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孫劉暗和

字數:8208   加入書籤

A+A-


    劉備說服眾人緩稱王後,接著說起和孫權的關係。

    劉備道“還有件事,和孫權的關係我不準備拖下去!當與孫權修複盟好,以便減緩我們的壓力,我們的實力獨自應對曹操太難了!”

    諸葛亮道“主公所慮甚是,孫權兵敗,正是敏感時期,人選一定要得當,更要機變自如。”

    劉備點點頭,想了一會兒忽然道“這些天各郡太守來見我,廣漢太守鄧芝給我印象頗深,還未回返,我看他倒是可以讓他試試!”

    說罷對張飛道“三弟,你馬上派人傳廣漢太守鄧芝前來。”張飛應諾,指派人去。

    劉備道“涼州那裏,占據武威、西海等四郡的響應我們的顏俊、黃華這些人,說白了多是地方豪強趁機起事,想要割據一方,未必和我們真是同心。

    要教黃權盡早鏟除,留著是禍害,不能明著幹,免得落個卸磨殺驢的名聲!”

    龐統道“主公放心,憑黃公衡的本事足以應付他們。”

    劉備道“我不擔心公衡應付不了,怕拖得太久會生變故,騎兵也需要盡早組建!也罷,既然涼州暫時由他管理,就交給他吧,公衡不會讓我失望的。”

    法正道“主公,說起組建騎兵,我想起還有一件要緊的事,結好羌氐。羌氐就是一把雙刃劍,取得他們的信任那就是會有源源不斷的兵員和牛羊等軍需物資。反之,就會是將我們拖入叛亂泥潭的禍害。”

    劉備道“孝直說的是,我想過了。我前時賞賜響應馬超的羌氐部落,接見了很多羌氐首領,這些首領請求與他們進行互市。

    我想,羌人不斷叛亂,無非是欺壓剝削,羌氐之人又多有勇力,善騎術,不平當然會造反。

    黃公衡已經在金城郡開了一處互市之地與羌氐互市,我準備多劃出幾處,派清廉賢德之人治理,與他們平等相交,以取得他們的信任。你們看這事如何。”

    劉備說完,諸葛亮開口道“主公所言甚是,隻是還有一些不足。”

    劉備道“隻管說!”

    諸葛亮道“其一,除了互市展現我們的誠意外,必要的手段也需要用上,羌氐之人好鬥凶悍,所以他們也由衷的佩服強者,馬超就是例子。我們需要展現實力震懾住他們。

    其二,規勸誘導羌氐首領,召集他們,任命他們一些官職。誘使征發他們部落精壯參軍,平添戰力,削弱隱患。

    其三,時機成熟後,為每個部落劃分領地,有我們統一管理調節各部落的關係。如果有那個部落擅自開戰,立即予以剿滅,如此避免出現實力過大統一的部落。”

    劉備大喜道“孔明之言甚合我意。”

    沉吟一會兒道“孔明有什麽好的人選嗎?”

    諸葛亮道“主公,糜竺可管理互市。至於結交羌氐不如派蔣琬、郭攸之辦理!”

    劉備一聽道“好,是個好人選。不過份量缺點,這樣,讓劉禪代表我去,關興、張苞也跟著去,曆練曆練!”

    諸葛亮忙道“主公,這太危險了。”

    劉備道“在危險也得去,誰讓他是我的長子,也是我的繼承人,這點罪都遭不了趁早別幹了。對了,命陳到貼身保護他們。

    趙雲協助完成此事,黃權也多留意。這樣應該不會有事吧!”

    劉備語氣堅定,諸葛亮不好再說什麽,劉備又道“孔明,你多費費心,你盡早再選拔一批英才,帶我過目後,派往涼州,畢竟郡下各縣也需要有人治理。”諸葛亮應諾。

    劉備道“與羌氐的互市需要製定一些條例,這事主要讓蔣琬、郭攸之還有劉禪一起找廖立商議條例,孔明、永年也一起費費心,協助擬辦條例。”眾人答應。

    話音剛落,門外有人稟報,廣漢太守鄧芝到,劉備一笑道“人來了,你們都幫我把把關,看此人能否勝任連孫之任。”

    接著令傳進來。鄧芝上庭參拜完畢,劉備道“伯苗,我招你前來是因為你見識不凡,想聽聽你的意見。”

    鄧芝道“在下洗耳恭聽。”

    劉備道“孫權這廝,欺人太甚,竟然背棄盟約,偷襲我荊州,我準備遣使與之斷盟,找機會報複這廝,你看如何?”

