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造紙工坊

字數:6494   加入書籤

A+A-




    

    此時,畢嵐的心已經跳得砰砰響,但他還是強忍著悸動,矜持道“陛下所取‘龍骨水車’之名遠勝於翻車十倍,隻是水車能應用於民全賴陛下,臣不過微末之功,斷然不敢以姓氏冠之。”

    “不必推辭,就這麽定了。屆時第一架畢氏龍骨水車造成後,就放在西苑之中,朕會親自題名於上,以示紀念。”劉宏堅決道。

    “叩謝陛下!臣必定按陛下教導,將龍骨水車改進到最優程度。”在王甫、程璜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下,畢嵐大禮叩謝。

    “不是按朕之教導,而是以服務於民為前提,使之性價比更高,實用價值更強,製造更容易。”劉宏糾正道。

    “謹遵聖諭!”畢嵐再拜。

    劉宏無奈地搖了搖頭,轉移話題道“水車改進之事暫不著急,朕有另一件任務交由你辦。”

    “請陛下吩咐。”

    “聽說你對製作蔡侯紙頗為精通,是否?”

    “臣對造紙流程知之甚詳,卻算不上精通。”

    “如此甚好。”劉宏點頭道

    “近日裏籌備殿試事宜時,朕發現需要竹簡甚多,且使用多有不便,而帛書又太貴,於是就想起了蔡侯紙。

    可是朕發現蔡侯紙卻因滲墨等質量問題而不堪一用,遂想著是否能對造紙技術加以改進,以提高紙張質量,達到實用程度。

    你既然熟悉造紙流程,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如何?”

    “臣必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畢嵐不敢猶豫,高聲答道。

    “好!”劉宏大讚。

    “自今日起,你卸任掖庭令一職,給朕籌建一所造紙工坊,一應人手任由你從宮內各處調集,尤其是有造紙經驗的工匠,全征調過來,黃門令要予以協助,。”

    “唯!”畢嵐與王甫都躬身答道。

    “黃門令和程常侍先去忙吧,朕有事需與畢嵐單獨相商。”

    “臣告退。”王甫與程璜各自看了眼畢嵐,心不甘情不願地退了出去。

    “對於改進造紙技術一事,你有多大把握?”劉宏問畢嵐。

    見畢嵐支支吾吾,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宏又道“實話實說即可,朕不會怪罪於你。”

    畢嵐這才囁嚅道“對造紙之事臣雖有接觸,卻並未深入研究過,由此實無多大把握。”

    “先說說你的想法。”劉宏未置可否。

    畢嵐沉吟片刻,答道

    “臣聽說,早在先漢時,就已經有了紙,隻是那時的紙與蔡侯紙相比,更難以用來書寫。

    既然蔡侯能改進造紙術,使紙達到可用來書寫的程度,就說明蔡侯的改進方向是正確的。

    由此臣以為,隻要參照蔡侯當初改進的思路繼續優化造紙術,就一定能使紙張滿足書寫的要求。”

    見劉宏點頭,畢嵐心中有底了,繼續道

    “當初蔡侯主要從改進造紙流程和挑選造紙材料兩方麵進行,臣也打算這樣做。

    改進造紙流程需要召集有造紙經驗的工匠,集思廣益,這一點比較容易辦到。

    而挑選材料方麵,須在蔡侯紙所用材料基礎上反複試驗,找到更好更合適的材料,這需要大量時間,也需要運氣,臣不太有把握。”

    “很好,你的思路很清晰,也很有見地,說明朕沒有用錯人。”劉宏讚道。

    通過畢嵐的一番話,劉宏就知道這個畢嵐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的確是個可以重用的發明達人。

    “朕也對造紙術有過了解,所得思路與你大體相仿。

    要改進造紙術,無外乎改進造紙工序和選擇合適材料兩方麵。

    朕有些想法,你可以聽聽,或許會有些幫助。”

    “還請陛下賜教。”畢嵐恭敬道。

    如果是以前,他聽到劉宏這樣說,大概會不以為然,最多隻會敷衍一番。

    而經過之前劉宏談到改進龍骨水車的建議之後,畢嵐已經把劉宏當成了大行家,哪裏敢有半點馬虎。

    劉宏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道

    “從蔡侯紙製作可以看出,目前造紙工藝已經相對成熟了,隻需要在此基礎上做些優化即可。

    朕以為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優化工藝,盡可能提高效率,節省造紙時間和人力;二是建立標準化流程,對每個工序環節都建立操作規範,以此提高紙張質量以及紙張出品率。

    嗯,關於這些,朕寫了個綱要,上麵有解釋說明,你看過就明白了。”

    劉宏從麵前的一大堆帛書中找出一卷,遞給畢嵐。

    “這上麵還有一個清單,是朕圈定的需重點研究的造紙原材料種類。

    你可以將這些材料全部找來,一一試驗比較,從中找到目前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或幾種。”

    畢嵐滿懷詫異地打開帛書,果然看到上麵寫有“造紙原料”一項。

    【桑麻皮、楮樹皮、青檀樹皮、麥草、稻草、竹子】

    除了一個“麻”字與蔡侯紙相關之外,其他全是畢嵐沒想過的,這些真的都適合用來造紙嗎?

