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謀劃策 渭水盟誓
字數:8899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而後楚墨風也被李淵下旨收為義子,八月丁卯日(初九)大唐政權平穩交接,新帝李世民繼位,而楚墨風則被晉封為皇太弟。隨後的飲宴中,李世民與楚墨風就大唐下一步的走向做了簡短的商議,此刻虎視眈眈的突厥人卻讓兄弟二人憂心不已。
八月戊辰日(初十)作為新帝的李世民頒布了第一道旨意為數眾多的宮女,被關閉在幽深的宮苑之中值得哀憐。應當經過揀選外放宮女,讓她們分別回到自己的親屬身邊,聽憑他們嫁人。
這道旨意的頒布,讓宮內很多原本就不願意做宮女的女子為之一振,而為了安撫眾人疑惑的心,皇太弟楚墨風則是通知尚宮局,每位被遣散的宮女可持遣散文書前往長安車馬行領取遣散費用,並聲稱此舉是由陛下暗示授意。
隨著第一位領取了遣散費用的宮女返回家鄉,一時間經過尚宮局甄選後被遣散額宮女紛紛領取了遣散費用,回到故鄉之後,這些人不遺餘力地開始宣傳朝廷的好處,這也讓中原大地之上,因新帝繼位而心有餘悸的人漸漸地看到了希望。
隨後李世民下旨將皇宮內一應鷹犬放逐,並且將原本屬於建成和元吉的豪奢之物盡數收入倉庫,等待它們的將是變賣之後以充國庫,此舉得到了一眾朝臣的認可,而後貴為皇後的長孫竭羅帶頭自行削減後宮用度,但是對於太上皇的太和宮以及太妃、太嬪的用度卻始終如一,這也間接地贏得了眾人的好感。
鑒於此前朝廷下旨裁撤了天策府,京城各方將領紛紛將目光鎖定在那一千名天策軍身上,論戰力、軍械,整個大唐當屬天策軍為首,故而每個人都打起了小算盤,以期能夠將這支軍隊收入囊中,誰知就在皇帝陛下在宮中大肆改革之際,兵部突然發文宣布征召一萬名士兵,此消息一出,眾將領紛紛感到詫異,之際麾下的人馬現在處於一個飽和狀態,各地府兵也接近滿員,此時再征召一萬名士兵,未免有些不合時宜。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有心人就開始通過各方渠道打聽征兵的具體細節,然而兵部給出的答案是,皇太弟楚墨風上奏陛下請求征召士兵萬人,用以組建新的部隊。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各個軍營內那些下級軍官心思頓時活絡起來,放眼整個大唐,誰帶兵打仗手段高明?第一當屬陛下,第二則是皇太弟;論大唐的兵誰的賞賜最多待遇最好,第一是皇太弟,沒有第二。但是每個人都知道,但凡在楚墨風麾下當兵,每逢大戰必是衝鋒在前,哪裏戰況激烈哪裏就會出現楚墨風的身影,悉數自大唐龍興之日至今,楚墨風率部大小戰役不計其數,而起麾下天策軍曆經兩次重組,可見死傷之慘烈。
但是盡管如此,依舊無法阻擋大唐士兵想進入其麾下的念頭,而就在楚墨風第一次解散天策軍之時,很多人紛紛表示惋惜,甚至有些人還準備聯名上書,請求當時的皇帝李淵收回成命,誰知大唐朝廷做事一向以雷厲風行著稱,在眾人還未聯名之前,已然完成了對天策軍的遣散。
第二日早朝之上,兵部向李世民請示關於現有天策軍的歸屬意向,原本眾將領以為李世民會將此事交由楚墨風全權處理,屆時憑借多年的袍澤關係,眾將或多或少可以劃撥一二,誰知李世民當庭宣布現有天策軍番號不變,繼續駐防伊吾一帶。隨後李世民當著眾人麵宣布,為了應付日後與突厥的全麵戰爭,兵部此番征召的一萬名士兵,將組成一個全新的部隊,主帥由楚墨風擔任,而副帥則是一個名叫薛雲的男子。
聽到薛雲二字,眾人不免有些詫異,此人之前並不顯山露水,也從未出現在眾人麵前,此番被委任為楚墨風的副手,不免讓人猜想這是哪位府邸的公子。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隨著王德扯著公鴨嗓子一聲高呼,門外走進來一位年方雙十的青年,麵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身穿一身素色武服緩緩地向著李世民走來。
站在人群中的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一見此人,當即伸手碰了碰一旁的程咬金,“這人我認識,與翊衛車騎將軍馮立一同攻擊玄武門的就是這小子。”
程咬金聽尉遲敬德這麽一說,想起了當日為了完成任務,麾下不少士兵死在了玄武門外,當即怒由心生,正準備閃身出列發言,卻被一旁的尉遲敬德攔住了,“老程你準備做什麽?既然陛下和賢王準備啟用此人,那就說明此人應該有一定的背景,你此時出去說話,不是惹陛下不悅嗎?”
