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裏應外合
字數:4533 加入書籤
通過最後殿試的進士們很快就有了著落,進翰林院的進翰林院,分配地方的分配地方,隻有少數幾個人還侯在京城等待吏部的分配,他們有的是因為挑三揀四,不願意去邊遠貧困的地方就職;有的則是實在沒有門路,或者是得罪人被冷落了,有些可憐人甚至可能要等上三五年才能等到補缺。範斯遠很不幸就屬於少數幾個沒有著落的人之一,範府很快又變得門前冷落車馬稀了,有傳言說這位範公子最近太出風頭了,惹惱了上麵的大人物,被人有意排擠了。範斯遠於是備受打擊,一直在閉門謝客。隻有親近的幾個人才曉得範斯遠實際上並不在家中,也不在京城,他早已按照他們和李賓之密謀後d的安排快馬加鞭跑去西北找平叛安化王朱寘鐇的元帥楊應寧去了。
安化王朱寘鐇,是慶靖王朱栴,靖王第四子的後代,實際上他在眾多皇親國戚中屬於勢單力薄的一支,要不然也不會給分配到那麽邊遠的地方。偏偏這位慶靖王庶出的第三子還認為自己是皇位的有力候補人,於是就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動下發起了一次草率的行動。
事情的起因還是和大太監劉瑾有關,孝宗時期開始商人到邊境貿易繳納的稅銀,先是統一上繳戶部,然後由戶部根據情況下放給各邊境地區,用以補助軍需,這被稱為年例銀兩。劉瑾卻認為,這是戶部與邊地官員在“共盜國帑”,於正德三年下令廢除該條例停止發放年例銀兩,商人邊境貿易所繳的稅銀留在朝廷使用。使得各邊境軍需不足,軍士們叫苦連天。
正德四年劉瑾又借清理屯田的名義派禦史到各地征收銀兩,對軍田實施新的稅率,對欠稅的人施行逮捕和責打。這些到各地勘查的禦史為了巴結和迎合劉瑾,多采取虛報偽造的數字來增加屯田數目,多出的數目用於出租來大肆斂財。其中尤以派往寧夏的大理寺少卿周東最為過分,他到寧夏後以每頃五十畝來征收銀錢,多征數量上獲得的銀兩用以賄賂劉瑾,這引起了寧夏守衛軍士的強烈不滿,當地的巡撫都禦史安惟學也不是好東西,他屢次侮辱士兵妻子,造成了極大的民憤。安化王原來就有想法,現在有些人也有意,於是幾股力量合在一起就發動了一場造反。
正德五年春,遊擊將軍仇鉞和副總兵楊英領兵去抵禦蒙古軍,五月十二日夜安化王邀請當地所有高級官員到自己府上赴宴,宴會當中,持刀士兵突然衝了進來,當場砍殺了寧夏總兵薑漢,鎮守太監李增,然後又派兵在公署殺了巡撫都禦史安惟學,大理寺少卿周東及一批執掌兵權的將領,然後占領城鎮釋放出獄中囚犯,焚燒當地官府,搶劫了府庫的金銀作為造反軍資。
安化王還迅速派人去招降仇鉞和楊英。結果楊英部眾潰散,他一個人單騎逃到了靈州。而仇鉞則審時度勢選擇了投降,並且主動地把自己的軍隊從駐地玉泉營帶來交給了安化王,安化王非常高興,在毫不客氣地收下兵權後拿出大量的金銀棉帛來獎賞仇鉞及其將士。交出兵權後的仇鉞就稱病回家休息了。安化王隨即以何錦為討賊大將軍,周昂、丁廣為左右副將軍,孫景文為軍師,張欽為先鋒,魏鎮、楊泰等為總兵都護,打著“舉義兵,清君側”的名義,宣布起兵造反。檄文分發各地,其中曆數劉瑾種種罪狀,很快獲得眾多軍士和民眾的同情,雲集者眾多。邊鎮各軍事首領接到檄文後反應不一,大多數人采取的是一種觀望態度,既不願意投降,也怕得罪劉瑾不敢上報,致使朝廷一直不知道安化王造反的消息。最後是延綏巡撫黃珂將檄文封奏朝廷後才將此事暴露了出來。朝廷在李賓之等人的舉薦下起用前右都禦史楊應寧為總製軍務,涇陽伯神英為總兵官,太監張永為監軍,率十萬大軍西征討伐。
