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孔家完了!

字數:8021   加入書籤

A+A-


    聖嬰丹,顧名思義,這就是讓嬰兒變得超神的一種靈丹妙藥。曲阜事兒中,秦朗是天天都把這玩意兒拿出來把看。

    實在是因為太不可思議了。

    都一下子蹦串到仙俠裏了。

    神話性質的存在,比基因液可牛逼的多了,可謂是超級pu。

    秦朗有時候就恨不能這玩意兒變成聖人丹,變成讓大人吃的靈丹妙藥,&nbp;&nbp;這小娃娃用的東西他用不了啊。隻能給後代們用,有年齡限製的,一歲以下嬰兒。

    可想秦朗心中有多麽臥槽了。

    老子辛辛苦苦給子孫後代打江山謀福利,回過頭來連升級抽獎這麽玄幻的玩意兒,出來的也是給兒子用的,他也太‘無私奉獻’了!

    當然,&nbp;&nbp;更重要的是這東西它隻有一顆。

    如果兒子裏有誰用了這東西,那秦朗肯定要立這個兒子當繼承人的啊。

    資質那麽好的兒子你不立下當太子,&nbp;&nbp;小心人家變身朱老四。

    再說了,那即便不變身朱棣,皇帝有這麽個超神的兄弟在,也亞曆山大的不是?稍有不慎就要弄得皇室動蕩手足相殘。

    再或者秦朗把那個超神的兒子發配的遠遠的,讓他自己給自己打江山去,但這不浪費嗎?

    中原本土才是第一啊。

    你把人發配到美洲去,那地方荒草無闊的漫無人煙,再神的人也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和漫長的時間來打下基礎了後,再對外動兵動武不是?這不是浪費又是什麽?

    而再看看秦朗現在的子嗣,就秦恒一個奶娃子,其他幾個連個消息都沒有呢。幾乎都能斷定在秦恒滿一歲之前,他將不會再有弟弟妹妹誕下。

    而聖嬰丹又必須在嬰兒滿一周歲之前服下才會催生作用,這完全就是個二選一的命題。

    要麽就秦恒做太子,要麽秦恒就做不成太子。

    出於對係統所出的信任,秦朗實在不認為自己的正常兒子能比得過超神的兒子。

    偏偏秦恒牽連甚大,不止是正宗的嫡子長子,&nbp;&nbp;他拉扯著朱明。

    對於朱明,秦朗可真沒想過趕盡殺絕,&nbp;&nbp;不管是出於對大明的好感,還是因為崇禎那個大棒槌,天竺就是他為老丈人尋找的具身之地。

    而一旦秦恒母子得不了好,從來都沒想過一家人能和和美美的秦朗,一點都不敢低估了那把椅子的誘惑力。

    那引帶起的連鎖反應,能不影響到日後朱明與秦氏皇朝的關係?

    到時候是朱明被攻滅,還是朱明被打服?然後秦氏皇朝更進一步的去插手天竺?

    這或許是好事,但也可能會是壞事。

    天竺那個大汙水潭,水太渾太髒了,利益雖然極其的大,可也保不準會髒了手。

    所以對比直接拿下天竺,秦朗事實上更傾向殖民統治。

    但是在眼下時空裏,中國即便改變了原時空的命運,變得無比強大,可曆史的潮流是不容違背的,將來的世界去殖民化進程必然會高漲起來。

    如天竺這種已經有了自己‘靈魂’的地界,想要徹底的把之漢化,談何容易?

    這可跟蒙古、朝鮮、安南,&nbp;&nbp;乃至日本不一樣。這些個小國雖然也有了自己的靈魂,然而他們的靈魂中都摻雜有華夏的意誌啊。

    甚至就連南洋的那些個小國,也是如此。

    天竺則不同。

    秦朗在曲阜的幾天時間裏,天天拿出聖嬰丹來把看,眼睛看的是聖嬰丹,腦子裏想的卻是很久很久的以後。

    ……

    秦淮河上依舊胭脂飄香、歌舞升平。

    不管是秦朗虎踞齊魯,還是曲阜孔氏一案,都沒能影響到這裏的絲毫。槳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

    沒有了柳如是、陳圓圓、顧橫波、寇白門,還有李十娘、鄭妥娘。畫船簫鼓,晝夜不絕,秦淮河上永遠不缺美人,不缺如畫佳麗。

    侯方域急匆匆的跑進媚香樓裏,擺設典雅如大家閨秀一般的媚香樓中,冒辟疆、方以智、陳貞慧、孫臨幾位名動江南的複社領袖,正都愁眉不展。

    曲阜源源不斷的有消息傳過來,孔家一案中披露出的證據越來越多,那世人都可斷定衍聖公孔胤植有負皇恩,背國投韃,甚至市麵上還以三姓家奴稱呼他,把衍聖公喚作了‘三姓公’。

    奇恥大辱,這是奇恥大辱啊。

    冒辟疆最近些時日中,都覺得無顏見人了。

    侯方域手中揚著一份報紙,正是《新聞報》所出的加急日刊,可以說是專門介紹孔家一案的。

    按照正常的流通渠道,這種日刊從海州流到金陵,少說也要兩三日時間,但現在早期發行的日刊不及日落,就已經從海州傳到金陵了。

    “孔家完了!”