隻見薛雲來到大殿台階下,對著李世民跪下說到“臣原東宮副護軍薛雲參見陛下。”
一句“原東宮”一出,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頓時大殿內議論紛紛,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既然朝廷要組建一支新的軍隊,如此重要的位置為何會交給一個原東宮的人去做,盡管有賢王鎮著,但是眾人皆知,整個大唐提起日理萬機這四個字,第一說的是陛下,第二就是皇太弟。
這二位在此前還是秦王和賢王之時,就南征北戰開疆擴土,而後又勵精圖治造福百姓,此時二人已然一位榮登九五之尊,另一位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據說自從陛下繼位之後,禦書房的燈燭用量比往年要多了許多;而聽聞賢王府邸傳來的消息,皇太弟自陛下繼位之後,時常留宿宮中許久沒有回府,每日不是與陛下商討對策就是查閱各地民情奏報,如若這個叫薛雲的心懷不軌,屆時恐不好控製。
想到這程咬金趁著尉遲敬德一個不注意,閃身出來對著李世民說到“啟稟陛下,這新的隊伍啟用一位東宮舊人恐怕有些不合適吧?老程以為最好是從咱們這些老部下裏麵挑一位輔助賢王殿下,還請陛下考慮考慮。”
一旁的尉遲敬德發現程咬金已然閃身出列發言,當即懊惱地跺了跺腳,心想你個程咬金就是壓不住性子,看著吧,陛下絕對會用一番說辭駁斥你一頓的。正在尉遲敬德懊惱之際,隻聽李世民笑著說到“程愛卿也算是心係朝廷,朕甚感欣慰,從程將軍一人身上朕就能看到,咱們大唐的文武百官都是擁護朝廷的,但是此人是皇太弟給朕推薦的,具體情況諸位還是請皇太弟答疑解惑一番吧。”
眼見李世民將皮球踢給了自己,楚墨風心想,你大爺的,好事不說讓我解釋,這種臥底的事情能夠隨便解釋嗎?一個不小心再讓朝堂上的諸位以為小爺在他們身邊也安插了臥底,屆時豈不是弄巧成拙了?想到這楚墨風輕咳一聲對著程咬金說到“程將軍請先起身,本王知道諸位心中肯定都有些懷疑,為何一位原東宮副護軍,能夠得到陛下與本王的青睞,實不相瞞,這位薛將軍乃是本王當初安插在東宮的,乃是本王的心腹,至於其他的因為事涉機密,請諸位自行揣測即可。”
原來如此,沒想到當初真是小看了這二位了,本以為一個逆來順受,一個橫衝直撞,沒想到此人早早地就替當時的秦王鋪墊好了後路,而且當時東宮和武德殿安插的那些奸細,或許對方早就知道了,隻不過是將計就計欲擒故縱罷了,也罷,如若當時二王能夠聽從我的話,或許現在就是另一番局麵,誰曾想那二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既然新帝並未因之前的事難為我,反而禮賢下士,那老夫這條命就交到他手中了,此生定當認認真真為其做事。
聽了楚墨風的話,其餘人聽完隻不過是讚歎楚墨風運籌帷幄老謀深算,唯有魏征感慨頗深,敗在這二人手中,真心覺得不冤枉,想到這魏征閃身出列對著李世民說到“啟稟陛下,既然此人是賢王殿下推薦,且又是故人,臣以為此人可堪大用。”
眼見魏征出列說話,楚墨風不免有些詫異,心想這老小子難道又要橫加阻攔,誰知魏征一番話說完,楚墨風也是聽到雲裏霧裏的,怎麽這就替自己說話了,想到這楚墨風對魏征微微頷首以示謝意。
李世民見狀大叫一聲好,隨即起身朗聲說到“傳朕旨意,即日起新征士兵開赴原天策軍大營駐紮訓練,待訓練完成之後,朕特賜番號龍城軍以示獎勵,一應軍餉福利依照原天策軍慣例發放。”
眾人聞言齊聲高呼,“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散朝之後,楚墨風喚過薛雲低聲說到“先去我的府邸等著,今夜有事情交代你去做,記住不用像之前那樣翻牆了,走正門即可。”薛雲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徑直離開了太極殿。
