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梁山封禪
字數:8839 加入書籤
眾將都有些疑惑。
如果說在大通道以北放任王信布防,從而讓雨化田騰出手來的話,那還可以理解。
現在宋軍全都跑到大通道以南了,再加上原本就布防在那裏的兵馬,倘若給他們時間,他們必然會在汴京以北四百裏的廣袤疆土上,層層布防。
再有秦漢隋三國兵馬以及三國後續援軍的相助,再想像這樣勢不可當地橫推,恐怕不可能了。
另外,蕭綜趁著大宋南部守備空虛,據說已經連下二十城。
如果讓他以這個勢頭打下去的話,那麽整個大宋南部都將落入他的手中。
大唐這不是為他國作嫁衣裳嗎?
龐統沉吟良久,突然道:“莫非這是陛下和梁帝做的一筆交易?”
李韜指了指他,大笑道:“看來什麽都瞞不過鳳雛啊!朕這也是想讓宋帝陷入兩難的境地,逼他發瘋!”
“逼他發瘋?”
戲誌才也想明白了,躬身道:“陛下當真智慮深遠。大宋南部是一塊肥肉,但也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世人都道陛下在滅宋,殊不知陛下在滅宋的同時,也在圖謀大梁。”
此話一出,李塤、李存孝等人都像是被人拍了一下腦門,恍然大悟。
陛下就是陛下。
排兵布陣從不拘泥於一城一地。
攻邦滅國也不僅限於一國一帝。
高啊!
李韜笑道:“給宋軍布防的這段時間,朕也不能閑著。朕準備去一趟梁山泊,然後在梁山封禪。”
“龐愛卿,你這就擬詔,昭告天下,然後讓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們,好好準備!朕會帶著你們一起登上梁山封禪!”
他們披著新馬甲潛伏了那麽久。
雖然說因為大宋朝廷廣為宣傳,現在不僅宋人,就是天下人都知道他們是唐人偽裝的了。
但因為他們在這一帶放糧發鹽,而且親近百姓,很多宋人已經不在乎他們的真實身份如何了。
如今大唐兵馬又一路橫推到了這裏,還有天啟那等“模板”在,其實有不少大宋百姓還巴不得大唐能夠早點解救他們呢。
所以李韜不想等回到長安了才讓他們恢複真身。
而是就現在,就在梁山泊,就以封禪這等莊重且宏大的形式,給他們加官進爵,好好地封賞他們。
龐統、戲誌才和眾將再次震驚了。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封禪通常是各國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為祭祀天地而舉行的大典。
一般在名山舉行。
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帝國大事。
需要長時間籌備。
如今就這麽倉促地舉行,而且還是在大宋的疆土上,在梁山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是不是太隨意,太草率了?
李韜看出了他們的不解,淡然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誰說封禪一定要選名山大川了?朕覺得梁山在滅宋之戰中居功甚偉,而且八百裏梁山泊何其壯觀?”
“如此人傑地靈的地方,當龍盤虎踞,以隆重大典昭告天下,名揚環宇!”
這話讓龐統和戲誌才熱血翻湧,也篤定此舉對於梁山泊兵馬而言要遠超加官進爵。
隻是不知為何,他們總覺陛下此舉還有其他謀劃。
他們也不好多作揣測。
辦好梁山封禪大典才是當務之急。
當消息傳到汴京後,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的趙禎氣得把奏折撕得粉碎,攥起拳頭猛砸了一下書案道:“他李韜欺人太甚,妄想以重兵滅我大宋也就罷了,竟還想在梁山舉行封禪大典!”
晏殊眉頭藏怒,語氣憤然道:“他先杜撰那《水滸》禍我民心,隨後又讓一幫唐將潛入梁山泊,偽裝成我宋人造反,現如今竟還公然在梁山為他們正名,簡直無恥之尤!”
“他還沒滅了大宋呢,便急著把大宋踩在腳下,肆意羞辱了!老臣願前往軍中,整軍督戰,伺機滅了那不知好歹的黃毛小兒!”
朝中擅戰大將本就寥寥。
種世衡死後,僅靠王信一人,恐怕獨木難支。
他氣憤歸氣憤,但李韜沒有繼續南攻,而是選擇去梁山封禪,無疑給了大宋兵馬喘息和布防的機會。
這種機會不容錯過。
“不可!”
