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專程問事

字數:3858   加入書籤

A+A-


    魯大身說他念了佛經不知多少遍,依然沒有效果。侯仙童說,你的想法太荒唐了,佛經是最慈悲的經典,在救治眾生靈性方麵的確能夠產生神奇的效果,但是佛經並不違背客觀規律,反倒符合客觀規律。你想,你的指頭斷了一節,念佛經又怎麽能夠讓斷了的指頭再長出一節呢?若真是這樣,佛經不就違背了客觀規律麽?並且還違背了因果規律,佛經是最講因果的。
    魯大身用一隻左手捏摸著右手斷成半節的拇指道,真煩,當初從我這拇指上掉下的半節指頭,我沒有想著去撿,去衛生院治療之際,醫生叫我去把它撿回來,可是我返回原地去找,卻怎麽也找不回那半節指頭。
    那我就告訴你,從你右拇指上掉落的半節拇指到底到哪裏去了。侯仙童說到這裏,戛然而止,他把自己的右手掌伸到魯大身麵前,上麵立即現出畫麵特寫:早年,魯大身右拇指的上半節因故掉落在地上,由於太疼痛,魯大身沒有顧及,他一轉身,那掉落在地上的半節拇指,就被從門旮旯跳出的一隻大老鼠銜到洞穴裏當作一頓香餐啃吃光了,你還想到哪裏去找喔!那隻老鼠溜得遠遠的,早就無影無蹤了。
    那隻該死的老鼠,若是當時逮住了它,就要將它剁成齏粉。魯大身嗔怪地講。
    講這些有什麽意思?我現在明白告訴你,那隻啖食你那半節拇指的大老鼠,就是當年你撿起的鱉蚌中的蚌死後轉世投生的,它投生成老鼠,啖食你那半節拇指,正好複仇了。眼下你們雙方的宿債已經相抵,互不欠了,彼此輕鬆了,這倒是一樁利己利它的好事。
    魯大身總算聽明白了,雖然不再吭聲,但是點頭了。
    此刻,侯仙童剛剛目送魯大身拄杖離開慈濟寺,又有一位頭盤發髻的老嫗從山下匆匆趕來,她自稱是葉家莊葉應德的老伴許氏,並不是來找侯仙童給自己看病的,是專程問事的。
    老人家,你來問什麽事?侯仙童問話之際,大睜著眼睛看著許氏。許氏就絮絮叨叨地講出一樁怪事——
    原來老伴葉應德身體好好的,最近卻多次打電話叫在外工作的三個兒子回家,說他要走了,要他們跟他準備後事。我看他健旺著呢!言語舉止看不出有半點毛病,而且能吃能喝能睡能幹活,他卻突然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我想,老伴是不是有精神病。可是他以前沒有這個症狀。仙童名聲在外叫得響,所以我特地來找你,就指望你把我老伴的精神病治好。
    這是不是精神病,還很難說,許姐,你就帶我到葉家莊你家裏去會一會你老伴就行。
    侯仙童說過這話,許氏認真打量著他問,仙童,我多大年紀了,你叫我姐,叫我姨都勉強,叫我老奶奶才對。
    侯仙童說,你不能這麽講,不管是誰,就算是凡間百餘歲的老人,是男,我一律喊哥哥;是女,我一律喊姐姐。我這麽叫,還受了點委屈呢!你可知道,我在天上修行2700年,才下凡的。雖然我是仙童,但是有修行的老資曆。
    許氏不再與他扯這個話題,說原來是這樣,你是地地道道的仙童,一定有本事,那麽我把你請回家去給我老伴看病可有希望了。準備好嗎?要不要帶上藥箱。
    侯仙童雙手伸展開來,將身上的藍袍一拂,說什麽都不用帶,比帶什麽都強。
    就這樣,他們出了慈濟寺,許氏走在前,侯仙童走在後。
    下桃花山之際,許氏突然感覺伴她行走的不再是侯仙童,而是她熟知的廖芬。廖芬與許氏同為葉家莊人,按理說,當然是熟悉的,可是自從廖芬被侯仙童附體之後,說出的話是童音,許氏就對她有陌生感,好像沒法與她交談了。
    眼下,廖芬看著她,驚詫地問,許嬸,你怎麽和我走到一塊來了?