而楚墨風正待離去之時,隻見王德急匆匆地走了過來,先是四下望了望,而後低聲對著楚墨風說到“陛下吩咐,請皇太弟前往禦書房一敘。”楚墨風聞言點了點頭,隨著王德來到了禦書房,似乎是真的不用通傳,走到禦書房門口,王德信手推開了門,待楚墨風進去之後,又緩緩地將房門關上。
眼見楚墨風到來,李世民瞬間放下皇帝的身段,丟給他一張紙急匆匆地說到“前線戰報,此番突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兩人率領著百萬大軍準備南下叩關,此時咱們雖然兵員充足,但是依舊不宜開戰,你的意思呢?”
“其實也不是不能打,但是一旦大規模開戰,首先遭殃的必是百姓,你才繼位不久,如若此時開戰,無論勝敗對你的統治都會有影響的,屆時有人以此大做文章,無論追查與否,也會敗壞你的名聲。”楚墨風望著手中這封戰報,眉頭緊緊地皺在了一起。
“那你的意思也是不讚成打了?”聽完楚墨風的話,李世民心中頓時鬆了口氣,隨即開口問到“不打的話,是不是可以進行和談?”
楚墨風沒有回答李世民的話,而是徑直走到書架旁,在後邊摸索了一番,隨即眼睛一亮,摸出兩個瓷瓶對李世民說到“我記得此前將這裏的私藏盡數搬到太和宮了,怎麽你這裏還有。”隨後遞給李世民一個,自顧自地抿了一口。
李世民接過瓷瓶並沒有打開,而是焦急地說到“我說賢王殿下,這個時候你還有心思喝酒?都已經火燒眉毛了,待此事處理完之後,禦膳房的酒你隨便喝,我給你寫個批條你自己去拿就是了。”
將瓷瓶放在書案之上,楚墨風冷笑一聲說到“我所謂的不打,指的是不要全麵開戰,但是既然當初咱們說好暫時養精蓄銳,那麽和談也是要有資本的,局部範圍內該打還得打,而且等到咱們準備好了開打的時候,我會送給突厥人一份大禮,讓他們這輩子都忘不掉的。”
仔細咀嚼了一番楚墨風的話,李世民頓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隨即冷笑一聲說到“你說的對,打疼了他們,談判的時候咱們就有底氣了,我知道該怎麽做了,今夜暫時不要回府了,具體事情等到午朝結束後,你我二人再商議一番。”
誰知話音一落楚墨風當即對著李世民拱了拱手說到“我的陛下啊,您就饒了我吧,你手下那麽多大臣,這時候不鍛煉鍛煉他們,如若有一日我死了,你這個王朝是不是就轉不動了?況且我已經許久沒有回府了,今日無論如何我得回去一趟了。”
此刻李世民這才想起,自從自己繼位至今,朝中大事小情盡數是自己與楚墨風商議謀劃,似乎真如他所說一般,確實是許久沒回府了,想到這李世民略帶歉意地說到“那成,今日午朝我召眾臣商議此事,你且回府去看看吧。”
楚墨風點了點頭,而後徑直向門外走去,快要走到門口的時候,突然轉過頭說到“你如若派遣將領作戰,首選敬德去為好,至於談判一事,我回府去再思量一番,明日早朝結束咱們再商議。”
八月己卯日(二十四日),突厥大軍南下侵犯高陵縣,而此前李世民委任尉遲敬德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兵開赴前線準備迎敵。
辛巳日(二十六日),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交戰,一番征戰之餘大破突厥,擒獲了突厥的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此役共斬首一千多級。,消息傳回大唐之後,朝野振奮。
癸未日(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率部抵達渭水便橋的北岸,隨後派遣他的親信執失思力入京晉見李世民,以便觀察大唐的情況。