楊應寧在孝宗時間曾以左副都禦史督理陝西馬政。武宗即位後,受命總製延綏、寧夏、甘肅三鎮軍務。因不願意依附劉瑾,被劉瑾以貪沒的罪名誣陷下獄,因李賓之、王鏊等人大力保舉營救才換得一條性命,最後被罷官了事。楊應寧熟悉西北軍務,這次又出緊急,還是被首輔極力推舉,所以皇帝很快就批準了對他的任命,劉瑾雖然滿心不願意,但此時他已是無能為力,此次安化王造反可是打著“舉義兵,清君側”的名義,這個“側”是非常明確地指向他了。此時他已經被嚇得躲都來不及,哪裏還敢冒頭反對,引起眾怒惹火燒身呢。
大隊還未出發,楊應寧即派杜文斌快馬加鞭出發去聯絡自己原來的一些老部下。杜文斌第一個找的是鎮守固原的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曹雄。曹雄得知安化王造反的消息後即命令指揮黃正率領三千士兵趕到了靈州鎮守,以防叛軍東渡侵犯,是少數幾個態度堅決反應靈敏且有頭腦的軍事將領。杜文斌到了以後傳達了楊應寧指令。然後曹雄密令臨近各鎮守軍事將領待命,準備統一行動予以討罰叛軍,又派遣靈州守備史鏞等人把黃河西岸的船隻都奪取過來,全部停靠在黃河東岸,擺出一副隨時會渡河征討的架勢。然後杜文斌又秘密潛入安化城中去見仇鉞。
仇鉞此時在家中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沒著沒落的,他投降是因為不得已,如果他當時不做出投降姿態來立刻就會性命不保。所以他交出兵權後立刻稱病回家,既是為了打消安化王顧慮,更是因為不敢同流合汙。他覺得就憑著安化王這幫烏合之眾做不了什麽大事。可是他心裏又七上八下的,一旦朝廷派兵來剿滅了這幫叛軍之日也是他的末日之時,投降就是投降,成王敗寇,沒有人會聽他述說自己的委屈和不得已,他必須采取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要怎麽做才行呢?他的軍權已經交出去了,身邊沒有幾個可用的人,隻憑著他自己的力量來對抗安化王的軍隊無疑是以卵擊石,他必須聯絡外部力量裏應外合才能奏效,可是他現在消息閉塞,又是身在曹營,他能信任誰呢?但這樣等下去也不是個事啊,他必須采取行動來證明自己。
所以當有人說是奉曹雄之命前來見他時,仇鉞頓時喜出望外馬上見了杜文斌。可是一見到杜文斌本人,他又即刻顧慮重重起來,杜文斌雖然打扮成當地商人的樣子卻操著一口京腔,仇鉞立刻懷疑對方是不是安化王派來試探他的人。直到杜文斌從貼身處拿出楊應寧的親筆信,他才放下心中的大石。他是楊應寧的老部下,自然認得自己老上司的筆跡,又聽說楊應寧現在為平叛大元帥不禁大為驚喜,他可是非常了解自己這位老上司的為人,隻要老上司願意相信他萬事就好辦了。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信來閱讀。在信中楊應寧首先肯定地指出自己了解他的忠誠,他的投降是不得已,是為了和安化王虛與委蛇,是詐降,是為了作為內應配合朝廷對叛軍的剿滅。作為總帥的他會向朝廷解釋他的行為。讀到此處仇鉞不禁熱淚盈眶,對於正走投無路的他來說老上司的信任無異於是來自天國的福音,他恨不能粉身碎骨報答楊應寧對他的理解和知遇之恩。
楊應寧在信中讓他和杜文斌一起,集結力量配合曹雄等人伺機而動,大軍不日就會到達。仇鉞把信收好,問杜文斌對下一步行動有沒有什麽具體想法?杜文斌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漸漸變得成熟,他忙笑著說:楊元帥派他來隻是配合仇將軍行動,他自然一切行動都會聽仇將軍的安排。仇鉞不愧為身經百戰的將軍,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調虎離山的主意。