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承前啟後

字數:6064   加入書籤

A+A-


    晚上,杜玉清洗漱完畢,在房間裏寫下一天事情和所思所感。聽到門外砰砰砰的拍門聲。

    開門一看,卻是程羲和抱著被子站在門口。

    看著杜玉清不解的目光。程羲和說:“白天聽到先生和賢弟所言,我興奮得一直睡不著,就想和賢弟促膝長談,時間晚了也可以抵足而眠。”

    杜玉清霎時臉漲得通紅,頭暈目眩,心頭如擂鼓撞擊亂了方寸,慌忙連連擺手說道:“不......不行,我......我睡覺會打呼嚕,會妨礙大哥休息。”

    “無妨,我睡覺死沉,不會受到影響。”

    “我,我睡覺不老實,會把大哥擠下床來。”

    “不怕,我皮糙肉厚不怕你擠。要不我打地鋪也行。”

    程羲和總覺得認識杜玉清一來,他身上總有一種磁力在吸引著自己。現在兩人之間的隔閡被打破,成為了結義的弟兄,他們越發心意相通,配合默契。兩人在一起有時不需要說話,往往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便能彼此明白,程羲和從來沒有經曆過這樣一種心領神會的快樂,隻要和杜文清在一起,再瑣碎再平凡的事情都會變得意味深長,讓人興趣盎然起來。剛才程羲和躺在床上,腦子一刻沒法平靜,心裏空落落的。腦海中總是浮現杜文清生動的影子,他甚至覺得獨自一個人睡覺都是一種浪費。隻要和清弟待在一起哪怕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做,都覺得安寧充實。於是他翻身下床,卷起被子就過來了。

    杜玉清無奈,隻得狠狠心把話說得明白:“我不習慣和人同鋪,會整夜失眠呢。”然而,看到程羲和失望受傷的眼神,杜玉清心裏突然像刀紮了一樣疼痛,虛弱地建議說:“不如到我叔父房間,聽他講史,這豈不是比我們瞎聊好些。”程羲和眼睛重又明亮起來,兩人遂往杜淵之他們的房間走去。

    結果校尉王虎彪也在他們房裏,幾個人正在聽杜淵之講故事,程羲和和杜玉清一來,就被讓到中間。杜淵之講的是東漢末年十常侍做亂黨錮之爭的故事,他講得栩栩如生,眾人被他帶著如臨其境唏噓不已。

    杜玉清看著他們一會兒歎息,一會兒齊聲怒罵宦官,已經完全融入了情境中,不由地感歎道:是人,都有弱點,有的人以為利益,殊不知人最大的弱點是情感,就看你是否能夠觸動他們的內心了。比如,這些在世人眼裏最凶惡殘暴的錦衣衛也不過是常人,他們也有柔情的一麵,也會被情感打動。現在看他們對父親尊重的態度就知道了。這其中固然有程羲和作為長官態度的影響,更有父親自己的學識風範和人格魅力的潛移默化。

    晚上,杜淵之興致很高,講完故事後突然考驗起程羲和的學問來,先是讓程羲和背四書來,一下就發現他的《論語》還背得磕磕絆絆,就罰他把全文抄了三遍。可憐的程羲和,《論語》有一萬五千多字呢。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休息,杜淵之還好心地把兩位緹騎調整到程羲和房間休息,自己和寧夏陪著程羲和。於是程羲和在油燈下抄書,其他兩人呼呼大睡。杜淵之還說明天開始背誦《孟子》,背不下來的照樣還要抄寫,直到熟練背誦為止。《孟子》總共三萬五千多字,足夠程羲和抄幾個晚上的,杜玉清竊笑,她可以安心睡到京城了。

    第二天早上晨練,看到杜淵之和程羲和、寧夏一起走出房間,程羲和精神還還好,但眼瞼發青,眼中充滿血絲。杜玉清衝著父親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今天杜淵之開始真正擔當起程羲和老師的指導角色,他讓程羲和放慢動作來練習套路,自己拿著一根小棍在旁邊監督。一會兒敲著程羲和的小腿說:“太死了!”示意他的腿腳沒有放鬆圓活,過於僵硬死板;一會兒木棍又打在他的腰上喊道:“腰在哪裏?你的腰呢?”,或者在他腿上踢了一腳讓他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喊道:“均勻,過猶不及。”總之,一堆的毛病。杜淵之麵容嚴肅,不苟言笑,讓一旁的寧夏和老梁噤若寒蟬,他們頭一次看到老爺會這樣嚴厲,卻讓杜玉清忍俊不禁,暗笑不止。

