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武功境界

字數:6152   加入書籤

A+A-


    杜淵之笑了笑說:“既然你們已經以兄弟相稱,稱我為大人就見外了,而且我與你父親也是相識,在私下就同文清一樣也以叔侄相稱吧。”

    “三叔。”程羲和忙不迭地應承了。

    杜淵之頷首受禮,然後說道:“你演練一套你最拿手的套路給我看看。”

    “是!”程羲和高興地走到空地中間,抱拳行禮,然後開始揮劍舞動起來。他的動作身法多變,以進攻為主,刺殺凶狠淩厲。整套下來氣勢磅礴,瀟灑大方。演練完畢,程羲和把劍收到劍鞘中抱拳行禮,然後看向杜淵之。杜淵之沉吟了一會,程羲和坦然地說:“三叔不必在意,如果有什麽做不到位的地方,請直言相告,我能夠經受的了。”

    杜淵頷首,溫和地說:“你能有這種坦然和精益求精的態度這很好,虛心才能進步。那我就直言不諱了。看得出來你是打小練出來的童子功,根基紮實,功力深厚,憑你這樣的堅持鍛煉,你再過十年也許你的武功就達到了巔峰成為一代高手甚至是稱霸一方的英雄,但以後恐怕就再也無法進步,後麵幾十年最好的狀態也不過是在盡力維持你的最高峰水平。為什麽?因為你的用功還是落實在身體上,落實在骨肉上,骨肉所有的潛力都給激發出來以後,後麵就再也無法進步了。”

    程羲和一聽就著急了,“可是,還有其它練習方法嗎?”

    “我們的練武方式和你不同,我們首先把它稱之為修煉,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運動,更是我們心靈和智慧的修煉。我先說三點你注意一下,以後有機會我們慢慢交流。

    第一,運用自己身體本身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你遇到一個比你更高大、更強壯的人你要如何應對?在身體之外我們是否還有其它的力量?

    其次,武功是項整體的運動,這個整體包括一個人上下的合一以及內外的合一。但如何才能做到整體合一?進而達到劍人合一的境界?

    第三,武功的運用是在危機時刻,如何在危機來臨的一刹那瞬間發揮你最真實的實力?是靠思想還是意識?你也許有過體會,那時候思想和意識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可能身體就已經行動了,這就是我們身體的本能,這本能從何而來?如何把這本能變成倉促之下最機敏到位的應戰?”

    程羲和聽得五雷轟頂,一時間麵色蒼白目瞪口呆,這三個問題中他想過第二個“劍人合一”的問題,也正是他目前苦苦追尋而不得其解的,但第一個和第三個他沒有想過,一經杜淵之提出,他就發現了自己對武功想得太簡單了,他覺得好不沮喪。武學原來是這麽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即使杜淵之的問題他覺得提的對,但也是朦朦朧朧的感覺,什麽“武功是一種修煉,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運動,更是我們心靈和智慧的修煉。”,什麽“身體之外還有其他的力量”,什麽“思想、意識和本能”的關係,這些對他來說都太深奧了,他理解不了,他讀書讀得太少了。他覺得自己今生要想成為絕頂高手怕是無望了。杜玉清笑著看了父親一眼,父親還是這麽個欲揚先抑的路數,當時自己也是被父親打擊的不輕呢。

    果然,杜淵之馬上話頭一轉,把人打擊狠了,又輕輕地扶了一把,循循善誘地說:“如同其它技藝一樣,武功也有三個層麵:形、質、神,絕大部分的人最多都停留在質的層麵,真正能達到‘神’,或者說是達到‘道’的層麵的人是少之又少,但也不是沒有,而讀書多少也不代表他能否達到這樣的高度,慧能不識字而能證悟,所以《中庸》上說有兩種人能夠理解宇宙天地之道,一種是‘誠則明’,先天通透的人,一種是‘明則誠,’是後天明白道理後孜孜以求的人。武學也是如此,先天我們無法求,但我們可以借著理解武功背後深刻的哲學背景來提高我們的技藝和功夫。”

    程羲和眼睛裏燃起了熊熊烈火,他盯著杜淵之心裏充滿崇敬,不顧地上積雪撲通雙腿跪地喊道:“師父,請您教我,請您收下徒兒吧。”

