官之道,那是要‘禍國殃民’的,朕可不希望到時候在給你們治罪的折子上,畫下朱批蓋上大印。”百餘人離開軍營有一段距離了,眼見鄉村在望,李從璟收住了話頭,笑著對林英和丁黑說道。
    天成年間,林英雖然在荊州失了手,但在兩川之役和南北之爭中,都憑借自身本事立下不小功勳,忠心無二,被重新起用已有多日,如今身為皇宮禁衛統領,更是地位顯赫,聞言抱拳道:“不敢奢求高位,隻求不讓陛下失望。”
    丁黑則是一副胸無大誌的模樣,擾頭嘿然道:“能護衛宮禁,常隨陛下左右,已是臣的莫大尊榮。”
    李從璟對林英表示了讚賞,對丁黑則是恨鐵不成鋼,臨了又對其他護衛道:“漢朝時,士子以舉孝廉獲得朝廷提拔,在外方為官前,大多要先宿衛宮禁,稱為郎官,與爾等並無太大不同,也就是說,爾等可都是郎官,眼下莫要大意,需得時時惕厲自身,以求來日為國建功。”
    眾護衛聞言,皆奮然應諾,身為李從璟近衛,能讓皇帝認識自己,本就意味著莫大機遇,況且宮廷禁衛,許多都是官宦與將門子弟,就更加知道這個道理。
    鎮子不太大,不過到底地處靈州,城牆倒是修建得分外完整,無需用手去觸摸,李從璟就能看出夯土的結實度,雖然曆經風吹雨打,表麵免不得有些粗糙,猶如枯樹皮一般,但這也說明這鎮子曆史悠久。靈州匯聚有雙方兵馬十餘萬,戰火還未蔓延到這邊來,進出城門的人依舊不少,李從璟甚至看到了商賈的貨車。
    城外聚居的民舍房屋簡陋,牆體比城牆更加斑駁,木門被歲月磨光了一部分表麵,門檻上還有陳年泥土的痕跡,在午後的陽光下似有灰塵掉落,屋外零星的老樹葉子都落光了,隻剩下光禿禿的枝幹,有老人坐在門外曬著秋日的太陽,微微眯起的眼神說不出是祥和還是落寞,偶爾有打鬧的孩童跑過,老人幹枯的臉上便會露出些許笑容。
    李從璟進了一家路邊不遠處的湯餅店,懸掛在屋簷下的酒旗破了兩處,像是一件老衣裳,大堂裏隻有三張高腳方桌,板凳也沒有塗漆,邊角已經有所損壞,露出纖維般的表麵,不過擦拭得很是幹淨,算不上櫃台的小桌子後麵,坐著一位年輕的大娘子,正在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孩童說著甚麽,還用衣袖給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漬,不時有幾個小孩子在門外朝裏喊了幾聲,那孩童便雀躍的跑出去了,大娘子望著孩子的身影消失在門口,笑著搖搖頭,有溺愛有無奈,低下頭來,將一隻已經快要做完的布鞋放在膝蓋上,一針一線,在她靈巧的手上猶如有了生命,李從璟看到大娘子的側臉,感受到了一股難得的恬靜安寧。
    林英和丁黑都在門外不遠處,用不惹人注目的姿態站著,護衛們雖然站得更遠,但都是能迅速衝過來的距離。李從璟叫了一碗湯餅一壺酒,來伺候的是個四五十歲的漢子,麵向憨厚老實,雙手粗糙,手指上沾著些許恐怕已經不可能洗幹淨的黑汙,還有肉刺,雖然年齡並不大,但前半生繁重的勞作已經讓他看起來分外老邁,若是跟洛陽的員外富人們相比,後者六七十歲都不可能有這樣的老態。
    鋪子裏已經沒有酒了,老漢便讓那大娘子去旁邊的酒肆買點過來,或許是大娘子端坐納鞋的模樣太過完美,李從璟不忍打擾那副畫麵,左右他也不差這點酒喝,不過就是山珍海味吃多了懷念以前的味道而已,好在酒肆離得並不遠,用老漢的話說,不過幾步路而已,李從璟才沒有太堅持,等湯餅的時候李從璟跟老漢嘮起家常,說到當下的日子,老漢臉上有了些許紅光,話漸漸多了,人也漸漸放開,嘴裏言說的,無非是節使仁義朝廷有德。
    “聽郎君的口音,應該是從中原來的,咱們靈州這地方,郎君可能知道得不多,因為是邊地的緣故,與關外那些蠻子可是臉貼臉,近著呢,就因為如此,邊關上每年都要死人,過路的商賈,戍邊的將士,消息總是時不時傳過來,蠻子的那些手段,可是殘忍得很,殺人越貨無所不為,跟林子裏的野獸沒甚麽兩樣,哪個不怨恨他們?郎君可能不知道,一年到頭總有那麽一兩回,邊關會興起大的戰事,蠻子大舉寇邊,那死人都是數十上百的,往先的時候,但凡有這樣的戰事,州裏動輒就是過千的兵馬調動,那花錢還不跟流水一樣,州裏糧秣軍餉不夠,就得咱們百姓出力,雖說每年夏秋朝廷征收的賦稅不多,但也經不起年年加派那些軍餉糧秣啊,是以這邊地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是說到底,誰讓咱們是這朔方的人呢,祖祖輩輩都生在這裏埋在這裏,真讓蠻子入境來了,那就不是每年攤派軍餉糧秣那點事了,那是得家破人亡的,所以大家夥兒雖然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給邊軍籌糧籌餉,卻也沒幾個人有怨言,隻要還能活下去就成......不管怎麽說,總比流離失所來得強,那些離鄉做了流民的,哪一個不是餓得皮包骨頭,朝不保夕的?要是有個親戚朋友投靠還成,雖是寄人籬下,免不得看人眼色,到底還有口熱飯吃,真要無依無靠的,那活得連狗都不如,能睡破廟、撿菜葉都是好的......要不怎麽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呢?”
