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暗訪兵備 峨眉大典

字數:7964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楚墨風妙計破謠言,太史監密室測國運,寥寥數言挽救天下蒼生,信手一推方知窺探久遠。這才引出查兵備牽出不臣之臣,固安大典跪送非親之親。

    自從得到了李淳風和袁天罡二人推演的國運詳情,李世民將自己關在禦書房內接連三日沒有出來,每日除了吩咐王德奉上一日三餐,其餘時間始終緊閉大門,有感於李世民的異樣,王德趁著空隙將此事稟報給了楚墨風,得到消息之後,楚墨風並未表現出所謂的驚訝和擔憂,反而是安慰王德一番,“不必緊張,任誰突然得到一本描述後世的書籍,都會日夜研讀的,過去這些日子就好了。”

    帶著楚墨風的安慰,王德匆忙返回了皇宮內,隻不過楚墨風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這李淳風和袁天罡所編撰的這本冊子,其中所使用的語言並沒有滿篇的之乎者也,反倒盡是一些晦澀難懂的語句,縱然是當世高人不耗費一些時日也無法參詳其中玄機,更何況是李世民這個對玄學一知半解的人呢。

    返回皇宮的路上,王德心中也有些疑惑,按照以往的情況,殿下但凡聽到陛下有任何異樣,定然會率先趕往皇宮,但是這一次,車輪碾過青磚石板,時不時地因為地麵有些凹凸不平而咯噔一下,馬車內王德的心也不免伴著咯噔一聲,自己當年隻不過是代王殿下身邊的一個小太監,無官無權,然而那時候的殿下也還不是殿下,隻是楚將軍,對,那時的殿下隻是太上皇身邊的先鋒大將,隻不過那時殿下就找到了自己,不但將自己的雙親從涿郡老家接到長安,還給置辦了產業供二老頤養天年,要知道自從自己進宮做了太監,自己的雙親在老家都抬不起頭來。

    那時候楚將軍並未對自己提什麽過分的要求,隻是讓自己平素能夠在代王殿下麵前美言幾句,這對於一個大將來說,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後來,太上皇登基,自己成了大唐第一位皇帝身邊的首領太監,王德自己也有自知之明,這個位置是實為祁國公的楚墨風為自己爭取的,而那時祁國公曾經向自己提及,需要招募一群人加入一個名為‘遊子’的組織,為的就是能夠實時監視整個大唐的動向。起初自己還以為這位祁國公有謀反之意,隻不過隨著後來此人的行事,自己才發現此人著實是一心為了大唐,思量再三自己便答應了對方的請求,至此,遊子最大的暗探便不動聲色地潛伏在了大唐最高掌權者的身邊,而這一潛伏就是多年,這段時間祁國公給予的任務隻是潛伏,直至玄武門之變之前的幾年,祁國公才讓自己將陛下麵見隱太子和齊王的事情如實稟報。

    玄武門之變之後,自己則又是順利地成為了當今陛下身邊的首領太監,至此每一次陛下麵見重臣,有人告發,甚至是陛下與諸位皇子交談的內容,一張一張地傳出了皇宮,而此時的王德心中絲毫沒有愧疚感,畢竟隻要有殿下在,大唐的百姓便能夠得以安居樂業衣食無憂,而自己僅僅是為了天下蒼生盡了一份綿薄之力,漸漸地自己從一個傳遞情報的,轉變成間接地用插科打諢之類的語言,可以引導李世民的想法,甚至是規避了許多本該發生的風險。

    如若不是當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自己也不會按照殿下的旨意暴露身份,遊子頭號暗探---宦官王德。

    而今,殿下今日這番態度讓王德有些捉摸不透,畢竟殿下素來行事高深莫測,自己這些做屬下的,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殿下對於形勢分析的能力。馬車緩緩地經過了仁德醫館,醫館內的夥計此刻正在門口攙扶前來問診的患者,望著眼前的一幕,王德似乎是想起了什麽,心中一驚隨即緩緩地說到“果然如此,看來還是殿下深謀遠慮啊。”

    話音一落王德瞬間恢複成那個權傾大殿的首領太監,掀開車簾有些不悅地冷哼一聲,“這麽個跑法,你是打算明年再回宮是嗎?加快速度,如若誤了伺候陛下的事情,小心咱家讓你吃板子。”

    趕車的車夫聞言,輕輕地應了一聲,隨即揚起馬鞭打了個鞭花,馬車瞬間加速向著朱雀門駛去。

    過了些時日,閉關多時的李世民終於走出了禦書房,而就在這一日,一封沒來由的匿名信被人丟在了不良人公所外,而楚墨風也收到了一封來自峨眉的書信,寫信人是自己的娘子史寒霜,信中史寒霜稱峨眉即將舉行繼任大典,而青蓮師太的身體也有些抱恙,希望楚墨風此番能夠親臨峨眉觀看繼任大典。