    侯方域滿臉都是未回魂的呆懵,實在是這審問期間最後一份日刊給他帶來了太大的震撼。

    李香君眼看自己男人神色不對,忙上前照顧著。

    她倆從崇禎十二年時就攪合在了一起,這都七八年了,媚香樓侯方域都買下了,但李香君卻始終進不了侯家的大門。

    侯恂的身子骨還硬朗著呢,雖然戶部尚書的位置是沒了,但漕運總督總算還有點實權,沒有徹底的衰到家。

    是的,老朱家已經從燕京跑去金陵了,就跟侯恂從歸德跑到金陵一樣,某種意義上的漕運總督已經沒了,可是朝廷改征的糧食還是要征收的啊。

    這些糧食改運到金陵的還是要運到金陵的,再加上崇禎帝這兩年一直有意加強關卡偵緝。

    所以侯恂多少還算有點實權,但這漕運總督的職位也的確不怎麽拿得出手。

    比起他當初戶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兼保定、中原七鎮總督的位置是差遠了。

    但即便如此侯恂也忍受不了一個青樓女子入他家大門。

    嗯,再說一句,侯方域是娶過妻的。別把他跟李香君的男女事兒想的太純潔太愛情了。

    侯方域崇禎六年的時候就娶老婆了,他跟李香君認識可是崇禎十二年的事兒。

    從一開始,李香君的‘份兒’在侯方域這裏就是妾。

    “孔胤植、孔尚睿、孔聞謤、孔尚維、孔聞禮、孔貞煃、孔貞炌……”

    一連二十多個孔氏中人被牽扯進了案件中,為首的幾個,如孔胤植、孔聞謤、孔尚睿、孔尚維等人盡數被判死刑,其他人等也全被判了重刑。

    少則也要七八年,多則都十幾二十年。

    冒辟疆痛苦的閉上了眼,如此重罰之下,孔家顏麵何在?聖人顏麵何在啊?

    何況這一下子可真就把孔胤植為首的一幹人等給削了個一幹二淨啊。

    孔胤植還在的叔叔和幾個親近的堂兄弟是全陷了進去,如此孔尚坦(孔胤植的生父)這一支是徹底的廢了,孔尚坦是孔貞寧的長子,也就是孔貞寧這一支廢了。

    再加上孔尚賢無後,孔貞寧的大哥孔貞幹這一支也早廢了。

    這可就事兒大了。

    孔貞幹、孔貞寧兩支都不成了,那就是說孔聞韶那一脈玩完了?

    那這孔家的爵位,再向上尋找親近的血脈,不就快出五服啦?

    方以智掰著手指頭數著,孔胤植、孔尚賢、然後是孔貞幹和孔貞幹孔貞寧兄弟的父親孔聞韶,這可就四輩人啦。

    而孔聞韶也就是被廢的那個孔宏緒的兒子。孔宏緒被廢後以其弟孔宏泰接位,孔宏泰死後還爵孔宏緒的兒子孔聞韶。

    這可不是孔宏泰想不還位就不還的,也不是孔宏泰真的品性絕佳,非要按照禮法讓大哥的兒子孔聞韶接位。而是因為叫門天子和景泰帝的爛事擺在那裏呢。

    景泰帝可比叫門天子強多了吧?如果孔宏泰死後,衍聖公是孔宏泰的兒子接位,那不就是紅果果的在打叫門天子的臉嗎?

    因為孔宏緒無德殘暴,而孔宏泰卻德性皆佳,表現真的比他哥哥強多了。

    這參照一下叫門天子和景泰帝,那是何其的想象啊。

    所以孔宏緒被廢後小日子依舊過得滋滋潤潤,日後還被弘治皇帝恢複了衣冠,如是孔聞韶衍聖公的位置牢靠著呢。

    可現在,孔聞韶孔宏緒一係是徹底的廢了。那要興起的是孔宏泰一係嗎?

    方以智忽的打了個冷顫,孔聞韶的子子孫孫廢了,大明朝也快被叫門天子的子孫給玩廢了,這究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呢,還是有天意呢?

