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道考題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A+A-




    

    又是清晨,劉宏一行離開魯陽關,向南行進。

    出關之後,地勢漸低,直至峽穀底部。

    此時道路頗窄,勉強可供兩乘馬車錯行,彎道頗多,蜿蜒如蛇,路側的穀底還有湍急的溪水流過。

    峽穀兩側山高林密,端是險要非常。

    若再加上後方的魯陽關,從軍事上看,此處必定是易守難攻的寶地。

    “先生,這條路可有名字?”劉宏邊勒了勒韁繩,讓馬以龜速前進,邊問身側的劉陶。

    劉陶馬術很差,好不容易才降下馬速,卻已經越過了劉宏的馬頭。

    他索性讓馬停駐下來,尷尬地看了看劉宏,見其不在意,這才擦了擦額頭細汗,答道

    “此路名為三埡路,因為有三道埡口而得名。我們所在魯陽關為第三埡,向南走至分水嶺為第二埡,再向前至百重山為第一埡。”

    很顯然,劉陶對於南陽很是了解,幾乎是了如指掌一般。

    “說起這個三埡路,還有一個與光武皇帝相關的‘神鴉引路’傳說。”

    “噢?講來聽聽。”劉宏興趣盎然。

    其他人也近乎停了下來,一個個豎起了耳朵。

    劉陶緩緩道

    “據說,當初光武帝南陽起兵初期,由於兵少,被王莽軍隊追殺。

    光武帝順三埡路向北疾行,至第一埡百重山前迷路,正不知所措時,忽然一隻烏鴉從埡口飛來,叼起光武帝頭上的佩環而去。”

    由於此時天方微亮,穀中並無行人,劉陶的說話聲在寂靜的山穀中顯得很清晰。

    見眾人都聽得入神,劉陶繼續道

    “光武帝本在困境之中,幹脆緊追烏鴉不放,卻正好進入埡口而暫時脫險。

    進入第一埡後,那烏鴉將佩環傳給了另一隻烏鴉,光武帝又繼續追著第二隻烏鴉前行。

    如此一直追至第二埡、第三埡,烏鴉如同接力般,將佩環不斷下傳,輪流為光武帝銜環引路,直至魯陽關下。

    這才使得光武帝順利通過三埡路,擺脫險境,最終到達汝洛、河北,而成就中興大業。”

    “這山裏的烏鴉那麽神奇?”典韋甕聲甕氣地驚叫道。

    “傳說,傳說,我也不知真假。”劉陶攤了攤手。

    “不過此地百姓中倒也流傳著這個故事。我還聽說曾有朝臣上奏光武皇帝,請將三埡路改名為三鴉路的,就是將埡口的埡改成烏鴉的鴉。料想即是以此為根據吧。”

    “那可曾改名?”呂布問。

    “未曾。”劉陶搖頭。

    劉宏也有些好笑。

    這種事除了當事人或者當初講出這故事的人外,誰又能知道真假呢,隻能說信則真,不信則假。

    反正劉宏是不大信的,畢竟這封建時代,哪個開國君主不伴隨點異象傳說,就好像不夠眾望所歸似的。

    他又想起被後世津津樂道的位麵之子的事,一時興起,幹脆問了出來。

    “我聽說,當初昆陽之戰,世祖亦是得益於天助,可有其事?”

    (世祖為光武帝廟號,劉宏作為其直係後代,以廟號相稱。)

    為避免鬧笑話,劉宏沒說三千破四十萬,隕石天降之類。

    劉陶點頭道“此倒是確有其事,漢書有載,王莽遣軍四十餘萬,號稱百萬圍困昆陽。光武皇帝總兵力不到兩萬,出陣者數千。

    光武帝身先士卒,突襲敵軍,先殺潰萬餘人,此時突然天降暴雨,大風飛瓦,山洪暴發,王莽軍被淹沒者無數,就此全軍潰敗。”

    好吧,劉宏暴露了自己是個不讀書的人,身為皇帝,卻連開國老祖的高光時刻都不知道。

    不過當他看到其餘眾人也大多不知此事,好似還深信不疑的樣子,又不覺得難為情了。

    他更在意的是,這年代的人對於怪力亂神、天道異象之類還真是沒有多少免疫力啊。

    也是,讖緯之學都能大行其道,成為儒學正宗,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呢?