站在他前方之人一口否決。
那人廣顙豐頤,嚴毅沉穩,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心。
他不是別人,正是爵封鎮王,人稱“八大王”,官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賜讚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的趙元儼。
“你乃陛下肱骨,朝堂之事離不開你。”
他先轉頭衝著晏殊說了一句,然後麵朝趙禎,緩緩地跪在地上道:“官家,江山被蠶,社稷危急,臣雖然是一把老骨頭了,但自認說話還有人聽,遂主動請纓,率犬子趙允熙前往軍中,和王將軍一起布防北方,拱衛汴京,再擇機將唐賊滅殺!”
趙允熙現在官拜右監門衛將軍。
他還有一子名為趙允良,官拜大將軍,領舒州刺史,目前正率軍和南部的梁軍對戰。
“鎮王怎可跪朕?是朕愧對列祖列宗,也有負您的教誨啊!”.
趙禎兩眼發紅地跑到趙元儼麵前,斷然拒絕道:“朕深知您力挽狂瀾之心,但汴京不能沒有您坐鎮!朕已準備禦駕親征……”
他話都還沒說完呢,便遭到以趙元儼為首的宗室大臣,和以晏殊為首的朝廷重臣的反對。
不是每個帝國的皇帝都像李韜那樣發瘋,動不動就禦駕親征的。
也不是每個帝國的皇帝動不動就披掛上陣,萬事不懼的。
汴京這個時候怎麽能沒有皇帝坐鎮?
大宋也承受不了軍中失帝的代價。
最終趙禎鬆口了。
他緊緊地握著趙元儼那早已滄桑的手,泣不成聲:“都是朕無能,讓您一把年紀了還代朕北征!”
趙元儼也是老淚縱橫:“這是為人臣子的本分!恨臣不能年輕幾十歲,不然臣必親自上陣,宰了那王八羔子!”
見他們這般,眾臣無不動容,也是跟著抹眼淚。
他們都沒有想到李韜會突然出現在焦城,把十六萬四國援軍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焦城大捷。
也沒有想到李韜又回到邊境,暗中指揮四十多萬大軍無視四國聯軍,直接往南橫推。
在雙方兵馬陷入苦戰的時候,他又立馬現身,親手殺了種世衡,衝垮了四國聯軍。
這相隔不久的兩場大戰無疑讓大宋元氣大傷。
再加上南部有蕭綜親自統率兵馬攻城略地。
接下來若是不倚仗秦漢隋三國兵馬,大宋恐怕真的要步大清的後塵了。
文彥博適時道:“官家,自焦城之戰後,秦漢隋三國迅速調集了更多兵馬,駐紮於我大宋南部邊境,現在隻等官家的旨意。”
“臣以為這三國雖不可不防,但隻要處置得當,必能助我大宋收服失土,反敗為勝。”
趙禎拍了拍趙元儼的手,回到龍椅前坐下道:“說下去。”
文彥博道:“如今唐軍和梁山泊的那些反賊聚在一處,兵馬多達五六十萬!我大宋兵馬近來又損失慘重,目前北方能用之兵恐怕不到三十萬。”
“臣覺得可調動一部分禁軍南下對付蕭綜,然後可讓秦漢隋各增兵八萬,補充到李信、衛青和宇文化及的麾下,這般才能與李韜有一戰之力,同時也可避免三國倒戈相向,借機分食我大宋。”
在他看來,如今的大唐太強大了。
李韜又是禦駕親征。
隻要新構築的防線能夠阻止唐軍繼續南下,並且也有反擊的機會,那麽李信、衛青等人便不會反過來對大宋動手。
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且如果他們真動手,也會選擇在大宋南部。
畢竟北部聚集了太多唐軍。
在唐軍的眼皮子底下分食大宋,得不償失。
所以構築防線的同時,將大梁兵馬驅逐出大宋,或者說遏製住蕭綜眼下的攻勢,乃是大宋的重中之重。
以趙允良所率的那些兵馬,顯然不行。
必須要出動禁軍了。
晏殊並不讚同:“隻要汴京尚在,李信、衛青等人便不會倒戈。遏製蕭綜固然重要,可保衛汴京同樣重要。”
“若是調動禁軍南下,李韜突然派一路兵馬繞道大梁,奇襲汴京,到時……”
他沒有再說下去了。
因為後果難以想象。
而且皇帝僅是聽著便臉色蒼白了。
禁軍可是大宋最後的底牌。
無論怎麽看,這麽急著亮出底牌都不是明智之舉。
文彥博據理力爭:“晏大人此言差矣。文某隻是說調動部分禁軍,文某也知汴京不容有失。眼下情況危急,必須靈活調動兵馬,不然大宋南北皆失,留著那十萬禁軍又有何用?”
