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築茶為磚

字數:4454   加入書籤

A+A-




    茶葉受潮,車隊更是被突如其來的春雨阻步於涇陽,無法如期交割。

    消息傳到鎮戎軍,楊浩的第一反應是趕赴涇陽。

    楊懷仁安慰道:“三郎,你這是作甚?韓知州已經前往,他肯定會妥善處置,你…不必擔心。”

    “妥善處置?如何處置?”

    楊浩一句反問,頓時讓楊懷仁為之語塞。

    韓琦的辦法肯定不是針對茶葉的,而是在政治上想辦法,不讓這把無名之火燒到自己身上。

    有必要這麽複雜嗎?能解決根本問題嗎?

    “懷仁兄,問題出在茶葉上,我比韓知州在行。”

    “是嗎?”

    “讓我去一趟涇陽,保準一勞永逸解決此事。”

    見楊浩信誓旦旦,又想起兄弟楊懷仁書信中提到的種種,楊懷仁將信將疑。

    調派了為數不多的一些騎兵,護送楊浩冒雨趕去涇陽。

    好在過了蕭關便是涇河河穀,一路往東,不日就趕到涇陽。

    韓琦已經先一步到達,數月不見,韓琦風采依舊,全然沒有被貶謫出京的頹廢。

    難怪後來能高居相位,非常之人果有非常之處,看得出來韓相公對自己的未來滿懷信心,真正做到了不以己悲。

    隻是,眼下竟被小小的茶葉難住了。

    看到匆匆而來的楊浩,韓琦眉頭微微舒展,笑道:“三郎是來幫忙的?”

    “正是!”

    “哦,不知三郎還有何妙計?”

    “且容我賣個關子。”

    楊浩輕笑道:“不過有一件事需先說好。”

    “何事?”

    “給西夏的茶葉隻要夠數,餘下的邊角料悉數歸我。”

    韓琦狐疑地看了一眼楊浩,眼下不少茶葉淋雨,若非春日溫度低已經黴變。

    給西夏歲賜的茶葉短斤少兩已經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還想剩下邊角料?豈非是癡人說夢?

    不過一想到楊浩平素的作為,韓琦反倒有些自我懷疑,楊浩從來不無的放矢,他給人的驚喜已經很多。

    這次,想來不例外。

    可是當楊浩要將所有的茶葉“潑水”時,韓琦有些坐不住了。

    現在損失的這些,可以說是天災,怎麽著也能對朝廷有個解釋,縱然問罪,也隻是連帶的輕微罪責。

    若是把所有的茶葉弄濕,那可就罪責難逃了。

    “好吧,既然韓公擔心,我們就先用一小部分來做個試驗!”

    隻見楊浩找來一口大鍋,然後兌了一桶奇怪的湯水,待鐵鍋燒的通紅之時,再將茶葉倒入其中,用木鏟快速翻炒。

    期間時不時用水瓢倒入一些奇怪的湯水,鐵鍋高溫,立即有水汽蒸騰,幹燥的茶葉也頓時變得潮濕。

    當茶葉與湯水充分混合,變得柔軟之後,楊浩找來一個木匣子,在裏麵墊了紙張後,便將潮濕的茶葉盛放進去。

    然後用木槌不斷敲打夯實,直到將小半鍋茶葉全部塞進木匣裏,楊浩才擦了一把額上的汗水。

    然後用木板將匣子蓋住,擠壓平整。

    整個過程中,韓琦一直在旁觀,好奇、疑惑、莫名,一係列的表情從韓琦的臉上浮現。

    “楊三郎,你這是……好好的茶葉,好似變成了一塊磚頭。”

    “沒錯,就是一塊磚,茶磚,或者說磚茶比較好。”

    “磚茶?”

    “沒錯!”

    韓琦皺著眉頭,盡管他博聞強記,見多識廣,也不由皺起眉頭:“有這東西嗎?你從何處學到的?”

    “自然有,據說前唐太和年間就有了。”

    楊浩笑道:“我呢,自然是從扶搖子和洪七公兩位老人家那學的。”

    “好吧……”

    韓琦無奈搖頭,隻得承認自己孤陋寡聞的事實。

    楊浩淡淡一笑,磚茶這東西,後世很常見。

    尤其是明清時期,西北之地,茶馬古道上,磚茶曾大行其道。

    其實此處最早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唐朝,隻是和大部分發明一樣,在最初階段都發展緩慢,籍籍無名。

    是以連韓琦這等博聞之人,對此亦全無了解。

    磚茶到底比茶葉好在哪裏,楊浩說不上來,或許是製作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作用,有乳酸菌之類的東西產生吧!

    反正磚茶能在後世的西北大行其道,總是有原因的,對此楊浩並不擔心。

    重要的是磚茶能夠解決一個大問題,茶葉受潮和運輸問題。

    反正有加水發酵的過程,已經受潮的茶葉可以摻和在其中,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

    再者,茶葉製作成茶磚之後,相比於鬆散,體積蓬鬆的茶葉,方塊的茶磚運送起來不占空間。

    同樣是三萬斤茶,茶磚比茶葉能少用許多輛馬車和人力。

    磚茶用油布包裹之後,防潮防水無疑更為方便,斷然不會再出現途中遭遇雨水受潮的尷尬。

    而且磚茶製作過程裏,無疑會更加一些物質,同樣的茶葉能憑空多出一些分量來。

    另外,茶葉交易,偶然也有拋灑,甚至類似於糧食“踢鬥”的做法。

    說是三萬斤茶葉,真正運送的至少得多出了一兩千斤耗損,如今采用磚茶,則能全部省出來。

    過秤的時候,方方正正的磚茶不會潑灑,西夏人哪怕再過分,也不好明目張膽“踢磚頭”。

    說起來也是緣分,這批茶葉如今正好在涇陽。

    這地方可是明清之時,有名的嶺北“茶鄉”,涇陽茯磚茶的名頭,西北皆知。

    聽聞涇陽磚茶品質優良的一大原因,與此間的氣候大有關係,南北有山,中有涇河流過,氣候溫暖濕潤,適合微生物生長。

    嗯,好地方!

    楊浩心裏立即盤算著,要不要在涇陽建一座磚茶廠。

    韓琦現在全明白了,為何楊浩要爭取下腳料,幾千斤茶葉,又是不小的一筆錢!

    論做生意,商業頭腦,整個大宋還真沒幾個人能與他相比。

    “韓公,有件事……”

    楊浩一邊在磚茶包塊紮出小孔,插上幹枯的茅草莖,導出潮氣,一邊低聲詢問。

    “好端端的,茶葉怎麽會受潮呢?這可是歲賜西夏之物,按理說一路上各州府都該小心翼翼才對。”

    韓琦苦笑一聲,良久才道:“告訴你也無妨,途中耀州觀察使能負責護送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