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渤海王出手,如斷袁氏一臂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A+A-


    “啟稟主公,軍師自魏郡發來急報,弘農王封袁紹為中山國相,封曹操為河間國相。”說著,信使將信報呈上。

    一時間,堂上幾人皆麵麵相覷,剛剛還談及袁隗會如何應對袁紹之敗,結果還沒散席,應對就來了。

    弘農王的詔令,或許,現在應該叫皇帝比較適合,即便劉擎不認,可天下人認啊,袁氏振臂一呼,支持弘農王的人絕對超過半數,反而那雒陽的劉協,成了少數派。

    “主公,袁隗此舉,實在刁鑽,中山國與河間國,皆未設國相,弘農王之詔令,我們認還是不認?”田豐道。

    劉擎未作答,而是望向荀彧。

    “袁隗奉天子已令天下,這詔書,自然要奉,就像渤海之爭,袁紹也是奉了先帝聖旨,才落得如此狼狽的,若明著不奉詔,此乃不臣之舉。”

    荀彧解釋著,這也是袁隗做這一切的目的,隻要天下還認漢帝,那這詔令,就必須得尊重。

    不過,劉擎心中卻已經有了注意,他笑著飲了口茶,還故作享受的回味了一番。

    荀彧笑道:“看主公模樣,已然有了主意。”

    “不錯!我想起一句名言,叫‘他過江我也過江’,正可解袁隗之計。”

    田豐和荀諶不明所以的品味著劉擎這句“名言”,顯然沒有品出任何東西,倒是知道劉擎與董卓關係匪淺的荀彧,一下就想到了。

    “主公是想向洛陽要一道詔令,如此,便能明光正大的較量了。”

    “你們說,劉辯的詔令和劉協的詔令一同來到一個地方,會不會很有趣呢?”劉擎笑著,轉向田豐,道:“元皓,你在常山擔任郡丞日久,郡務異常嫻熟,我打算推舉你為中山國相。”

    劉擎明說之後,田豐也理解了劉擎的思路,“可是主公,洛陽能同意嗎?”

    會不會同意,劉擎絲毫不擔心,不光光是董卓的關係,就算沒有關係,劉擎想雒陽方麵也會答應,因為賈詡在那裏。

    麵對袁隗的聲討,賈詡必然希望看到,冀州有一支抗衡袁隗的力量。

    不光冀州,雒陽可能會將所有有爭議的地方官都重新封一遍。

    說幹就幹,劉擎立即擬信給董卓,推舉田豐為中山國相,再一氣嗬成,推舉董昭為安平國相,傅燮為清河太守,至於曹操,劉擎在渤海還要待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便再去溝通溝通,能勸退就勸退吧。

    畢竟他的戰場不是在河間種田,曹氏的根據地,影響力,人脈,皆是是在豫兗之地。

    劉擎接著往下看信報,信中還提了魏郡如今的狀況,表麵上,厲溫為太守,審配由厲溫長史,正式成為郡丞,張遼成了魏郡都尉,統管了魏郡郡兵。

    如今,正率郡兵在黃澤一帶清剿黑山賊,黃澤以西,便是司隸河內郡,兩軍由黑山隔開,這便是黑山軍的來曆。

    所以黑山軍不僅肆虐冀州魏郡等地,河內郡也深受其害。

    張遼平黑山,權當是練兵了。

    而趙雲和高順朱靈匯合,屯紮邯鄲之外,隨意可以取城。

    劉擎倒突然想起來了,趕忙在給董卓的書信上又添了一句:推舉……

    可這時突然發現,自己帳下已無人了?

    顧雍年齡太小,韓珩嘛,差點意思,他突然想到一個人選,稍加思索,便添上:推舉郭縕為趙郡太守。

    劉宏曾將雁門太守的職位許給郭縕,可惜因為雒陽變故,十常侍並未將封郭縕的詔書擬出,所以郭縕給劉宏打了白工。

    劉擎知道郭縕有心投靠,這一點,在太原之行中便已經確認,那便借此次機會,拉攏太原郭氏。

    畢竟太原郡最大的王氏,是倒向袁氏一邊的。

    寫好信之後,命人送出,劉擎再度將話題拉回渤海郡的問題上。

    “文若,渤海郡治理,你全權負責,而鹽務治理,乃是重中之重,為此,我將朱靈調來,供你驅策。”

    “朱文博,我雖未見,卻聽過其名,在常山郡,做事一絲不苟,低調又靠譜。”荀彧笑道,顯然對朱靈十分欣賞。

    “朱靈能力較為均衡,既能帶兵,構建設施與防線,最難得的是大公無私,鹽務處理中,必然有許多棘手之手,叫給他做,最是合適。”劉擎道。

    “多謝主公!”

    劉擎又當場寫了封調派朱靈的信,而且命他將新兵營一起帶來。

    完事之後,劉擎覺得自己可以解脫了,渤海要務,悉數給荀彧,他又可以帶著騫縈出去“視察”了……

    傍晚時分,田豐突然尋到渤海王府來,稱他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人。

    神神秘秘的,最後才知道,那人竟是一個告密者,而他透露的秘密,也確實讓劉擎有些意外。

    王芬在渤海陽信縣!

    ……

    陳留郡,陳留。

    袁紹自渤海離開之後,經東郡陳留回汝南,不過,中途收到袁隗書信,命他前去陳留。

    到陳留之後,袁紹才知袁隗所說會盟之事,在他遠赴渤海的時間中,袁隗已經號召關東各州州牧刺史,郡守縣令,共同勤王討董。

    在劉辯在汝陽登基之後,出於禮儀,還給劉協封了王,因為原先封的渤海王,被劉擎先占了,袁隗又想了個陳留王。

    封劉協為陳留王,也算禮尚往來。

    同時,作為諷刺,袁隗還將會盟之地定在陳留。

    袁紹徑直前去郡府尋張邈,卻見郡府熱鬧非凡。

    而袁紹的到來,也讓原本就人聲鼎沸的郡府多添了一把火。

    “本初!別來無恙!”大腹便便的張邈快步迎上,大肚子絲毫沒有影響他的速度。

    “孟卓,慚愧,紹失了先機。”

    袁紹知道渤海王之事已經傳開,不過因為是先帝旨意,倒也不存在什麽失敗之說,隻是在場的人,都不知道袁紹曾在渤海郡當場被某人氣暈了過去。

    “無妨無妨!這不又是中山相了麽!”張邈笑道。

    這話落在袁紹耳中,有些刺耳,若不是知道張邈說話本就有些沒遮攔,袁紹很會將這話當作諷刺。

    畢竟渤海之事,好想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令他認識到一件事,除開袁氏背景,他袁本初,又有幾斤幾兩?

    “來,本初,我來給你引見,今日有不少熟人在場!”張邈說著,迎著袁紹入堂,見堂上擺滿了席桌,足有數十來張,誇張的是,座無虛席。

    張邈先將袁紹引到一個老熟人麵前,袁紹自然認得,前司徒黃琬,如今的豫州牧。

    袁紹當即拱手見禮,黃琬頷首。

    坐在黃琬旁的,是一位須發斑白淩亂的老者。

    “此乃徐州刺史陶謙陶恭祖。”

    穀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