    鄧芝道“主公,我們大勝,聲勢甚壯。可主公,這是假象,曹操損失和我們差不多。總體看我們贏了。比照曹操的基業和我們的基業,立即就可以看出。

    曹操沒有傷及根本,我們損失下來有些吃力。眼下與曹操的交戰會越來越激烈。

    孫權固然可恨,還不到與之撕破盟約的時候,所以請主公暫息雷霆之怒,當與孫權重新交好,誘使其攻打曹操,分擔我們的壓力。

    否則,我們除了要麵對曹操這個大敵外,還會遭到孫權的拖累,正中曹操下懷,主公不可不三思而行。”

    劉備聽罷微微一笑道“伯苗之言有理,我思量許久,也欲與孫權繼續交好,隻是害怕派遣之人不明白我的心意,所以不知道任用誰,現在我總算找到了。”

    鄧芝小心問道“主公說的可是在下。”

    劉備大笑道“不錯,就是你了。”

    鄧芝立即拜倒道“謝主公,在下必不辱使命。”

    劉備道“我相信你。若盟約達成,我會放還江東軍中的俘虜將領和尚未投降的江東兵馬。我想就憑這一條孫權也不會不同意。”

    鄧芝領命。法正開口道“主公真的要放回陸遜、潘璋這些人?”

    劉備道“留著也沒有用,他們也不投降。”

    法正道“主公嗎,我們必須適當削弱江東孫權的實力,以免將來成了禍患!”

    劉備道“孝直有什麽良策嗎?”

    法正道“請問主公,你覺得俘虜的數人中誰最有見識才學。”

    劉備道“潘璋這人暴躁凶狠,是個鬥將。李異比他稍遜一籌,做個偏禆將校也夠。丁奉、朱桓兩人為人沉穩,略有年輕,若曆練久了會成為一員大將。

    陸遜此人,我感覺最是忌憚,因為我與他交談,從來都是我在說,他很少開口,隻是微笑,開口任何有價值的話都沒有,身為俘虜竟然有這份冷靜和如此氣度,不可小覷。”

    法正道“既然如此,就讓陸遜留在益州吧!”

    劉備道“陸遜是江東大族陸氏子弟,不會投降的!”

    法正道“主公,我隻是留下他,沒說讓他投降。”

    劉備喜道“孝直有何妙計。”

    法正道“這事要辦得漂亮恐怕要折騰折騰陸遜了。”

    劉備微微一笑,道“好吧!孝直看著辦吧!對了,和孫權和談,二弟那裏也要知會他一聲,畢竟孫權可是差一點讓我們萬劫不複。”

    法正道“主公準備派誰去?”

    劉備道“伯苗順便去吧,如果連我二弟都說服不了,就不用到孫權那裏了。”鄧芝領命而去。

    自從江陵之敗後,損失過半的江東大軍元氣大傷,大都督呂蒙又氣又憂,悔恨不已。帶兵收複巴丘,也是久攻不克,無奈退兵。

    退回夏口僅十天,呂蒙便憂憤而死,孫權令朱然、徐盛暫時掌管兵馬。

    曹操與劉備大戰歇止後,孫權更是得知劉備不僅得到了南陽、襄陽,更是拿下了涼州和隴右五郡。這場大戰江東寸土未得,丟了漢昌、長沙、桂陽三郡。

    江東的將領和兵馬都在劉備手裏,有心求和要回來,怕曹操知道惹火了他,劉備這什麽態度現在還不知道。結果是小心翼翼,夾在曹操、劉備中間進退不得。

    鄧芝的暗自到訪,令孫權著實感到欣喜和擔憂,欣喜的自然是自己和劉備還有回旋的餘地,擔憂的是恐怕劉備是來興師問罪的,傳令暫時將鄧芝帶到驛站安歇。

    鄧芝一看自己不受接見,知道孫權心存疑慮,讓隨從帶話給孫權道我鄧芝奉命前來與孫將軍恢複盟好,孫將軍如此對待我,我私下認為這是抗拒或拒絕我們的交好。

    既然如此,我當回返報與我家主公。隻是這次來不隻是因為奉命前來,也是為了你江東孫權的處境,恐怕到時候將軍會後悔。

    孫權聽說後,便派人請來鄧芝,並接見他。孫權在兩邊排開數百刀斧手,鎧甲鮮明的立於兩旁。

    張昭勸解道“主公既然也想和,何必擺出這種陣勢!免得惹火劉備!孫權道“劉備遣使者,我軍雖敗,卻不能露怯,露怯隻會讓劉備輕視我們!”

    鄧芝進入大殿,看到兩旁的刀斧手後麵不改色,極其坦蕩。孫權見到鄧芝後,喝道“你是劉備的使者,任什麽官職?”

    鄧芝道“在下不過一個太守,前去向主公報告郡縣治理之況,主公見到我還算可以,便打發我來了。”

    孫權怒道“你一個小小的郡太守也敢大放狂言見我,真是不知死活!”

    鄧芝大笑道“我原本誠心前來,孫將軍卻如此,豈是待客之道,你我兩家曾在江夏盟好,約定討賊,你我兩家坐擁有四州的地方,將軍是有名於世的英傑,我主亦是當代英雄。

    我們有重險可固,將軍有三江可阻,彼此成為唇齒之邦,進可並力奪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這是自然的常理。

    曹操為對付我家主公,盡抽張遼往援,此乃天賜淮南與將軍。將軍卻背後偷襲,本應配合伐賊,卻棄盟刀兵相向,結果背上不信不義之名,更是損兵折將,如今兩家交惡,曹操從中取利。

    將軍現在若想委身曹操,可不光隻是如朝納貢稱臣,曹操精力一旦恢複。最少也要求將軍送去質子表達誠意,將軍若不遵從命令,就是三心二意的逆賊,曹操會認為將軍欺他,必然討伐。

    到時候我們必定會順流而下,如此,江東之地便不屬將軍所有了。”

    孫權沉思甚久才道“你所言甚是啊!我亦因被曹操蠱惑而惶恐,怕你家主公怒氣難當!”

