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白岩之戰 替我卸甲

字數:9853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李世勣率部進攻遼東,李道宗戰場四處救援,敵方援兵近在咫尺,修羅鐵騎趁勢攻城。這才引出乘勝追擊大唐雄獅進攻白岩,終極一戰不敗戰神見龍卸甲。

    五月,乙未日(二十八日),大唐大軍開拔到白岩城下,此刻白岩城城主孫代音望著城下旌旗林立的大唐軍,心中不免開始咒罵淵蓋蘇文,本來高句麗在高建武的統治下,與大唐和睦友好,而高句麗也得以悶聲發展,誰知這個淵蓋蘇文弑君篡權之後,竟然開始與大唐針鋒相對,或許在淵蓋蘇文的眼中,高句麗的國力和兵力已然可以睥睨天下了,但是在孫代音這類老油子看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太過於鋒芒畢露不是什麽好事,沒看那個遠在西邊的高昌國,本來在前隋時期與中原交好,誰知到了大唐時期,竟然開始挑釁對方的權威,結果怎麽樣呢?上一任國主身死,國也險些被滅;還有那個焉耆國,聽說此番進攻高句麗的主力中,有一支隊伍就是焉耆國的女婿,大唐的賢王殿下所率領的,此人不僅在大唐,就是在高句麗也是如雷貫耳,自己的老嶽丈不識好歹,意欲背叛大唐,到最後還不是被滅掉,現在國家也易主了;更有那高句麗的鄰居,曾經睥睨北方的頡利可汗,號稱控弦五十萬鐵騎,聽說就是這個大唐賢王殿下,一萬多人打得頡利可汗剩下了不足百人逃走,最後還不是被抓回了大唐。

    身為高句麗的一份子,對於能夠讓高句麗發展壯大這種事情,孫代音是絕對竭盡全力的,但是淵氏家族這些腦子裏不長腦漿隻長肌肉的家夥,始終不明白大唐那句‘溫水煮青蛙’的真正含義,總想著一竟全功,殊不知高句麗現在並不具備爭霸天下的資本,想靠著新羅、百濟這些國家?就算是你淵蓋蘇文將新羅和百濟盡數拿下,一旦大唐的水師用戰船將你沿海各處團團圍住,再用步兵守住遼河沿線,屆時你高句麗就是一座孤島,到那時北上?茫茫草原之上,對方隻需要一小隊騎兵就可以肆意收割你的軍隊,而且你以為那些頡利可汗部的餘孽以及親近大唐的遊牧民族,到時候會對你網開一麵嗎?做夢也要切合實際一些才好。

    正在孫代音不住地腹誹之際,身旁一名士兵沒有眼力見地對著孫代音喊到“稟告太宰大人,唐國的軍隊在城對麵紮營了,請示該如何去做?”

    被別人打斷了思緒的孫代音沒好氣地瞥了對方一眼,麵色有些不悅地說到“你當本太宰眼睛瞎了嗎?這種事情還要請教我怎麽做嗎?按照莫離支的指示,緊閉城門嚴防死守,順便告知城內那些賤民們,戰時期間都在家裏好好的待著,若是誰敢偷偷跑出去,別怪本太宰不講情麵,另外派人偷偷潛出城去通知北部傉薩高延壽、南部耨薩高惠貞二位大人,請求支援。”說完也不顧那人是否聽明白,轉身走下了城牆,向著自己的宅子走去。

    白岩城,乃是是東晉元興二年(公元403年),高句麗占據遼東城後用石塊建築的。形狀為不規則方形的軍事山城。其周長約為兩千五百米,地勢險要,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白岩城依山而建,蜿蜒迂回,森嚴壯觀。南麵為陡崖峭壁,是天然的禦敵屏障。崖下太子河水依壁而過,氣勢逼人。西、北、東三麵築有石城,城牆高度五至八米不等,盡數用大石塊壘砌,其間每隔四十米修有突出的方形“馬麵”。

