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論功行賞 塵埃落定

字數:8744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武德九年六月巳未日(初四),在經過楚墨風八年布局,曆經一年準備之後,秦王李世民和賢王楚墨風,以圍剿叛亂以求自保為借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皇宮內發動政變,並於玄武門附近埋伏,一舉射殺前來向李淵訴苦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隨著這場政變落下帷幕,六月辛酉日(初六)李淵下令改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表明了至此不過問朝中事宜,一切均有太子李世民決斷。

    意氣風發的李世民心中十分清楚,此番自己能夠僥幸勝出,全有賴於楚墨風這麽多年的暗中布置,尤其是自己屢次身陷險境,若不是楚墨風拚死救助,或許自己早已化作一堆枯骨了,想到這李世民在心中暗自決定,今生今世都不負這份情誼。

    然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之後,麵對的不是閑情逸致盛世太平,眼前是一大堆爛攤子需要自己去處理,此刻北方的突厥人依舊虎視眈眈地望著中原的富饒土地;李建成、李元吉的家眷以及附屬黨羽後續處理問題;有功人員封賞問題;各地民怨民憤安撫問題這一切的一切都等著太子李世民去逐一解決。

    鑒於當初李建成和李元吉連番打壓迫害秦王府一派將領,此番二人失勢身死,各將領妄圖將其麾下所有附屬盡數除去,將他們的家產沒收官府,尉遲敬德再三爭辯說“罪過都在兩個元凶身上,他們已經受到死刑的處罰了。倘若還要牽連他們的黨羽,就不是謀求安定的做法了!”

    誰知有人翻出此前李建成欲收買尉遲敬德一事,稱尉遲敬德此刻發聲是有不臣之心,而後不顧尉遲敬德阻攔,前往原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府邸查抄。

    望著門外殺氣騰騰的士兵,馮府上下頓時驚慌失措,自從玄武門事變之後,馮立已然不知去向,闔府上下每日都活在驚恐之中,害怕哪一日官府上門來抓人,誰知今日擔心竟然成了現實。

    隻聽門外有人喊到“諸位將士,此處乃是李建成身邊翊衛車騎將軍馮立的府邸,當初馮立也沒少幫李建成做事,現如今馮立不知去向,此番咱們查抄了他的府邸逼他現身,府中男女老少一個別放過,盡數殺了之後再查抄財物。”說完一揮手準備帶人上前砸門。

    此時隻聽空氣中傳來一個威嚴中夾雜著憤怒的聲音,“我看誰敢上前?”聽到這個聲音,那名領頭的當即大聲叫罵,“哪裏來的管閑事?不想活了就滾過來,大爺我一刀送你去見李建成的。”

    話音一落隻聽那個聲音再度說到“如你所願。”隨後就看見遠處開來一隊人馬,各個黑衣黑甲殺氣騰騰,為首一人臉上戴著一個麵具,手中倒提著一根黯黑的鐵棍,行至跟前隻見此人翻身下馬,來到那個領頭的將領麵前,而後冷冷地說到“在下來了,我倒要看看你怎麽送我去見李建成的?”

    領頭的抬起頭正準備開罵,正巧看見了對方那副麵具,當即手一哆嗦把兵器掉在了地上,而後戰戰兢兢地說到“賢王殿下。”

    “陛下已經下詔除兩名首惡之外,其餘人等一概不追究,你們這是要違抗聖旨嗎?此事太子也已下發了指令,難道你們連太子的話也不聽了嗎?”冷冷地望著一眾士兵,楚墨風冷哼一聲說到“還是說你們覺得本王的刀不夠鋒利?想用你們的腦袋替本王磨一磨?十息之內給本王滾的遠遠的,如若再讓本王知道你們在胡亂抄家,本王定斬不赦。”

    話音一落一眾人紛紛抱頭鼠竄,望著轉眼消失殆盡的眾人,楚墨風不由地歎了口氣,一場玄武門之變,朝廷內人心惶惶,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盡數被李世民殺了,起初自己還曾經勸過他,不要對自己的侄子們痛下殺手,誰知李世民一句斬草除根將自己堵了回去。

    是啊,如若此時失敗的是李世民和自己,那麽乾兒、泰兒、恪兒這些小家夥們,還有自己的兒子楚玄黓,或許已然化作了刀下亡魂。而自己的府邸,妻女、部下,甚至是自己那些不為人知的暗勢力,或許會被人查到蛛絲馬跡,而後一舉摧毀。盡管六月的天已然開始有些燥熱,但是此刻楚墨風想到這些,背後依舊是冷汗直流。

    縱觀這幾日陛下的舉動,或許不久之後就會退位讓賢,屆時太子登基,自己那些暗勢力依舊不能顯露出來,除了明麵上的遊子、酒肆和麻三,其他的暫時還是不要讓李世民知道為妙,或許李世民不會對自己有什麽想法,難保別人不會以此大做文章。