    老漢絮絮叨叨說著話,李從璟很少有所評論,隻是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偶爾接上兩句,讓對話繼續進行下去,沒多久,出門沽酒的大娘子抱著陶罐回來了,彎腰曲臀在小桌子上倒了一壺,就給李從璟送過來,李從璟把桌上倒扣著的陶碗翻過來兩個,先給老漢倒了一碗遞過去,老漢起初不好意思萬般推辭,見李從璟的熱情的確是真,就也不再矯情。
    飲上一口劣酒,抹一把嘴,憑空就多了一分豪氣,再說話的時候,嗓門大了中氣也足了,倒是看得大娘子很是過意不去,低著頭偷瞧李從璟的臉色,見李從璟待老漢的態度平和又不失尊敬,也就沒有說甚麽,仍由老漢去‘意氣風發’,不過暗地裏還是不禁偷偷打量李從璟,估摸著是覺得這家夥做派奇怪,實在罕見——原本以李從璟的華貴衣著雍容氣度,能進店吃她們家的湯餅,她就夠不理解了,眼下竟然能聽老漢嘮叨一些她平時都不願多聽的瑣碎,還那般聚精會神的模樣,真個是奇也怪哉。
    “聽聞李廉使曾跟隨陛下南征北戰,受陛下看重與教誨,果不其然,自打李廉使出鎮咱們靈州,情況又大不一樣,各種雜稅攤派沒有了,州縣裏的官吏還經常帶著人,下到鄉裏挖井修渠,碰到那些孤兒寡母膝下無子的,還白送糧種耕牛,這樣的事誰碰到過啊,都給鄉裏鄉親高興壞了,但事情還不止如此呢,聽說李廉使移鎮靈州的時候,還跟朝廷的甚麽學院要了一大人批過來,嘿,後來咱見過啊,都是年輕後生,一個個細皮嫩肉的,誰曾想一個個本事都大著呢,還能卷起袖子下到地裏吃苦,跟咱一樣犁田鋤草,有人說他們都是官身,這事誰信,官吏能跟咱們一起蹲在地裏吃野菜?就是這些人,點子多得說不清,不僅帶著咱們種田肥田,還教娘子們織布做衣......咱們這個湯餅鋪子雖然小,那也是他們帶著咱們開的,地方選得好,教咱們的東西也好,不怕說出來郎君笑話,一年到頭可有不少進帳......”
    老漢說著說著就笑起來,缺了顆門牙的嘴本來很是醜陋,卻並不讓人反感,李從璟甚至還覺得有些親切。
    碗裏的湯餅已經吃完,李從璟卻沒有要走的意思,就著剩下的半壺酒跟老漢分了,忽然說道:“我看你老家裏,該是有人從軍吧?”
    “郎君是如何看出來的?”老漢兩碗酒喝得麵紅耳赤,難得的是神智還很清醒,聞言瞪大了眼睛。
    李從璟笑著道:“我見大娘子的籃子裏有好幾雙鞋底,最大的那幾雙可是比你老腳下的鞋還要大,這裏外我又沒看見旁人,故而有此一問。”
    老漢伸出大拇指表示欽佩,“中原來的郎君,果然見多識廣,郎君說得沒錯,咱家那小子......也就是花娘她丈夫,就在邊軍裏做個伍長,方才跟郎君說到,李廉使移鎮到了靈州之後,州裏上下麵貌大改,但還有個事沒來得及說,那就是軍中的餉銀給得比之前更多了,哈哈,要不是咱一把老骨頭了,咱也想從軍呐,這樣的好日子,咱自己不好生護著,再給蠻子糟踐了,豈不可惜?”