    白岩城城內製高點上建有高約五米的指揮台,指揮台四周築有長四十五米、寬三十五米的內城,站在指揮台上全城內外的景致盡收眼底。

    望著眼前的景象,大唐本陣中,楚墨風有些無奈地對著李世民說到“陛下,臣弟早前抵達這裏時,曾經簡單地觀察過,此處地形位置有點特殊,依山傍水,背靠大山前臨遼河,雖說風景確實不錯,但是在軍事上就顯得易守難攻,臣弟覺得此番進攻似乎有些棘手了。”

    話音一落,李世民還未開口,一旁的尉遲敬德突然輕咳一聲說到“殿下,老臣知道深知殿下乃是我大唐一代戰神,此話從您口中說出來,老臣覺得是不是有些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說到這尉遲敬德側身對李世民施了一禮,“陛下,老臣懇請陛下撥給老臣一萬人馬,老臣定當將這白岩城拿下。”

    聽了尉遲敬德的話,楚墨風並沒有反駁,而是緩緩地歎了口氣,望著麵前已然六十有餘的尉遲敬德說到“敬德,這麽多年了,你這個火爆的性子還是沒有改掉,你不想一想,咱們現在是在敵軍的國土上作戰,帶來的兵馬陣亡一個就少一個,而對方卻可以舉全國之力前來應戰,你說我們是不是應該謹慎一些為好?”

    楚墨風的這番話,頓時讓尉遲敬德羞愧不已,而此時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說到“墨風,你說說,咱們能不能效仿此前在遼東城的那種進攻方式,先行在聲勢上打壓對方一番?”

    “其實也未嚐不可,畢竟漫天的巨石可不是凡胎能夠抵擋的住的。”望著眼前像是一座巨獸橫亙在大地上的白岩城,楚墨風緩緩地點了點頭,隨即輕聲說到“隻不過臣弟有一事要提醒陛下,這白岩城的城主,也就是他們高句麗稱作太宰的孫代音,可是擅長詐降的,屆時陛下可不要輕易被對方蒙騙過去,以免誤了大事。”說完楚墨風策馬向著修羅鐵騎集結的方向跑了過去。

    這孫代音詐降可是有前科的,此人慣用詐降的伎倆,一旦進攻方不加思索進入城內,隨即關閉城門開始剿殺,故而中原人尤其是前隋人一提起孫代音便恨得牙根癢癢,而在大唐決定征討高句麗之前,楚墨風可是仔細地研究了前隋的一些記錄文案。

    隨著李世民一聲令下,大唐士兵開始架設拋石車,采集大量的石頭作為儲備彈藥,而李世勣本部也開始命人喂馬、打磨兵刃,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至於楚墨風的修羅鐵騎,此刻卻是遠遠地占據了一小塊地方,錯落有致地紮下了營帳,眾人並未表現出大戰前的緊張情緒,反而是好整以暇地埋鍋造飯。

    丙申日(二十九日),眼見對麵的白岩城始終沒有動靜,李世勣遂命令右衛大將軍懷化郡王李思摩率部前去試探,李思摩得令之後,率領麾下大約三千多人開始攻城,待李思摩部有所行動之時,白岩城內也緩緩開出一支隊伍,才駛出城門便不做停留,向著李思摩本部衝去,眼見敵軍出城迎戰,李思摩心中不免大喜,此番陛下禦駕親征,隻要自己表現好一些,日後的獎賞都是其次,自己身為突厥人,隻要表現好一些,至少能夠在陛下麵前替自己的族人祈求一些寬宥,畢竟此前因為頡利可汗那個蠢貨,導致陛下對突厥人憤恨不已,想到這李思摩頭腦一發熱,率部就衝了過去,誰知就在兩軍即將接觸的瞬間,城牆上的高句麗守軍突然發射出一撥箭雨,突如其來的箭雨讓李思摩部猝不及防,倉促間竟然忘記了抵擋箭矢,一時間本部騎兵紛紛中箭倒地,而李思摩也不幸身上中箭,若不是身後的親兵拚死掩護,估計此番李思摩就要成為大唐進攻高句麗至今,第一個陣亡的將領了,原本一場佳話硬生生讓李思摩演繹成了笑話,回到本陣之後,李思摩強忍著箭傷跪在了李世民麵前。

    本想著訓斥幾句的李世民,眼見李思摩的臉色開始變得鐵青,當即大聲喊到“墨風,墨風,趕緊來看看什麽情況。”