    哦,不對呀!我是請仙童出寺,和我一起到葉家莊去跟我老伴看病的,老伴現在好像患了神經病,人好端端的,看上去很正常,可就是說出不正常的話來。
    照說應德叔不可能患神經病,他一生積德行善,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而且還吃素多年,是個有福德的老人,不可能患這種病。
    你應德叔就偏偏患上了,要不,我有必要步路上山,請侯仙童替他看病嗎?
    許氏說到這裏,似乎明白了什麽,又發急地講,哎呀!不好了,我是請仙童到我家去給你應德叔看病的,可是現在仙童不見了,你廖芬陪著我下山去,就算到了我家,又有什麽作用?你又不會治病。
    隨即,許氏轉過身,望著她問,仙童到哪裏去了,你知道嗎?
    我哪裏知道?
    是不是回到慈濟寺去了?
    那也未必,我隻有被他附體,你才可以問他。
    那他麽時候再附體?
    我怎麽知道?隻有他附體了才算數,他才能替人辦事,包括給人治病。
    這種話,說重要也不重要,說不重要也重要,彼此說了好久,誰也說服不了誰。不知不覺已走過桃花山路的一半,許氏硬是不走了。她說,我想,仙童可能回到寺裏去了,我再到寺裏去找他吧!
    廖芬說,仙童不一定回到寺裏去了
    ??就算回到了寺裏,你找去,也看不見他,因為我不在那裏,他無體可附。你要知道,他隻能找我附體,不是所有的人他都能夠附體的,你知道嗎?
    那麽你就跟我一起返回寺裏,讓仙童附體,我好麵對麵跟他說話,你應德叔的精神病一定要他去救治。
    有必要回到寺裏去嗎?仙童想附我的身體,是不分場合與時間的,任何的場合與時間,他都能夠附體,包括在這條山路上了,他要附體是順理成章的事,他不想附體也有他的道理。
    廖芬也不知說服許氏沒有,反正許氏好像沒有主張似的看著她,繼而問,廖芬,你說我是下山回家去好,還是上山到寺裏去等候仙童好?
    我建議你不必上山到寺裏去,除非我跟你一起上山到寺裏去等候,我等候著他附體,但是沒有這個必要,我建議你回家去,據我了解,仙童若是想幫你的忙,就一定會幫,隻是遲早的事,若不想幫你的忙,就算你再怎麽求,也是白求。
    哦,那我就回去吧!許氏轉過的身子又轉過來,沿著山路下山。
    在下山的路上,許氏與廖芬仍然講出許多關於葉應德值得褒揚的做功德的事。具體說來,他的十善業修得夠可以,十善業的首條是不殺生。
    葉應德20多歲就開始茹素,就更別說殺生了。但一般人都清楚,你刻意不殺生,有時候卻誤殺生了。譬如農夫鋤草挖地,並無殺生的主觀意圖,可就偏偏在不經意間,挖死了許多蟲子,並且毫不憐惜,也不認為自己有罪過。
    葉應德就不同,他要鋤草挖地之前,總是口念咒語,告知蟲子什麽的趕快離開,於是他真的去鋤草挖地,就幾乎沒有挖死或挖傷過一隻蟲子,並且他勞作的地段根本就看不到一隻蟲子之類的小動物,就更別說大動物了。
    老伴許氏說,你走路都怕踩死螞蟻,能夠得到什麽好處?別人走路,無論踩死了什麽都不顧及,也無所謂。葉應德說許氏的想法錯誤,雖然誤殺了小動物也要背過,甚至會召感到不可預測的殺身之禍。
    前不久,葉應德的鄰居葉應火老頭被兒子倒車不慎倒至牆邊抵死了,眾人都從表象上看問題,認為這是他兒子的失誤,不關其它事。
    其實失誤致人死亡,也是因果使然。那次,葉應德在葉應火喪事完後,正好遇到一位雲遊的高僧,他就講出了葉應火被兒子倒車抵死的情況,並且問,像這種情況,存不存在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