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皇子福昕
字數:4318 加入書籤
“皇祖母,這個孫兒也知道”福昕接過茶,一飲而盡,隨手將空茶杯遞給侍立一旁的宮女。
太後眉目含笑,和顏悅色道“說來聽聽。”
福昕略微思索,朗聲道“昔日,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薄弱,經常受中原大國欺侮,北方林胡、婁煩等遊牧民族不時***擾邊境,就連臨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為了改變現狀,拯救趙國,趙武靈王頒布命令,全國範圍推行‘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與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後來趙雍率領將士攻擊匈奴,占領蒙古草原南部黃河兩岸之地,並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長城以抵禦湖人入侵,並且在幾年後吞並了中山國。”
太後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注視著福昕的眼睛,問道“今日打獵,收獲怎麽樣?攖”
福昕本來喜悅的神色,聽到太後發文後,反而有些黯然,小聲說“孫兒今日僅獵到一隻梅花鹿和兩隻野兔……”
太後眉頭微蹙,不解道“很不錯呀,乖孫兒箭法了得,怎麽還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有什麽不開心的事,還是那個奴才惹孫兒生氣了?快告訴皇祖母,皇祖母替你好好訓斥他們!嗯?”
福昕有些難為情地回道“可是孫兒,沒有端木雲超打得多……”
太後聽了不由暗暗發笑,雲超自幼入宮陪伴福昕讀書,這孩子性格耿直率真,凡事不似別人那樣暗中讓著他,不過,有這樣的人在他身邊也未必不是好事償。
太後緩緩起了身,福昕連忙懂事地上前攙著,太後開口道“孫兒,這人哪,也不一定凡事都能做到最好,非但如此,世上很多人一輩子都一事無成,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過一生。”
“皇祖母說的那些人都是尋常百姓,他們可以平庸無奇,平凡淡定的過一生,但是孫兒不一樣。”
“哦?”太後好奇道“孫兒覺得自己哪裏與他人不一樣?”
福昕昂然挺胸,朗聲道“孫兒是皇長子,將來長大了,要替父皇治理天下,如果事事甘於平庸,不懂得力爭上遊,如何能讓眾人信服,而且,母後說過,孫兒是父皇唯一的兒子,日後便是太子,將來——”
“太子?”太後聽到他說太子,臉上笑意驟然消失,肅聲問道“是誰告訴你的?皇後?”
見她臉色倏變,福昕有些驚慌,眸光怯怯的瞧著她,聲音漸漸降低,點頭道“確是母後告知孫兒的……”
太後靜靜觀察著他,銳利的目光中掠過一絲笑意,沉聲問道“那麽,福昕是否願意做太子,將來成為一國之君,武羅王朝的皇帝呢?”
福昕臉上驚慌之色消失殆盡,烏黑的眸子一瞬不瞬的注視著太後,短暫的沉默後,他用力點點頭“孫兒願意,請皇祖母為孫兒成全!”
福昕是皇上武元徹仍是太子時,與一位宮女所生,武元徹對這位宮女倒也不錯,不僅冊封她為良娣,還破例允許她親手撫養福昕。不過可惜,這位宮女紅顏薄命,在生完福昕後第二年在太液湖邊與宮女散步時,不慎失足落水,待侍衛趕到,將她救上來後,人已經沒有心跳,幾番搶救都未挽回年輕的生命。而那位陪同的宮女,見主子生還無望,自知身犯重罪,死罪難逃,趁眾人不注意,縱身躍入太液池,溺水而亡。
皇太後默默注視著福昕堅定的目光,蓄存心底的沉悶之氣漸漸升起,撥雲見月,消散在福昕綻開的笑顏中,她挽起福昕的手,沉聲道“既然福昕喜歡當太子,那麽皇祖母沒有道理不幫孫兒的忙!”
大手挽著小手,麵朝東方紫薇殿方向,迎風而立,夏日晚風吹起二人衣角裙擺,祖孫二人相視一笑,而這看似溫馨的笑容中暗藏了多機鋒,一場刀光血影的宮廷政變悄然拉開帷幕。
“皇祖母,父皇為何要四皇叔娶吐蕃公主?”福昕抬頭望著皇祖母,金色夕陽照在她臉上,仿若鍍了一層金光,使原本高貴威嚴的皇太後,愈加光彩熠熠,宛若神明。
太後微眯著眼,淡淡一笑,目光從福昕臉上緩緩滑過,望向天邊,夕陽下的皇宮,氣勢恢宏,莊重且威嚴。
她抬手指向東方紫薇殿方向,肅聲道“福昕,你記住,要做皇帝,隻要能掌控好兩個字就夠了,知道是哪兩個字嗎?”
