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追查線索

字數:4129   加入書籤

A+A-


    黑胡子和大花背兩個一個是長得粗獷,一個長得凶惡,但不是有勇無謀之輩,否則也不會在200多號人裏被公推出來做了隊長。
    一聽原林這麽說,當下就猜到他要兩人答應什麽了。
    黑胡子一臉不樂意,不正眼看原林和大花背,大花背瞥了一眼,也傲氣起來,剛才打得那麽狠,當我沒脾氣啊!
    得,退一步吧,事情突然發生,但有些東西得慢慢平複。原林改了原本的要求,說道:“在事情沒有調查清楚之前,我不管你們兩個什麽仇怨,但凡再聽到,你們要打生打死的,或是你們手下的人要搞事,我隻找你們兩個,統統滾出去!我北落師門,不允許有任何破壞團結的因素存在!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嗎!”原林拉長聲音強調了一遍!
    黑胡子和大花背趕緊挺身立正回應:“明白!教長!”
    這要求已經很輕了,兩人肉搏和大哭之後,渾身力氣都耗光了,火氣自然也就耗得差不多了,至於心底的仇恨和疙瘩,在兩人講述各自悲慘時,竟然都有些同情對方。
    所以教長隻提出不讓兩人繼續生死決,還是能接受的。
    至於下麵的人,手下之間其實關係都挺不錯的,因為以前兩個老大關係很好,隻要上麵不刻意仇視,下麵的人是不會亂來的。
    有些疲憊的揮手讓兩個黑臉大漢離開,結果兩人爭相恐後,都怕在這裏待太久,在門口擠在一處,兩人的體型不允許他們同時擠出去,一起發力擠了兩下之後,又都退了回來。
    尷尬的互看了一眼,大眼瞪大眼,最後也不知他們怎麽分了個先後,各自出去了。
    這也算意外收獲吧,看來老天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先遇見了盧晚昔,這會兒營地裏又有兩個當事人。
    事過二十年,自己總能查到些蛛絲馬跡。
    而且,這兩位難兄難弟的悲慘人生如果不拿到一起來比較的話,還真容易讓人蒙混過去。
    誰能想到,這麽大的事情,背後還藏著深水呢,或許有人想到了,但想到的人誰敢說?
    這二十年一過,就更沒人提了。
    近萬人口,兩大家族,就這麽消散在時光裏。
    如今原林開始查了,又是兩個得力手下,加上章五同的話本,原林摩拳擦掌,充滿了幹勁。
    這兩起滅族慘案,其實除了抄家發配路上死絕之外,還有一個驚人相似之處。
    那就是案件的主謀,那兩個難兄難弟的爹,都是陣前擒殺!
    李郃國那個說是要造反殺王,擒殺也還說得過去,王鼎國呢,借外出查案的機會勾結西蠻,鹽鐵糧草換馬匹?
    這種事情,還需要親自交易?為什麽也被臨陣擊殺了?
    當事人一死,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辯解的機會!
    最後各種鐵證坐實,該殺的殺,該流的流。
    不過問題就是,李郃國是被王鼎國舉報的,而王鼎國是被盧照沙當場截獲擊殺的。
    盧照沙的人品已經蓋棺定論,他沒有問題,那就隻能是王鼎國的問題。
    而且後來鐵證如山,王鼎國已死,大家除了驚歎這人藏得如此之深,就沒人去質疑這事另有隱情了。
    但在原林看來,這根本就不合理好嗎。
    王家多少人,在大窊還是西蠻邊陲?他不知通敵是什麽罪?但罪證被別人拿得那麽瓷實,這要沒鬼才怪了。
    於是原林讓特科的學員們都開動起來,給我搞情報,學到的東西要用得上才行。
    關於王家和李家的情報,盡管封存但也不是查不到,就看花多少功夫了。
    原林對照情報,時常叫來大花背和黑胡子,對照他們的記憶來印證情報裏的內容。
    這一查不打緊,讓原林意外的是,這兩起案件背後的真相,恐怕比自己預估的還要驚人。
    首先王鼎國的身份,王家竟然是皇都大族,而王鼎國的身份更不簡單,年幼時就是皇子陪讀,他應該是八賢王玄驚的鐵杆支持者。
    這些大族都是這樣,如果有機會,就在皇子還小的時候開始和皇子一起進讀,這叫近侍,若能一同成長起來,那關係可大不一般。
    所以王家是有支持八賢王,做從龍之臣的心思的。
    這麽一大族人,都在大窊身居高位,而且從皇都跟著八賢王一直到楚州,這是不離不棄,從龍到底嘛,這種家世背景,通敵叛國,圖什麽啊!
    圖西蠻人長三條腿嗎?
    根基就立不住,這種證據拿出來也有人會信?
    也就是楚州這邊不了解王家的背景,才會被那些證據蒙蔽了雙眼吧?
    還有,王鼎國構陷其餘大臣的案子,隻怕許多也是真的。
    因為很多大臣都是和前任楚州王有關係的,沒能在戰場上清算他們,就隻能在政治上清算了。
    李家就很不幸的成為其中之一。
    但這種事情,到底是王鼎國揣摩上意自己決定的,還是得了什麽吩咐再去做的呢?
    不管怎樣,原林已經看出來了,他就是八賢王的黑手套,屬於那種專門幹髒活做陰私下作手段的人,有些事情八賢王不好明著做,必須有絕對忠誠的人替他做。
    但這個人,這種事,若是做太多了,其結果就可想而知。
    八賢王永遠是高大賢明的楚州王,手下若出現了奸臣,是絕對會嚴懲不貸,絕不姑息的!
    隻是沒有爆出王鼎國通敵叛國案之前,卻沒人能扳倒這個大奸臣,說明他的後台穩如泰山,情報上也沒有記載有多少柬官批判王鼎國這個人如何如何,隻在出事之後才惡評如潮。
    說明那些文官都很清楚嘛。
    但是這事兒沒證據,這種事情不可能有證據的。
    甚至上位者真正想要對付誰,根本不用明說,隨便什麽時候一句暗示,一個眼神,下麵就有人分析老大的心裏所想,自然會去辦那些事情。
    這是一種官場的術,要一切盡在不言中就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後來還專門發展出一個詞,叫潛規則。
    在王鼎國這邊隻剩下猜測,那麽李郃國那邊呢?
    王鼎國是幹了太多髒活兒,估計早就被安上了罪名,隻等一個合適的時機,隻有他死了,所有罪都扛了,賢王才能是賢王。
    李郃國是為什麽會被安上造反的罪名?
    他又做了什麽?
    這得看看,他在賢王那邊到底是個什麽角色。
    殿前司禁衛,是守護王的最後一道防線,就連每個士兵都肯定是要層層審查的。
    李郃國雖是楚州舊部,但能擔任這種要職,顯然是極得信任的。
    至於史官寫的什麽賢王虛懷若穀,心胸寬廣,原林持保留態度。
    李郃國能得到賢王信任,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他被誣蔑為謀反,也一定有原因的。
    原林細細的捋著那些細節,還真被他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