    聽到李世民召喚,楚墨風趕忙上前,湊到李思摩的傷口處輕輕一嗅,一股腥臭味瞬間襲來,楚墨風心頭一驚,暗道一聲‘不好,箭矢有毒。’當即抬起頭喚過隨軍大夫,自懷中取出一個小瓷瓶遞給了對方,楚墨風對著李思摩說到“懷化郡王忍著點,本王得罪了。”話音未落隻見楚墨風伸手用力一推箭尾,原本射中左臂的箭矢瞬間透體而出,劇烈的痛感使得李思摩身子使勁向上一挺,險些暈了過去,隨後楚墨風用力掰斷了箭頭,取過一截木棒塞到李思摩口中,握緊箭杆使勁向外一拔,隻見李思摩牙齒緊緊咬住了木棒,像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而額頭上也冒出了汗水,眼見一道血箭噴出,楚墨風正待命大夫為其裹傷,卻聽一旁的大夫有些無奈地說到“賢王殿下,現在還不能為郡王殿下裹傷,箭頭有毒,毒血若是不清除,裹傷也沒有用的。”

    聽了大夫的話,楚墨風正待下口為其吮吸毒血,誰知一旁的李世民卻將楚墨風一把拉開,張開大口覆在了李思摩的傷口處,隨著李世民大口吮吸再吐出,李思摩的臉色漸漸地有些好轉,見狀楚墨風趕忙拉開李世民,喚過士卒取來清水為其漱口,隨即命大夫將李思摩的傷口包紮好,而後取出兩粒莫梓瑤調配的解毒藥,強行塞到李思摩和李世民的口中。

    眼見皇帝陛下親自為自己吮吸毒血,李思摩感動不已,而隨軍將士們聽說後,沒有不受感動的。

    而就在此時烏骨城方麵派來一萬多士兵增援白岩城,得知敵軍援兵到來,楚墨風當即不假思索地喊到“契苾何力,率部頂上去,本王的人在你後麵掠陣。”

    右驍衛大將軍前軍總管契苾何力聽到賢王點將,深知這是賢王在給自己機會,當即率八百名精銳騎兵前去阻擊,盡管對麵是萬餘人的援兵,可契苾何力已然奮力挺身衝鋒陷陣,僅靠麾下八百人將對方的大陣攪了一個天翻地覆,無奈戰場之上刀槍無眼,正在衝殺的契苾何力腰間突然斜前方的一柄長矛刺中,吃痛之餘瞬間栽落馬下,本以為契苾何力已然身死,誰知對方卻在敵軍陣中與幾名士兵組成小隊,頑強地抵擋敵軍的進攻,此時在後陣觀戰的尚輦奉禦薛萬備見狀,不由分說單槍匹馬前去救護,楚墨風一見薛萬備衝了上去,大叫了一聲‘薛雲’,後者不待楚墨風吩咐,早已率一萬人緊隨其後,有了修羅鐵騎這股生力軍的加入,薛萬備在萬人叢中救出何力回到唐軍賬內。

    待二人安全返回軍帳內,卻見修羅鐵騎已然與敵軍膠著在一起,貿然受傷的契苾何力情緒更為激憤,草草包紮上傷口又去拚殺,跟從的騎兵們奮勇出擊,遂大敗烏骨城援軍,眼見敵軍退卻,契苾何力又乘勝追擊幾十裏,殺死一千多人,直到天黑才收兵。

    六月,丁酉朔(初一),鑒於此番烏骨城援軍被擊潰,李世勣決定攻打白岩城西南,李世民得知之後親臨城西北觀戰,為李世勣助威。是日,白岩城外巨石、箭矢紛飛,而城牆下的鐵甲衝車則是繼續發揮其原有的作用,不停地啃噬城牆,以此來刺激城內守軍原本就有些脆弱的神經。

