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風聲鶴唳 膽戰心驚
字數:7711 加入書籤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龍思妍莫名身陷囹圄,李清嵐等人逃回長安,幽幽轉醒帶來驚天內幕,調兵遣將賢王孤身西行。這才引出輾轉反側焉耆王草木皆兵,大軍壓境楚墨風兵臨城下。
京畿道,長安城通往西境的官道上,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肆無忌憚地飛馳在大道上,馬背上的人一身勁裝打扮,背後兩柄鐵鐧不時地閃過一抹幽光,一路沿著官道前行,楚墨風心中已然是心急如焚,雖然此前自己心中早有預感,沒曾想自己這個便宜嶽丈竟然昏聵到如此地步。與西突厥聯合?那不就好比羊群與狼為伍,一個猝不及防估計連渣滓都被對方舔舐得一幹二淨,也不知道這西突厥究竟許給龍突騎支什麽好處了,能讓老龍頭冒著得罪大唐得罪自己的風險,將龍思妍騙了回去?
想到這楚墨風不免輕輕地夾了夾馬腹,胯下的追雲通靈般向前疾馳而去,而就在楚墨風向著焉耆飛奔的同時,收到訊息的薛雲等人,已然集結到焉耆國境附近,距離上一次焉耆百姓看見整編六萬修羅鐵騎,那還是焉耆與高昌交惡之時,雙眼通紅武裝到牙齒的戰馬,馱著同樣是雙眼通紅全副武裝的騎兵,彼時給焉耆百姓帶來的安定,而今六萬鐵騎就這樣橫亙在焉耆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條大道上,所有途徑於此的人悉數被修羅鐵騎驅逐回焉耆。
一人,五人,十人,五十人隨著越來越多焉耆百姓被遣返,一道流言漸漸在焉耆開始蔓延焉耆此番不知為何得罪了大唐,不日大唐大軍即將前來討伐焉耆。
若問這世上什麽滋生的最快,唯野心爾;若是問這個世上什麽傳播最快,唯流言爾。漸漸地流言傳到了焉耆王城。
相較於邊境線上的嚴陣以待,此刻的焉耆王城內卻是一片歌舞升平,焉耆國宴廳內,焉耆國王龍突騎支此刻舉著酒杯對著左下首位的男子頻頻示意,“屈利啜大人,沒曾想您能夠親臨焉耆,真是讓整個焉耆國蓬蓽生輝,這一杯本王敬您,願貴我兩國以此良緣永世修好。”說完仰起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一旁的屈利啜見狀微微一笑,雖然自己本身對焉耆這等小國並不在意,然而為了偉大的乙毗射匱可汗的興邦大計,屈利啜隻得放下身段,陪著龍突騎支喝了這杯酒,放下手中的酒杯之後,屈利啜對著龍突騎支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國王陛下的漢話說的不錯嘛,看來是受您那女婿的影響頗多啊。”
提及楚墨風,龍突騎支麵色一變,輕咳一聲掩飾住心中的慌亂,強擠出一個笑容說到“屈利啜大人這是說的什麽話,本王的女婿不是您的親弟弟嗎?”
眼見對方如此上道,屈利啜當即大笑起來,隨即龍突騎支趕忙命人獻上精美的歌舞,以示對屈利啜的尊重。歌舞升平,觥籌交錯,與國宴廳內的這番景象相比,距離國宴廳不遠的一處宅院內,龍思妍此刻聽著窗外傳來的聲音,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
自從自己被囚禁開始,龍突騎支每日派不同的人前來,妄圖勸說自己嫁給屈利啜的弟弟,從而達到龍突騎支的目的,無論這些人如何口若懸河舌燦蓮花,龍思妍始終不為所動,而最令人感到厭煩的,卻是龍突騎支的那些妃子,每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前來,好似一條條嘴角塗蜜狐狸,不停地給龍思妍灌輸西突厥的好處。猶記得有一個名叫珀蜜的妃子,一番說教之後趾高氣昂地望著龍思妍,“都說了這麽多了,你怎麽連一點反應都沒有,西突厥這麽好,你怎麽就不聽勸呢?”