晏殊被說得臉紅脖子著粗。
不過他還是堅持己見:“李韜用兵向來詭詐,禁軍決不可輕易調動。臣以為可讓秦漢派兵,和隋軍一起先攻破大梁邊境兵馬,然後再攻入大梁,三國分食大梁!如此那蕭綜必然退兵!”
頓了頓,他繼續道:“而這無疑也是一塊試金石。若是三國願意如此,那表明他們當下願與我們勠力同心對付李韜,並無二心。若是不願,那我大宋接下來的兵馬調動恐怕要慎之又慎了。”
這話說到趙禎心坎上了。
他頻頻點頭道:“正麵對敵不如禍水動引。蕭綜自從徹底倒向李韜後,太過猖狂了!朕亦覺得該讓他嚐嚐大梁被諸國分食之苦!”
“到時朕可派出數萬禁軍參與分食,如此也能鞏固汴京以東的防守。”
大梁邊境距離汴京最近的地方隻有不到兩百裏。
以騎兵突進的速度,這樣的距離是十分凶險的。
以前倒還好。
蕭綜不敢直接對汴京下手。
現在不一樣了。
而且李韜若是冷不丁地派兵來攻,那將令整個大宋難以承受。
他拿定主意,正準備按照晏殊所言下旨,一個公公連滾帶爬而來道:“官家,官家,八百裏急報,那李韜和雨化田突然率著一路大軍,從汴京正東打來,一路勢如破竹,恐怕很快就會兵臨城下!”
“……”
趙禎震驚得雙手撐椅,嘴角直抽,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這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他們還在商議此事呢,對方就率領大軍攻來了……
可李韜不是要在梁山封禪嗎?
怎麽又忽然出現在這裏了?
他難道還會飛天遁地不成!
“李韜……”
趙元儼心亂如麻道:“他在大通道以北給了王將軍招攬散兵,布設防線的機會,恐怕就是為了讓雨化田騰出手來,為奇襲汴京做準備。梁山封禪之說應該是他故意放出消息,迷惑我們。陛下,老臣願率禁軍前去阻截!”
若是汴京失守,北方的防線就是固若金湯,那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趙禎還處在驚慌之中呢。
他這次算是切身領教到李韜的可怕之處了。
他們能想到的,李韜已經在做了。
而且是環環相扣,根本不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
大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他緩了緩心神道:“有勞鎮王率領兵馬前去阻攔,朕這就下旨調遣北方兵馬前來馳援。”
“臣……遵旨!”
趙元儼伏拜於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九拜大禮,隨後離開。
趙禎知道他已經視死如歸,不免心如刀絞。
然,他已經沒有幾個這樣的心腹能臣能夠倚仗了。
惟願他能攔住李韜,哪怕多拖延一些時日也行。
是夜。
一直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趙禎又被驚到。
汴京城中火光衝天。
有十幾處地方同時走水。
還有不少官吏在府中被殺。
城中亂成一片。
不知道的恐怕還以為李韜已經攻到汴京了呢。
他沒有遲疑,當即下令抓捕作亂之人,殺無赦。
不過,此舉收效甚微,那些人仿佛已經在汴京城中無孔不入,鬧出的動靜越來越大。
到第四天的時候,竟然在皇宮門口製造了爆炸。
炸死了幾十個禁軍和一個禁軍統領。
皇宮大門也被直接炸毀。
偏偏在這種時候,前方又有噩耗傳來。
八大王戰敗自殺,其子趙允熙被殺。
他們所率領的三萬多禁軍以及其他兵馬全軍覆沒。
李韜很有可能會在午夜來臨之前,攻到汴京。
更糟的是,大唐的李家軍、飛龍軍、白袍軍和盛唐軍,已經兵分四路,從大通道往南攻。
王信本就還沒有來得及構築好層層防線,麵對這種攻勢,又被抽調兵馬馳援汴京,正節節敗退。
讓人想不通的是,不少梁山泊兵馬並未被調動。
他們還在按部就班地籌備梁山封禪大典。
一則關於李韜準備一口氣拿下汴京,再在梁山封禪的流言甚囂塵上。
這些天惶惶不可終日的汴京百姓聽到這流言,更是慌亂不堪,甚至有種窒息之感。
城中盜賊也是大行其道。
什麽都偷。
據說在大白天裏,把後宮的妃子都給偷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