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抒己見議援楚,不韋妙策開新路

字數:6540   加入書籤

A+A-




    趙括看著眼前的眾人,很是能理解他們所提建議的原因。

    從平原君來看,他所選的進攻河西的道路,是最為直接,也最為“省錢”,隻需要邯鄲的羽林衛等部隊向河東集結,配合上上黨郡的長平軍和歸義軍,    便足以掃蕩河西,如此一來,無論是兵員調動還是糧草軍械的調撥都是最為簡單和節省的。

    當然,這也跟平原君是“苦日子”過來的不無關係,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一直是自己給趙國定下的基本調子。

    而李牧,初生牛犢不怕虎,渴望著建功立業,他的思路雖然被自己提拔成了上將軍,    但說實話,論資格、田單有過之而無不及,論親疏、趙啟顯然更貼近自己,何況後麵還有廉頗將軍留下的王檣、任武等人的“虎視眈眈”。

    作為自己升任“上將軍”的第一仗,李牧自然是想盡全功,為此稍稍冒點險也是值得的。這才有了直入楚境,一舉殲滅秦軍主力的想法。

    同時李牧也更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超前的眼光,一場戰爭尚未開打,他的目光已經盯上了下一場的戰爭,甚至已經在用行動開始布局。

    至於田單,一方麵他是親身經曆過河內被魏軍所出賣的危局的,雖然最終憑借著他的高超的指揮反敗為勝,但其中的凶險,恐怕隻有當事人能夠了解。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經曆過他國背叛的田單自然不願意將大軍開入所謂“友軍”的地盤。

    同時,田單比平原君和李牧看得更高、更遠的是,所謂救楚,不過是一個令楚國不放棄的借口而已,    至於楚國最終是否得救,趙國並不關心,甚至楚國與秦國兩敗俱傷才是趙國最願意看到的局麵。

    所以,為了安撫住楚國,田單果斷在平原君的基礎上提出了直插函穀的建議。

    當然,直插確實能夠體現出誠意,可以很好地穩住楚王,但正如李牧所提出的:位於周邑的糧道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在韓、魏的爪牙之下。

    當然,韓、魏兩國極有可能不敢伸爪,但兵者,國之重器也,決然不可將數萬大軍的生死寄托在他國的“不敢”之上。

    這個道理趙括懂,李牧懂得,難道田單會不懂?

    果然,田單隨即又解釋道:“攻擊河西也好,直擊函穀也好,都隻是擺給楚國看的,以數萬騎軍攜帶一月之糧秣到函穀關外轉一圈可也,無必要為之強攻也!若是韓、魏襲擊我軍糧道,隨時撤軍可也!”

    話音落,    趙括等人才明白過來:田單所有的想法都是基於“假打”!

    目的也很簡單:用“假打”來盡量保存自己實力,而在此基礎上,穩住楚軍,調動秦軍。

    其指導思想也很明確:如今趙國大勢已成,齊地歸附,隻要楚國不被秦國吞並,越往後,兩國的國力差距就會越大。所以,“拖著!”便是田單的核心思想——拖到趙國的兵力倍於秦國、拖到窮兵黷武的秦國自食惡果。

    不得不說,這是徹徹底底地用“陰謀”而行“陽謀”,算盤是打得劈啪響,但執行的難度卻也是頗為大的,別的不說,數萬騎兵去函穀關外逛一圈,如何擺脫秦軍可能的糾纏就是一件難事兒。

    當然,趙括相信,田單既然敢提出此想法,以他的指揮能力定然是能夠穩穩做到的。隻是,這並不是趙括想要的。

    隨即,趙括的眼神再度聚焦到了呂不韋的身上。

    作為趙王心腹的呂不韋很快明白這是趙括讓他發言的意思,但,大王啊,你也沒告訴自己要說什麽啊?

    雖然知道了三個錯誤答案,可是您也沒給正確答案啊!

