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開廟日

字數:5275   加入書籤

A+A-




                      王皇後心裏落定一塊石頭,麗琅更是欣喜萬分,連忙拽著皇帝的袖子道“父皇萬歲,琅兒就知道,父皇最明白女兒的心思了。”

    皇帝本就疼愛女兒家,這一下心裏更是雪化了一般,方道“快跟著姐姐退下吧,我與你母後還有話要說。”

    麗琅千恩萬謝,遂拉著麗華一起行禮退下。

    兩個吵鬧的孩子才出了殿,皇帝原本慈父一般的麵容瞬間改換,冷肅起來,就連語氣也硬了三分,他目光一直看著一伍宮人跟著兩人走出院落,才緩緩道“皇後這下舒心了?”

    “臣妾謝陛下隆恩。”王皇後微微欠身。

    “下次,不許動輒打罵罰跪,更不許把你的那些心思加在她們身上,她們還是孩子。”皇帝轉身上座。

    王皇後知道他慈父心腸,最見不得孩子們受罪,於是道“臣妾明白了。”

    “你也坐,朕這次來是有要事和你相商。”

    王皇後坐在下垂手,即問“陛下何憂?”

    “此事有二,其一,今日學堂,束小侯袒護羅沉,和時小侯起了衝突,咱們太子沒有讓我失望,拿出了從未有過的手段,整飭了蔡書臣。”皇帝說到這裏,方有欣慰之色。

    王皇後遂執瓷杯道“都是陛下教導的好。”

    皇帝擺手作罷,“太子尚在輿內,不得悟通,還需曆練,你多監督管教就是,還有一件事更重要一些。”

    “什麽事?”王皇後見他臉色忽變,十分不好看,心裏也知道不是好事。

    “剛才前線來報,西山要塞,牧國退兵,這本來是好事,可上庸卻據關不動,王馳附贈密函,說上庸在其都城神武將種仁梟首示眾。”皇帝眼神沉了下來。他口中的種仁,是大魏第一富商,行走天下,掌握金銀。

    王皇後也隨之放下瓷杯。

    “陛下,該動手了。”

    皇帝深沉一口氣,從鼻孔哼出那不屑與無奈之聲,一根紮在了這王朝脊梁上數十年的木刺,隨著這悠悠一歎,頓時鬆動。那上麵還牽連著血跡斑斑的鎖鏈,鐵索連環,扣住的是每一個百姓的手腕與腳腕,鎖住的是每一個子民的心。

    ——————————————

    麗琅與麗華離了長門宮,要往歲粟庭去,兩位公主常在此處習樂,或於此處讀書作畫,原本這裏是先前太後的居所,太後薨逝之後,便一直無人居住,因太後愛琴,故而此處存放了許多古琴。

    剛過分宮樓,轉而要進合閭門,正這時,迎麵走來一隊儀仗,看架勢,地位不小。

    麗華見了頭前的挑牌,當即道“是沈娘娘。”

    二人便停下腳步來,沈群梅正走入視線裏。她總是含笑,一見兩個公主在前,更是笑得如明豔秋陽,她按定身邊的宮娥,那宮女方朗聲道“停。”

    沈群梅闊步向前,兩位公主自是先行禮。

    “見過沈娘娘。”

    麗華現在是養在她名下的,平時多有相見,自是要飽含深情,可是麗琅的麵色就很平淡,甚至有些厭憎之感。王皇後向來對沈群梅多有厭惡,麗琅耳濡目染,心裏也是反感這個女人。

    沈群梅看在眼裏,卻並不往心裏去,執起麗華雙手方道“你們這兩個是要到哪兒去啊?”

    麗華是姐姐,這個時候自然先回話“我們剛從長門宮回來,元是今日在天青影犯了錯,皇後娘娘對我倆訓誡了幾句。”

    沈群梅聞言隻道“如是犯了錯,該訓誡。”

    “是。”兩個人同時應聲。

    “那你們這是要去歲粟庭嗎?”沈群梅知道兩個人平時多往那裏去,因是問道。

    麗華方答“我們去溫習樂府的《練時》,想著今年父皇萬壽時能演奏出來。”

    《練時》是趙漢樂府的大曲,所歌頌之場麵,乃是凡人與神明溝通而呈現出的心境變化,從幽深清淡一直排演到富麗堂皇,仿若出深澗而入雲霄,最後的曲風更像萬丈光霞射入耳中一般,十分震撼。如此曲能練好,當真是不易。

    沈群梅笑道“兩個好孩子,這曲子是宏製,急不得,距離你們父皇的萬壽還有些日子,想來你們也不急著這一日,今天倒不如歇歇罷。”

    麗琅這時遂不以為然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父皇的萬壽是大事,沈娘娘不也說了,這曲子是宏製,不容易練就,這一日我們也緊得很。”

