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刺繡之道

字數:3338   加入書籤

A+A-


    杜玉清正想著要如何說動張婷芳入股,結果對方便自動送上門來,也就沒有客氣。把現有庫存的材料、成品、現銀和賬目都盤點了一遍,總共竟然有了四千多兩。張家看了杜玉清送過來的賬目,毫不猶豫就拿出一千兩想占了其中兩成的份子,杜玉清沒有接受。她這樣公開賬目可不想占這二百兩銀子的便宜,雙方來來回回的說道最後張家就以張婷芳的名義出了八百兩占了兩成的份子。

    杜玉清還借機調整了整個人事安排,並把“鳳羽雲裳”拆分成兩個招牌,“鳳羽”已經小有名氣,就還是作為平價成衣店的名稱,把“雲裳”作為高端成衣的名稱,並把店鋪搬到城中心的位置。婉娘主要負責“雲裳”的接待和售賣,顧娘子負責所有衣裳的設計和成衣品質的檢查。衣裳的生產大部分都放在杜玉清新的莊子上,樊娥娘負責管理“雲裳”的製作,另外提起一個新管事負責“鳳羽”的製作。而明茂官則負責新店的籌備、材料的進貨等等各種對外的事物。

    婉娘和明茂官沒有想到僅僅隻過了半年,他們的投入便有了幾倍的增長,他們的份額雖然變小了,但絕對金額卻增長顯著,現在又看到杜玉清條分縷析地劃分職責,再也沒有出現紕漏互相推諉的現象,自然非常配合杜玉清的工作。張家派來的賬房非常精明,張夫人開始時還擔心閨女粗心,屢屢幫忙過問賬目上的情況,後來發現杜玉清管理得比她家的商鋪還嚴謹,嘖嘖稱奇後就放心撒手不管了。

    這樣理順下來,大家各司其職,“鳳羽”“雲裳”就像兩個高度運行的機器自動旋轉起來,不需要成天操心了,杜玉清就輕鬆下來,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

    那些在道觀裏救下的姑娘們仍然不願意出門,杜玉清原來還以為她們是因為怕遇到熟人不願意出門,可是現在已經遠離了歙縣地界了,她們還是想躲在屋子裏,這就是一種心理被鎖在牢籠裏的病態了,杜玉清得想法引誘她們一步一步自己走出來。

    想到的第一個法子自然是讓她們做工,人一旦有事情做,日子也好打發一些。

    第二是教她們讀書,但在讀什麽書上她和樊娥娘發生了分歧,娥娘建議讀佛經,以讓她們心境能夠平靜,但杜玉清沒有同意,她覺得佛經固然能給遭遇挫折和苦難的人以平靜,但人生活在世間還要有一種蓬勃向上的生機,這樣才能過得好,過得精彩,尤其是對這些已經自我封閉的人來說,更要重新激發她們對生活的熱愛。所以她還是讓她們從《三字經》和《千家詩》兩本啟蒙書開始學習,一邊認字一邊記誦。《千家詩》她是請林瑩玲來教的,三天一次,她覺得與其讓林瑩玲在家裏自怨自艾胡思亂想,還不如拉她出來走走,看看在這世上還有許多比她更不幸的人,她還能夠幫助她們,她的心胸也許就能放開,傷痛也就能慢慢治愈。

    林瑩玲第一次來的時候沒精打采的,她事先聽杜玉清說了她們的遭遇,但直到麵對這些憔悴呆滯的女子們,她才真正地震憾了,走的時候卻又抱著杜玉清痛哭了一回,細瓷般潔淨光滑的臉上布滿晶瑩的淚水,“她們太可憐了,”她哽咽地說:“我才知道這世上還有這麽不幸的人,竟然會被壓榨欺淩如斯。”她又紅著眼說,“比起她們真我不算什麽,阿杏,謝謝你。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第三就是請顧娘子為這些姑娘們培訓提高她們的技藝了。今天是顧娘子來上課的第一天,杜玉清也跟過來看看。她過來時顧娘子已經開始講課,聚精會神的學生們沒有注意到她的出現。原來,對這些勤快的姑娘們來說老師傅的授課竟然是最受歡迎的。杜玉清悄悄地走到門邊。