    自己的父親、娘親早已不在人世,而當下隻有青蓮師太一個親人,得知對方身體抱恙,楚墨風並未像從前那般急匆匆地離開,而是先行來到了不良人公所內,本想著先行囑咐一番,誰知囚牛卻將那封匿名信遞給了楚墨風,抖開信箋大致瀏覽了一番,信上沒有署名,反而是提及了一件有些類似捕風捉影的事情江南道之下均州守備,意欲與貶黜至此的前魏王李泰勾結謀反。

    望著信箋上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楚墨風將信箋攥成一團,站在天井內沉吟了許久,按理說這個李泰既然被貶黜,應該收起那些小心思安心度日了,畢竟現今大局已定,皇太子李治此時已然代替李世民處理朝政,朝中大臣也漸漸接受了李治,而且對於朝中的政事李治處理起來顯得遊刃有餘,這也是楚墨風願意看到的。而此時念及於此楚墨風拽過囚牛耳語了一番,隨即離開了不良人公所。

    而就在楚墨風離開後不久,不良人公所先後駛出三十餘騎,穿過朱雀門之後一路向南,自明德門離開長安城,一路南下不知去向。

    回到府邸之後,楚墨風喚來花靈兒,吩咐其通過遊子急召薛仁貴率麾下修羅鐵騎返回長安坐鎮,隨即交待了一番之後本想著就此離開長安,誰知卻被一件事情給耽誤了行程。

    七月,癸卯(二十四日),原秦王府舊人,為官三十二載,被天下人稱為賢相的房玄齡病逝。

    想當初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留守在京城,殊不知此時房玄齡的病情已然加重,李世民征召他到玉華宮,乘坐轎子進入殿內,到禦座旁邊才下轎,與李世民相對流淚,李世民擔心房玄齡的病情,遂將房玄齡留在宮中,聽說病情好轉則喜形於色;病情加重則憂慮憔悴。

    彌留之際房玄齡對他的兒子們說到“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無事,隻有東征高麗一事沒有停止,眾位大臣都不敢勸諫,我明知其非而不說話,真是死有餘辜啊。”遂上表章勸諫,“《老子》曰''知道滿足,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不會遇到危險。’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開拓疆土也當適可而止,而且陛下每次叛決一個死刑犯人,一定要三次複議五次上奏,進素食,停止音樂,這正是重視人的性命啊。如今驅使無罪的士卒,讓他們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腦塗地,難道他們單單不足以憐憫嗎!假使當初高麗違背臣屬的禮節,可以誅罰他們;假若侵擾老百姓,可以滅掉他們。以後會成為中原的禍患,也可以除掉他們。如今沒有這三條原因而隻是無故煩勞中原百姓,我們對內無非稱為前代雪恥,對外不過稱為新羅報仇,豈不是所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很大嗎!希望陛下容許高麗悔過自新,焚毀準備渡海用的船隻,停止召募兵眾,自然華、夷慶幸有靠,遠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納將死者的哀鳴,死了也將不朽。”

    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娶李世民女兒高陽公主為妻,李世民對公主說“你的公公病得這麽厲害,還能為國家的事憂心忡忡。”

    得知房玄齡已然到了油盡燈枯之際,李世民不顧自己身體有恙親去探視,握著房玄齡的手與他告別,悲痛得不能自禁。

    參加完房玄齡的葬禮已然到了八月,而峨眉的繼任大典就定在本月十五,適逢八月,己酉朔(初一),天空出現日食,楚墨風遂辭別闔府眾人,孤身一人快馬揚鞭向著峨眉趕去。

    一路日夜兼程地趕路,楚墨風終於在八月辛酉日(十三日)抵達峨眉山腳下,望著眼前熟悉的峨眉山門,楚墨風規規矩矩地翻身下馬,牽著馬一步步沿著台階而上。

    此番峨眉廣發英雄帖,邀請各路江湖人士前來觀禮,畢竟這次接任大殿對於峨眉來說是一件大事,而對於江湖來說也是一件大事,峨眉自青蓮師太接任掌門至今,一改往昔江湖與廟堂不想往來的規矩,始終圍繞在大唐賢王殿下左右,每一批下山曆練的子弟,除了修身養性之外,還肩負著除暴安良的重任,而朝廷的不少邊陲重鎮,始終會有峨眉弟子的影子,一時間眾人紛紛猜測,此次繼任大典朝廷究竟會派誰前來觀禮。

    行至半山腰之際,遠遠地就聽見山頂上鼓樂聲不斷,而沿途也能看見不少峨眉弟子,其間有認出楚墨風的,好似看到了偶像一般紛紛上前問安,望著一眾群雌粥粥,楚墨風也不好意思拂了對方的興致,隻得一一回禮。

