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巾幗英烈 紅顏美人

字數:8974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楚墨風奔赴並州成直麵袁天罡,信手推演始終參不透神秘麵相,一番耳語道破天機,曉以大義勸君離去。這才引出楚墨風奔赴北地,竇婧妍沙場練兵。

    聽聞對方明日離開並州,楚墨風滿意地點了點頭,而後笑著說到“論相術推演,您的確是高人,但是您也知道,所以本王還是希望您能夠盡心竭力為大唐效力,拜托了。”而後楚墨風起身對著袁天罡鄭重其事地施了一禮,隨即轉身向著門口走去。

    望著楚墨風離去的背影,袁天罡不由地長歎一聲,而後朗聲喊到“來人啊,收拾一應細軟,明日一早我啟程前往長安。”隨即將方才寫在紙上的推演結果湊著一旁的蠟燭點燃,“高人?老夫算是什麽高人啊?有你這個世外高人在,老夫隻能算是個遊方道士了。”

    而就在此時,長安城內,時年二十五歲的原秦王府記室參軍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曆》提出十八條意見,引起時人重視。奏折很快呈交到李世民麵前,隨後李世民采納了其中的七條意見,並下旨授他將仕郎,準入太史局供職。

    此事於當日就通過遊子傳到了並州,並州方麵迅速上報給楚墨風,望著紙條上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楚墨風腦海中思索了片刻,隨即驚呼一聲,這個李淳風生於前隋仁壽二年(公元年),比自己小兩歲,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在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誌,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家、陰陽之學。

    武德二年(年),時年十七歲的李淳風學藝有成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腦海中浮現出那個稚嫩的臉龐,楚墨風不免笑了笑,而後又想起了故友劉文靜,心中不免有些落寞,隨即喚來張闖,“稍後持我手書前往袁天罡府邸,告訴他到了長安之後可以去太史局找一個叫李淳風的,由他引薦入太史局任職。”

    後者聞言點了點頭,隨即領命而去。解決了李世勣的麻煩,楚墨風突然想起,此番接連奔走北方各州,所到之處皆是會有不大不小的問題,由此可見現今的大唐還是有很多問題是沒有浮出水麵的,念及於此楚墨風決定此番回京之後,定要上書李世民派遣有賢德的大臣分散各地代天巡狩,政治清明才能讓百姓安定,而百姓安定才能換來國家強盛。

    第二日袁天罡依照約定啟程離開並州,楚墨風等人得知前來相送,而並州城內的百姓得知袁天罡離去,紛紛前來送別,望著一眾熱情的百姓以及一旁虎視眈眈的龍城軍,袁天罡站在馬車上言辭誠懇地說到“諸位的熱情在下感激不盡,在下隻是一個相麵之人,此前與諸位所說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諸位能夠安居樂業,多為大唐盡自己的一份力,隻有咱們大唐強盛,諸位才能夠財源廣進幸福安康,告辭了諸位,咱們有緣京城再會。”

    聽了袁天罡這番話,楚墨風不由地在心中為其叫好,一番話說得在場百姓熱血沸騰,這樣的人不收歸朝廷調用,留在民間實在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待袁天罡離開之後,楚墨風徑直來到了都督府,一進門就看見李世勣笑容滿麵地迎了上來,對著楚墨風施了一禮說到“哎呀我的賢王殿下啊,您真是當時武侯啊,也不知道您用了什麽辦法,竟然說動那個袁天罡離開並州了,下官真是佩服萬分啊。”

    “其實也沒說什麽,隻不過讓他給本王看了看麵相,隨後誆了他一句本王是來自後世之人,就把他給唬住了。”隻見楚墨風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到“沒想到這位袁大師竟然這麽容易上當的。”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世勣先是一愣,而後豎起拇指誠懇地說到“殿下您這一手虛而實之實而虛之真是妙哉。”

    誰知楚墨風似乎並沒有接下李世勣這一句讚揚,而是麵色凝重地說到“不過他曾提及一件事,貞觀四年本王會有一場劫難,按照本王的估計,定然會是與突厥大戰,畢竟本王在戰場的時日還是要多一些的,所以照此來看,咱們得提早做準備了。”

    望著楚墨風凝重的表情,李世勣的麵色也是有些凝重,畢竟對陣突厥乃是而今的重中之重,如若真按照袁天罡所說,那自現在開始,大唐各州府道就應該迅速轉入戰備狀態,畢竟距離貞觀四年隻有不到三年的時間了,想到這李世勣點了點頭說到“小心無大錯,既然如此,那並州這邊需要做些什麽?”