    杜淵之麵色不改,仍是微笑地說道:“我沒有收徒的打算,起來吧。”

    程羲和態度堅決:“如果師父不答應,我就不起來了。”

    杜淵之上前雙手托著程羲和的肩膀,輕巧地就把他提溜起來。

    “非是我不收你為徒,隻是我現在處境微妙,怕是會對你不利。況且我自己也是正在修煉的人,隻不過早比你們走了幾步而已,還沒有資格做你的師父。這樣,我就做你的先生吧,做不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倒是可以做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的先生。遇到問題我們可以多交流,相互學習。”

    程羲和知道杜淵雖然沒有答應做自己的師父,但已經答允了會指導自己的學習,高興地點點頭,又跪下給杜淵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站了起來。

    杜淵之說:“在武功上我不會教你具體的動作,說實在的,那些我也不熟悉,而且什麽樣的動作,什麽樣的外在形式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法,這個就需要你自己來理解和感受了,然後把這些感受運用到你自己的練習中。阿杏,你來和他搭搭手。”

    程羲和看看了杜玉清,有些擔心,“清弟的身體剛剛恢複,身體還有些虛弱,這樣可以嗎?”

    杜淵之笑了笑,說:“我剛才說過武功不能停留在身體表麵,它不隻是力量和速度的較量,待會你可以好好體會。”

    杜玉清看程羲和還有些似懂非懂的樣子,遂上前一步朝程羲和揚眉笑著說:“程大哥請了。”

    程羲和看到杜淵之和杜玉清都不在意的樣子,遂放下心來,加上心中早就想領略杜家拳的奧秘,自然從善如流當即上前兩步,兩人雙手小臂搭在一處。

    “老爺,還是我去吧!”寧夏對杜淵之請求道。他覺得小姐前幾天傷了身體,還是不宜用力。

    杜淵之搖搖頭,說:“你呀,到現在還是沒有領會我講的功夫主旨。不用緊張,現在不過隻是過手而已,不需用力,你好好看著就好。”杜淵原本覺得寧夏老實沉穩,能夠潛心練武,應該更能靜心領會“拳意”,看他平時單個練習還好,但一旦對練,動作就開始變形,哪些個放鬆、均勻、覺知就全拋在腦後,不自覺的又變成後天的力量和速度的對抗。

    放下思想、回歸先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聽到杜淵之的話,寧夏一下醒悟過來,退到一邊觀戰。老梁也略有所思,他跟著杜淵之的時候已經到了壯年,讀書又少,經過這麽些年他對杜淵之的話一直無法領會,所以技藝一直沒有很大的提高,他碰碰寧夏,兩人走到一旁也開始搭起手來。

    搭手是武術中一種比較文靜的比試方式。雙方用手臂的推動來較量彼此的功力深淺。

    杜玉清雙腳呈丁字步岔開,脊背挺直,身體圓活放鬆,沉肩墜肘,把右手放在程羲和的手肘上,拋開所有雜念,全身心地覺知著程羲和。

    程羲和的神態肅穆,目光沉靜,他的手臂如鋼精鐵鑄一般,他的身體如山凝重!

    杜玉清知道程羲和的功力深厚遠在自己之上,這功力是建立在男子漢天生比女子強的力量上,更是建立在程羲和打下的童子功,一磚一瓦的積累,一拳一腳在實踐中鍛造而來。這功力是杜玉清再勤奮,再刻苦永遠也無法企及的。但正如父親所說:武功不隻是身體的較量,在骨肉之勁力外還有浩然之氣的蓄養,還有勢能的運用。對此,杜玉清已經有所體會。所以,她一搭上程羲和的手,就覺得他到處都硬結,無處不可攻擊。

    隻見她以腰為軸,全身充分放鬆,以心行氣,氣行四肢,雙掌徐徐向前。發勁沉著,好似在推動一扇沉重的鐵門。而這鐵門開始紋絲不動,但片刻之後,就被這如風一般,如水一樣綿綿不絕的力量極緩慢極緩慢地推開了,不可遏製。

    程羲和心裏無限震驚。他開始自然抱著禮讓的心態讓杜玉清先動手,自己紮根立定不被推動就好。但沒想到對方就這樣輕易地憾動了他,而且,他還沒有感受到什麽力量!