誰知龍思妍緩緩地抬起頭,明亮的眸子散發出熠熠光輝,讓一旁的珀蜜不敢直視,隨即龍思妍朱唇輕啟低聲說到“既然西突厥如你說的這般好,那為何你會嫁給我父王,而不是嫁到西突厥去呢?”
一通話問的珀蜜瞬間語塞,還未等珀蜜反應過來,龍思妍自顧自地說到“那是因為你嫁給我父王,能夠享受精美的食物,華麗的服飾,從而徹底結束你從前那種豬狗不如的生活,而你若是嫁入西突厥,就憑你這長相,也隻能嫁給最普通的人,到那時依舊是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至少本公主知道,西突厥的底層百姓生活可是非常苦的。”
被龍思妍一語道破心中所想,珀蜜頓時惱怒不已,抬起手就要掌摑龍思妍,還未等手揮下,便被龍思妍一把攥住,而後隻聽‘啪’的一聲,珀蜜捂著臉頰忿忿地望著龍思妍,見狀龍思妍冷哼一聲說到“打我?且不說你隻是一個妃子,論起來我身上還有一個賢王側王妃的身份,打我之前先想一想自己的腦袋是不是夠硬,滾!”
此時珀蜜這才反應過來,眼前這位焉耆國的公主,當初可是上陣殺敵橫刀立馬的,想到這珀蜜怨毒地瞥了龍思妍一眼,而後帶著身後的侍從落荒而逃,望著對方遠去的身影,龍思妍自顧自地歎息著,“殿下,您不會真的棄思妍於不顧了吧?”
時值秋季,七月,辛卯日(二十日),朝廷敕令將作大監閻立德等人到洪、饒、江三州,造船隻四百艘用來載運軍糧。甲午日(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詔派營州都督張儉等率領幽州、營州二個都督府的兵馬以及契丹、奚、族士兵先行進攻遼東,以觀察形勢,同時任命太常寺卿韋挺為饋運使,民部侍郎崔仁師為副使,河北各州都接受韋挺節製統轄,聽從他隨時調遣。又任命太仆寺少卿蕭銳運送河南各州糧草入海。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李世民這才想起此前李玉湖進宮時轉呈給自己一份折子,想到這李世銀趕忙命王德找出來,打開仔細一看頓時懊悔不已,自己一直忙於政事,竟然沒有察覺楚墨風許久沒有上朝,且折子內所寫,也是一件關乎大唐安危的大事,而此時朝廷正忙於征伐高麗事宜,一時間自己竟然有些手足無措,正在糾結之際,隻聽王德突然嗔笑起來,望著莫名發笑的王德,李世民有些不明所以地問到“朕在這裏愁眉不展,你個老東西笑個什麽勁啊?莫不是你能變出將領去馳援賢王?”