    這下可把程羲和給累壞了,一套拳架下來手臂酸脹,腿腳僵硬,比原來三四趟拳還耗費力氣,好在他向來是個篤實心正的人,除了感激先生的用心指導,其餘心思都放在了改正自己的不足上。所以他很自覺地一趟趟認真揣摩,細心體會一招一式每個過程。當然還有一點,相比他之前的師父,杜淵之的棍打算是輕的。他之前學習的時候,他的動作隻要稍微不對,師父們的棍子便會毫不猶豫地狠敲過來。而且,杜淵之更甚一籌在於,他不僅指出他的不對之處,還能講出正確姿勢的道理在於哪裏,這讓他印象深刻,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收益匪淺。比如,為什麽手臂不能出拳太直了,他會說:“曲則全,枉則直。”讓程羲和在覺得很有道理的同時,在自己要讀的書單上默默地又加了一本。

    經過杜淵之矯正後的動作,他重新再演練時就會小心糾正體會,一遍遍下來,慢慢覺得自己的動作變得舒緩細膩,練習以後渾身汗如雨下,通體有種說不出的暢快。程羲和體會到這位深藏不露的先生的功夫不僅比自己原來的師父要高幾個層次,甚至是一種質的飛躍,他慶幸自己的好運,越發對杜淵之恭敬有禮,對他的話更加奉行不悖了。

    聽話歸聽話,很多問題還是似懂非懂,於是上午騎馬時,程羲和便向杜玉清討教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清弟!”

    “嗯?”

    “先生為什麽總說我動作太死了。”

    杜玉清樂了,今早上父親在程羲和的腿上臂上不知敲了多少下,她都替他感到肉疼了。

    “他是說你用力太’實‘,身體的重量都壓在膝蓋上,造成膝蓋僵硬無法進行動作的圓活轉換。十六字訣不是說‘立身中正,拎腰圓活、均勻放鬆、身心合一’嗎?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有立身中正,才能拎腰圓活、均勻放鬆。全身均勻放鬆後力量分散,雙腿無一處不著力,又無一處著重力。這樣,遇到對手打擊時,你的身體就會消化掉這些著力,既所謂的’卸力‘。卸力不是一種功利的行為,它是’放下‘後的釋放。就是佛家說的‘空’,唯有’空‘才能穿越,才能容納。”

    程羲和還是不很明白,下決心道:好吧,回去後還要讀些佛學書。

    “還有一個是你的意識太重,主觀上你越是想把動作做好,反而造成動作越僵硬。”

    程羲和皺起眉頭,“努力不好嗎?”

    “意誌上要努力,思想上和身體上卻要放鬆。放鬆才能接納,放鬆才能靈活。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嬰兒天真無邪,才能專守精氣,形成身體的柔軟。而這樣的形體最不容易受到傷害。我小時候聽我祖父說過一個故事,他們有一次打戰,最後被逼到一個懸崖上展開決戰,很多士兵都從懸崖上摔了下來,奇怪的是有兩個受傷暈倒的士兵摔下來反而活了下來,身上隻有一些輕微的擦傷,其他士兵掉下來後無一不重傷甚至死去。畢竟是那麽高的懸崖。祖父說他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也一直弄不明白是什麽原因。

    我有一次和哥哥們爬樹玩,看著哥哥們從樹上往下跳時一個個屈著膝,身體躬著,有的人落地時還會打個滾兒向前。我突然明白了祖父說那個故事裏那兩個傷兵為什麽沒有再受傷的道理了。人在昏迷時全身是放鬆的,是攤開的,這樣身體受力是均勻的,因而不容易受到傷害。而另外一些士兵因為清醒本能就會想去抗拒,反而因為用力而讓自己有了’實‘的硬處而受到傷害。人從高處落地時,全身的力量都壓在腳上,腿腳再不放鬆就會承受不住這巨大的衝擊和壓力,所以我們落地時人不僅要在身體上放鬆,更要在意識上放鬆,還要腿腳彎曲,或者在快著地時借勢一滾,配合著減輕一些壓力。這也是我們在拳架上要均勻放鬆的道理,不論在受力和攻擊上,弧圓比直都更有利。”