    回到京城後他的武功聲名鵲起,尤其是在青年一輩威名彰顯。有很多武人借討教之名前來切磋,其中不乏所謂名家大師的子弟。為了不傷人麵子,又不至於傷人身體,程羲和通常就以搭手相鬥,相約如果能憾動他身體移動的再進行下一步拳腳格鬥。可惜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推動他的沉腰立馬。和那些人一搭手他就能感覺到對方根基不穩或力量不足,他們推他,就好像在推磐石根本無法撼動,隻要他稍微用力對方就會失去平衡而落敗。

    所以當杜文清白皙的雙手搭上他手臂時,他是很放鬆的,還留意到清弟的指節好長,指甲好圓潤好幹淨。但他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雙漂亮得像小姑娘般的雙手竟然開始憾動他的身體,這不能不叫程羲和震驚。不要說杜玉清的年齡比他小幾歲,就是個子也比他足足地矮了一個頭,他的力量從何而來?他趕緊收攝心神紮馬立定,用力抵住。但奇怪的是他的用力並沒有起到作用,對方傳過來的力量是源源不斷的,他的手臂已經變形被壓縮到胸前,已經被逼到了死角!他不得不身體後仰來平衡身體,同時開始反向用力回擊,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被動。因此他的反轉如雷霆萬鈞,身體如同厚重的石磨朝對方碾壓過來。

    他再看清弟,完全不見往日的嬉皮笑臉,他神情嚴肅專注,眼眸清亮沉靜,仍舊不慌不忙圓活放鬆,順著程羲和的推力柔和而退,動作輕靈而飽滿。待到程羲和力有不逮,便轉陰為陽,蓄勢而進。

    二人宛轉幾回,各有勝負。

    杜淵之問程羲和:“你和她的比試中有什麽體會?”

    程羲和想了想說:“我不知道他的力量從何而來,但感覺他的力量源源不絕,要不是我使勁沉腰紮馬,就很容易被他給推動了。”

    “嗯,力量源源不絕。這很好,還有呢?”

    “還有,他的神情始終放鬆泰然自若的,我不知道他的自信是從何而來。”

    “嗯,泰然自若。還有呢?”

    ”還有……“程羲和答不上來了。

    “好吧,你來推我,”杜淵之上前,把手搭在程羲和的胳膊上,“使出你最多的勁,別擔心,你推不動我的。”

    也許是這句話刺激了程羲和,他真的使出最大的力氣來推杜淵之,但奇怪的是這些力氣到了杜淵之身上都如泥牛入海,了無蹤跡。怎麽會這樣?反而杜淵之輕輕一推,他的身體就不自主地後退了幾步。

    “這次有什麽感覺?”

    “我沒有感受到先生的用力,卻始終有力有不逮的感覺,這是不是所謂的’卸力‘?

    ”不完全對,’卸力‘還是停留在功利層次,我這是’空‘!“

    ”’空‘?“這不是佛家用語嗎?怎麽會用在了武功上。

    杜淵之肯定地點點頭,說:”對,是’空‘!武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空‘,它也能夠打通各學各派的理論和主張,達到萬法歸一的境地。“

    程羲和疑惑地皺了皺眉,他實在理解不了。

    杜淵之笑了笑,”沒關係,慢慢來。阿杏,你和羲和再來一次。羲和,你這次要細心體會她的狀態和我有什麽不同。“

    於是杜玉清和程羲和兩人再次搭手,這次程羲和十分用心地體會和比較了,他發現比起杜淵之,同樣是力量的持續,他感受到清弟的力量還是有間斷的,不若杜淵之是源源不絕。還有,反擊時他能在清弟身上發現著力點,而這點在杜淵之身上就發現不了,好像先生沒有任何破綻,沒有任何可以進攻的地方。這個發現讓他大吃一驚。先生的神態總是那麽放鬆隨意,難道他真是那麽無懈可擊嗎?到底是什麽讓他的身體蘊藏了這樣無限的潛能?

    ”我肯定是有破綻的,隻不過在你們這個修為還看不出來而已。我剛才不是說嗎,我也在修行的路上,隻比你們先行幾步而已。日後你們隻要努力,總會趕上和超過我的。今天我先講十六字法則,你要把它們貫徹到你的練習中,以後的你慢慢體會。“

    程羲和早已心服口服,於是沉下心來仔細聽杜淵之的講解,心裏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