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風險收益

字數:4621   加入書籤

A+A-


    耿家輝聽到杜玉清語氣是從未有過的嚴厲,他一下醒悟過來。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按照杜玉清的指示在操作,如果沒有杜玉清這件事根本就無法成立,更不要說能賺這麽多錢了。他一開始對於此事是完全抱著懷疑態度,後來是因為杜玉清告訴他安化王造反的事情才變得積極起來,中間因為各種消息他都有些擔驚受怕,幾次糧價驚險地上竄下跳時他差點控製不住想要全部脫手,要不是杜玉清一直鎮定地讓他忍住,他根本堅持不到最後。他剛才隻看到了這最後豐厚的獲利,竟然忘記了整個過程中的凶險。還忘乎所以地以為自己居功至偉,這件事自己隻是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如果沒有杜玉清在其中主導,憑著他不要說是血本無歸,甚至可能傾家蕩產了。耿家輝羞愧地說:“大小姐,我明白了。”

    杜玉清歎了一口氣說:“五哥,我不是要批評你,我也是在提醒我自己。對我來說這次的生意也是一場考驗。價格忽高忽低時我有幾次也差點忍不住想要放手,剛才看到我們一下賺了這麽多的銀子,我也想過要不要拿出一部分的錢來專門做這種生意,可是我一下又清醒過來。我們這次能賺到這麽多錢是天時地利。我原來會考慮做這次糧食生意,隻是覺得今年天氣異常糧食可能會歉收,可以投機一把積累一些資金,沒想到安化王會造反,他這一造反就引起了社會的發酵造成整個糧食市場的動蕩,所以才讓我們能賺這麽多,如果是我原來的估計,最多隻有四五成的盈利空間。這是一。二,就算我們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且不說什麽時候有,那我們平時幹什麽?投機生意能賺這麽多的錢,那我們還能過得下每日辛勞才能賺一些血汗錢的日子嗎?肯定不行,結果就隻能是拿著銀子去尋找各種投機機會,最後是終日打鷹會被鷹啄了眼,到時徹底散失了自己。

    五哥,貪婪並不可怕,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可怕的是我們被欲望帶動拋棄了原來的目標,失去了方向。立身中正,時時保持覺知,用在生活也是一樣的,要用覺知來不斷地監督和反省著我們是否偏離了重心,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修行。”

    “我知道了。”耿家輝鄭重地點點頭。

    經過這事,杜玉清發現生活最大的考驗還不是經曆失敗,而是獲得成功,失敗不氣餒容易,成功後還能保持清醒不驕傲太難了。通過此番經曆杜玉清再一次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麽理智冷靜的,時時都會有盲目冒進的可能,佛家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並不是容易堅持的準則,必須不斷拷問自己。

    杜玉清交代耿家輝做最後的收尾:“剩餘最後一批麵粉在十天後全部出完。然後你馬上退掉貨倉直接乘船離開,到杭州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把林升和陸福安也一起帶去。”

    林升和陸福安是當時杜玉清向祖父杜淩要的幾個人中的兩個,他們原來在軍中都是一些低級軍官,不僅有些武藝而且忠誠可靠。他們這段時間跟著耿家輝可幫了不少忙。尤其是這兩個人行事穩重也不多話很得杜玉清信任。

    “一個是把銀子交給常叔讓他再買一些田地,另外一個是帶著他們開開眼界,並且讓他們跟著常叔學習一段時間,以後要把他們培養成你的左膀右臂。我希望將來你能夠從具體事物中脫身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真正成為一個大總管。”

    耿家輝一驚,看樣子小姐還有深長遠的打算,忙不迭地應了。

    十天後米麵漲到了驚人的二千一百六十文一石,看樣子還有再上漲的趨勢,耿家輝想把最後一批一萬五千石的麵粉再放幾天,賣個更高的價錢。杜玉清堅決不同意,她說:生意不可能像甘蔗一樣從頭吃到尾,我們選中間最甜的一段來吃就好。不論後麵再漲多高,和我們都沒有關係了。一定要耿家輝立刻全部賣出。回收了三萬多兩銀子,耿家輝交給來接應的寧夏帶回去兩萬兩,自己帶著一萬兩銀子和林升、陸福安在退掉貨倉後即可乘船離開了京城。

    耿家輝心有不甘,往南的途中一路打聽糧食價格,一路上聽到都是價格上漲的消息,最後他打聽到麵粉的價格都到了二千五百文一石,稻米的價格更是漲到了二千七了,耿家輝後悔不迭:還是應該堅持勸說大小姐把最後一批糧食再押後幾天出手的,少賺了多少錢啊!船到揚州的時候,看見運河裏排列著如過江之鯽般的大船,耿家輝向船老大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準備向京城等地運送新米的百石大船,他不由地驚出一身冷汗。向來不是很虔誠拜菩薩的他不禁在心裏念了一聲佛: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萬幸,萬幸!

    杜玉清沒有想這麽多,這樁意外的生意對她來說已經過去。這次她總共投入了兩萬兩,其中有她的一萬二千兩,祖父的五千兩,祖母的三千兩,最後收獲九萬兩,淨賺差不多七萬。扣除七七八八的費用平均是四倍的回報。這天晚上,杜玉清去了上房,見了祖父母,當她把兩個沉甸甸的包袱放在桌上時,兩位老人家都不解地看著她,聽聲音他們知道這裏麵是銀子,不過這孫女拿來這麽多銀子幹什麽?