    來到山頂之時,卻見一身黑紫色衣袍的青蓮師太,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領著一眾弟子站在山門處,臉上掛著慈祥的笑容望著自己。

    其實就在楚墨風才踏上台階的那一刻,早有在兩旁林間巡邏的弟子將楚墨風的行蹤報告給了山頂,得知楚墨風到來,原本正在招呼客人的青蓮師太當即領著弟子站在山門處等候,眾人聽聞有貴客到,且還得驚動青蓮師太親自迎接,一時間紛紛望向此處,想要看一看究竟是哪位貴客如此大排場,直至見到楚墨風之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朝廷來人按照規矩峨眉定然會親自迎接。

    沒曾想咱們這位賢王殿下見到青蓮師太之後,突然三步並作兩步竄到青蓮師太麵前,而後重重地跪在地上,神情恭敬地對著青蓮師太磕了三個頭,見此一幕眾人心中頗為震驚,紛紛猜測二人的關係。

    望著麵前的青蓮師太,烏黑的長發依舊梳理的整整齊齊,楚墨風深知如若不是對方自身修為高,換做常人早就是白雪皚皚了,眼見楚墨風對著自己磕了三個頭,青蓮師太趕忙上前抬手將對方扶起,眼中閃爍著說不出地一股溺愛,“傻小子,這裏還有江湖上各門各派的人呢,你這一跪,姨娘可是又要被頂到風口浪尖上了。”

    聞言楚墨風‘嘿嘿’一笑,有些羞愧地撓了撓頭,“這不是見到姨娘您老人家,小子心中高興嗎,哪裏還管得了其他人,這些前來觀禮的人,如若哪個敢嘰嘰歪歪的,您就告訴孩兒,孩兒雖然這些年不問政事,但是還是有些手段的。”

    抬手給了楚墨風一個爆栗,青蓮師太笑著向前走去,而一旁的楚墨風則是趕忙上前攙扶著對方,一老一少有說有笑地向前走著,身後一眾峨眉弟子隻能亦步亦趨地跟著,人群中一名身材瘦削的女子輕聲對旁邊的人說到“不悔師妹,前麵那位不是你的父王嗎?為何來到峨眉之後也不先看看你?”

    賢王府小郡主,楚墨風與丹陽公主李玥所生的女兒,素有峨眉小辣椒之稱的楚不悔,在峨眉學藝多年,此時已然出落的亭亭玉立,常年居住在山上,一舉一動無不顯露出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儀態,此刻楚不悔有些不悅地瞥了對方一眼,沒好氣地說到“你許久沒回家,一到家是先去見你父母還是先去看你孩子?”

    沒曾想這通沒頭沒腦的話,旁邊的人卻是聽懂了,誰知楚不悔向著一個方向努了努嘴,而後笑著說到“沒看見我父王一來,連大王妃都沒有招呼嗎?”

    前來觀禮的人此刻聚集在大殿前,眼見楚墨風攙扶著青蓮師太前來,紛紛上前問安,人的名樹的影,彼岸花夜叉的名聲可不是江湖上那些沒來曆的小魚小蝦,雖然江湖上的人都知道彼岸花已然名存實亡,但是每每提及這個名字,眾人不免都要豎起大拇指,原因無他,人家彼岸花可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不惜犧牲自己剿滅了盤踞北地的頡利可汗的,而這一點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眼見該來的都來了,青蓮師太當即抬了抬手,而後笑著說到“老身感謝各位能夠蒞臨峨眉觀禮,還請諸位在山上居住兩日,兩日後繼任大典如期舉行。”話音一落早有峨眉弟子招呼眾人向著客房走去。

    待眾人離去之後,青蓮師太吩咐一眾弟子退下,單單留下了楚不悔一人,眼見四下無人,楚不悔一改仙子姿態,蹦跳著來到青蓮師太麵前,先是對著楚墨風施了一禮,而後有些俏皮地對著青蓮師太說到“青蓮祖母,人家什麽時候能夠入劍塚取劍啊?”

    “明日,明日由你掌門師姐帶你入劍塚取劍,此前你掌門師姐是自己獨自一人進去的,這一次你二人一起也算是彼此有個照應,明白了嗎?”略微沉吟了一番之後,青蓮師太溫柔地摸了摸楚不悔的腦袋,“當年你們大王妃入劍塚取劍的時候,也就是你這般年紀,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之間這第三代都長這麽大了,看來我真是老了。”

    得知明日讓楚不悔入劍塚取劍,楚墨風並沒有覺得詫異,隻不過聽到‘掌門師姐’這四個字,楚墨風心中一愣,隨即開口問到“姨娘,敢問這接任峨眉下一任掌門的人究竟是誰?”

