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第一屆宗教大會(下)
字數:2849 加入書籤
眼見殿中的參會者,越來越失去控製,伊斯命人敲響銅磬,將整個局麵強壓了下來。人雖然是安靜了下來,但是參會者彼此怒目而視,氣氛也是劍拔弩張。伊斯搖頭說道:“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傳教也總得有個章法。”說完,伊斯向身旁的許方海點了點頭。後者舉起冊子,把剛才曝光的罪行,一條一條的念了下去。淫邪、蠱惑、投毒,甚至還有私藏軍械、包藏反心。哪一條拎出來,都是貨真價實的重罪。聽到這裏,參會的諸多教派人士,開始怕了,有人開始後悔,有人開始想著怎麽撒謊圓場。伊斯叫停了許方海,開口說道:“你們且聽聽,本來都是宗教淨地,卻藏了如此之多的汙穢,也難怪百姓對你們不滿。正因如此,朝廷得到許多民間的告求,要對宗教事務進行整治,你們現在可明白了?”參會者不敢抗辯,紛紛點頭。伊斯取來書冊,一邊看一邊說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是要為宗教製定規則,那麽首先,就是要確定管理的負責人。朝廷定下的方針便是,官府作為仲裁人,而具體事務,還是由各派派出代表,組成商議大會,共同磋商和處理教派事務。”參會者聽到這裏,都是一愣。來之前,所有參會的宗教人士,原本以為當今聖上獨寵應龍教,會將應龍教扶持為國教,再采取強製措施,一邊打壓其它宗教,一邊進行強力控製。但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朝廷居然定下了官府作為仲裁,由教派自行商議的製度。原本的伊斯也是同樣的想法,但皇帝的一番話,卻讓他改變了心意。伊斯心中不禁想道,曆朝曆代管理宗教的辦法,大多采取扶持某一個宗教作為國教,然後支持這個國教壯大勢力,最後來壓製其它教派,從而獲得國家在宗教層麵上的安定。但是,這種做法有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宗教發起於民間,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組織結構。但朝廷如果采用扶持國教的辦法,自上而下的強壓民間教派勢力,其結果隻會有兩個:一、國教一家獨大,勢力逐漸遍布大江南北,教中的當權者不滿足隻是教派權力,而是逐漸將手伸向政治,開始試圖實現政教大權的統一。二、被壓迫的民間宗教,由於上升通道的訴求無法實現,轉而會轉向暴力化和幫派化,聯合謀亂者,試圖推翻當前的宗教階級固化。這兩個結果,無論哪一個,到了最後,都會動搖國家的根本。皇帝周鈞當時與伊斯,關於這一點,曾經促膝長談,其中有一番話,讓後者思考許久。周鈞:“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宗教在和平時期就如同涓涓細流。但是國家一旦進入戰亂,戰爭和混亂使得民心動搖,百姓不安之下,就會開始尋求物質之外的慰藉,那麽信徒大增,宗教就會慢慢成為一頭猛獸。”伊斯:“但是陛下,隻要這頭猛獸的韁繩,依舊被朝廷攥在手中,那麽一切自當無憂。”周鈞搖頭道:“伴隨著戰事的持續,人心的動蕩會滋養這頭野獸,不僅讓它的身軀變大,也會使其凶蠻日增。終有一日,朝廷會發現氣力不足,拉不住韁繩,再難以再管控住這隻野獸。”伊斯愣在當場,周鈞的話,讓他心中凜然。周鈞:“所以,對付野獸,最好的辦法,不是韁繩,而是獸圈。”伊斯:“可是即便建立起獸圈,野獸依然會衝破圍欄,逃出去啊?”周鈞:“沒錯,對於宗教而言,在建立起獸圈的同時,應該做好兩件事情,一件是群養,另一件是喂料。”“所謂群養,指的是獸圈中不能隻養一頭猛獸,而是要使猛獸群居而生。不同獸群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就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精力放在內鬥之上,而不會想著衝破獸圈,從而不受控製。”