    正在思索之際,隻見馮府大門緩緩地打開,一名婦人走了出來對著楚墨風緩緩地行了一禮,“這位大人,奴家謝過您的大恩大德,不知能否請大人過府一敘。”

    望著麵前這個不施粉黛的夫人,楚墨風摘下麵具緩緩地擺了擺手說到“過府一敘就不必了,隻不過還希望你能夠勸勸馮將軍,朝廷已然下旨不予追究,此刻正是用人之際,還望他能夠摒棄舊念,再替大唐出一份力,屆時本王會保舉他的。”

    “奴家在此謝過殿下,日後殿下若有時間,懇請賞光蒞臨寒舍。”婦人聞言點了點頭,而後轉身走進了馮府。

    楚墨風見狀翻身上馬,對著身後招呼了一聲,向著皇宮方向走去。此刻李世民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一旁隨侍的王德望著全神貫注的李世民,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之意,隨即低聲說到“殿下,這幾日外麵傳言,還有人刻意去查抄附逆的宅邸,您看此事是不是需要曉諭一番?免得犯到賢王手中,屆時鬧到您這裏不好處理。”

    “不必,這才過了幾日,就有人開始不聽政令了,讓他們鬧去,屆時墨風報上來多少人,本太子就砍多少人頭。”聽了王德的話,李世民將手中的奏折放下,而後站起身厲聲說到“父皇都下令不許再予以追究了,這些人心裏怎麽想的,本太子一清二楚。”

    此刻門外有人奏報,稱賢王殿下在門外求見,李世民見狀趕忙上前將房門打開,一把將楚墨風拽了進來,而後對著門外說到“從即日起賢王殿下來見本太子,一律不用通報。”說完將門一關,徑直走到書案前,抄起一本奏折遞給了楚墨風,“這是禮部擬定的封賞名單,你先看一看哪裏不合適,如若沒有問題了,明日就可以趁著早朝下旨宣布了。”

    “太子殿下,這奏折給我過目不好吧,畢竟這是國家大事,我一個親王怎能越俎代庖呢?”楚墨風見狀擺了擺手,而後將奏折放在書案上,隨即低聲說到“這裏沒有外人,您隻要記得那個人不要給予實權即可。”

    李世民見狀點了點頭,而後示意王德搬了個椅子給楚墨風,隨即笑著說到“那你呢?你這邊應該如何封賞?”

    思索了片刻之後,楚墨風緩緩地搖了搖頭說到“我什麽也不要,不過你若肯將兵權交給我,我倒是樂意接受。”伸手指了指北麵,楚墨風麵目猙獰地說到“別忘了他們還在北麵呢,朝廷這些年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盡量將兵馬壯大,日後咱們可是要殺到他們的王庭,去抓幾個突厥公主回來賞賜給下麵的將領的。”說完之後二人哈哈大笑起來。

    “談判我去做,縱然被千夫所指,也要暫時有限度地忍讓一番。”隻見李世民伸手捶了下書案,語氣漸漸堅定起來。

    隨後楚墨風卻淡淡地說到“邊塞的小規模侵襲我負責解決,北麵有共計一千四百名天策軍鎮守,短時間內能夠應付一切突發狀況,屆時需要附近州府配合和補給,誰若是不配合,莫怪我不講情麵。”

    六月戊辰(十二日),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還將齊王國司的金銀布帛器物全部賞賜給尉遲敬德。

    而天策府其餘眾人皆有封賞,隻是讓眾人感到詫異的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功臣,賢王楚墨風卻不在封賞之列,這讓眾人不免心中疑惑,難道是兩位殿下生出什麽嫌隙了?而後就有好奇之人去四處打聽。

    己巳日(十三日)朝廷下旨欲為楚凝晗、楚玥彤等人晉封爵位,賢王楚墨風請辭;

    庚午日(十四日)朝廷再度下旨欲賞賜賢王府良田萬畝,賢王楚墨風遂上書懇請將賞賜收回,折換成銀錢發放給北地百姓,以緩解因戰亂造成的疾苦,太子李世民收到回稟後上奏給李淵,遂經李淵允許,朝廷迅速推進此事;

    辛未日(十五日)朝廷三次下旨任命賢王楚墨風再度組建一支約萬人的天策軍,待大軍形成戰力之後,迅速開往北地各州府駐紮,以備日後突厥大舉來襲,收到旨意後楚墨風向使者回複,翌日進宮麵見太子殿下回稟。

    接連三日三道旨意兩道婉拒,看的一眾人心驚膽戰,這二位一個有權,一個有兵,一個已然是九五之尊,另一個則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若此二人不和,屆時倒黴的還是天下百姓。

    聽聞楚墨風接下了聖旨,眾人不免長舒了一口氣,第二日楚墨風早早地進宮麵見了太子李建成,二人在書房內談了大約兩個時辰,而後楚墨風徑直去麵見了李淵。

    大安宮內,李淵望著束手而立的楚墨風,緩緩地歎了口氣,隨即對著楚墨風招了招手,觸摸佛見狀趕忙上前,“自己取個椅子坐下吧,在這不用很講究了。”斜躺在榻上的李淵饒有興趣地望著楚墨風說到“你小子今日怎麽有時間過來了?”