    “凝晗那丫頭啊,峨眉交到外人手中我可不放心,凝晗這丫頭心性純良,能擔此大任的。”轉頭望著由遠至近的楚凝晗母女,青蓮師太緩緩地歎了口氣說到“本來是向著將位置交給霜兒的,但是前幾日青璃那丫頭與我商議過,跳過霜兒直接交給凝晗乃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門派的事務,雖然楚墨風與青蓮師太關係非比尋常,但是也不便橫加幹涉,當即點了點頭,“姨娘的決定孩兒鼎力支持就是了。”

    八月,癸亥日(十五日),適逢中元節,峨眉山頂大殿前,一場聲勢浩大的繼任大典緩緩地拉開了序幕,作為此間的主人,坐在首座的峨眉當代掌門人青蓮師太緩緩地站起身,對著周圍的賓客行了一禮,而後朗聲說到“今日我峨眉能夠有如此眾多的江湖豪傑蒞臨,實乃是我峨眉千百年來的幸事,今日峨眉在此舉行繼任大典,老身自接任峨眉掌門至今,數十年來如履薄冰,唯恐稍有不慎令峨眉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好在上蒼以及祖師庇佑,峨眉得以走到今日,念及老身年事已高,思索多日本想著將這掌門之位交付給老身的關門弟子史寒霜,然而霜兒貴為大唐賢王府的大王妃,打理王府之餘定然無暇他顧,老身與眾弟子商議後決定,將這峨眉掌門之位,自今日起交給弟子楚凝晗,萬望諸位日後在江湖上能夠鼎力扶持,老身在此先謝過諸位了。”

    話音一落隻見一身素白衣袍,挽著高高的發髻的楚凝晗,緩緩地從人群中走出,畢恭畢敬地來到了青蓮師太麵前,而後緩緩地跪在原地。

    見狀青蓮師太吩咐身後的青璃取過三支點燃的香燭遞給了楚凝晗,而後緩緩地說到“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祖師。”隨著青蓮師太的話語,楚凝晗手持香燭恭敬地拜了三拜,隨後青蓮師太再度說到“我峨眉開山立派至今,秉持行俠仗義,身為峨眉弟子定當牢記,要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己任,而身為峨眉掌門,需持身修正,堅守道義,上不愧對天地,下不愧對蒼生,希望你要牢記。”

    聞言楚凝晗對著青蓮師太緩緩地一拜,而後恭敬地說到“弟子謹記師傅教誨,此生以振興峨眉為己任。”

    話音一落隻見青蓮師太將手中的拂塵遞給了楚凝晗,“此乃曆任峨眉掌門信物,萬望你妥善保管,切不可損壞或者遺失。”

    將雙手高舉過頭頂,楚凝晗恭敬地接過了拂塵,隨後就見青蓮師太取過一支狼毫,在一旁的朱砂碟內輕輕一蘸,旋即提筆在楚凝晗的額頭中央勾勒出一朵火焰雲彩的標記,也不知道這朱砂是用了什麽材料,待青蓮師太停筆的瞬間,這個印記宛如烙印一般刻在了楚凝晗的額頭上。

    一場繼任大典就這樣完成了,隨即峨眉大宴賓客,身為舊主人的青蓮師太,悄然辭別了眾人向著後殿的臥室走去,才來到臥室門口,隻見青蓮師太身形一滯,突然噴出一口鮮血,見狀早有弟子前去稟告新掌門。

    得知青蓮師太的情況,楚墨風等人紛紛來到後殿,眾人七手八腳地將青蓮師太扶進屋內,放在床榻上安頓好之後,楚墨風則是拽著史寒霜來到了屋外,望著麵色冰冷的楚墨風,史寒霜思索了許久,這才忐忑地說明了原由

    與此同時,均州治所武當縣,一名身穿盔甲滿臉橫肉的男子,手持一柄長刀有些不耐煩地望著麵前被困縛的男子,猙獰地一笑,“我說這位殿下,這件事您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總之你也說了不算,待老子率部進京殺掉皇帝和太子,屆時你又可以榮登大寶了,事後老子願意被你斬殺當場,不過還請您給老子的家眷留一條活路。”

    望著眼前的男子,被困縛的李泰眼神中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色,自己原本在周邊縣城活得好好的,沒曾想竟然被這位均州守備孫大浩得知,也不知道這人是受了何人的蠱惑,竟然要為自己抱不平,意圖逼宮作亂。這若是換做自己與李承乾爭儲之時,或許還能夠一些幫助,但是現在,且不說李治已然坐穩了儲君之位,長安城乃至大唐的大部分地方,牢牢地控製在李世民和楚墨風的手中,自己若是想造反,估計還未出均州,那些不良人早就殺來了

    有道是天下歸心何人再反,且看不良人勘破謀反事宜,再看楚墨風跪送至親之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