第二天仇鉞病重的消息傳開來,安化王於是就派何錦前來探病,仇鉞一邊感激涕零地感謝安化王對他的厚待,一邊拿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態度,表示對曹雄已經陳兵在黃河東岸的擔憂,他說:曹雄此舉表明朝廷下一步很可能就會渡河進攻了。果然,何錦被他說得臉色大變,此人雖然有勇無謀,但多少也有些軍事常識,深知一旦被對方軍隊占領了渡口,安化軍隊不要說能東進去攻打京城,安化完全就可能就成為一座孤城,而他們這些安化軍就成了甕中之鱉了。何錦急忙告辭離開了仇府,回去後即向安化王報告該情況,建議應該加強西岸的防守,有可能的話還要趁機奪取東岸的船隻和渡口,否則朝廷大軍一到安化就危險了。安化王本來就是一個沒有見識的邊遠小王,聽了何錦的話立刻嚇得麵容失色,趕緊命令何錦、丁廣傾軍而出,務必防守住黃河渡口。何錦率領大軍出發後,城內防務變得空虛隻剩下周昂在守城。仇鉞又裝得病情更嚴重了,這次是周昂來探視仇鉞,周昂此人平時比較謹慎,但仇鉞現在手無兵權,他想不出對方能出什麽幺蛾子也就沒有過多的顧慮。當他走到仇鉞臥房門口,聽到裏麵傳來仇鉞一聲聲痛苦的呻吟後更是放下心來。沒想到等周昂挨近床邊時,床邊和門後突然跳出幾個人來立刻用大鐵錘把周昂砸得死了不能再死了。杜文斌被請進屋時不由地嚇了一大跳,房間裏到處都是血跡,甚至還可見到人肉碎片,他不明白仇鉞明明可以采取更幹脆利落的手段神不知鬼不覺殺了周昂,比如用刀砍,用劍刺,甚至這些都不用,隻要用根繩子把周昂抓起來即可。可仇鉞卻偏偏要讓自己的親衛用這樣殘暴的方式來打殺周昂,但杜文斌什麽也沒有多說,後來他才慢慢想明白仇鉞是用這種極致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看見他進門,仇鉞才從床上翻身躍起,按照計劃和杜文斌一起率領手下百餘壯士直奔安化府。他們輕易地騙過守衛後進入王府將安化王擒捕,還把所謂的軍師孫景文等十餘人都殺了。然後又假傳安化王的指令召何錦、丁廣率部回城。當叛軍走到半路上得知安化王已經被捕的消息,隊伍頓時大亂起來,緊接著又傳來河東官軍渡河的消息,這些烏合之眾便立刻土崩瓦解四處潰散了。何錦、丁廣也驚慌失措地逃往賀蘭山,結果在半道上被士兵抓獲。
等到塵埃落定時,杜文斌都有些傻眼了,他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輕而易舉,雖然其中有安化王這些人膽大妄為又缺乏謀略的原因,但其中也有很多牆倒眾人推的微妙的人心演變關係,身處其中的他深深地體會到人心的複雜和作為上位者考慮的角度與個人出於好惡考慮的不同。楊應寧率領十萬大軍到達寧夏後,得知仇鉞等人已經抓到朱寘鐇後,他即刻給朝廷送去捷報,並在上書中建議:“隻誅首惡、不究脅從”,還同時奏請朝廷同意免除寧夏賦稅一年。聽到這個消息寧夏原來惶惶的人心一下安定了下來,安化的生活很快就恢複了正常。杜文斌由此體會到很多事情沒辦法按公平和好壞的標準來判斷一個人的對錯,作為上位者,他們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尋求的是穩定和平衡的總體關係。因此,個人的得失和公平有時候並不重要。想到這裏,杜文斌發現自己現在能夠理解了過去自己很不解的很多行為,比如祖父為什麽會在叔入獄後分家,為什麽會對三妹妹如此看中。他發現自己這幾個月學到的東西比他在前十年平靜生活中學到的還多,現在他已經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過的高度,為此他從心裏對杜玉清充滿了感激,因為杜玉清給了他機會,為他搭建起來未來上升的機會。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