    就連兩千年後都免不了抽簽算命啥的,何況這個科學尚未萌芽的時代。

    劉宏又想起了他托夢先知的事,將來他在後世人眼中,會不會也成了像光武帝這樣的位麵之子?

    有點難搞啊,他一方麵想著打擊災異之說,剪斷天人映射對於皇權的束縛,一方麵卻又在利用夢境、神遊之說來蠱惑眾臣。

    這兩方麵應該可以斬斷牽連吧?劉宏心裏也不太確定,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其實他很清楚,在他心底,也是存在著某種忌諱的,畢竟他穿越到這個時代也是一種難解之謎。

    在劉宏走神的時候,呂布與傅燮探討起了兩萬戰勝四十萬的可能性。

    這些人之中,隻有傅燮是正正經經帶過兵,打過仗的,而呂布隻參與過最多十多人的小股廝殺,可是他對自己的武力迷之自信。

    由此他們的討論有如雞同鴨講,注定難有什麽結果。

    “哇——哇——”

    忽然,從前方的山林裏傳來陣陣烏鴉的叫聲,那聲音嘶啞難聽,卻似乎透著某種神秘感,直接令眾人安靜下來,全將目光投了過去。

    可是那裏除了密林,什麽也看不到。

    烏鴉的叫聲一向是與不祥聯係在一起的,雖然剛講過神鴉引路的故事,可劉陶還是略顯憂慮地看向劉宏。

    劉宏知道他的意思,擺了擺手,渾不在意道

    “既然神鴉引路的傳說源於此地,那就說明,此地自光武朝時,就為烏鴉棲息地。有烏鴉,聽到烏鴉叫就不足為奇了。

    我覺得,烏鴉隻是長得醜點,叫聲難聽點,不必在意那些牽強附會之說。

    說不定是為世祖引路的神鴉在與我打招呼呢?”

    劉陶隻能點頭回應。

    這時,典韋忽然道“公子若不喜歡,俺去把那烏鴉宰了,就是不知道那鳥肉好不好吃。”

    “哈哈!”劉宏開懷笑道,“隻聽烏鴉叫聲那麽難聽,就知道烏鴉肉定然也不好吃。此地神鴉有靈,咱們就別去打擾了。”

    見眾人似乎還在因為烏鴉叫聲而介懷,劉宏道

    “既然來了南陽,我就出兩道與南陽相關的題考考汝等。”

    出題答題是劉宏在上林苑玩的常規項目,平時打獵時經常出題讓眾將探討,相互較量。

    由此這裏除了劉陶,其他人都不以為怪,反而都期待地看著劉宏,等他出題。

    劉宏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移過來,於是緩緩道

    “第一道,若有叛賊占據南陽,並屯重兵於魯陽關,威脅雒陽,朝廷該如何剿滅?

    第二道,南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居天下之中,交通四方,且為戰略要地,有山河為屏,易守難攻,更是世祖光武皇帝龍興之地,實在是理想的定都之選,可當初為何未被定為我大漢京都?”

    “汝等不必現在回答我,甚至可以不回答我,隻希望汝等能夠認真思考,找到答案。”

    說著,劉宏又看向劉陶。

    “子奇先生不必答這兩題,我單獨為你出一題如何?”

    劉陶點頭,“請公子賜教!”

    “世人都說,南陽之富,冠於天下,可為何南陽每年上繳朝廷之賦稅卻大大不如?如何才能改善此種狀況?”

    劉宏說完,一揮馬鞭,胯下馬頓時疾馳而出。

    劉陶臉色卻為之一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