    可是領導已經用眼神歘歘自己了,兩次了!自己顯然不能當沒看見了,沒辦法了,隻能是照實說了。

    隨即呂不韋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緒,緩緩說道:“稟我王,依微臣所見,我大趙如今占據絕對優勢,理應更為穩重行事,若是遣大軍入楚,有太多不可控之因素,且楚地縱橫水網,也不利於我軍重騎之戰,故微臣以為,可行‘圍魏救趙’之策也。不過……”

    呂不韋頓了頓,隨即吞了吞口水,又繼續說道:“不過,依田將軍與李將軍所言,攻打函穀不易,且有後路斷絕之危險,那不若就在攻下周邑後,先行確保糧道的安全,將韓國、魏國給直接滅了。”

    話音落,呂不韋率先縮了縮脖子。他當然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麽的天馬行空,本來好端端的三國之戰變呂不韋三言兩語變成了五國之戰,一下子明朗的“抉擇”問題,也瞬間變得錯綜複雜了起來。

    然而,就在呂不韋膽戰心驚的等待著眾人的嘲諷之時,現場卻靜得有些可怕!

    眾人紛紛皺著眉頭思考著:是呀,救援楚國不就是怕秦國吞楚之後實力趕上自己嗎,既然派軍入楚有風險,攻擊河西或函穀又難於執行,那不如就換個思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吞楚增加實力可以,那我也一統三晉之地,韓、魏地盤雖然不如楚國大,但地處中原,物產卻是豐富得多,韓國的鐵器,魏國的表裏河山都能切切實實地增強趙國的國力,而且拿下就能用,絕不是一個蠻荒的楚國能比擬的。

    最為關鍵的是,河西、函穀不好打,打毫無防備的魏國、韓國,那還不是手拿把掐。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兩點:一是在發動對魏、韓兩國的戰鬥前能否安撫住楚國、瞞過秦國;二是在發動進攻後,能夠快速地拿下兩國。

    那麽能瞞住嗎?能在秦、楚發現前快速拿下兩國嗎?

    能!

    共計周邑的舉動絕對是最好的掩護,無論秦、楚,都會認為趙國是要攻打函穀關而令秦軍退兵。

    這樣一來,自己占領周邑後轉而兵進韓、魏國,是有絕對的迷惑性的。

    更何況如今楚國、秦國的主力都集中在安陸城,等楚王和秦國反應過來,派人前去前線下令停戰需要時間,兩軍商議合擊之事需要時間,轉而向北進入魏境更需要時間……

    如此長的時間,足夠自己拿下了韓、魏兩國了。

    即便退一萬步講,自己拿下周邑後想要共計韓、魏兩國的計劃很快暴露了,那又如何呢?

    秦軍勢必與楚軍議和,如此秦國吞並楚國的企圖便不攻自破了,這也算是達到了預定的目標。而這樣一來,自己大可以把秦軍退兵的功勞往自己身上一攬,楚國還得好好感謝自己呢!

    即便是在最不利的條件下,楚國就是要跟著秦國來打,甚至是韓、魏兩國也硬著頭皮,拿著為數不多的幾萬大軍來戰,趙國也隻需退回河內便是,若是四國膽敢犯境,在熟悉的河內戰場,趙軍以逸待勞,以守為攻,隻需維持河內的對峙,便是極利於趙國的。

    更何況,趙國還有鐵浮屠,及其適合河內的平原戰場,趙括當然也不介意給秦國的冒牌貨們上一課。

    所以,呂不韋天馬行空的想法,卻給了眾人完全不一樣的思路,而這條思路顯然是更好過前麵兩難的選擇的。

    果然,趙王的眼光就是毒辣!

    想清楚的幾人相視一笑,平原君隨即起身,對著趙括說道:“呂次輔所言,更有利我大趙也,望我王納之。”

    說著,身後幾人也隨即拜道:“臣,附議。”

    剛剛來頗為忐忑的呂不韋看著周圍的附議之聲,臉色的笑容再也藏不住了,頗為驕傲地挺起了胸膛。

    看著在場眾人的反應,趙括表示很滿意,這樣的戰法,顯然也是趙括所喜歡的——可以將戰場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進可攻,退可守也!

    隻不過,趙括的心顯然比在座的各位還要更大一些。

    “諸位愛卿請起!”趙括虛扶一把,卻不論呂不韋所言之正確與否,反而開始侃侃而談了起來:“遙想當年,長平之戰。我軍陷於必敗之境,非廉頗將軍請來魏國十萬援軍,我軍必不敵秦軍也。然經多年血戰,秦趙之戰力顛倒。此時之秦國亦如當年之趙國,無力單挑而贏也。此事,你知,我知,秦軍更知也!”