    “隻要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全力備足糧草,加強兵員的招募力度和訓練力度,並州乃是咱們大唐的龍興之地,如若戰事一起萬萬不能有失,所以懋公你的任務還是很重的。”思索了片刻之後,楚墨風先將自己心中的計劃交待一番。

    李世勣聞言點了點頭,而後笑著說到“既然這件事處理完了,那殿下是否在並州遊玩幾日再走?”

    隻見楚墨風擺了擺手說到“本來準備在此地多逗留幾日,但是袁天罡的話始終像是一根刺在本王心中橫亙著,明日本王會奔赴北地巡查一番,而後就要回京了,京中組建了一支巾幗軍,本王還要回去視察一番。”

    李世勣深知整個大唐如若要排出一個最忙碌的人員名單,陛下李世民絕對是第一,而這位自認第三的話,就沒有人敢認第二,盡管此人時年才二十有七,但是長年操勞和征戰,也會讓他在不經意間略顯疲態,然而這種疲態僅僅是一閃即逝,或許此人身體內有使不完的力量,這也讓當年秦王府一眾人敬佩不已。

    辭別了李世勣之後,楚墨風徑直返回了府邸,沒曾想一進門就有下人稟報,說是府上今日有訪客,心中有些詫異的楚墨風,快步來到了正廳,隻見童鶯童燕姐妹二人此刻正聘聘婷婷地站在屋內,一見楚墨風到來趕忙上前施禮,楚墨風見狀微微一抬手示意二人起身,而後略帶好奇地問到“咱們不是約的五日之後嗎?二位姑娘為何今日就來了?”

    “五日時間太長了,唯恐期間有變,我們姐妹二人今日就能來答複你。”身為姐姐的童鶯坐在椅子上,饒有興趣地望著楚墨風,而一旁的妹妹童燕則是莞爾一笑說到“我們找人查過了,當初建議陛下下旨對東宮舊人不予追究的那個人是你,所以說是你救了我們一命,為了報答你,以身相許就算了,我們答應你前往長安,加入巾幗軍為國效力,怎麽樣?聽完之後是不是很感動?”

    望著麵前長相並無二致的姐妹倆,楚墨風沒好氣地瞥了二人一眼,“還以為能夠來個什麽以身相許呢,看來本王是對自己的魅力期望過高了,不過你們能夠決定加入巾幗軍也是好的,本王在此謝過二位了。”話音一落楚墨風對著門外招呼一聲,隨後就有下人端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將托盤的上的紅布揭開,隻見裏麵整齊地碼放著十貫錢,外加一些金銀製品。

    突然看見一堆金銀財帛出現在自己麵前,童燕捂著嘴指著楚墨風說到“我說賢王殿下,您不會是眼見以身相許不成,就改為錢財收買了吧?您這樣可是讓小女子很是為難的。”隨即揪著一旁的童鶯說到“姐姐,姐姐怎麽辦?他要用錢財收買咱們,人家好為難呀。”

    “去去去,童燕姑娘你就別演了,話說你這一手太像本王麾下的顧貞兒了,日後應該介紹你們認識的。”楚墨風見狀伸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而後笑著說到“二位姑娘不要多想,這些是給二位的盤纏,希望二位不要嫌棄,另外二位到了長安之後,可以直接去賢王府找側王妃竇婧妍,屆時她會為二位安排的。”

    童鶯見狀對著楚墨風拱了拱手,而後接過托盤笑著說到“既然是殿下相贈,那我們姐妹二人就卻之不恭了,咱們長安見。”說完拉著一旁還做花癡狀的童燕離開了楚府。

    待二人離去之後,楚墨風對著門外喊到“張闖,吩咐下去,今夜好生休整一番,明日卯初時分咱們啟程出發,向北地進發。”而後門外的張闖應了一聲,隻聽一陣急促的腳步由近而遠傳出。隨即楚墨風坐在椅子上自顧自地捧起茶壺,‘咕咚咕咚’地牛飲一番,“也不知道婧妍那邊現在是什麽情況了?”

