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拔刀相向

字數:2880   加入書籤

A+A-


    知道前麵鏢隊走得慢,被他們壓在後麵也走不快,杜家人索性好好地休息了一會,然後再悠哉悠哉地緩慢前行。過了一會兒,看到遠處房影瞳瞳,看樣子是馬上要到一個村落了,杜淵之微笑地說:“這次出遊真是優悠,待會我們可以再歇會兒,討些水喝。”

    姚先生顯然也喜歡這些隨意安適的節奏,聞聲即吟誦道:“‘終日錯錯碎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突然馬車停了下來,隨即聽到旁邊有個蹬蹬蹬跑開的腳步聲,簾子掀開露出常勝那肅穆的臉來,他恭謹地說道:“老爺、姚先生,前麵村口積聚了許多人,都拿著鋤頭扁擔,好像發生了械鬥,我讓秋實先是看一下。我們暫且在此停一下。”

    杜淵之點了點頭。

    聽說前麵發生了械鬥,采薇立刻要跳下馬車去看,采苓瞪了她一眼,自從經曆了上次劫案後,采苓的膽子大了許多,晚上也常跟著采薇壓壓腿,耍弄幾下,她說:不求學什麽功夫,到時候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就行。但她性格畢竟文靜,不喜歡惹是生非。

    “我沒想湊近,就在這遠遠地看一眼。”采薇分辨道。

    “讓她下去吧,省得在這裏抓耳撓腮,擾亂我看書。”杜玉清抬頭對采苓說道。

    “嘻嘻,還是小姐了解我。”采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嘻笑說道。

    采苓不由地苦笑地搖搖頭。采薇做事粗放,卻總是能得到小姐的維護,怪不得人說傻人有傻福。

    “切~”采薇一跳下馬車張望後就發出不屑的語氣聲,“根本沒有打起來嘛,就是兩邊人互相扯著罵唄。我小時候看我們隔壁兩個村裏的人械鬥,那才叫慘烈呢,一鋤頭就能把人半個手臂給挖下來,一扁擔掄過來就讓人腦袋開花……”

    “采薇!”杜玉清怒聲嗬斥,製止她說下去。聽她這樣描述采苓已經臉色煞白,幾乎要吐了。

    采薇吐了吐舌頭不敢再說下去,轉頭又去瞧熱鬧去了。“誒,另外一邊的人好像是剛才鎮威鏢局的人呢?哦,秋實跑回來了,應該是打探消息回來了,我去聽聽看哈。”不等杜玉清同意,便拔腿跑過去。

    秋實垂手站在杜淵之和姚先生的馬車前匯報自己剛才打探的情況。“說是鎮威鏢局的人飛揚跋扈縱馬在村子裏馳騁,踩死了一隻雞,還差點踏傷了一個孩子。村裏人很生氣,把他們攔下來理論,鏢局的人態度不好,說是自己為縣官夫人辦事,耽誤了大事就要讓村裏人好看,結果就惹惱了村裏人,叫來一大幫的人,不讓鏢局的人離開,現在還是相持著,沒有真正打起來,不過,我看快了,他們已經越吵火氣越大,聽不進對方的說話了。”

    “哦,”杜淵之沉吟道,轉頭對姚先生說,“無辰兄要不要見識一下所謂的民風淳樸?”

    “好啊,”姚先生搖了搖扇子,笑道:“我就看看你老弟是如何化幹戈為玉帛的。”

    杜淵之哂笑,轉頭吩咐常勝:“我們現在過去,注意速度不要太快,就當成什麽事情也沒看到的樣子,從容放鬆。還有,把車上的鈴鐺給解開來。”

    “是!”常勝轉身去安排了。

    此時村中的兩撥人正麵紅耳赤地拔刀相向,一觸即發,氣氛十分緊張。耿其峰心裏大為後悔,當初就應該堅持頂住大哥的吩咐不帶這個侄女出來,這個侄女季敏是他大哥鎮威鏢局的大當家季伯豪的老閨女,被大哥愛若珍寶,因為她既是季伯豪的老來女,而且自從她出生後鏢局的生意越來越好,季伯豪就把這個閨女視為自己的福星,嬌寵得不得了,養成了季敏不知天高地厚的毛病。她在鏢局長大,自小看到的是父親和叔伯舞槍弄棒,聽到的都是打打殺殺的故事,心裏對什麽英雄豪傑揚名立萬充滿向往。成天地和師兄弟們混在一起玩,跟著學一些武藝。師兄弟知道大當家對她的維護,平時多奉承她,比武時也都多讓著她,這更養成了她驕傲的性格,以為自己武藝高強,總想出去闖蕩一下。無奈,父親季伯豪雖然寵愛她,卻也知道她的斤兩,不敢放她出來,要不是這次是趟短鏢,又是自己做事最穩妥的三弟帶隊,他還真不敢放她出來。

    季伯豪找耿其峰商議這事的時候,耿其峰下意識地就想推了。但季伯豪根據沒容他來得及拒絕就說這件事就這麽定了,轉身就去招待自己的客人去了。

    望著大哥臃腫蹣跚的背影,耿其峰覺坐在那邊半天動彈不得。饑寒起盜心,飽暖思**。這幾年大哥攀附上朝廷官員使得鏢局生意越發順遂,也讓大哥忙於往來應酬,而忽略了下麵的管理。酒色也讓他的鬥誌變得薄弱,固執己見聽不進人的意見。曾經熟悉的意氣風發的大哥突然變得好陌生。

    季伯豪當年在江湖可是響當當的人物,武藝高強不說,又豪爽義氣。年輕時因為河北老家旱災,地裏顆粒無收,就糾結了他們幾個結拜弟兄據山為王做了劫匪。但季伯豪性格雖然膽大妄為,卻粗中有細,做事有餘地,劫人錢財時也不趕盡殺絕,通常還給人留下一些夠回家的路費。

    有一次劫持的商隊中有一個相伴而行進京趕考的舉人,看著他們這樣的行為十分感動,還誇他們是義盜,還建議他們說:盜終究是匪類,朝廷早晚有一天會來清剿,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憑著他們身上本事做一些正當的事情,子孫後代也有前途。季伯豪一聽有理,忙虛心求教他們可以做什麽正當的營生。舉人一看這山大王果然天良未泯片言可教,十分高興,沉吟片刻就坦誠說道:“你們既然現在靠打劫為生,以後何不反過來開鏢局,既是贖罪,又可運用自己身上的本事。”還建議他們要開鏢局就到江南去開,那裏富庶,南來北往的貨物多,不愁吃不上飯。

    季伯豪對他所說的“贖罪”自動左耳進右耳出,對他建議去江南開拓新事業的意見倒是都聽進去了,收斂了隊伍半年後就帶著自己一幫兄弟到了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