福昕想了想,搖搖頭,困惑的問道“孫兒不知,願聽皇祖母教誨。”
太後微微頷首,眼中是滿意的笑容,這正是她需要的態度——服從與尊敬。
看著福昕迷惑的眼神,她開口說道“奴禦。”
“奴禦!?什麽意思?”
“奴禦大臣,奴禦天下,掌天地,禦蒼生。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主人,是高高在上,他們應該忠心服侍的人。不會作詩沒有關係,自然會有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文人墨客為你寫出優美的文字;不會狩獵也沒有關係,自然會有最勇敢,最敏捷的獵人為你獻上鮮美的野味。你隻要掌控了他們的心,則人人各司其職,你不必事必躬親。自古以來,身為帝王,在這場‘權力控製的遊戲’中,除了善於製訂一些明麵上規則之外,還要善於運用一些不便明說的‘隱性手段’。”
“皇祖母,何為隱性手段?”福昕更加困惑。
太後微微一笑“這種隱性手段,就是——恩威並施,用民間俗語說就是‘胡蘿卜加大棒’,而在皇祖母看來,這隱性手段就好比是一位慈祥的母親手中緊握鍾馗的利劍!”她轉身麵對著福昕,看著他清秀稚嫩的麵龐,兩隻黑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她,目光中是對未知世界的迷茫,新鮮好奇與對眼前這位深藏不露的皇祖母的深深崇拜。
接下來,太後向福昕講了前朝太宗皇帝是如何運用他的‘慈母之手’,又是如何揮舞這把‘鍾馗利劍’的。
她再次舉眸眺望遠處,緩緩說道“孫兒啊,當年太宗李世民如何處理與李靖、尉遲敬德、李績、房玄齡等元勳功臣的關係,這其中的微妙,頗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春天,名將李靖一舉平滅了東突厥,為大唐帝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凱旋之日,本來滿腔豪情準備接受嘉獎的李靖卻突然被人狠狠參了一本。
而參他的人是時任禦史大夫的溫彥博,彈劾的理由是‘(李靖)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
聽到自己被彈劾的消息,李靖就像從三伏天一下子掉進了冰窟窿裏。德勝凱旋的喜悅還沒退去,功高不賞的憂懼已經來襲。
“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李靖一邊硬著頭皮入宮覲見皇帝,一邊回味著這個讓人莫名其妙的彈劾理由。
福昕聽到這裏,忍不住詫異道“適才皇祖母說那彈劾李靖的溫彥博是一位禦史大夫,禦史大夫乃文官,孫兒不明白,一個文官身居京城,如何能知道李靖縱容將士哄搶突厥寶物的呢?”
太後會意一笑,說道“孫兒問得很有道理,溫彥博人在朝中,卻能看到數千裏以外亂兵哄搶突厥寶物的事,這已經令人李靖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就算他所說屬實,可自古以來,在外征戰的將士,一旦打了勝仗,隨手拿幾件戰利品也是常有的事,犯得著上綱上線嗎?更何況,相對於‘平滅突厥’這樣的不世之功,那幾件所謂的‘虜中奇寶’又算得了什麽?”
福昕入神的聽著,臉上表情漸漸凝重起來,幽黑的眸子忽的一亮,驚訝道“難道,那位禦史大夫是受人唆使,是什麽人這麽大膽,竟然連功臣名將都敢彈劾,若孫兒皇上,定要將這種奸邪佞臣繩之於法,不僅如此,還要以儆效尤,借機震懾群臣,看以後誰還敢陷害忠良!”
太後瞧了義憤填膺的福昕,暗暗搖搖頭,福昕詫異的注視著太後,不解道“難道孫兒說錯了嗎?”
太後並未回答,隻是繼續講述道“其實這種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說,就是個別士兵違抗主帥命令,犯了軍紀,大不了抓幾個出來治罪就是了;可是要是往大了說,卻是主帥縱容部署趁機擄掠、中飽私囊,不但可以把打勝仗的功勞全部抵消,而且主帥完全有可能為此鋃鐺入獄,前程盡毀!”
福昕恍然大悟道“皇祖母的意思是,有人擔心李靖將軍平定東突厥後,會功高蓋——主?”眸光驀的一顫,吃驚道“莫非是太宗皇帝指使那位禦史大夫彈劾李靖,想借此打壓他立下不世之功的氣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