    就在楚墨風自隰州轉道並州的時候,竇婧妍在長安城內已然度過了五日的招募時間,每一日都有人前來詢問,然而真正決定投軍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畢竟在此時的大唐,女子從軍本就是一樁稀奇事,像當年平陽昭公主李秀寧手下的娘子軍,以及後來娘子關的女兵,皆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很多人已然沒有了活路,為了謀求生存,不得已才投身李秀寧麾下,這也造就了現今的娘子關守軍。

    原本目標是三千人至五千人,接連五日過去,竇婧妍這裏僅僅招募了不到三百人,距離預期目標相差甚多,這讓竇婧妍不免有些氣餒,誰知就在第六日,自長安城外開來一支全數由女子組成的隊伍,雖然未著盔甲未持兵刃,但是從氣勢上就能看出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這群人自春明門進入,遞交了路引之後,徑直向著竇婧妍設立在金光門外的新校場奔去。

    這一日竇婧妍來到校場,發現前來排隊詢問的人寥寥無幾,心中頓時有些落寞,正準備收拾東西離去,卻看見一隊人馬整齊地走出金光門,向著自己的方向走來,見此情景竇婧妍不免有些詫異,隻見眾人來到自己麵前,為首一人對著竇婧妍施了一禮說到“小女子李彩兒見過側王妃殿下,得知殿下組建巾幗軍,小女子與眾位姐妹皆是自晉州而來,晉州方麵河間郡王發下告示,待人數招滿一千人之後才命令我們前來長安報到。”

    聽了李彩兒的話,竇婧妍抬頭望著身後黑壓壓的人群,當即笑著說到“既然如此長途跋涉定然很是辛苦,諸位先隨本王妃的侍女前往校場內的營房安頓,屆時熱水飯食隨後就供給,本王妃在此先謝過諸位了。”

    而後眾人在芊芊的帶領下向著校場內的營房進發,竇婧妍則是麵色興奮地坐在椅子上,望著身後碩大的征兵告示,忿忿地說到“這難道說除了河間郡王對征召一事大力支持,其餘州府竟然對征召女兵一事不支持嗎?殊不知一旦戰事開啟,舉國上下全民皆兵,哎,如若長公主在就好了。”

    或許是竇婧妍的一番抱怨被上天聽到了,接連兩日自大唐各府道陸續來了不少前來投奔之人,本以為長安城內不會有人前來,誰知就在第八日午時一過,竟然從金光門內再度走出一群人,看裝扮皆是江湖人士,隻見為首一人對著竇婧妍行了一個抱拳禮說到“見過側王妃殿下,我等皆是江湖各門各派挑選出來投軍的,還望殿下能夠收下我們。”

    聽聞對方皆是江湖人士,竇婧妍心中頓時樂開了花,這些江湖人士有個好處就是自身底子好,上手快,隻要勤加練習能夠迅速形成戰力,隨即竇婧妍將人安排至校場內。而後興致衝衝地給楚墨風發了一份飛鴿傳書,告知了這裏的情況。

    而就在楚墨風與袁天罡會晤那日,來到校場的竇婧妍堪堪整理好招募處的物件,就看見一隊大約一千人的黑甲騎兵向著自己的方向開來,望著對方的黑衣黑甲,竇婧妍不免有些疑惑,這龍城軍不是跟隨楚墨風一路向北了嗎?而且自己在金光門外這些日子,並沒有看見城內的龍城軍出城,那這些黑衣黑甲的人究竟是何人呢?

    想到這竇婧妍翻身上馬,策馬來到那群黑甲騎兵麵前,手掌一翻霸王弓赫然在手,隨即抽出箭囊內的一支響箭,對著空中急速射去,瞬間一陣淒厲的響聲穿透雲霄,眼見前往突然跑來一名女子,而後射出了一支響箭,一眾黑甲騎兵紛紛停止前進,為首的統領陳倫催馬上前對著那名女子拱手說到“敢問閣下是為何人?為何擋住我們的去路?”