    白岩城內,太宰孫代音得知烏骨城的援軍盡數被擊潰,一時間竟然驚慌失措,本想著依靠援軍能夠擊潰大唐軍,誰知這援軍竟然像是泥捏的一般,經不起大唐鐵騎的踐踏,而此時城外飛來的巨石肆無忌憚地摧毀著城內的建築,城牆下鐵甲衝車連綿不斷地撞牆聲,像是有人在自己的心口安放了一麵大鼓,原本就有些脆弱的神經,此刻似乎是經不起折磨了,思前想後之餘,孫代音決定暗中派遣心腹請求投降,約定唐兵臨近城池,投刀斧為信號,並且委婉地表示,“我本人願意投降,隻怕城中有不投降的。”

    此番李世民聽到來人代替孫代音投降,按下了心頭的狂喜之情,有些遲疑地望著對方,眼神中透出了一絲不信任,思索了許久之後,李世民命人將唐朝的旗幟交與來使,“如決定投降的話,你可將此旗豎在城牆上。”

    收到回複的孫代音如約豎旗,城中人以為唐朝軍隊已經登上城樓,於是都跟從孫代音投降。

    貞觀十九年六月,白岩城全城投降,此役大唐俘獲男女百姓一萬人,高句麗士兵二千四百人,李世民靠水邊設禦賬接受對方投降,仍然賜給他們食物,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賞賜給多少不等的絹帛。其他城堡的士兵駐紮在白岩城的,都予以撫慰,供給糧草,聽任他們去留。

    隻不過對於這些俘虜的處理,前鋒大將李世勣和皇帝李世民產生了矛盾,因為之前遼東城發生過詐降事件之後,李世民盛怒之下曾經下令日後攻下高麗城池,城中所有俘虜全部作為戰利品賞賜給三軍有功將士。故而李世勣請求李世民遵守之前的軍令,否則必將傷害了三軍將士的心。

    得到消息的楚墨風,迅速來到李世民的大帳內,當著眾人的麵將李世勣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你李世勣是不是這些年順風順水慣了,連打仗的兵家大忌都忘得一幹二淨了?你這次讓陛下把俘虜賞給士卒,一旦消息傳出去,你以為剩下城池的高句麗人會心悅誠服的投降嗎?還是說你李世勣現在還能給本王變出一百萬大軍來用於後續作戰?上次本王訓示敬德,難道本王的話你沒有聽明白嗎?咱們在異國他鄉作戰,麾下士卒每損失一個,咱們的戰力就少一分,你不會以為本王的修羅鐵騎是天下無敵的嗎?”說到這楚墨風對著李世民點了點頭,“想要賞賜可以,大戰結束班師回朝之後,本王出資交給陛下封賞三軍,但是現在賞賜俘虜,本王首先不同意。”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世民思慮再三,遂苦口婆心地向李勣解釋到“將軍此言確是如此,但將這些俘虜百姓作為奴隸進行封賞,朕不忍。這樣吧,將軍麾下所有有功將士,朕用府庫之物進行封賞,權當向將軍贖出這一城百姓吧。”

    眼見大唐一個萬人之上,一個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都發話了,李世勣也隻好就此作罷。

    而起初,莫離支淵蓋蘇文征派加屍城的七百人去戍守蓋牟城,李世勣將他們全部俘獲,被俘虜之後的高句麗守軍卻決定跟從唐軍效力,望著神色堅定的眾人,李世民有些不忍地說到“你們的家都在加屍城,你們為我征戰,莫離支必然要殺掉你們的妻子兒女,得一人的幫助卻毀滅他的一家,朕不忍心這樣。”待白岩城被攻下之後,遂於戊戌日(初二),給予這七百人賞賜之後,將其盡數放走。

    自貞觀十九年四月從幽州出發以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大唐軍隊已然連克四城,兵鋒已經涵蓋了近半個遼東之地,丁未日(十一日),李世民車駕與本部從遼東出發,丙辰日(二十日),大唐大軍抵達安市城下,眼下隻要加把勁,拿下剩下的這個安市城,屆時就可以徹底收複遼東。

    而這樣的局麵對於高句麗也已然是岌岌可危,如若此番丟了安市城,屆時整個遼東就盡數歸了大唐;待遼東一丟,高句麗半數領土就不複存在了。

    深知此番安市之戰的重要性,淵蓋蘇文也是下了血本,派遣高句麗北部傉薩高延壽、南部耨薩高惠貞率高麗、靺鞨共計十五萬士兵支援安市城,要知道這十五萬人在當時的高句麗算是舉全國最後的兵馬了。