    杜玉清說:“今天把最後一批糧食都賣了,錢都收回來了,最後的結算是平均賺了四倍利潤,當初祖父交給我是五千兩,這裏是兩萬兩,祖母給我了三千兩,這裏是一萬二千兩。”

    杜淩和老伴對視了一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多少?賺了四倍的錢?”他知道糧食漲了很多,但能賺這麽多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你不會把錢都給了我們吧,那些費用你都扣除了嗎?還有是不是你把最早的贏利也拿來平均了?”他知道杜玉清早就開始投資做這生意,而他們是在知曉安化王造反以後才投入的,成本畢竟不一樣。杜玉清把所有的贏利都拿來加權平均,自然是她吃虧一些。

    “您還要和我算這麽細啊,放心,費用自然是都扣除了的。”

    杜淩還有疑慮,實在是這銀子來得太容易了,他有些不敢相信。官場黑暗,很多官員靠著貪汙腐敗,甚至克扣下級的軍餉大肆發財,但杜淩向來是不屑為之,所以杜家除了這個祖上留下的這個大宅子之外家當並不豐厚。他平時又是謹言慎行的人,不會做什麽出格的生意,在錢財上就沒有什麽積累,杜玉清一下給他賺回了四倍的回報,這讓他真是又驚又喜。

    “哎呀,祖父您還不相信我嗎?”杜玉清摟住祖母的脖子撒嬌道:“祖母,我當初不是說過不會讓您吃虧的嗎?”

    “是說過,是說過哦。”杜老夫人抓住杜玉清的手笑眯眯地說道,眼睛開心地眯成一條縫,“我的寶貝孫女向來說話算數,這不,才兩月銀子就成倍地賺回來了。不過,杏啊,賺回的錢我們已經看到了,你的孝心我也知道了,你祖父的錢是公中的,不好動。而我的錢是自己的體己,我呢就收下一半,其餘的你拿回去,我知道你是做事的人,這銀子放在你那裏更有用。”

    杜淩也說:“你祖母說得對,你做事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我也拿一半好了,其餘的你拿回去。”

    杜玉清當然不肯答應,她說:“那怎麽行!誰出的本錢賺回來的盈利自然該給誰給誰了。您放心,我自己有錢,不會耽誤做事的。祖父您不是想要擴大族學嗎,剛好可以把銀子花在這上頭,這是惠及子孫的大事,你出錢出麵,這是多好的事啊。祖母呢,如果嫌銀子多紮手,不如您下次多賞給我一些首飾。我也可以出去顯擺顯擺。”

    兩位老人都笑了,這個孫女還真是窩心,不僅能幹而且考慮周到,讓他們都很欣慰開心。

    不久,杜淩把杜府隔壁的宅子給買了個過來,這家人原來也是世家大族,不過因為太會生了,人丁興旺子嗣繁盛,原來的地方就不夠住了,加上子孫眾多,家財越分越少,現在漸漸難以支撐,當家人聽說杜家願意出高價收購他們的宅子來辦公學,覺得很有麵子與有榮焉,就爽快地簽了約,還把後麵的一個破家廟和已經泛著臭氣的死湖塘一起送給了杜家。愉快地拿著錢在城西購進了大宅子繼續繁衍生息去了。

    杜府管家找人整修房屋,疏浚湖塘,最後前院建成學堂,後院交給了杜玉清,她又把它交給老鄭父子,最後整理成為一個大花園。

    族學分為小學和大學,所有杜家的孩子不論親疏都可以免費來上學。到了後來杜家族學越辦越好,名聲漸起,許多外姓人也找了各種途徑把他們的子弟送進來讀書,學堂不僅先生學問好,對一些讀書特別用功家裏卻比較貧困的孩子不僅給予免費就學,一天還管兩頓飯,到了這些孩子漸漸成才以後,他們便成為杜家很大的助力。

    族學原來的校舍變成了女子學堂,不僅請了女先生來教書,還請了繡娘大家來傳授刺繡技藝。一時間杜家的後花園裏鶯鶯燕燕,好不熱鬧。來求學的女子也絡繹不絕。

    三個月後耿家輝回到了京城,此時的糧食價格已經回落到了三百八十文一石。他聽說朝廷為了平抑糧食價格,還嚴懲了幾個囤積奇貨的商行,不禁長噓了一口氣。他這次回來不僅給“衣錦坊”帶回來各種綾羅綢緞,還給南北雜貨行帶來了各種幹貨和茶葉,還有杭州城郊的千畝農田的地契。這幾個月他跟在常勝身邊學習,才知道在杜玉清的操持下杜家三房的家當到了怎樣豐厚的地步。如果不是他親眼所見,他真是不敢相信,成衣鋪、農莊、茶山、雜貨行,也許還有他根本不知道的生意。起碼,夏錦那塊他就是不知道的,也不能問的。他隻知道,杜玉清在財務上非常謹慎,她把錢分為三份,一份買地種糧食,一份投入商業做生意,還有一份現銀留作備用,她曾經說過:“和軍隊打仗一樣,經營生意靠的也是‘以正和,以奇勝’。‘奇’的意思是多餘,而不是所謂的投機的出奇製勝。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是極個別的,因為少所以才會被人津津樂道,絕大部分的勝利靠的是碾壓對手的實力,靠的是穩紮穩打,靠的是後備充足。所以它波瀾不驚,平淡無奇,所以不值得大書特書,泯然於故紙堆中。”

    不得不說,耿家輝已經領略到杜玉清在做人做事上越來越明確的理念,那就是風險與收益同在,要由進攻、防守、儲備構成穩固的三角結構,去防範風險,保證自己能夠穩步前行。(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