    說到這,老漢忽然麵色一黯,歎息道:“可誰曾想到,大戰說來就來,聽過往的行人說,靈州那邊有數十萬軍隊,也不知是真是假,咱家那小子,現今也不知如何了。上回見他,還是在州城的時候,那會兒他正在城牆當值,日頭大啊,我和花娘瞧見他滿頭大汗,就在城牆下大聲叫他,那小子也不知看沒看見我們,反正頭都沒偏一下,咱也知道軍紀嚴明,容不得他擅離職守,可老遠看著,還是覺得心酸心疼哩。”
    “郎君是不知道,這小子跟把花娘娶進門沒多久就走了,至今連孩子都沒見過幾麵,每回孩子鬧著要阿爺的時候,可是叫人揪心,也不曉得他回來的那些時日,這孩子記住他阿爺的模樣沒。聽說這回大戰分外慘烈,黃河西邊的城池都丟了,軍中將士死傷無數,也不知他阿爺還回不回得來......要是回不來了,這孩子以後恐怕連他阿爺長甚麽樣都不知道......”
    老漢說得感傷,那邊做鞋子的“花娘”已經開始抹淚,肩膀微顫,壓抑的抽噎聲不忍聽聞,李從璟一時沒有言語,老漢看著抽泣的大娘子,又長歎道:“花娘自打進了咱老吳家的門,這些年可沒享過一點福。操持家務教養孩子就不必說了,難的是見別人家夫妻出雙入對,有甚麽事都有家裏兒郎出頭,她自個兒卻形單影隻,碰到難處也沒個倚靠,隻能自己咬牙撐過去,咱們能幫的地方少,這些年她可沒少獨自垂淚過。唉,誰讓她嫁了個軍人呢,就隻得忍受這份不易......”
    “花娘手藝好,但凡稍有空閑,就會給吳春那小子做鞋,再到處托人給送過去。麻煩人的時候多了,免不得要給幫忙的人一些酬謝,這對她來說又是不小的負擔......這些年下來,她也不知做了多少鞋,咱是數不清了,可她自個兒腳下穿的,縫縫補補就那麽一雙,也沒見給自己換上一雙新的......”
    夕陽向晚,餘暉灑進屋牆,平添幾分寂寥,李從璟站起身,走到花娘桌前,低著身子道:“眼下我正要去靈州,你若有做好的鞋,我可以給你帶過去。”
    花娘抬起頭,淚痕密布的臉上滿是錯愕和驚喜,怔了一會兒,反應過來,連忙起身,“有的有的......”
    約莫是酒喝得有些多,老漢起身的時候,差些沒站穩,好奇道:“靈州正在大戰,郎君緣何要此時過去?”
    李從璟站直身,對老漢說道:“我也是大唐軍人,正要去靈州參戰。”
    離開鋪子的時候,李從璟手裏多了兩雙嶄新的布鞋,老漢和花娘出門相送,沒少言說感謝的話,直到李從璟走遠了,兩人還在門前目送。
    “這位郎君......他果真能到靈州,把鞋子送到吳郎手上?”畢竟先前素未謀麵,花娘禁不住有些小擔心。
    老漢倒是沒這份心思,雖然跟對方認識不久,但他覺得以對方的氣度衣著,明顯不是尋常人等,斷然不會承諾沒把握的事。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則讓兩人完全沒了擔心。
    隨著他們目送的那個郎君走遠,城外有百餘精悍漢子,從各處匯聚到一起,列隊跟隨在對方身後,那百餘漢子手裏握著的,可都是軍中製式橫刀,而衣袍下來隱隱露出的精甲,更是彰顯了他們的身份非凡。
    花娘瞪大了眼睛,吃驚於對方的排場,而閱曆和眼力都勝出一大截的老漢,已是暗暗心驚,不禁呢喃道:“我的老天爺,李廉使下來巡視的時候,也不過帶這麽多人,這郎君到底是何等身份?”
    離開城前一段距離後,李從璟仍未上馬,手裏握著的布鞋,讓他心頭有種別樣的滋味,夕陽西下,餘暉千裏,田舍悠然,道上行人稀少,隻有荷鋤而歸的農人。
    今日見到的花娘,讓李從璟不禁開始想念某些人,某些正在朔方履行職責的人,刀光劍影,屍山血海,天下未平,征戰不休,大唐的輝煌與功業足夠大,置身其中的個人實在太過渺小,身不由己的生死與苦痛,使得一切都倍顯厚重。
    正要上馬的時候,前方有一支騎隊奔行過來,李從璟停下了動作,走出兩步,好整以暇站在馬前,他已經看到了騎隊當先的那個人,黑發紅裳,妖豔如火。
    對方利落下馬的時候,李從璟已經張開雙臂,但對方卻在他身前下拜行了禮,“軍情處第五參見陛下!”
    李從璟沒有放下輕抬的雙臂,“起來。”
    第五姑娘起身,看到李從璟還保持著這個動作,不禁霞飛雙頰,羞澀低首。
    李從璟無奈,隻得道:“過來。”
    林英和丁黑都是有眼力勁的,轉身揮手,讓護衛們都轉過身去。
    那邊軍情處的銳士,也都齊齊轉身。
    第五姑娘這才如一團火焰一般,投進李從璟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