    畢嵐心中很疑惑,卻不敢提出質疑。

    看著畢嵐的表情,劉宏解釋道

    “朕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些材料都很適合用來造紙,而且是相對容易獲得的材料。

    當然,朕不排除還有其他適合造紙的材料,但目前無需耗費時間、精力去找。

    你隻要把這幾種材料研究透徹就行了。”

    “唯!”畢嵐將疑慮和好奇都壓在了心底。

    他已經打定主意,安心當天子陛下的工具人得了,陛下說的一些名詞他都不懂,可見陛下的遠見卓識遠非他所能比,反正陛下怎麽說他就怎麽做吧,再怎麽也是有功無過的局麵。

    另一邊,劉宏也是懶得扯理由解釋憑什麽圈定這幾種材料,事實上這隻是他前世的相關知識記憶而已。

    他前世曾專門了解過古法造紙相關知識,記得桑樹皮是左伯紙的主要原材料,楮樹皮是桑皮紙的主要原料,青檀樹皮是宣紙主要原料,而麥草、稻草、竹子這幾種更是明清大規模造紙所用的主要材料。

    劉宏不會因為擔心被人懷疑資料來源而不說,有現成的捷徑不走,非要藏著掖著讓手下摸黑過河,那是愚蠢的行為。

    “朕雖然知道這幾種材料都適合造紙,但是並不清楚哪種材料造出的紙張更好,這就需要你去試驗了。

    朕建議你先弄清楚各種材料所造出紙張的特點,然後再考慮材料組合配比,確定最佳方案。

    關於試驗方法,朕也寫在了帛書之中,你到時自行研究。”

    “唯。”畢嵐精神振奮起來,“有陛下運籌帷幄,臣定能完成任務,若有差池,甘願受罰!”

    “好。”劉宏很滿意畢嵐的精神頭,不過又叮囑道

    “朕必須強調的是,所有試驗過程及數據,一定要做好記錄,方便後期參考分析。

    還有就是,造紙對朕及社稷有大用處,造紙術須列為重要機密,工匠及檔案均要嚴格管理,不得隨意流出。

    除朕以外,你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任何造紙術相關信息。”

    “遵旨。敢問陛下,造紙工坊建在何處?”畢嵐知道若要保密,工坊所在地的位置非常重要。

    這個問題劉宏也早有考慮。

    “雒陽西郊上林苑,具體位置需要你去實地考察,盡量滿足造紙所需。你先選好位置,籌備修建事宜。至於保密性,待修建完成後,朕會派遣軍士協助於你。可否?”

    “臣明白了。還有一事,臣可否征召民間造紙工匠?

    臣聽說昔日有蔡侯弟子及跟隨蔡侯造紙之工匠出宮,歸鄉隱居。

    那些人可能比宮中匠人及臣都更精通造紙,若能征召入宮,定能有所幫助。”

    “可以。造紙之事交予你,你即可酌情處理。

    不論宮內宮外,看上誰,你直接去請就是,不過征召工匠,均需遵循自願原則,不可強製,隻可以福利誘之。

    此外,還需關注製墨人才,墨與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與畢嵐又商討了一些相關事宜之後,劉宏就讓畢嵐出去了。

    對於畢嵐這個既聽話又有才能的工具人,劉宏還是比較滿意的,心情大好之下,他拿起之前蔡邕呈遞的那份應詔者名錄,隨意瀏覽著。

    忽然,一個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李儒李文優,左馮翊郃陽人,太學博士弟子……】

    劉宏瞳孔微縮,這個李儒是那個在董卓麾下助紂為虐的毒士嗎?

    竟然還是太學博士弟子,不走太學通道,卻應詔自薦,看來很自信啊。

    要不要用這家夥呢?

    劉宏一邊用手指按揉著太陽穴,一邊回想著記憶中李儒的生平事跡。

    演義中的李儒出挑得很,算得上是整個漢末三國時期第一個出場的一流謀士,董卓的不二謀主。

    董卓的諸多戰略決策都有李儒的身影,而且李儒也表現出了一流智囊水準。

    勸董卓進京勤王,挾天子以令諸侯,廢立皇帝權霸朝綱,示弱遷都瓦解諸侯聯盟……

    在董卓被全天下士人抵製的情形下,李儒幾乎以一己之謀將董卓推上了人生巔峰。

    可惜董卓得勢之後太過猖狂,誌得意滿又看不清形勢,不聽李儒勸諫反而相信注定不是同路人的士人,以致於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董卓的敗亡並非李儒的責任,甚至李儒還預見了董卓的結局,可見李儒的卓越本事。

    史實中的李儒表現要稍弱一些,可能是陣營原因,並沒有得到多少記述。

    但僅憑史實記載李儒官至郎中令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他是個人才。

    才華這一點毋庸置疑,真正令劉宏猶豫的是李儒的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