    年紀雖小,這三公主夾槍帶棒的語氣卻是十分厲害,沈群梅隻得溫溫一笑,解釋道“三公主說的是,隻是今日是四月十八,咱們民間開廟門的大日子,今晚東都內延禁,坊間有萬吉會,西城更道的惠民寺開露水淨身法台,毓縷樓還有一年一次的慶神評,我本想著這好日子,你們兩個不如出去見見,也算鬆鬆乏。”

    往年這一天,宮裏也都有一些法會,和尚們也進宮念通明經,一夜不眠,以前麗琅和麗華也聽說過民間這一日有很多精彩的祝禱之事,隻是一直不被允許出宮去看,今天沈群梅一提,兩個人倒都心裏起了向往之意。

    “可是,父皇和母後不會準許我們出去的。”麗琅本來高興的麵龐突然落寞下來。

    沈群梅伸出另一隻手,把麗琅的手也把就起來,寬她心道“拿了我的腰牌出宮去,我待會兒去回了陛下與皇後,看你們兩個滿臉的心事,就知道心裏頭不爽,出去散散心也是好的,要不然怎麽能安心練曲子呢?”

    就這一番話,登時讓麗琅對沈群梅有了一個大改觀,這個女人,遠不似母後所說的那樣陰險狡詐,反倒溫柔貼心,讓人心安。她正想著,沈群梅便吩咐身邊的宮娥“采英,回宮將令牌取來,再讓人到禦照司告訴一聲,請幾個護衛暗中隨行,務必保護公主們的安全。”

    采英答應著退下。

    轉而她又對麗華說“今晚戌時前務必回宮,否則就連我也都得受累,在外麵少說話,少露身份,你是姐姐,要照顧好妹妹,明白了嗎?”

    麗華當是點頭,堅定道“兒臣遵命。”

    “好了,你們回昭陽殿換身衣服,不要太挑眼,身邊帶著要緊的丫頭們就行。”沈群梅又多囑咐了一句,“去吧,好好散散心。”

    兩人遂謝恩離去。

    看著公主離去的背影,旁邊的小宮娥還問“娘娘,您何苦給公主們擔這個責?萬一不好,皇後娘娘又要拿您開刀了。”

    沈群梅站在原地,輕輕歎息道“我已經有六年不見人間氣象了,她們這十幾年來更是未曾見到過,我於心何忍呢?”

    ——————————————

    四月十八確實是個大日子,這個日子對大魏絕大多數黎民百姓來說,都是期盼已久的。自趙漢末年,三家鼎立,天下亂了一甲子之期,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戰火波及迫害了無數平民,人間疾苦,非人所願。至馮氏庸朝,佛興,道滅,儒困,天下寺廟皆起,名山更兼崇佛向禪,此間又是一甲子之期。時至今日,眾生都希望今生的不幸,可以借佛祖化解,轉世輪回,能得善果。

    開廟,便成了民眾的救贖日。

    廟門大開,納八方苦信徒,聽九州悲哀事,願我佛慈悲,能救世人。

    不過,對佛門無想之人,自是不會把這個日子放在心上,隻當是能有娛樂的借口罷了。羅府內一些丫頭婆子正忙著抱香斂紙,幾乎是忘了自己手裏頭的活計,等到玉懷璧和羅沉回府之後,她們才都消停一些。

    管家羅焦前廳稟事,玉懷璧剛放鬆坐在了椅子上,聽他說幾件宅子內的事情。都不是要緊事,所以隻要聽過點頭就行。

    唯獨一件事,羅焦放在了最後才開口“夫人,今夜是四月十八,咱們府上的傭人想求個恩典,看能不能給他們兩三個時辰的休息,去惠民寺參拜一下。”

    往年這個事情是不許提的,玉懷璧十分厭惡佛教,且羅保朝也不信這佛門道理,所以羅府上下對於佛這個字不敢多提。羅焦之所以今天提了出來,是因為他心裏覺得,夫人今年會答應的。

    “你怎麽又提?”玉懷璧顯然有些不悅,但隻是語氣不善。

    羅焦便道“夫人,咱們府今年多事,下人們都說了,要去拜求一下保個平安,現在二公子病情尚未好轉,老爺在朝中也是戰戰兢兢,不如就讓下人們去一趟也好,倘若是管用,最好不過,如果是沒有效應,我們也求個心安。”

    玉懷璧擰了擰眉頭,心裏翻騰好一陣,最後還是鬆了口,於是道“隻給兩個時辰,今夜譙樓聽鼓,不回來的一律趕出去。”

    東都的譙樓,戌時正點聽鼓,戌時三刻歇鼓,打這兩次鼓之後,士兵開始巡城。也就是鼓起一更,算是合門入夜了。

    羅焦一聽,立馬謝恩“謝夫人。”

    玉懷璧心裏焦躁,她素來不信神鬼佛道,可是這一刻她動搖了,她在萬般無奈的時候,也竟然有些相信,相信非人的力量存在,相信這世間一切都可以被它們化解。

    皆是如此,信佛的人,和她此時的心情一樣,苦恨躊躇。

    。(www.twnove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