王德聞言趕忙跪下,嘿嘿一笑說到“陛下,老奴發笑是因為偶然看了一眼賢王殿下的折子,而後又看見陛下這副表情,這才發笑的,老奴是變不出將領,隻不過殿下在折子裏似乎是早就點將了,或許是陛下沒有看清吧。”
聽了王德的這番話,李世民再度將目光投向楚墨風的折子,隻見上麵赫然寫著“臣弟懇請陛下,命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郭孝恪率三千兵馬馳援即可,臣弟麾下還有六萬鐵騎,可作為開路先鋒。”
看到這句話,李世民趕忙命王德降詔任命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統率三千步騎兵,於八月擇日出銀山道進攻焉耆。收到詔書的郭孝恪,得知賢王殿下身在焉耆,趕忙命麾下士卒開始準備,殊不知就在郭孝恪備戰的過程中,楚墨風已然在焉耆國境內鬧了個天翻地覆。
事情還要從七月半這日說起,俗話說七月半鬼亂竄,適逢貞觀十八年(公元年)七月半(十五日),此前在楚墨風飛鴿傳書的授意之下,薛雲等人刻意地避開了屈利啜等人,待對方離去之後,再度將焉耆的出路堵住,此刻縱然反應再遲鈍,龍突騎支也發現了異樣,商隊出不去,商隊進不來,焉耆猶如閉關鎖國一般,沸騰的民怨,蔓延的流言,每日充斥在龍突騎支的耳畔,這讓龍突騎支厭煩的同時,更多的還是驚恐,果然如同龍思妍所說的那般,大唐不是沒有察覺自己的異心,而且自己囚禁了龍思妍卻是最大的敗筆。
想當初自己曾經聽前往大唐交易的商隊提及,在大唐有個不成文的傳言,寧可惹到皇帝陛下,不要招惹賢王殿下,皇帝陛下可以判你生死,但是賢王殿下能讓你生不如死。起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龍突騎支還有些嗤之以鼻,在焉耆國龍突騎支便是焉耆最高的統治者,麾下的所有大臣皆對自己唯唯諾諾,沒曾想天朝上國的皇帝陛下,竟然還不如一個親王。其實這也是龍突騎支想左了,身為皇帝的李世民,無論治理國家還是對外交往,總歸還要估計帝王的禮儀,所以做事時會仁慈地給對方留後路,而身為常年征戰殺伐的楚墨風,對待敵人是從來不會給對方留後路的,莫說是後路了,活路都不會留,否則也不會有那句傳遍中原大地的‘犯我中原大地者雖遠必誅不死不休’了。
而今焉耆國被團團圍住,這才讓龍突騎支認識到楚墨風的狠辣,接連數日龍突騎支每日驚恐地坐在王宮內,但凡有大臣或者是侍從前來匯報,龍突騎支都會以為對方是來告訴自己,楚墨風的大軍已然兵臨城下了,自六月初開始至今,已然過去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日子,外麵始終沒有什麽動靜傳來,這不免讓龍突騎支有些放鬆警惕,既然要投靠西突厥,龍突騎支心想索性做得再絕一些,遂下令城內守軍紛紛出動,如若遇到楚墨風的修羅鐵騎,當場盡數剿滅即可。
七月半,焉耆國的家家戶戶也點起了盂蘭盆,城內四處飄散著紙錢化成的灰燼,一時間紛紛揚揚如同黑雲壓城,距離焉耆王城大約三十裏的地方,一隊黑衣黑甲的騎兵在一人的帶領下,緩緩地向著焉耆王城方向駛來。