    程羲和豁然大悟,歎息道:“清弟,你真是太有心了,這麽簡單的事情都能給你咂摸出這麽多的道理了。遇到你們我才知道我之前真是白瞎了,忽略了生活太多重要的東西。今後也要讀讀書才行。”

    “嗯,’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道理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留意小事也能長學問明事理。讀書是為了學習先哲總結出來的智慧,而這些智慧也是先哲們對世間的觀察、思考和實踐,所以,我們一方麵要學習,另一方麵還有要有我們自己的覺知,才能把這些道理轉化成我們自己的智慧,繼而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流傳給後人。”

    程羲和讚賞道:“清弟,你說的真是太好了。學習、觀察、思考、實踐,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清弟,有你這樣優秀的子弟,你祖父和父親一定為你感到驕傲吧。”

    杜玉清笑了笑,說:“我不算什麽的。”

    程羲和覺得清弟的反應有些奇怪,神情好像有些落寞,但想想也就釋然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弟也許也有他自己的困難。看看自己不就知道了嗎?於是,他轉移話題,問了杜玉清一個他十分好奇的問題:“你和先生交過手嗎?”

    “當然。”雖然正式的交手隻有一次,卻足以讓她敬畏。

    “如何?”

    “他是沒有弱點的人?”

    “什麽?”

    “我在他麵前無法下手,”看著程羲和疑惑的神色,杜玉清解釋說道:“我找不到他的弱點,所以沒法下手。”

    “真的?功夫能夠達到這種程度?”

    “我指的是我目前這個水平找不到他的弱點的。”杜玉清加重語氣說道:“以我現在這個能力來揣測叔父的功夫無異於顏淵對孔子的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是不知量力。“

    程羲和點點頭,信服了他的話。如果他連杜淵之是否有功夫都看不出來,可見差距是多麽巨大了。

    杜玉清繼續說:”我們隻要知道山在哪裏,朝它奔去就好。其它的不用想太多。“

    這句話讓程羲和豁然開朗,心裏讚道:清弟真是太有學問了,什麽道理從他嘴裏說出來都是那麽貼切,又好聽又易懂。便要求杜玉清再多說一些。

    杜玉清瞥了一眼望著她的程羲和,他的下頜微抬目光堅毅,脊背挺直,身體結實,這樣的人正直沉穩,又出生名門,一定會是各家喜歡的女婿人選吧。還有一天就到京城了,他們以後可能就很少有機會再見了,即使再見她該如何和程羲和相處?又要如何向他交代?分別在即,就索性再賣弄一下吧。

    杜玉清笑了笑,說:”叔父曾經說過:功夫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基礎,這個階段主要是練體。不僅要掌握基本功,還要練力量、速度,把套路熟練演練到如火純青的地步。

    第二階段是登堂入室,要能夠靜心放空,細心體會自己和對手的勁如何來,如何去,把招式化了,隨心而動,順勢而為,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這個階段是煉體和煉心的結合,就是道家所說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階段。

    第三階段也就是最高階段,它是天人合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神明階段。你可以與天地想通、萬物融合、和宇宙同呼吸。對手一招一式都在你的意料之中;你一出手,可以借用天地正氣為我所用,世俗有形的人都將不是你的對手。這個階段心靈如同浩瀚宇宙無限寬廣,而又靜謐安寧,也就是道家的練神返虛,煉虛合道。“

    “哇啊!”程羲和被杜玉清說的心潮澎湃,禁不住由衷大聲發出了感慨。這感慨既有對武學能夠達到如此境界的無限向往,又有躍躍欲試熱血沸騰。他迫不及待地說:“清弟,我們今後相互扶持在探索武學的道理上一路同行吧。”

    “好!”杜玉清用力地點點頭。兩人相互對視發出會心的微笑。

    杜玉清臉上歡笑,心裏卻有些心酸,默默想道:程大哥,很抱歉!前途茫茫,我隻能承諾心意卻未必能實現行為。非我無情,實為世事難料,非人力所能左右。“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我隻能祈禱上天垂憐,能給我們這個機緣,再多了卻是不能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