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衍聖公反對疏浚會通河

字數:2939   加入書籤

A+A-


    經曆數月朔風,殘雪終消退不見,化作春水滋養萬物。

    齊魯大地,濟寧。

    春風微動,細柳垂柔,生機明媚。

    這一日清晨,工部侍郎宋禮便帶人出了濟寧城東門,站在洸河河畔,看著河水沉默不語。

    攜親邀友的濟寧士民迎著春光出城踏青,河堤之上,漸是人潮湧動,歡聲笑語處處可聞。

    也是,好不容易熬過冰雪寒風,哆嗦了幾個月,積蓄了許久的悶氣,終於可以在這生機盎然的春日裏一掃而光,任誰都會覺得喜悅。

    隻是,喜悅是他們的,宋禮臉上滿是愁容。

    “宋大人,濟寧知州潘叔正求見。”

    工部司務藺芳拱手作揖,低聲道。

    宋禮轉身看向藺芳,此人四十餘歲,頗有文雅之氣,原隸屬於刑部。因藺芳曾在臨清居住,對會通河相對熟悉,被宋禮調入工部。

    “就說我有公務在身,不便相見!”

    宋禮隻想思考治水之策,不想過度與地方產生糾葛。再說了,前幾日已經見過幾次,何必隔幾天就來見一次?

    多餘!

    藺芳麵色有些難看,猶豫了下,說道:“大人,下臣聽聞,潘知州是領了兗州府知府鄭剛的命令……”

    宋禮瞳孔微微一寒。

    兗州府,領濟寧、東平、曹、沂四州二十三縣,濟寧歸屬於兗州府管理,其府治在任城。

    身為朝廷官員,宋禮對於兗州府的重要性十分清楚。

    從位置上來看,兗州府位於京師至北平的中間,自任城北千二百三十裏達於北平,南千二百三十裏達於南京。

    可以說即是北直隸腹裏重地,又是拱衛南直隸的鎖鑰,戰略位置不容小覷。

    而最關鍵的是,會通河經過兗州,這裏將會成為漕運重鎮,是他日“南糧北運”的動脈所在。

    這裏一旦出了問題,那疏浚會通河,重啟大運河便是個笑話。

    既然兗州知府大人都出馬了,宋禮就不能再拒絕,哪怕他是工部侍郎,也不敢無視兗州地方官吏。

    事實上,兗州府的“官場”比大明絕大部分府縣更為複雜,因為在這裏,存在著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宗藩貴戚,即魯王。

    第二股勢力,“天下第一家”的衍生公府!

    第三股勢力,地方“父母官”兗州知府。

    第一任魯王朱檀已經修煉成仙“飛升”了,他的兒子朱肇煇現隻有十二歲,還沒有繼承爵位,看似不成氣候,實則不然。

    朱肇煇是個孩子,可他還有家人與官屬,這些人可都是需要利益的,孩子雖小,可該有的利益,魯王府一點都不會放棄。

    可畢竟魯王府還是皇室宗親,要聽皇上的話,宋禮對他們並不太擔心,但衍聖公府,可就明顯有些麻煩了,他們仗著自己的地位與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幹預著兗州府乃至齊魯大地。

    “直接去任城吧。”

    宋禮無奈,隻好吩咐人牽馬,在藺芳與數位州衙皂隸的護送之前,前往任城。

    抵達任城時,已近黃昏。

    隻是還沒等宋禮休息,知府鄭剛便親自迎接,安排酒宴招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宋禮沒有落座,而是看著一臉笑意的鄭剛,問道:“這酒宴,該不會是為宋某一個人設的吧?”

    鄭剛臉上的肉微微抖動了下,連忙道:“大人哪裏的話,自是為大人專程而設,還請大人落座。”

    宋禮將椅子向後移開,冷著臉看了看廂房,高聲道:“怎麽,孔聖人之後,還不敢見人,躲在一側窺視嗎?”

    鄭剛連忙解釋道:“宋大人誤會了,此處並無衍聖公府之人……”

    門開了,從中走出一位手持書卷的中年人,柳葉眉下,是狹長而透著陰冷之光的雙眼,略顯消瘦的臉頰上,長著幾顆麻子,短小而稀疏的胡須,正被捏在手中。

    宋禮瞥了一眼鄭剛,道:“鄭大人剛剛說什麽?”

    沒有看鄭剛蠟黃的臉色,宋禮上前一步,施禮道:“宋禮見過衍聖公。”

    衍聖公孔訥嗬嗬笑了笑,走過鄭剛時也沒說什麽,徑自坐在了首席位置,道:“兩位大人請坐吧。”

    鄭剛感覺臉火辣辣的疼,事前不是說好了,衍聖公不出麵,在後麵聽著,自己勸說,他倒好,竟然直接跑出來了。

    你丫的要跑出來,早點跑啊,至於讓我被打臉?這事一旦傳出去,我鄭剛還怎麽在兗州府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