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風淳樸
字數:2928 加入書籤
阿誌跑到前麵的土丘上,發現不遠處有個用草棚搭起來的簡陋亭子,好奇地跑過去看,亭子裏有一張竹桌,兩張竹凳,桌子上還有一個大茶壺,兩個竹杯子。一摸茶壺還是溫熱的,不由地興奮地叫起來,“大姐、二姐,快來!這裏有熱水喝。”他剛才看見二姐捂住肚子,有些不舒服的樣子,大姐說:二姐有些肚子疼,喝些熱水就好了。可是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去哪裏找熱水喝?眼下不就有了嗎?他不假思索地把兩個杯子的水都倒滿了,快步端到阿眉的麵前。
杜三夫人一麵看著阿眉喝下兩杯熱水迅速變好的臉色,舒了一口氣,這孩子的月事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出發的第一天來,弄得她們一點準備都沒有,一麵憂心忡忡地顧忌起來:“這合適嗎?我們這樣不告而取就喝了人家的水,他們幹活回來沒有水喝怎麽辦?”
“無妨,這點水人家不會計較的。”杜淵之笑著說:“鄉裏人淳樸,他們不會和你計較這麽多。在鄉下如果你餓了、渴了看見路邊的瓜果都可以采摘來吃,就是不能帶走。興許這水還是專門給像我們這樣的過路人預備的,我之前就遇到過幾次。”
“哦,”姚先生來了興致,“想不到這裏還有這樣淳樸的習俗。到底是江南富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可讚可歎。”
杜淵之搖了搖頭,並不完全讚同姚先生的觀點,“照你這樣說,餘杭的人比這裏的人可富裕多了,應該更淳樸才對,但為什麽反而是這偏遠的村落,生活水平差很多的農民更善良更不計較?有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也有的人說越是窮鄉僻壤的人越是淳樸,哪個對?要我說都對都不對,不論是窮山惡水還是富裕地方,都有善良的人,也都有無賴的刁民。天生良善的人,或是天生惡劣的人都是少數,其餘大部分都是會被環境影響行為的不善不惡的人。別忘了,宣和二年方臘率眾起事可就是發生在這歙縣,當年可是血流漂杵,慘不忍睹。”
“那也因為當年賦役繁重,官吏魚肉百姓,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再富裕的地方也會因為欺壓太甚而民不聊生,揭竿而起。這是官逼民反。”姚先生不甘示弱爭辯起來,他的話曆來鮮明大膽,一針見血。
“是啊,關鍵是留有餘地,要給百姓留下一些生活的希望,不要逼得人走投無路破釜沉舟。這才是可以長治久安的平衡之術。”杜淵之歎了口氣。
杜玉清和範斯遠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杜玉清平時就很喜歡聽兩位師長的談話,不論是關於學問還是時局的話題都對她啟發很大。但聽到這裏她不由地和範斯遠對視了一眼,父親這番話似乎是對眼下的社會形勢憂心忡忡有感而發,自從少帝上台,就一反人們對他作為皇太子時“粹質比冰玉,神采煥發”聰明仁和的印象,就如孩子似的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又是寵幸宦官,又是不上早朝,尚武玩樂,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朝野多有議論。諸位大臣輪番上奏,甚至以請辭相威脅,但少帝嘴上敷衍,行為上仍我行我素,若有耿介老臣仍繼續大膽諫言說得少帝不高興了,就冷冷批複同意他們辭官,大臣遂更是無可奈何。
稍晚,杜淵之關於民風淳樸的論斷就得到了驗證。
下午,杜淵之一行正悠閑地行進在鄉間的道路上,看著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怡然自樂。突然後麵傳來急促的馬鞭甩響和一連串叮叮當當的馬鈴響,顯然是一隊馬車要趕上來。
鄉間的路本來就不寬,常勝指揮車隊慢慢靠向右邊,留出一大半給後麵的馬隊,但馬隊的領頭人似乎還不滿足,一個勁地吆喝:“讓讓啊,畜生不長眼,衝撞了概不負責啊。”常勝大怒,走到馬路中間就要去和他理論。
“常勝!”杜淵之在馬車裏叫道,“讓我們的人靠邊停了下,讓他們先過。”
“是!”常勝立刻警醒,躬身應下。杜淵之平時的作風就低調不喜排場,這次出來也隻帶了幾個貼身伺候的家仆,一個衙門的護衛都沒有帶,看上去就像尋常的富裕人家帶著家眷出來遊玩。臨出門,杜淵之還一再交代常勝他們,說:民間藏龍臥虎,要謙和寬容,能讓則讓,盡量不與人衝突。
“是鎮威鏢局的護鏢隊誒。”采薇掀起簾子朝外張望,聞聲杜玉清也好奇地朝外打量。鎮威鏢局大本營設在金陵,分營遍布蘇杭等各大城市,是江南最出名的三大鏢局之一。自古北方尚武,南方尚文,在江南武藝高強的民間高手多是北人,平常要不是為王公貴族看家護院,就是集中在鏢局之中,隻有武藝最高強的人才能成為權貴的座上賓。鎮威鏢局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它裏麵高手林立,屢次擊退劫財的山匪,保住了大鏢,在江湖上創下了威名。
鏢隊很長,領頭是位騎著一匹棗紅駿馬的姑娘,身披紅色鬥篷,颯爽英姿,身邊陪著一位同樣騎著高頭大馬的青年。青年顯然是練家子,麵膛發紅,聲音洪亮,隻聽他討好地說道:“師妹,再有一個時辰就可以到鎮裏,你好好歇息一下。明天晌午就可以到歙縣,到時候我帶師妹去好好逛逛。”
“這鄉下地方有什麽好逛的,”姑娘嫌棄地說,她的聲音又脆又亮,傳得很遠。“又髒又亂,要不是奔著能遇上匪徒,好好地打上一架,我才不來呢。”說罷眼睛朝路邊的車隊睥睨地掃過一眼,不屑之情溢於言表。算這些鄉下土財主識相,看見他們來就趕緊給他們讓出道來,要知道他們這回可是為歙縣縣官夫人的娘家保鏢,不識相的有的他們受的。
“那也是,師妹在金陵城裏什麽沒有見識過,還稀罕這鄉下的玩意。還是下次我去京城時給師妹帶些好東西吧。像錦繡閣的首飾聽說都是宮裏的式樣,師妹一定會喜歡。”青年討好地說。
“就你的眼光我可不敢恭維,還是我自個瞧去吧。”姑娘不屑地直言道。
“嘿嘿,”青年憨笑,倒也不怒,仍舊討好地說:“師妹是大家閨秀,那眼光是富貴金銀堆出來的,當然高了,我的自然沒法和師妹比。要不下次去京城時,我還求師傅讓你和我們一起去護鏢?”
“還用你求?我爹當然聽我的。”
“那是,那是!誰不知道師傅最疼愛師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