    “可惜過庭公之後,近乎全喪也。”陳貞慧有些可惜的道。

    他爹陳於廷東林黨大佬,幹過戶部侍郎、吏部侍郎,被魏忠賢一腳踢跑後於崇禎朝複起,幹過左都禦史。

    他口中的過庭公叫孔聞詩,跟死了小百年的孔聞韶是一輩的。孔家枝繁葉茂,傳承悠久,那麽多子孫彼此間差個百十年幾個輩分,也不稀罕麽。

    就像三國裏的荀彧和荀攸,荀彧比荀攸小好幾歲,可照樣是他叔。

    孔聞詩萬曆四十六年中舉人,天啟二年與族兄弟孔聞謤同榜考舉進士。崇禎初年連任六科給事中,雖然理論上不算左都禦史的手下,位卑權重的六科給事中人家自成體係。

    但時間到了明末了,後者早就跟禦史那班人攪合一處了。

    所以陳貞慧感歎孔聞詩子孫不賢,孔貞煃、孔貞炌,這都是孔聞詩的兒子。而孔聞詩本人則早在崇禎十六年就死了。

    倒是孔聞謤沒死,卻要一塊跟著孔胤植被砍頭。

    “說起這過庭公,其名與六十一代衍聖公孔宏泰之子倒是一模一樣。”陳貞慧與孔聞詩有個屁的交情啊,隻不過是隨口一感歎。

    這些日子孔氏一案在金陵傳播的沸沸揚揚,他也早就把自家與孔家的每一絲毫聯係給理的順順當當了。

    孔家的破事半分也牽扯不到他們陳家身上,站在岸上的陳貞慧很是有閑心來挖掘一下其他人說不知道的小秘密。

    比如孔宏泰的獨子就也叫孔聞詩。

    甚至這前後相差百年的兩位“孔聞詩”,不僅姓名完全相同,就連讀書人常用的“表字”也一模一樣,都稱“知言”。唯獨各自的“號”不同。前者號為“興齋”,後者號為“過庭”。

    也不知道那個剛死沒幾年的孔聞詩究竟是怎麽想的。

    作為這個孔聞詩的老前輩,百年前的那位孔聞詩一輩子過得很平平淡淡。

    他爹是衍聖公,但落到孔聞詩身上的,就隻剩下一個翰林院五經博士了,一個從八品小官。

    孔聞詩,生活在明中期的弘治、正德年間,沒有大的功名,不是舉人,更談不上啥進士出身,一輩子生活儉樸,獨精於音樂。

    孔聞詩隻有一個兒子名叫孔貞元,然後兒子又隻有一個兒子叫孔尚寬,祖孫三代都是單傳。

    不僅子孫稀少,而且步入仕途的一個也無,就連孔聞詩的兒子孔貞元也沒有再次獲得恩賜翰林院五經博士。

    不過現在麽,恐怕這支沉寂了百年的孔氏族人又要興旺發達了。

    遠在曲阜的孔興輔沉沒的坐在椅子上,手指頭有一下沒一下的彈著扶手,雙眉緊鎖,仿佛是思考著一巨大的難題。

    在孔興輔右手,做的是他二叔孔胤樞。

    他們這一支的人很少,孔聞詩祖孫三代單傳,到了孔尚寬這兒不再單傳了,卻也隻生下了倆兒子。老大就是孔興輔的父親,早逝去多年,老二就是孔胤樞。

    一門之人,成年男丁全都坐在一塊也就六個。

    幾雙眼睛都在看著孔興輔,齊國公那裏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話,衍聖公是甭想了,即便金陵再複立了,他也不認。而燕京那邊要是複立了,則就更坐實了孔家人通敵賣國的罪狀了。

    齊國公隻準備設立一祭祀官,順便總理孔府孔廟孔林的維護修繕事宜,品階隻給了個七品。

    現在這個官帽子就落到孔興輔跟前了,就看他願不願意拿起來戴在頭上了。

    孔興輔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會被這般萬眾矚目過,他很清楚這頂帽子的份量,隻要他接過這頂帽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往昔孔家的背叛。

    雖然孔胤植一撥人都被釘在了恥辱柱上,可這並不意味著這夥人的根基也被徹底鏟平了。

    恰恰相反。

    孔胤植他們才代表了孔家人的主流民意。

    過往無數年時光中的遭遇早就告訴了孔家人,在真正的抉擇麵前應該怎麽做。

    而軟骨頭這種事兒,也必然隻要有了第一次的開頭就再也不會被停止了。

    掌握了在亂世中汲取富貴的財富密碼之後的孔家人,如何還有半點聖人後裔的廉恥?

    甚至就連現在麵臨著人生抉擇的孔興輔,那何嚐不是又一次的屈服?

    屈服,曲阜。

    嗬嗬,這名還真取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