    得知高句麗十五萬大軍即將到來,一時間李世民等人憂心不已,然而唯獨兩人卻是興奮不已,第一個就是一路上沒有怎麽好好打仗的楚墨風,得知對方援兵前來,楚墨風遂辭別了李世民,率領本部揚長而去;而第二個人就是時任新羅國最高統治者的女王金善德。

    自從接到大唐的出兵詔令之後,雖然新羅國也是剛剛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但是依舊遵照大唐的要求,湊齊了五萬士兵北上準備攻擊高麗,但在這兩三個月中,大唐在北麵連戰連捷,而新羅五萬人馬竟然毫無戰績,出於膠著態勢,這讓女王金善德惱怒不已,然而高句麗國大軍全部抽調北上支援安市城,這讓金善德看到了一絲轉機,待高句麗大軍前腳離開,後腳金善德便下令新羅軍強攻水口城,幾番不計損耗的猛攻之下,新羅軍順利地拿下了水口城。

    從這種趁火打劫的事情上嚐到了甜頭之後,新羅軍決定繼續北上,若是能夠趁勢打下平壤城豈不是妙哉,然而這種興奮感隨即被百濟國給敲了個粉碎。

    眼見新羅大軍強攻水口城,似乎是體內不安分的因子躁動起來,百濟國王扶餘義慈趁著新羅北上攻擊高麗的機會,發動大軍開始攻擊新羅,連續攻占十餘座新羅城池,無奈之下金善德隻能命大軍火速回援,開始了新一輪的與百濟國死磕。

    而就在新羅和百濟死磕的時候,前去阻截高句麗援軍的楚墨風卻遇到了一個不大的不小的麻煩,原來自前隋開始,每每與中原大戰之後,高句麗都會不斷地學習中原的知識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對於《孫子兵法》一書,已然成了高句麗將領必讀之物,此番北部傉薩高延壽、南部耨薩高惠貞率部前來,竟然學會了《孫子兵法》內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高延壽率領一部分兵馬繼續馳援安市城,而高恵真則是率部在沿途阻截前來阻截的大唐援軍。

    望著對麵大約與自己人數相等的高句麗大軍,楚墨風並沒有絲毫停滯,手中焚天滅世向前一指,義無反顧地衝了過去,畢竟楚墨風知道,對方定然有將近一半的人前往了安市城,隻要自己這邊迅速解決戰鬥,定然能夠趁勢從後路狙擊對方。

    雙方才一照麵,楚墨風便感覺出有些不對勁,按照常理來說,對方的箭矢對自己麾下士卒的鎧甲是無法造成任何阻礙的,然而此番高恵真率領的援軍,其射出的箭矢每每擊打在身後士卒的身上,都會使其有一個短暫的停滯感,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楚墨風信手抄過一支對方的箭矢,仔細一看才發現其中奧秘,原來對方的箭矢一改往日厚重粗大的樣子,打磨的極為尖細,故而才會造成了停滯感,念及於此楚墨風大聲喊到“全體俯身前進,務必小心對方的箭矢。”

    而此時修羅鐵騎也紛紛取出弓箭開始還擊,一時間戰場上空箭矢肆意飛舞,憑借自身優良的鎧甲,修羅鐵騎這邊毫發無損,而對麵的高句麗大軍卻是慘叫聲連連。

    眼見對方本陣當先一名身材瘦削的男子,此刻揮舞著環首刀向著自己衝來,楚墨風當即挺著雙鐧殺了過去,雙方兵刃正待相交,誰知對方突然中途變招,身子微微後仰躲開了楚墨風這一擊,而手中的環首刀準確地劈在了楚墨風腹部的左側,隻見一陣火星冒出,被對方突然一砍,雖然沒有穿透鎧甲,但是身體依舊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道,猝不及防之餘楚墨風竟然向著側麵翻身而去,情急之下楚墨風單手一拍馬鞍,整個人側飛著離開了戰馬,一個前滾翻落在地麵,而後握緊了手中的雙鐧,冷冷地望著對方。

    微微伸手摸了摸腰腹間受創的位置,楚墨風能夠清晰地觸摸到一道凹痕,正在詫異對方的兵刃究竟是何等絕世神兵,卻見對方冷笑著說到“大唐的賢王殿下,我們可是對你研究了好久的,怎麽樣,害怕了嗎?”