朝堂上執失思力語氣傲慢地大肆鼓吹“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兩人率領著百萬大軍,現在已經來到”。在場眾臣聽聞不免露出擔憂之色,而執失思力見此情景心中無比得意,正待繼續開口恫嚇之際,隻聽一旁傳來一個冰冷的聲音說到“這位叫做什麽死了的。”
“在下叫做執失思力,不是什麽死了的,這為大人請你說話放尊重些,在下一算是一國使節,難道大唐就是這麽對待使節的嗎?如若如此在下這就回去稟明偉大的可汗,即刻率我突厥二百萬鐵騎前來,讓我突厥男兒也好生見識一番大唐的禮節。”聽聞被人稱作什麽死了,執失思力心想這不是咒我死嗎?眼見此人穿著普通,看來也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看我不嚇唬嚇唬你們皇帝,讓他懲罰你一番以解我心頭之恨。
想到這執失思力大聲對李世民說到“唐國陛下,希望您能夠讓這位大人給我道歉,否則我定當回去將今日之事稟明偉大的可汗,請他來為我討回公道。”說完執失思力還挑釁地看了此人一眼。
聽到執失思力的話,李世民不由地看了此人一眼,示意此人事情是你惹出來的,你自己去處理,隨後心中暗自偷笑,這個突厥白癡,也不先問問方才說話的是誰,你還以為這裏是你們王庭的大帳麽?想怎麽說就怎麽說。
隻見此人對著李世民點了點頭,而後望著執失思力笑著說到“這位什麽使節,我知道你叫做執失思力了,但是你或許不知道我是誰,既然你說要稟明你們所謂的可汗,那麽煩請你告訴他,就說在下楚墨風率一萬一千二百名天策軍,在長安城外恭候大駕,屆時如若不來,就哪裏來的滾回哪裏去。”
一聽到‘楚墨風’三個字,執失思力似乎是想起了什麽,隨即轉頭問李世民,“唐國陛下,貴國有幾個叫楚墨風的?”
李世民一聽執失思力如此一問,就知道此人肯定是想到了令人害怕的事,當即朗聲說到“使者莫慌,站在你麵前的正是我大唐天策軍的主帥,朕的弟弟賢王楚墨風,此前對陣你們突厥人,盡數是朕與賢王在領軍作戰。”
李世民這邊雲淡風輕地一說,那邊執失思力當即嚇得跪在地上說到“不知是戰神在場,方才多有得罪還望您不要計較。”
楚墨風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對李世民說到“啟稟陛下,方才此人在朝堂上大放厥詞,臣是忍不了了,您隻要一聲令下,臣定將此人斬殺當場,屆時咱們傾盡全國之力與他們一戰,臣定當身先士卒,替陛下掃清這等背信棄義之人,還請陛下定奪。”
楚墨風話音一落,李世民隨即會意,而後臉色一板對著執失思力嗬斥到“朕與你們的可汗當麵約定講和通好,前後贈給你們金銀布帛多得無法計算。你們的可汗獨自背棄盟約,率領兵馬深入唐境,朕自認沒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雖然你們是戎狄族之人,但人心都是肉長的,怎麽能夠完全忘卻對你們的巨大恩惠,自誇兵強馬壯!既然賢王提議,朕今日定當殺了你”
一番話說得執失思力冷汗直冒渾身發抖,當即請求饒命,蕭瑀和封德彝也請求按照禮節打發他回去。
李世民見狀先是表揚了一番蕭瑀和封德彝,誇讚二人一心為國,而後忿忿地說到“如果朕現在就放他回去,突厥認為咱們害怕他們,進而就會毫無忌憚。”
隨即李世民下旨將執失思力囚禁在門下省,待日後視情況再將其放逐。
在場武將見狀紛紛出列請戰,但是被李世民一一拒絕,散朝之後楚墨風將眾將領聚在一起,一番耳語之後眾人皆迅速離開。
隨後李世民在楚墨風、高士廉、房玄齡等人陪同下,騎馬徑直來到渭水邊上,望著湍流不息的渭水,李世民當即朗聲大喝到“那個背信棄約的頡利是否在此?出來回話!”
