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

字數:4487   加入書籤

A+A-




    他們隻有行宮變,以求奪回朱厚照或矯詔迎立新君。
    要穩住京中和地方的要員, 都需要時間。月池心明通亮,不論是朱厚照中央的效忠者,還是地方的效忠者, 在沒有抓到能夠將她一擊斃命的真憑實據之前, 絕不敢輕舉妄動。在眾人眼中,皇爺和李越早已是君臣一體的典範, 有哪個皇帝會因臣下的一封密信就禦駕親征北伐?有哪個皇帝會在萬國來朝的大閱當眾對臣下說“願與楨臣共太平”?李越所受的信重,所握的權柄,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管是誰來看,李越都沒有造反謀逆的理由。
    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朱厚照沒了,他們貿貿然發難, 不僅是說不定會被李越反咬一口,把罪名扣在他們身上。如果朱厚照還活著,他們就更不敢動彈了,萬一隻是鬧了別扭,他們卻把桌都掀了,那大家幹脆都不要活了。
    他們猶猶豫豫,進退兩難, 月池卻當機立斷,雷厲風行。在派遣沈瓊蓮和魏彬到地方洽談時, 她在京城也找到了大張旗鼓的辦法。
    天雷劈下,燒了正陽門的箭樓。而火甲卻遲遲不至,導致大火蔓延, 雖無人員傷亡, 可這兆頭卻極為不祥。京城九門, 正陽門的規製最為尊崇,素有“四門三橋五牌樓”之稱。正陽門外的正陽橋中間乃是禦道,隻有天子輦駕能夠通過。況且,當今天子名為厚照,所謂照就是照臨四方之意,這恰與正陽門的名字相合。如今,正陽門被燒了,還是遭天雷劈了燒了。此等噩兆,引得京城官民議論紛紛。內閣首輔李越為此勃然大怒,下令整頓京城防衛,修葺北京城。
    開國之初,朝廷設了五城兵馬司、巡城禦史、錦衣衛等衙門共同維護京城治安。宣德時,朝廷開始在京城原有的坊廂體製下增設巡警鋪,其下的火夫、總甲是城市居民承擔的徭役,至此北京城形成了主要由兵馬司等督率火甲來負責城市管理。然而,富貴人家,誰願意來承擔火甲力役,最後甲役負擔皆落在市井無賴或貧民身上。【1】
    再加上,正德爺改革東官廳後,勢要之家不敢過度私役京軍,就把主意打到了火甲這些庶民上。火甲既要給人做奴仆,又要忙著自家的生計,還要負責京城的治安,早已是苦不堪言。
    皇爺不是不知道這點,但他的安全由禁軍和錦衣衛保護,無謂為這些人和貴胄們再起爭執,隻要不鬧出大事,他樂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月池,在她官位不高時是無能為力,而在她官居一品後,則是有意不理。這樣好的引線,當然要用到刀刃上。
    在出了火燒正陽門的禍事後,她直接問罪五城兵馬司與巡城禦史。她秉國多年,威勢非比尋常。在這個節骨眼上,眾人驚得魂不附體,隻能互相攀咬,把多年積弊盡數吐出來,以求為自己減輕些罪責。
    京都天子腳下,治安管理竟能亂成這樣。月池因此找到正當理由插手京城防衛。楊玉、夏言等人早在李越問罪時,就發覺不對。楊廷和與劉健遭貶之後,內閣便隻剩下李越、謝遷和王鼇三人,謝遷年邁體弱,朱厚照便又擢升劉機入閣。劉機亦是東宮舊臣,曾任朱厚照的侍讀學士。他在東宮時被這小爺折騰得不輕,但正因這樣他還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故而得了朱厚照的親眼。皇爺既需要有自己想法的能臣,更需要老實聽話的順臣。於是,他曆任禮部侍郎後,繼張昇之位,做了新任禮部尚書,又入閣參預機務。
    朱厚照提了這麽一個人進來,還是存著製衡月池的心思。這步棋在這個時候,正派上了用場。楊玉急尋劉機,指望他張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劉機和夏言果然說出言勸說,他們找的理由還十分正當,既然是火甲不好,那麽整頓火甲就是,何必大動幹戈。皇爺不起,更不宜調動人馬,如有人渾水摸魚,安插人手,豈非是動搖京師。
    月池不置可否,而是轉而看向繼任劉大夏之後的兵部尚書楊一清。她道:“應寧素知兵事,曉暢邊務,你以為呢?”應寧是楊一清的字。
    楊一清守邊多年,要是沒兩把刷子,也不會被朱厚照委以重任。朱厚照升他繼任兵部尚書,一是因他功勳卓著,確實需要嘉獎;二是因他常年外放,在京中也無多少利益牽扯,兵部尚書這個位置,最需要純臣。
    可正因他是純臣,此刻才會直言。他沉吟片刻:“月暈知風,礎潤知雨。連正陽門起火,火甲都無法及時趕到,可見積弊非輕。”
    月池悠悠道:“問題不會因忽視,而自動消失,自會隨著時間愈演愈烈。別忘了,昔年乾清宮走水之事。”
    .
    不提這則已,一提大家更是一凜。劉機仍在堅持:“元輔,五城兵馬司職責重大,不可輕易更換,更何況,整治京城防衛,也非一日之功,何不等聖上醒了之後,再行請旨。”