焉耆王城不同於焉耆其餘城池,分為了裏外兩層,外麵一層乃是焉耆百姓居住,而裏麵一層由城牆阻擋,是為焉耆王室以及龍突騎支等人居住,大軍緩緩地來到了焉耆王城的外城下,隻見城門大開,從裏麵跑出大約三千名焉耆士兵,為首一人對著領隊之人恭敬地施了一禮說到“賢王殿下今日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何事?明知故問嗎?瞥了對麵那名將領一眼,楚墨風不免冷哼一聲,此人正是龍突騎支王城禁軍的統領,而王城的禁軍總數隻有三千人,看來龍突騎支那個老小子是擺明了一條道走到黑了,想到這楚墨風微微一笑,“其實也沒有什麽大事,這不是自從與公主殿下成親許久,也沒有回來看看,今日前來一是看看嶽丈,二是想問問我那嶽丈,準備把本王的側王妃羈押多久,如若再不放出來,那本王隻好親自來接了。把路讓開吧,本王要進城了。”
“殿下,還請您回去吧,請恕末將難以從命。”隻見那名將領對著楚墨風再度施了一禮,“王命在身,末將不能讓,還請殿下不要為難焉耆百姓。”
誰知楚墨風聽完並沒有後撤,反而催馬上前,緩緩地來到了那名將領麵前,身後的焉耆士兵見狀如臨大敵,紛紛取出兵刃對著楚墨風,似乎是並未被眼前的場景震驚,楚墨風來到那名將領麵前低聲說到“現在知道用百姓來壓本王了?不錯,孺子可教,但是本王告訴你,如若不是念及焉耆百姓是無辜的,昨日本王就命人大舉攻城了,你現在回去告訴龍突騎支,本王給他一個時辰的時間,一個時辰之後如若本王見不到龍思妍,那麽你們焉耆國今日可以易主了。”
一番話說的輕描淡寫,然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對麵的將領嚇得亡魂大冒,趕忙率兵向著王城方向跑去,待對方離開之後,楚墨風抽出背後的焚天滅世,向著焉耆王城一指,“修羅鐵騎,進城,準備迎戰。”說完率先策馬向著王城方向走去。
得知楚墨風率兵前來,龍突騎支冷笑一聲,為了防止對方大舉入侵,龍突騎支早就傳信給屈利啜,得知楚墨風會前來,屈利啜也存了私心,此人對於乙毗射匱可汗,甚至是整個西突厥來說實在是個心腹大患,君莫忘頡利可汗部是如何覆滅的?還不是盡數折在了此人手中。況且此前的處密和處月兩部,那場漫天飛舞的大火,永遠地刻在了西突厥人的心中,隨即屈利啜命其弟弟率五千大軍前往焉耆,一是為了徹底剿滅楚墨風,二是為了在龍思妍麵前彰顯實力。
此刻,龍突騎支抱定了拖延的心思,命人押著龍思妍來到了王城的城牆上,說是城牆,其實也就是大約五人高的牆垛,居高臨下地望著楚墨風,龍突騎支強撐著說到“賢婿今日為何有時間來焉耆了?莫不是與思妍拌嘴了?待思妍回來的時候,本王定然好生訓斥她。”
本以為楚墨風會客氣一番,畢竟自己還算是他名義上的嶽丈,誰知聽完龍突騎支的這番話,楚墨風拉開覆麵冷笑著說到“老東西,別在那裏惺惺作態了,思妍被你囚禁了許久,你以為本王像你一樣老眼昏花嗎?”
眼見雙方已然算是撕破臉,龍突騎支也不拿著捏著了,惡狠狠地說到“不錯,龍思妍是我的女兒,我想怎樣就怎樣,你個大唐人多管閑事做什麽?”
望著龍突騎支氣急敗壞的模樣,楚墨風不免覺得有些好笑,這個龍突騎支看來是忘了當初被高昌欺負成什麽樣了,當初求著自己和大唐援助,現今用完了就準備過河拆橋了,想到這楚墨風單臂一揮,身後瞬間響起一陣陣扣弦的聲音,“老東西,看來你是鐵了心跟著乙毗射匱可汗那個瘋子走到黑了,既然如此先送一份大禮給你。”隨即楚墨風手臂向下重重地一壓,空氣中突然傳來一個‘嗡’的聲音,像是有千萬隻飛蟲同時振翅一般,密密麻麻的箭矢自下而上向著城牆上飛去,城牆上的守衛見狀,一麵大叫‘護駕’,一麵舉起手中的盾牌,準備抵擋即將到來的箭雨侵襲。
隻聽一陣‘哚哚哚’的聲音傳來,大部分箭矢並沒有射上來,反而是射在了城牆的正麵,城牆之上的龍突騎支見狀,頓時大笑起來,“賢王,你麾下的士卒是不是吃不飽了?射出的箭竟然沒有準頭了,要不要來本王麾下,好生教教你們如何射箭啊。”