突厥人見到李世民和楚墨風到來大為吃驚,紛紛跳下馬來對著二人羅列而拜。此時唐朝各軍相繼趕到,旗幟與盔甲遮蓋了原野。
突厥軍陣中的頡利可汗看到執失思力沒有回來,而李世民卻挺身而出,眼睛瞥到了李世民身旁那個瘦削的身影,腦海中浮現出戰神二字,又見唐軍的陣容又很盛大,臉上也浮現出恐懼的神色。
李世民指揮各軍退出一些地方來結成陣列,自己仍獨自留下與頡利可汗交談,蕭瑀認為李世民輕敵,便勒住他的坐騎再三勸阻。
眼見蕭瑀心係自己的安危,李世民不免萬分感動,隨後語氣堅定地說到“朕已經周密地謀劃過了,突厥之所以膽敢竭盡全國兵力前來,是因為我們朕是新近即位,認為我軍不能抵抗防禦他們。如果此時關閉城門防守抵禦,突厥必然要放縱兵馬大規模地劫掠,使我們難以遏製。突厥已經深入到我國疆域中來,肯定懷有戒懼之心。所以,如果我軍與他們交戰,便能取勝,與他們通好言和,便能夠鞏固。此事朕與賢王早已謀劃許久,你且看好就是。”
而此時楚墨風單手握著焚天抗在肩上,另一隻手掏著耳朵有些不耐煩地對頡利可汗說到“對麵的,打不打給句話,你們那個叫什麽死了的說你們有二百萬鐵騎,本王麾下人不多,大約一萬五千人,敢不敢打一仗試一試?”隨後楚墨風對著身後的士兵喊到“兒郎們,把咱們的大旗豎起來,問問對麵的人還記得不。”
霎時間大軍中豎起了一麵滅字旗,鮮紅的滅字在八月驕陽的映照下透出了無邊的殺意,對麵的突厥士兵一見滅字旗,不約而同地向後退了一步,此時楚墨風大喊到“頡利可汗,這些年從我們這拿了不少東西了,做人要講誠信,此番你突厥大軍盡出,如若此時我在此拖著你,派一隊人馬潛入你突厥境內劫掠一番,八月草肥風大啊,真想看看星火燎原的場麵,絕對壯觀啊,不知頡利可汗意下如何?”
聽了楚墨風的話,頡利可汗心裏頓時一個咯噔,此番突厥真如他所說大軍盡出,留在境內的皆是老弱婦孺,而且八月正是放牧的好時節,如若對方派人潛入燒殺,屆時自己定然是損失慘重,想到這頡利可汗趕忙命令大軍後撤。
隨即頡汗可汗前來請求講和,得到了李世民的許可,二人商議一番之後,李世民當天返回宮中。
乙酉日(三十日),李世民前往城西宰白馬歃血,而後與頡利可汗在便橋訂盟,隨即突厥率領兵馬撤退。
一場蓄勢待發的戰爭就這樣被李世民和楚墨風二人化解於無形,大唐借著這次機會也爭取到來之不易的喘息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且看楚墨風淬煉新兵,李世民賜號龍城,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