    課堂上擺著幾架繡架和一張案桌。顧娘子站在案桌前,桌上擺著一件舊衣裳和幾張繡片。她今天穿著淡雅的襦裙,頭發在後腦勺上盤成一個低髻,用支翹頭的福壽綿延長銀簪紮緊,耳朵上吊著米粒大的珍珠耳墜,襯著她年過四十依然端莊清麗的臉,可以想見她年輕時是怎樣的明豔光華。

    顧娘子威嚴地掃了一眼下麵坐著的姑娘們,堂下立時安靜下來。杜玉清不禁暗笑,顧先生果然是師尊風範十足令人敬畏,不過比起她第一次向杜玉清姐妹授課時的麵無表情,她的臉上已經多了一些寬和的表情。她開宗明義說道:“杜小姐請我來傳授提高你們刺繡技藝的,我剛才看了一下你們的水平,老實說單獨看好像還可以,但繡在衣裳上就不夠看的了。你們要記住,刺繡最終是為衣裳服務,是為了衣裳更美麗更別致,而不是讓刺繡突出衣裳之上引人注目的。衣裳是一個整體,刺繡作為其中的裝飾和點綴,必須符合整體的協調感。所以,待會我會先講講衣裳的結構,如果不先講衣裳,你們就不明白刺繡最終之用,不理解刺繡的各種式樣的安排和構圖的目的,就不能繡出真正的好作品!”

    姑娘們斂氣凝神,聽顧娘子繼續說道:“要做好一件衣裳,無非是裁剪、拚接和衍縫,而刺繡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沒有刺繡一件衣裳也完全能夠穿出去,可是你刺繡繡的再好,衣裳沒有裁剪好,或者縫成歪七扭八,這件衣裳就穿不出去,或者穿出去也會成為別人的笑話了。”

    杜玉清不由地點頭,這句話她已經聽了第二次了,但仍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萬法歸一,顧先生的話也可以理解為是講拳架中的本和招式之間的關係了。同武功一樣,刺繡,也可以成為一種修行求道的途徑,這顧娘子是一位明道的先生。

    “這裏有件舊衣裳,我拆開來給你們看一下。”說罷拿起剪子把桌上的衣裳一針一針地剪開來。大家看著這件漂亮襦裙發出惋惜的歎息聲。顧娘子一邊拿著剪子沿著針腳線細細地剪開,一邊說:“你們不用可惜,我怎麽剪開的就能怎麽再縫上。”

    她把剪開來的衣裳一片一片的排列開來。“你們看,這就是一件衣裳的結構。最基本的可以是這樣,”這是八片裙幅的月華裙,她拿開其中的六片。“這個樣子就比較平麵呆板,沒有變化。可是多了幾幅裙幅增加了皺褶,多了變化,裙子就變的立體變的漂亮。這樣增加裙幅以後裙子就難做嗎?不難,隻不過是同一的事情你做了六次、八次,或者十次而已。當然你還可以有這樣的改變,”顧娘子拿了旁邊的繡片襯在裙子下擺,“在這樣的地方綴上花邊,或者在裙幅上再繡上圖案,但這都是在基本結構上發生的改變。很簡單吧?”

    哇!姑娘們發出一聲聲驚歎,這顧師傅簡直像變魔術一樣,一件裙子在她手上變化來變化去,或簡或繁變幻奇妙,但件件都美麗漂亮。

    “再看看上衣,也是差不多的。”顧娘子又擺弄起上衣的前襟和後片,袖子和繡片,給她們講基本結構和可以改變和美化的地方。在場的人聽完都長籲了一口氣,她們每個人都會做衣裳,但從來沒有想到衣裳原來可以這樣組合變化,大家臉上都洋溢起興奮之情。

    不料,顧娘子緊接著又潑了一盆冷水,“你們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了。其實任何事情到最後都可以歸於簡單之道,但真正能夠明白並且做好的人卻不多。飯菜每家都要做,但有幾個人能成為廚師?除了勤奮好學,堅持不懈,還要多看,多動腦筋思考。”

    下麵的人鴉雀無聲,落針可聞,看樣子顧娘子已經完全捕獲了這些姑娘們的心。杜玉清第一次也是這樣被顧娘子震懾之後,收起輕視之意,恭恭敬敬地尊奉顧娘子為繡娘師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