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燧發槍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除了上課,朱由檢今日還要查看鋼鐵冶煉廠、兵工廠和香皂工廠的建設情況。
“陛下,您看看這鋼錠,雖未進行鍛造,我看就比蘇鋼還要好。”
畢懋康帶著藤製的安全帽,拿著一塊鋼錠,對著朱由檢大聲說道。
“嗯,還行吧,成型後,再讓工匠多多鍛造,雜質祛除的越多,這鋼就越韌、越結實,以後無論是鍛造槍管、擊針亦或是矛尖、陌刀,戰士們用起來才更放心。”
朱由檢頓了頓,隨後又道。
“兵器乃是戰士的膽魄,一分一毫也容不得馬虎,若是有誰偷工減料、敷衍懈怠,導致戰場上出了簍子,戰士們因此送了命,朕定嚴懲不貸。”
工匠們聞言,全都跪下應諾。
這些工匠都是朱由檢讓畢懋康在各地挑選的,每人每月至少有一兩銀子,還給了安家費,眾人都很珍惜這份活計,無人敢不從命。
“燧發槍怎麽樣了?”
朱由檢出了鋼鐵冶煉廠,便問畢懋康。
“回陛下,臣正要跟您說這事呢。”
“還是不行?”
朱由檢有些失望,已經一個多月了,一枝性能穩定的燧發槍還沒造出來。
“回陛下,微臣此次用了坩堝鋼製成的擊針,擊發成功率大有長進,但是距離您八成的標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微臣一時難以查出問題之所在,想請陛下指點一二。”
每次麵對朱由檢如開了天眼般的靈感,畢懋康便自慚形穢不一。
“走,去看看。”
打靶場上,朱由檢接連射出三槍,但第四槍卻啞火了。
朱由檢將槍機掰開,看了看其中的擊針,又撚了撚火藥,瞬間便知道了問題的所在。
“擊針還可以,燧石也不錯,就是這火藥不行,有些潮,擊發成功率自然就上不去。”
朱由檢試了幾槍,便得出了問題的所在,隨後便對畢懋康道。
“將火藥別篩磨的太細,弄成顆粒狀,效果應該能達到八成了。”
畢懋康又一次被朱由檢震撼到了,不過此時他已經習慣了,隨後又躬身問道。
“敢問陛下,這又是何原理?”
“原理很簡單,你記得朕給你講過的氣體的組成以及燃燒的條件嗎?”
畢懋康聞言,立時恍然大悟。
燃燒需要空氣!
隨後,朱由檢
“老畢,你這不行啊。”
朱由檢又開了幾槍,漸次發現了一些問題。
畢懋康現如今對朱由檢恭敬的很,而且不僅是那種對皇帝的恭敬,更多的是對老師的恭敬。
所以在朱由檢說完之後,畢懋康趕緊掏出一個小本子,拿著一支炭筆,畢恭畢敬的準備記錄。
“老畢你也別緊張,這槍還是不錯的,比那工部的鳥銃和魯密銃強多了。”
見畢懋康一臉如臨大敵的樣子,朱由檢覺得剛才對畢懋康要求的太苛刻了。
朱由檢心中的燧發槍是按照十九世紀中葉的米尼步槍的標準來的,所以即使領先了這個時代普遍火繩槍的燧發槍,在朱由檢眼裏,還是太落後了。
在槍械發展史上,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燧石打火、膛線、圓錐彈(米尼彈)、擊發打火、火帽彈、後裝等等。
這其中擊發打火、火帽彈和後裝等技術壁壘,因為涉及化學工業,很可能是朱由檢傾其一生都難以實現的。
所以不需要化學工業基礎,隻在現行的燧發槍上稍微做些物理和技巧方麵的改進,便能實現的米尼步槍就成了朱由檢的最佳選擇。
作為軍迷的朱由檢,之前沒少在論壇上和人研究米尼槍,對於這款劃時代的步槍,論原理和技術,朱由檢可謂是了如指掌。
但最後能不能實現,能實現多少,朱由檢隻能看畢懋康這個大明工程師的了。
首先便是彈丸的變形,米尼槍的名字來源於便是那款經典的米尼彈。
米尼彈圓錐形的造型讓彈丸飛行更穩定,穿透力也得到了提高,而其底部中空加木塞的設計,更是讓線膛槍成為可能。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米尼彈仍以鉛為材質,所以這樣的變形根本沒有什麽技術壁壘。
即使不是畢懋康,工部火器作坊裏隨便提溜來一個工匠,估計也能實現。
其次便是子彈裝填的程序化和標準化改造,有著後世人類智慧積累的朱由檢,自然不需要讓士兵們一次次摸索,再來改造裝填流程。
所以在一開始,朱由檢便提出了定裝紙彈的概念。
將一枚米尼彈和標準量的黑火藥封裝在一個後世黃銅子彈形狀的紙殼之中。
發射時,士兵用牙將紙殼咬破,將其中發藥傾倒在槍管之內,然後再放入米尼彈,並用通條壓實,隨後將槍管放平,打開保險裝置,便可以扣動扳機,擊打燧石,進行射擊了。
這一套標準流程下來,一個訓練有素的士兵便可以達到一分鍾三發的射速,這對於一分鍾一發的鳥銃(火繩槍)無異是具有超級領先優勢的。
而且就目前大明士兵的訓練水平和鳥銃的質量而言,一分鍾一發也是不可能,平時缺乏訓練,上戰場自然緊張,能做到兩分鍾一發便不錯了,而且這還是在不炸膛的前提下。
難怪在對上韃子一分鍾可射六七箭的弓箭手時,明軍火槍手根本無法形成火力壓製。
如果能做到一分鍾兩發,再搞個三段射擊,壓製韃子的弓箭手那就不成問題了。
相比與前兩項改造,最後也是最難的便是膛線了,這時候沒有專門的拉膛機,拉膛線可是如鑽槍管一樣高深且費時的技術活。
不過其中的機械力學原理,朱由檢還是略懂一些的,讓畢懋康根據這些原理設計一款的拉膛機,多試幾次,應該問題不大。
有了膛線,步槍的射程將會更遠,射擊精度也會更高。
十九世紀中葉的米尼步槍,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九百米,這對於如今有效射程不足一百米的鳥銃來說,無異於雲泥之別。
受製於這個時代的冶煉工業水平,以及工匠技藝和機械加工精度的限製,朱由檢覺得讓畢懋康完全還原十九世紀中葉的米尼步槍也不現實。
但能實現有效射程五百米,保持每分鍾兩發的射速,這樣的火力輸出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