    “啟稟嶽父大人,小子今日是特意來見您的。”楚墨風取出了方才從禦書房帶走的小箱子,起身放到李淵麵前,順手將箱子打開,李淵低頭看了一眼,隻一眼就蹭地一下坐了起來,“難為你小子還有這份心,說吧,今日來所謂何事?”

    楚墨風見狀拿出兩瓶酒遞給李淵一瓶,而後自顧自地喝了一口,隨即笑著說到“陛下,小子與二哥不是魑魅魍魎,也不是每次麵見您都有事所求,刨除君臣關係之外,咱們還是一家人啊,做女婿的來看看您也是理所應當的。”

    抱著瓷瓶美美地抿了一口,李淵的臉上頓時樂開了花,隨即笑著說到“朝廷裏的事朕已然交給了太子去做,過幾個月朕考慮著準備退位讓賢,讓太子繼位,屆時朕會下旨冊封你為皇太弟,大唐以後就是你們兄弟二人的天下了,好好做事不要讓朕失望,否則待朕百年之後到了地下,那些被朕打敗的人會嘲笑朕的。”

    “陛下,小子在暗中幫著二哥就好,這皇太弟”熟讀大唐律法的楚墨風深知,這皇太弟隻有皇帝的親兄弟才能被進封,自己一個異性王爺按常理已然是到了人生巔峰了,隻要自己韜光養晦明哲保身,未來數十年之內自己定然是屹立不倒,現今李淵竟然準備在退位前將自己拱到皇太弟的位置上,這讓楚墨風有些摸不清頭腦,正準備開口拒絕,誰知李淵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說到“你小子不要多想,朕知道非皇帝的親兄弟不能晉封皇太弟,明日朕就擬旨,收你為義子,賜國姓允你不用冠之,屆時再讓二郎繼位後封你為皇太弟就沒有人能夠反對了。”

    聽完李淵這番話,楚墨風深知麵前這個老人著實是為自己著想,盡管自己與他的二兒子用不那麽光彩的方式,變相地架空了他,但是他對待自己依舊是一如既往,想到這楚墨風不禁潸然淚下,當即跪在李淵麵前哽咽著說到“兒臣楚墨風見過義父。”

    “起來吧,要答應朕,跟著你二哥好好守護這個國家和中原的百姓們,做到這一點朕就知足了。”李淵見狀趕忙示意楚墨風起身,而後擺了擺手說到“有時間多來看看朕,今日有些乏了,你暫且退下吧。”

    楚墨風見狀施了一禮,而後匆忙離開了大安宮,按照李淵的吩咐,此事沒有結束之前,決計不能讓消息泄露。誰知就在李世民走後不久,李淵寫下手詔賜予陳叔達等“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並收楚墨風為義子,賜國姓允其不冠之。”陳叔達將手詔拿給李世民看了,李世民表示拒絕繼位,但是對於李淵收楚墨風為義子一事頗為高興。

    隨後朝廷派人前往賢王府傳旨並昭告天下,至此在眾人眼中,一個異性王遠遠不如一個皇帝的義子要有分量的多,而楚墨風也算是走到了巔峰。而對此事賢王府邸闔府一片歡騰,如若不是楚墨風橫加阻攔,府邸內早已是張燈結彩大肆慶賀了。

    其實不是楚墨風不想慶賀,而是就在聖旨傳到的前一刻,從幽州方麵傳來加急快報,稱廬江王李瑗謀反,而王君廓為求自保,便佯裝支持,然後突然率軍反戈一擊,李瑗身邊士卒一逃而空。王君廓絞死李瑗,六月辛巳日(二十五日),李瑗的首級被送到京城長安。

    隨後楚墨風通過遊子給王君廓下令,責令其臨時整頓幽州事宜,待朝廷委派新任都督到任。

    轉眼到了秋季,街邊樹木的枝葉已然開始變黃,時不時地被風吹落幾片,打著旋兒在半空中不忍離去。長安城內一副略顯蕭瑟的景象,人們似乎是從之前的玄武門自之變一事,伴隨著秋天的葉落花黃,辛勤地在田地間耕作著。

    為了加強軍備,七月癸巳日(初六),皇帝李淵下詔任命秦府護軍秦瓊為左衛大將軍,程咬金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任命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蠫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