    這一拖字訣,讓謝遷和王鼇都覺得比較妥當。他們選擇折中站隊,更換五城兵馬司部分將官,以遴選來考,以確保萬無一失。
    話說到這個份上,月池自無異議。劉機、夏言等人也長鬆一口氣,總算把窟窿堵住了。他們認為,把住關鍵職務就行,現在最需要的仍是抓緊時機進宮麵見皇爺。是以,當月池指出需整頓火甲力役時,他們壓根就沒當一回事。
    然而,就是這一決議,真正在京中引起大風浪。舊的火甲皆是市井無賴或貧民,哪懂什麽拳腳功夫和救火辦法。在火災頻發的情況下,火甲專門化已成必然趨勢。那麽,什麽樣的人才能擔此重任呢?月池與楊一清商議後,調動團營士卒,充實巡捕營,又借口救火設施需匠人研發,再一次委任工匠軍職。
    有了人馬,就可以排查風險了。月池借夏皇後的懿旨,下令在京城行十家牌法。十家牌法,本是王陽明創製,後來月池用到宣府等邊疆防衛上,如今更是直接用到了京都之中。每十家為一牌,牌上需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貫、職業,輪流巡查,如遇賊寇不報,要按連坐論處。
    如此一來,整個京都的防衛大大加強。更糟糕的是,錦衣衛的探子要外出行走,也不如以往方便,稍有不留神就被舉報圍困。並且在人員遴選,兵員調遣中,李越能夠順理成章將自己的人插到京都守備軍中。
    楊玉等人驚覺不對,可已經晚了。整頓火甲,是廷議決定;調遣兵員,是按流程辦事;施行十家牌法,是請了懿旨。而做這些事的目的,是打著忠君愛國,愛惜百姓的由頭。他們總不能說李越有私心吧,思來想去隻能又把火力對準新擢升的將官和匠人的軍職,以此攻訐。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技藝發展給朝廷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創造這一財源的匠人,大部分卻仍是屬於賤籍,隻有少數人能為小官小吏。隨著項目製的推行,地方為了爭取項目,做成項目,需要大量的匠人。這麽多匠人從哪兒來呢?成化爺時,便有明法,輪班匠可輸錢代役。官府可給銀雇匠。有這一法條在,官府不可能大張旗鼓直接抓匠人來做工。在項目製下,地方與地方都是競爭關係,今天有官敢派兵控製工匠,明天就彈劾他的奏疏就能堆滿通政司。特別是想招徠技藝高超的名匠時,地方官就隻有一條路子——砸錢。
    如此一來,匠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沒有人生來就想被人踩在腳下,他們既能富裕,自然想追求更多。因為多年飽受壓榨,匠人與匠人之間情誼非比尋常,他們有意識團結在一起,富得拉扯窮的,努力讓後輩讀書,男孩通過科舉高中,女孩就去考女官女醫。近年來,匠籍進士、官員頻出,而且更受重用。官職隻有這麽多,匠籍官員當紅,其他官員自然不忿。大家麵上和和樂樂,其實早就恨不得把狗腦子打出來。如今,這麽多匠人,又能不通過武舉獲得軍職了,大家自然要說道說道。
    可這時,月池又拋出了香餌,她以重修正陽門為由頭,要修葺京城,特別點出要修葺各衙門和貧寒官員的宅邸。這兩年,朝廷的金銀是越來越多了,官員們分得也越來越多了,可他們拿得畢竟隻是小頭,大頭都化作摩訶園的奇珍異寶和各處行宮的瓊樓玉宇。可這一次,居然有人肯在他們身上出這樣的重金。對於小官小吏來說,那是在分房子、分家產!對達官顯貴而言,有工程意味著有機會、有油水!上下都有紅利,這是何等的仁政?到了這個時候,還有誰來管匠人的軍職?李閣老這麽做,不也是為了保障土木順利地運行嗎?
    夏言得知消息後,正斜倚在欄杆前,望著樓外煙雨蒙蒙,他頹然丟下手中的雞心核桃。最後一絲希望都被打破,聖上定是不好了。
    如劉機等人,隻能看到李越是在分肥收買人心;可是城府深沉如夏言,卻能看到背後皇權的削弱,臣權的擴張。
    為什麽十家牌法的運行、巡捕營的擴張,朝野上下無一人反對?群臣固然是吃人嘴短,可更是因為這是在削弱錦衣衛的特權,擴張兵部和五城兵馬司的權限。為什麽大修京城,人人都叫好?因為這筆錢是出自內庫,而非太倉。對京官來說,這不是就等於天上掉餡餅。
    權力不會消失,隻會轉移。以前這些權柄因皇爺的強勢而被收攏,如今又因皇爺的倒下而被奪回。這時,他們這些依附皇爺而飛黃騰達的官員,自然拿得就要少得多。這也是楊玉頻頻傳消息來的原因。他已經因自己的利益損傷而激憤,可他不知該如何破局,所以需要夏言等人的支持。
    楊玉對階下囚是耀武揚威,可對上李越卻是平白氣弱,也不知是否在下獄時被嚇破了膽。夏言明白他的所想,他是想趕在京城防衛成型之前,拉攏更多的同謀,做最後的一搏。可他們能怎麽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