    話音一落隻見楚墨風冷哼一聲,二話沒說向著對方衝了過去,而此時自己的坐騎追雲也趁勢抬起前蹄,用力地踹在了對方的坐騎頭上,隻聽對方坐騎一聲長嘶,瞬間翻倒在地,而楚墨風此刻已然抵近身前,手中雙鐧用力向下一揮,對方見狀雙手托刀半跪於地,堪堪架住了楚墨風這一擊,而後突然用支撐的膝蓋在地麵一旋,身形一側躲過了雙鐧下落的勢頭,手中的環首刀再度劈在了楚墨風先前受損的位置。

    腰腹間再度吃了一刀,楚墨風這才看清對方竟然是用刀背代替刀刃進行攻擊的,想到這楚墨風心知,如若再被對方擊中一次,估計這尊鎧甲定然會受損,無奈之下楚墨風隻得忍住劇痛,倒提著雙鐧使出了苗雲飛的旋風刀法,隨著身形不斷移動,楚墨風手中的焚天滅世不斷地劈砍在對方的刀刃上,一刀,兩刀,五刀,十刀,十刀劈完隻聽‘哢吧’一聲,對方的環首刀瞬間斷裂,而此時楚墨風也處於收招脫力階段,誰知對方上似乎是狠了心,用手中半截斷刀再度砍在了楚墨風的腰腹間,霎時間一絲涼意從腰腹間傳來,楚墨風信手一抹,卻發現手掌上泛起一抹鮮紅,而此時對方竟然發力一般向著遠處跑去,楚墨風見狀怒由心生,奮力前去追趕,誰知對方竟然雙手不停地向著楚墨風甩來。

    望著對方第一次開始揮舞雙手,楚墨風便知道對方定然是要發射什麽暗器,手中雙鐧不停地格擋,隨著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響,對方發射的暗器盡數被格擋下來,眼見攻擊無果,此人當即翻身上馬,向著遠去飛奔而去。而此時場上的殘餘高句麗援軍,一見主將逃跑,頓時失去了抵抗的勇氣,紛紛調轉馬頭緊隨其後,向著來時的路跑去。

    眼見敵軍被擊潰,楚墨風趕忙打了一個呼哨,翻身上馬之後,示意薛雲集結眾人,大致清點了一番才發現,修羅鐵騎全員無損,對方留下了將近四萬餘人的屍體,隨後楚墨風率部迅速返回了李世民的本陣,將情況上報。

    回到營帳之後,楚墨風命人前去喚來薛仁貴,自己則是坐在大帳內,緩緩地摘下了頭盔。隨著一聲‘報告’聲傳來,小兵薛仁貴緩緩地走了進來,楚墨風見狀抬起手示意對方近前,而後輕聲說到“命人攬你從軍之事是本王做的,本王派人調查過你,得知你熟讀兵書武藝不凡,隻不過是缺少一個機會,明日大戰開始,本王麾下的六萬修羅鐵騎盡數歸你指揮,好好打,別讓本王失望。”

    薛仁貴聞言趕忙跪在楚墨風麵前,正待開口謝恩,卻見一條紅色的血漬順著楚墨風盔甲的一側,一滴一滴散落在地麵,見狀薛仁貴也顧不得禮儀,起身正待大聲呼喊,卻被楚墨風抬手阻止,“別喊了,都說老子是他們的主心骨,你要是這麽一喊,都知道老子受傷了,屆時明日的大戰怎麽辦?”

    薛仁貴見狀眼圈一紅,指著楚墨風的傷口有些為難地說到“殿下,那您這”

    誰知楚墨風沒好氣地瞥了對方一眼,而後緩緩地說到“不怕,大風大浪老子都闖過來了,這點小傷算什麽?來,替本王卸甲”

    薛仁貴聞言,心頭一震,緩緩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為楚墨風開始除去身上的盔甲

    有道是戰神卸甲後繼有人,且看大唐軍連戰連捷,再看李世民班師回朝,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