    甲午日(初七),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又以前秦王府兵曹參軍杜淹為禦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誌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

    一時間人人有封賞,唯獨楚墨風依舊掛著賢王頭銜,並未加封任何實權,而身為楚墨風死忠的尉遲敬德、秦瓊和程咬金三人,隨即私下前往賢王府邸詢問,卻被楚墨風用一句‘親王不涉朝政’為由擋了回來。

    為了防止此番李瑗事件再出現上一次的情形,加之建成和元吉的黨徒分散逃亡民間,雖然朝廷反複下達赦免令,他們還是覺得沒有保障;各地官民爭相告發抓捕,想借此向朝廷邀功請賞。

    楚墨風遂暗示諫議大夫王皀向太子李世民做了匯報。七月丁酉日(初十)李世民下令“六月巳未日(初四)以前受東宮及齊王牽連的,六月癸酉日(十七日)前受李瑗牽連的,一律不準對他們提出控告,違者反要受到處置。”

    而此時裴寂在家反省,魏征則被勒令暫時不得入宮,隨後在李淵和楚墨風的建議下,李世民決心起複二人。

    八月丙寅日(初八),李淵下詔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反複推辭而李淵卻一再堅持,隨即李淵與李世民父子二人在禦書房內進行了一次長談,沒有人知道此次談話的內容,隻知道當李世民走出禦書房的那一刻,臉上掛著無比自信的笑容。

    武德九年八月丁卯日(初九),這一日在後世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偉大的王朝在這一日平穩地完成了皇權交替,大唐第一任皇帝李淵以年事已高為由退位,而後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隨後李世民下旨大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除二年田賦及捐稅,其它各州則免除差役一年,而就在這一日,李世民親口宣布了一個令朝野震驚的消息冊封賢王楚墨風為皇太弟。

    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嘩然,不少人聯想到此前李淵收楚墨風為義子的那道聖旨,隨後再結合今日之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早就是安排好的了,一個皇太弟可比那些軍政大權要有分量,此刻大唐依然是李世民高高在上,而楚墨風則真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子今年才二十有六啊,眾人不免想起自己在這個年紀時的境遇,紛紛感歎不已。

    是夜兩儀殿內,大唐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攜皇後長孫竭羅、貴妃韋珪、楊玉蓉及膝下皇子,與皇太弟楚墨風闔府共同飲宴,期間二人將一眾家眷丟在兩儀殿,自顧自地坐在兩儀殿外,二人此刻皆是常服打扮,望著眼前偌大的皇宮,不免有些錯愕。

    自晉陽龍興之日二人結識,直至今日已然將近十載,經曆了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完成了大業的第一步,然後往後的路卻依舊漫長,此刻大唐治下的中原百姓,依舊會遭受來自北方的戰火荼毒,這讓二人憂心不已。

    “宮裏那些鷹犬和沒有用的東西,索性都丟了吧,勞民傷財不說,還會招人非議。”楚墨風抱著酒壇子灌了一口,隨後遞給了一旁的李世民。

    “成,宮裏的宮女們也放出去一部分吧,人員繁多開支就多,朝廷屆時入不敷出,總不能又讓你掏錢的。”李世民點了點頭,而後思索了片刻抄起酒壇大灌了一口,清澈透明的液體順著唇邊滴落在明黃團龍常服上,讓一旁的楚墨風不免鄙夷不已,“拜托你自己注意點,免得明日衣服又要送去浣洗。”

    “幫我想個年號吧,總不能還繼續沿用父皇的年號,待新年一過我準備下旨改元的。”信手擦了擦身上的酒漬,李世民扳起手指數著,“整軍、征兵、清查州府、整頓吏治、對付突厥,怎麽突然發現坐上這個位置之後,要處理的事情這麽多啊。”

    “這下知道太上皇當時有多麽不容易了吧?”楚墨風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這在當時實屬大不敬之罪,一旁的小黃門不由地直瞥眼睛,這如若換做其他人,早就被當場拿下了,但是問題是這位身穿白色常服的,可不是其他人啊。

    隻見楚墨風一臉嫌棄地說到“年號的事交給你手下那些大臣們去想,另外裴寂、魏征和那個人,依舊不要重用他們就好,尤其是那個人,待時機一到我會想辦法除掉他。”

    李世民點了點頭,而後站起身望著如墨般的黑夜,眼神中閃爍著一片深邃,隨即緩緩地說到“整軍、征兵之事交給你去做了,朕就放任不管了,至於其餘的事情朕會一件件安排下去,你在做你的事情的同時,替朕監督一下,如若有什麽問題隨時匯報。”

    楚墨風見狀趕忙起身對著李世民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說到“謹遵陛下聖喻。”隨後二人把臂同行,向著兩儀殿方向走去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且看李世民頒布旨意利國利民,再看楚墨風整軍備戰沙場練兵,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