    “先報上你們的名號,長安城不歡迎不速之客,如若沒有別的事請回吧?”竇婧妍心想你們這群家夥,不先報名號反而先問我,真是豈有此理。

    眼見對方不予作答反而發問,秉持著好男不跟女鬥的原則,陳倫當即笑著說到“我等乃是大唐賢王麾下天策軍,收到賢王殿下指示趕赴京城,不知姑娘能夠讓出一條道?”

    原來是天策軍啊,但是天策軍趙信那些人不是已經在娘子關了嗎?這些應該就是他當初組建的第二支天策軍了。不行,我得試試這些人的實力,如若能力出眾,屆時得留下幾個人幫我訓練那群‘大小姐們’。想到這竇婧妍微微一笑,望著對麵的天策軍說到“讓路不是不行,但是先要問問我手中的長弓是否答應。”話還未說完隻見竇婧妍早已撚起兩支箭矢,迅速張弓搭箭對著陳倫疾射而出。

    眼見對方突然出手,陳倫當即長歎了一口氣,隨即信手掂起德勝鉤上的長槍,迎著箭矢飛來的方向左右一撥,兩支箭矢瞬間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高高飛去,正待陳倫有些得意之時,突然發現兩支箭矢的背後,還有一支箭矢飛來,此刻再用兵刃格擋已然來不及,陳倫當即身子向後一仰,箭矢擦著自己的鼻尖飛過,而後陳倫信手一抄,將箭矢抓在手中。

    隻聽對麵傳來一陣掌聲,“不錯不錯,看來那個家夥訓練出來的天策軍的確有一手,隻不過你們的賢王殿下此刻不在京城,我們最後一次見麵是在晉州河間郡王處,你們若是要尋他,估計得前往並州一帶了。”

    聽聞楚墨風此刻不在京城,一眾天策軍不免有些氣餒,但是聽了對方的話,卻又發覺對方似乎與賢王的關係不一般,陳倫當即對著竇婧妍行了一禮問到“敢問閣下是?”

    “你猜猜看。”隻見竇婧妍頑皮地一笑,饒有興趣地望著陳倫說到“隻給你一次機會,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來。”

    陳倫心想,這彼岸花的那幾位自己都見過,沒有擅長弓箭的啊,莫不是殿下又給彼岸花擴充人手了?想到這正準備開口回答,隻見身旁一名同伴拽了拽陳倫的裙甲,而後低聲說到“你傻啊?咱們殿下身邊能夠用弓箭這麽好的,隻有側王妃婧妍殿下一人啊,莫不是對麵是側王妃殿下?”

    聽到同伴的提示,陳倫當即心一橫,對著竇婧妍拱手說到“天策軍天槍營統領陳倫,見過側王妃婧妍殿下,方才多有冒犯還望殿下恕罪。”

    隻見對麵的竇婧妍大笑一聲,而後催馬上前笑著說到“不錯不錯,看來腦子還算好使,本妃不會怪罪你們的。”

    一聽陳倫猜中了,身後一眾天策軍整齊劃一地喊到“屬下等人見過側王妃殿下。”

    竇婧妍見狀趕忙笑著回禮,而後有些忐忑地說到“適逢殿下再組巾幗軍,如若各位此時無事,本王妃希望諸位能夠前往校場,幫助本妃訓練一段時日,待殿下回京之後,本妃定當讓諸位離去,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聽了竇婧妍的請求,眾人連考慮都沒有考慮就答應了,眼前這位是誰?那可是王妃啊,這枕頭風的威力可是了不得,商朝的比幹怎麽死的?還不是枕頭風吹死的。

    眼見對方同意,竇婧妍當即引著一千天策軍來到了校場,望著空無一人的校場,竇婧妍臉色不免有些難看,隨即走到聚將鼓前,抄起鼓槌一頓敲打,沉悶的鼓聲像是大錘一般,傳到了此刻在營房內休息的女兵耳中,那些晉州方向來的人在李彩兒的帶領下,迅速穿好裝備,向著校場跑去,其餘人見狀也趕忙有樣學樣,亂哄哄地向著校場跑去。

