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鹽政(中)

字數:1874   加入書籤

A+A-




    後世常有人說明亡於萬曆,也有說明亡於嘉靖的。其實拋開明代祖製和封建社會自身劣根性不談,從政務實操層麵上來說,明代滅亡的第一個多米諾骨牌,是葉淇推倒的。

    在鹽法初壞之時,弘治帝若能頭腦清醒,明白開中之法對明朝邊防的重大意義,就不會被葉淇忽悠改為鹽引折色,而應該反向解決開中法出現的問題。

    改了鹽引折色後,直接帶來的三個破壞性後果:一是朝廷雖獲得了年入百萬兩銀子的短利;但數年之後徹底崩壞的開中法讓九邊糧草轉運成本激增,最後增加到數千萬兩以上。到崇禎時,雖狂加遼餉,仍杯水車薪。

    二是商墾荒廢,致使邊地糧價高企,形成惡性循環。九邊日益高漲的糧價導致財政枯竭,而被財政枯竭壓垮的朝廷繼續搜刮民間,最後積重難返。

    三是繼續加重了邊防和內地的吏治。鹽引折色之後,自弘治帝以降,皇帝大肆濫賞鹽引,再加上九邊文官、武將偷賣,戶部發引前被請托等等,導致鹽引大量集中在權貴豪商之家和內廷大璫之手,他們都將持引獲利視為平常。開中取引的正經鹽商守支多年,破產者數以千計——朝廷付出了鹽利流失和邊防糧草自行轉運的雙重代價,僅僅富了這些食利階層。

    因此,萬曆初年的有識大臣例如王國光這樣的,向朱翊鈞喊出“大明危矣!”這樣的振聾發聵之音,就不足為奇。

    朱翊鈞聽幾個人細細講解了開中法崩潰的危害之後,心知鹽政興革的越早,朝廷財政失血的情況就會改善的越早,對以後的改革其利甚大,不容怠忽。

    理了理思路,朱翊鈞問道:“弊端已知了,如何興革?”說完,目視張居正,看看這能臣有什麽好辦法。張居正則示意王國光,讓他回奏。

    王國光道:“臣等商議了,有向前、向後兩法。向前則比葉淇變法更進一步,用‘窩本’之法,逐年消化掉未支鹽引,重鼓鹽商之心;向後則利用今年曬鹽,產鹽量大的時機,將未支鹽引全數兌付,退回開中之法!”說完,細細解釋何為“窩本”之法。

    窩本之法在原時空由袁世振在萬曆四十五年提出,但此前朝廷已經討論多年。以王國光之能力,此前已知皇帝要興革鹽政,腦花兒一冒泡,就得出了和袁世振同樣的辦法:

    將天下所有鹽引未支)和新發的分為十綱,每年一綱為舊引,另外九綱為新引,稱為窩本。九綱新引由商人直接向鹽場收購運銷,從此朝廷不收鹽。收買和運銷權都歸於鹽商,鹽商的窩本可以世襲。

    這種方法針對的是朝廷鹽場壅積——曬鹽增加後的必然結果和鹽商守支的現狀,一舉解決了官鹽銷路和鹽引積壓問題,隻要加大打擊私鹽的力度,除了九邊糧草問題未解決外,基本解決了現存問題。

    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將積壓的鹽引分多年消化,權貴豪商不至反彈——算是將此時鹽利的灰色分肥合法化。

    王國光將窩本之法細細講了,朱翊鈞聽明白後,問道:“朕有幾個問題。”

    “一是天下鹽場總產量多少斤?灶丁戶數和口數多少?今年全數曬鹽,預計增加產量多少斤?積存未支的鹽引有多少?”

    王國光等情知免不了此問,早有準備,此時回道:“皇上,萬曆元年,全國產鹽四萬萬九千餘萬斤,有灶丁一百二十六萬八千有奇。”

    頓一頓道:“此時未支鹽引戶部不能全部掌握,從嘉靖元年開始統計來看,計有四百二十萬小引,八萬萬五千餘萬斤。”

    聽王國光說產量居然能達到接近五億斤,朱翊鈞心裏有了數,示意他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