“所謂喂料,就是要向獸圈中投入充足的食物,再由獸群各自分配食物。隻要有了充足的養料,那麽獸群就會不舍獸圈。多年以後,猛獸會對外界心生恐懼,麵對圈欄畏足不前,甚至有外來者靠近獸圈,獸群還會群起而攻之,使其無法入圈,形成一道看不見的壁壘。”回憶完這些話,伊斯看向殿中的宗教人士,歎了一聲。緊接著,他說道:“朝廷對於全國的宗教,會根據根源、教派、駐地、人數、過往清白等等,進行一次摸底清查。檢查完畢之後,就會對通過審核的教派,發放宗教牌照。”有人問道:“這個牌照,究竟有什麽用?”伊斯:“有宗教牌照的門派,會被登記為國家在冊正教,沒有牌照的,便是私自傳教,會被朝廷定義為邪教異端。”見參會者議論紛紛,伊斯繼續說道:“接下來說說,在冊正教可以享受的權利,以及必須承擔的義務,先說權利……”“一、但凡有牌照的門派,派中土地、人口、寺廟、畜產等等資產,隻要是在冊登記的,都會被認可為教產,與民產相同,會發放契書,並且在戶部登記。除了不能交易之外,可享受相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肆意掠奪。”“二、在冊正教,在不違反唐律的前提下,允許設立教壇,向前來拜教的信徒,收取一定的香火錢。同時,未經注冊的邪教異端,無論以任何名義,向百姓收取錢財,正教可以檢舉揭發。一經查實,非法所得會按照比例賞賜給正教。”“三、在冊教派可以享受一定的稅率減免,對於某些財政困難的宗教,朝廷會發放一定的補助,幫助其延續下去。”“四、宗教監每年一次,在京都皇城舉行一次宗教大會,在冊正教在會議上,自行商討國內教派的傳教、發展、懲處以及一切與宗教相關的事務,會後成文遞交朝廷,審批之後形成法令,向天下宣布。”前麵三條,參會的教派人士,聽著已經是驚喜不斷。而第四條,朝廷采取宗教會議的方式,讓諸多教派采取商討的辦法,集中確定出宗教政策,已經是他們連想不敢想的恩賜。看著宗教人士臉上的喜色,伊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說完了權利,接下來是義務。”“一、在冊教派應當維護朝廷的統治,任何試圖顛覆、誹謗和攻擊國家的言行,將被視為叛逆。剝奪宗教牌照的同時,將會被定義為邪教異端,永久不得在國內傳教。”“二、在冊教派應當遵守唐律,違法者無論教中職務,與百姓同罰,沒有法外特權。”聽見前麵兩條,教派人士倒也沒有什麽意見。伊斯慢慢說出了第三條義務:“但凡國家在冊正教,教義必須由朝廷審核之後,才能對民間發布。宗教監會對那些可能引發教派矛盾、使得教徒對立的教義,進行歸總,並提出整改要求。任何不對教義進行修改的宗教,無法獲得正教牌照,會被定義為邪教異端。”這一條,讓參會者大感意外。唐朝之前的俗世皇權,雖然對宗教的教義也有限製要求,但是從國家層麵上,立法要求宗教修改教義,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有宗教人士,憂心忡忡的問道:“不知朝廷對各派教義的整改,究竟要求是什麽?”伊斯:“具體而言,有許多細則。但其中有一條,我可以先說給大家聽。朝廷要求所有宗教的上層結構,必須完成統一,並且達到互通。”對於伊斯的這句話,在場之人都是一臉懵,有人追問道:“這個上層結構,還有統一互通,究竟是什麽意思?”伊斯:“今日到場的教派,有佛教、道教、祆教、經教、大食教等等,但無論你們信奉的至高神,是佛陀、天尊、還是上帝等等其他。這些名字僅僅隻是一個符號,是至高神靈的一個稱呼。在教義中,不得以排他性的詞句,將其他神靈稱作為偽神,而是要承認至高神的無處不在,可能與其它形式、名字,存在於世間的任何地點。”有人終於聽出了伊斯的話外之音:“您的意思是說,將所有宗教的最高神靈,統一為一人?而這個存在,在不同教義之中,雖然有著不同的名字,但本質上還是同根的存在?”伊斯輕輕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