而此時龍思妍也終於發現,楚墨風竟然率兵前來搭救自己,望著城下的愛郎,龍思妍心中一陣感動,當即開口喊到“殿下,思妍在這,思妍這輩子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話音一落異變突生,隻見龍思妍突然奮力掙脫開束縛,趁著眾人驚訝之際,縱身一躍跳下了城牆。
五人高的城牆,雖然摔不死人,但是如若龍思妍就這樣落地,輕則重傷,重則全身骨頭盡斷,眼見對方縱身一躍,楚墨風無奈地搖了搖頭,抄起手邊一柄橫刀,向著城牆上的一個方向使勁一擲,隨即策馬向前衝去,“薛雲,架梯子。”
隨著楚墨風一聲令下,身後的薛雲接連抽出兩柄橫刀,對著城牆上另外的位置一擲,三柄橫刀各自插在了指定的位置,瞬間深深的釘在了城牆之上,待楚墨風衝到城牆下的時候,雙腳一踩馬鐙整個人飛身而起,借著向上的勢頭衝天而起,待下落的瞬間雙腳踩在第一柄橫刀之上,借著刀柄的反彈之力,再度向上飛去,接連兩次整個人已然飛到龍思妍身側,信手一抄將龍思妍攬入懷中,“蠢丫頭,還是這麽沉不住氣,看本王回去怎麽罰你的。”
本以為此番自己定然會橫屍當場,抱著必死決心的龍思妍雙眼緊閉,隻覺得自己向下急速落去,還未等自己反應過來,隻覺得下墜的身軀一緊,似乎被什麽勾住了,隨即耳畔傳來愛郎的聲音,此刻龍思妍這才睜開雙眼仔細一看,自己竟然在楚墨風的懷中,向著下方落去,一瞬間龍思妍欣喜不已。
二人筆直地向下落去,城下一眾修羅鐵騎卻是巍然不動,隻見楚墨風借著刀柄反彈力作為緩衝,瞬間落在了追雲的背上,待二人策馬返回時,一眾修羅鐵騎紛紛齊聲高喊到“恭迎側王妃殿下歸來。”一時間聲音穿透雲霄,震得城牆也似乎微微顫動起來。
眼見龍思妍被楚墨風救走,龍突騎支頓時亂了方寸,正待下令士卒進攻,隻聽楚墨風朗聲說到“龍老頭,今日本王的話你記住了,此番本王是來帶走焉耆國女子龍思妍,而不是焉耆國公主龍思妍,如若你不服氣,大可來長安找本王,告辭了。”
話音一落楚墨風抱著龍思妍調轉馬頭,緩緩地向著城外走去。望著對方遠去的背影,龍突騎支趕忙喚過一人低聲說到“去,抄小道找到西突厥的援軍,告知對方除了龍思妍之外,其餘人盡可斬殺。”後者聞言趕忙應聲而去。
就在楚墨風等人行至焉耆國邊境時,遭遇到了西突厥的援軍,望著對方將領的模樣,龍思妍附在楚墨風耳畔低聲說了幾句,隨後
八月,壬子日(十一日),備戰結束的郭孝恪臨行前上奏李世民,隨即按照約定率大軍前去進攻焉耆,大軍疾馳將近九日,終於抵達焉耆國,行軍途中正趕上焉耆王的弟弟頡鼻兄弟三人路經西州,郭孝恪便讓頡鼻的弟弟栗婆準做向導。
鑒於焉耆城四麵環水,龍突騎支仗恃地勢險惡而不加防備,郭孝恪部隊晝夜兼程急行軍,夜晚到了城下,命令將士們囚水渡河,將近拂曉時登上城樓,抓獲焉耆王突騎支,打死打傷七千人,留下栗婆準代理國政,領兵馬還師。
殊不知郭孝恪離開後的第三日,屈利啜再度帶兵前來救授,已經遲了一步,便抓起栗婆準,令五千輕騎兵追趕到銀山,準備趁勢從背後襲擊郭孝恪大軍,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屈利啜大軍與郭孝恪部對陣之時,就在屈利啜大軍身後不遠處,楚墨風率領麾下修羅鐵騎,望著前方的西突厥士卒,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有道是兩麵夾擊之下鮮有不粉身碎骨之徒,且看楚墨風連戰連捷,再看李世民攻打高麗,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