    眾人一陣雞飛狗跳地來到校場上,赫然發現主將竇婧妍麵色陰沉地站在點將台上,而台下一側則是黑壓壓一片黑甲騎兵,此刻正麵無表情地望著自己這些人。

    看著亂哄哄前來的一眾人,竇婧妍將鼓槌丟在一旁,站在點將台上大聲喊到“今日是本妃最後一次以側王妃的口吻跟你們講話,初次投軍很多規矩還沒有告訴你們,所以今日你們這般慌亂地前來,本妃不予以追究,但是從明日起,這裏沒有姐姐妹妹,沒有草民殿下,你們是巾幗軍的一員,而我是你們的主帥,屆時請稱呼我為竇將軍。”

    聽了竇婧妍這番話,眾人這才明白這位平素看似和善的王妃殿下,此刻真的是動怒了,隻見竇婧妍指著場中那麵繡著‘巾幗’二字的大旗說到“世人都說女子不投軍,而我要說的是,說這句話的人是大錯特錯,《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麵擊之。’這便是女兵的雛形;而後西漢時期的起義軍領袖呂母和遲昭平麾下皆是女兵;再說距離咱們近一些的,南北朝時期替父從軍的花木蘭都知道吧?包括本朝最出名的女將,也就是本妃曾經的主帥,平陽昭公主李秀寧殿下,當年也是帶領著我們一群女子衝殺在戰場之上,而今娘子關的守軍依舊皆是女子組成,所以說,女子不是不能投軍,我大唐未來勢必與突厥有一場大戰,屆時事關生死存亡,我大唐應該全民皆兵。”

    說到這竇婧妍頓了頓,而後麵色凝重地說到“陛下同意組建新軍,且賜名巾幗,寓意巾幗不讓須眉,從明日起本妃會請這些天策軍的將士訓練你們,希望你們能夠認真訓練,要知道咱們的賢王殿下曾經說過一句話,犯我中原大地者雖遠必誅。”

    而後竇婧妍對著陳倫喊到“陳統領,上來給她們講些什麽,算是給她們做一次練兵前的指導吧。”

    陳倫見狀對著竇婧妍施了一禮,而後翻身下馬走上點將台說到“諸位姑娘,在下是天策軍天槍營統領陳倫,曾跟隨殿下南征北戰,曆經了數次險境,諸位所看到的我們這一千名天策軍,其實很多已經不是原來那些人了,自天策府裁撤,我們受殿下指派,前往伊吾等地不斷與突厥人交手,幾年下來人員早已換了許多,但是我們依舊堅持在北地一帶打擊突厥人。”

    此時台下李彩兒突然大聲喊到“為什麽?”

    隻見陳倫苦笑一聲說到“因為我們在北地,見到太多慘烈的情景了,你們是否見過一名老嫗因為跑得慢被前來劫掠的突厥人踩踏至死嗎?你們是否見過像你們這等年紀的女子被突厥人搶去糟蹋至死嗎?你們是否見過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被突厥人活活摔死嗎?我們見過的太多太多了,殺了人搶了錢還不夠,還要將房子都燒毀,這就是突厥人每年帶給北地百姓的,然而北地的百姓依舊堅強的生存著,為什麽?因為他們知道,咱們大唐有個賢明的陛下,有個嫉惡如仇的賢王殿下,隻要他們在,受的這些苦遭的這些難,他們遲早會加倍還給突厥人的。”

    說到這陳倫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而後繼續說到“我不指望你們能夠各個都成為長公主殿下和側王妃殿下那般的存在,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作為一個整體,在將來的大戰中能夠出一份力,至少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咱們大唐。”話音一落陳倫對著台下眾人行了一個天策軍的軍禮。

    聽了陳倫的一番話,台下眾人表情各有不同,有驚詫,有憤恨,更多的則是淚眼婆娑,或許是陳倫的一番話,在眾人心中燃起了一株小火苗,每個人再度望向竇婧妍的眼神中,隱隱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且看楚墨風回京議事,李世民下旨布置,再看竇婧妍沙場練兵,天策軍化身修羅,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