    鄧芝道“將軍若有心聯合,我家主公自然歡迎。”

    孫權道“既然玄德公有如此胸襟,我自然願意。”

    鄧芝道“此次我家主公命我秘密前來,正是為了將軍,隻是將軍擺開刀斧手好像要和我主死拚到底的架勢。將軍緣何硬要跟曹操一條道走到黑?

    我主讓出江夏、長沙、桂陽,請問曹操給將軍什麽?對了,聽說將軍受封吳侯,恭喜,五萬兵馬,數員大將。嗯,換個吳侯!

    就像江東本來不是將軍的是他曹操分給將軍的一樣!”

    孫權慚愧不已,喝退刀斧手道“我有新和玄德公再續前好,先生不要懷疑!”

    鄧芝道“將軍若有心聯合,可暗中與我聯盟,待曹操再次與我大戰,將軍有機會從中取事,自然不在話下。隻是到時候是敵是友全憑將軍了。”

    孫權道“玄德公如此待我,我安能不守信用。被天下恥笑。”

    便抽出金箭,折箭為誓。鄧芝道“既然如此將軍可派人與我回去麵見我主,解除兩家的誤會,修複我們的關係。”

    孫權大喜,派程秉秘密前往回複。

    程秉到了漢中南鄭麵見劉備,言道“我主孫權,因前時中了曹操的離間計,以至於與劉使君有些誤會,幸賴使君大度,我主深為感激,故來此欲與使君再結秦晉之好,共同抗曹。”

    劉備看著程秉,聽著他說的話不禁心道這就是我僥幸成功,擊潰了你們,不然,孫權會如此謙恭。現在卻把刀兵相向的事一筆帶過。

    想到這裏,劉備道“你家主公為何如此糊塗,破壞盟約,既然後悔,為何不主動派使者來,還要我派人去?”

    程秉道“使君何出此言,我主乃英主、明主、雄主、仁主也,不糊塗!”

    張鬆忽然大笑道“孫權有何作為,敢得如此讚許。與人結盟而背盟是不仁,相約討賊而與賊暗中結盟是不明,偷襲不成慘敗而回是不雄,不識天命是不英。”

    程秉朗聲道“我主孫權赤壁曹操百萬兵,眾人俱言降而我主力主戰是其英。納周公瑾、魯子敬等坐保江東是其明。委身事曹而欲據荊楚,與使君、曹操共爭天下是其雄。使君無屯兵之地而借南郡與使君是其仁。

    使君雖然如今實力斐然,尚有兩失徐州,敗走當陽,四處漂泊之時,使君敗走二十載卻如此斤斤計較,我主不過一場敗仗,使君難道就沒有吞並天下的雄心嗎?”

    劉備聽完不怒反笑道“孫權派你為使者可見他是英明之主。也罷,我兩家重新結盟,隻是不知孫仲謀心意可是赤誠?”

    程秉道“我主豈會三番兩次出爾反爾,若曹操攻打使君,使君且看我主的作為便可。”

    劉備看了看旁邊的龐統,龐統立即接上道“既然如此,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你江東三萬降兵,除去投降我的六千兵馬,其餘兩萬四千人我可以放了他們。

    你江東的將領隻能放潘璋、李異兩人和一半偏裨將校先回去,待孫將軍有了使我信服的行動後,我會將陸遜、朱桓等人和剩下的偏裨將校再放他們回去。你可有異議。”

    程秉略一沉吟道“我先拜謝劉使君,隻是我們既然再次結為盟友,是否還用如此防備對方!”

    龐統緩緩道“戰國時開始便有互送質子的規矩,這並不是不信任的標誌,反而是反映兩國間彼此可以托付性命的信任,我想孫將軍也會明白其中的含義。”

    程秉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暫且應允。當晚,劉備設宴招待程秉,臨走時親自送別,命鄧芝再次前往江東,帶上戰馬百匹,蜀錦三千。

    程秉回到柴桑將劉備的話原原本本說給孫權聽,孫權聽罷也明白再怎麽說聯盟肯定沒有之前那般穩固,劉備做出如此讓步也算不容易,同意暫時將陸遜等留在劉備處。

    孫權接見鄧芝,鄧芝獻上馬匹、蜀錦,與孫權就如何將一萬四千兵馬悄悄送回江東進行商議,最後決定自武陵、零陵轉到交州,之後返回吳郡。

    孫權再派程秉帶上瓷器、寶劍作為回禮。程秉麵見劉備,獻上禮品,定力盟約,折箭為誓。約定交割俘虜的日期。

    程秉將要返回時,劉備賜給他蜀錦百匹,寫了一封信給孫權,稱讚程秉氣度非常,毫不諂媚,堪稱江東才俊。自此,劉備、孫權暗自交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