    眾人頗為不解趙括為何說此眾所周知的廢言,但領導講話嘛,再廢話也隻能細細聽著,更何況,趙括也並不是個無的放矢的領導。

    看著頗有些不解的眾人,趙括繼續說道:“於此不利情況下,秦軍何能勝我焉?其一,便是窮兵黷武而迅速並楚,吞其千裏河山以期與我大北並立也。然此策,兩年之前,在秦國未曾一舉攻下安陸城時,便已經注定了它的失敗!

    即便是如今的楚國如同當年之齊國一般,投降於秦國,其實際也已經晚了。首先是以楚國之製度,中央集權極弱,即便楚王投降,亦不代表麾下的貴族們全部投降,秦國收攏整合還需時日;

    其次,我大趙已經完成了北方的一統,並行‘士紳一體’之策,頗得民心,在經濟、人口上已經超過秦、楚的總加。故,即便吾等放任秦國吞並楚國,其依然不是我大趙的對手。”

    一番話語,令在座的各位更懵了!怎麽的?還不準備救援楚國,要放任秦國攻陷楚國了?

    趙括隨之一笑,繼續說道:“當然,所謂當局者迷!秦國上下或許並沒有意識到此事,又或許已經意識到了卻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但無論如何,此事能給我們的提示是:秦軍攻楚,打不倒、追不上我大趙!

    而吾等決不能以秦國上下未曾意識到該事實而去揣度秦軍的意圖。

    換言之,若我是秦王,在我明知即便兵不血刃地拿下楚地也解決不了失敗的命運時,是繼續無謂的掙紮,窮兵黷武地死磕楚地,還是另辟蹊徑於必敗之中求生呢?”

    趙括見眾人還是有些迷茫,隨即繼續說道:“簡言之,今日之秦國,便如當年長平之戰中的趙軍,困守不前要敗,出兵攻擊也要敗,若我為秦王,還有何種辦法能夠打敗如今的趙國。”

    說著,趙括看向眾人。

    “我王之意,秦人又在效仿王上當年之故事,乃行偷天換日之舉,陽攻楚國,實則是引誘吾等入局,在就外力,合擊我軍?”李牧率先想到了一種可能。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是自己太飄了!當年“五國攻趙”反擊戰的勝利給了趙人太多的信心,這幾年的豐收與兵力的擴充更給了在場諸人無限的底氣。

    飄,實在是太飄了!

    若真如李牧所猜想的那般,如今恐怕其餘四國已經再度達成了共識,而楚王一次比一次急切的求救,不是因為秦軍攻擊太猛烈,而是怕聯盟的暴露。

    而如果在此情形之下,趙國按照剛剛呂不韋的想法,以上黨、邯鄲之十餘萬兵力入周邑而攻韓、魏,恐怕一頭便會紮入聯軍的口袋陣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也唯有如此布局,才有可能打敗百戰百勝的趙軍,進而瓦解調趙國一統的目的。而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消滅,四國的聯合不是不可能,甚至這次的聯合要比當年的五國攻趙更加的緊密而團結。

    想到這些,平原君試探著問道:“我王!可是秦宮之中傳來了什麽消息?”

    趙括搖搖頭,說道:“非是秦宮之中有消息傳出,而是行百裏者半九十,吾等多年籌劃,越到了後麵便越需要謹慎對待,此戰落下帷幕,則眾國再無半點機會,也因此吾等再小心也不為過!”

    平原君聞言也不住地點著頭,即便是誤會了諸國,用牛刀去殺雞,也不過就是浪費了一些糧秣而已,而相對於統一大業而言,些許糧秣軍械的損耗簡直不值一提。

    至此,大家也終於明白了趙括的意思:此戰雖非最後的一戰,卻是需要集中全趙之力來打的,定頂乾坤的一戰,也將是空前絕後的一戰。

    “敬聽我王吩咐。”四人相視一眼,顯然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興奮之情,隨即起身應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