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40)一更(盛唐風華(40)入了秋之...)

字數:4794   加入書籤

A+A-




    林雨桐撩開車上的竹簾朝外看起。粟米穗子不長,高粱植株也矮,這便是而今北方的秋糧, 農人們忙著下地收割, 瞧著像是減產了。收莊稼這樣的天固然是好了,能有充足的時間叫人把糧食曬幹然後顆粒歸倉。可這秋收了得種冬小麥的, 這麽不下雨, 怎麽種?
    正看著呢,香菊低聲道,“殿下, 還是放下簾子吧, 塵土太大了。”
    是啊!滿路的塘土,馬車一過揚起那般大的灰塵來。
    放下簾子, 香菊遞了濕帕子來。林雨桐重新淨麵,補了妝容。馬車轔轔,重新朝山上去。
    林雨桐去的時候,武後正拿著名冊, 看見林雨桐就招手,“你來瞧瞧, 這些名門閨秀哪個適合做潞王妃……順道也把英王妃選出來如何?”
    林雨桐就過去,瞧見單獨放著的兩張,一個上麵寫著個房,一個上麵寫著個趙。
    她笑意不變, “您這是選出來了?”
    武後拿了‘房’,“房仁裕的孫女, 如何?”
    林雨桐不意外,李賢的正妃確實是姓房。她也知道房仁裕的來曆, 而今隻能裝作不知,“沒聽過。”
    武後帶著幾分悵然,“就是突然想起來了。”她像是回憶往事一般,“……房仁裕給他兒子娶的是並州王氏,可在當年廢王皇後之時,卻支持了我。”
    這是想說,她沒忘了昔日的幫扶之情。在對方的子孫能力平平的情況下,她願意與之聯姻,將其孫女選為潞王妃。
    林雨桐心裏一歎,這是個不能反駁的人選。她才要說挺好的,結果就聽武後又道,“他前年過世了,好久沒想起他了。今兒突然就想起了,他當年平定睦州陳碩貞叛亂,好像還是昨天的事。”
    林雨桐心裏有了幾分明悟,原來根子在這裏呢。這個陳碩貞可不是一般人,她是個女人,而且是在武則天稱帝之前,已經稱帝的女人。
    陳碩貞父母雙亡,隻跟妹妹相依為命,後被鄉鄰收養,長大之後在大戶人家幫工維持生計。適逢洪災,朝廷不開倉放糧。陳碩貞見周圍的鄉鄰都活不下去了,就開了大戶人家的糧倉賑濟鄉鄰。後來被大戶人家抓住吊起來鞭打,是鄉鄰一起救了她。於是,她帶著她的妹夫,開始了造反之路。她自稱是‘文佳’皇帝,官製一如朝廷。
    隻是最後被朝廷給平了,她失敗後被殺。當時就是房仁裕和崔義玄南北合圍,平了此次叛亂。而崔義玄也是廢王立武的支持者。
    而今,武後得閑了。想起這些曾經支持過她的人,想起了那些過往,也想起了那個大膽妄為又異想天開敢以女子之身自稱皇帝的陳碩貞。
    是啊!林雨桐心裏也感歎,成功者容易被人記住,失敗者便不被大家所知!所以,大家隻知道曆史上出現過一個女帝武皇。說到底,不過是因為武皇成功了,而陳碩貞卻失敗了。
    但在林雨桐眼裏,陳碩貞同樣了不起!華|夏文明數千年,農民起義中女性領袖有幾個?成為農民領袖且自稱為帝的女人,數千年裏,也就出了她一個!
    而這件事,在武後心裏沒留下種子嗎?
    一個孤女,一個幫工,都敢於稱帝!那權利到了一定程度的武後,她憑什麽不敢?
    林雨桐想,被武後的支持者殺掉的陳碩貞,其實是給武後的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的。
    她看著武後把這個‘房’字鄭重的收起來,這便是潞王妃了。武後回過身來再看那個趙字,眉梢輕輕挑動了一下,“這個趙瑰還算是知情識趣,就他家的女兒配顯兒吧。”
    還是把常樂公主和趙瑰的女兒配給了李顯嗎?
    這個婚配配的很不好,為何會說武後關了李顯的原配,最後還生生餓死了她?是不是不婚配,就沒這事了?
    可這怎麽說呢?趙瑰知情識趣,所以他的女兒配了皇子。這是一場利益交換!也是對投靠她的新勢力的獎賞,這是誰勸說能勸說的住的?
    行吧!到時候看看吧,若是該死的那就去死,若是不該死的,再想法子吧。
    她沒在這事上糾纏,而是低聲跟武後道,“今兒兒臣上山來,是有事要私下稟奏母後。”
    哦?
    武後坐去了上首,看林雨桐,“你說。”
    林雨桐抬頭看著她的眼睛,“母後,兒臣是為了許敬宗的事來的。”
    武後眼睛微微一眯,安定是個修的好口德的人,說話向來尊重。別說對朝中的大臣了,就是對身邊這些近侍,都是能稱呼起官稱的時候,絕不直呼名諱。
    而今,對許敬宗這樣的老臣,直呼其名了,這必然是許敬宗又幹什麽了。
    林雨桐就先道,“許敬宗此人,兒臣很不喜歡。他的父親許善心和虞士基一起被宇文化及殺死的時候,他就在當場。當時虞士基的弟弟虞世南跪在地上,隻求代兄而死。可麵對許善心的被殺,作為親兒子的許敬宗卻手舞足蹈,歡呼著父親被殺,隻求宇文化及不殺他。母後,這樣的人除了私利,對誰會有真心呢?歡呼著父親被殺,流放了親生兒子……其人心狼,絕非良臣。兒臣知道,當年亂世,以此苛求,實為過分。他投效大唐,太|宗用之,這才有了他站裏朝堂的機會。可做人做事,是否該有所收斂呢?他當年苟且求生的樣子被封德彝看見了,是封德彝將他的醜態說出來的!於是,他便記恨封德彝。而今修史,極盡醜化之能事。是!封德彝不是個良臣,亂了隋綱,乃是一諂媚小人。給此人做傳,將其劃在奸臣傳裏,都不算是冤枉。但這個前提一定得是不能杜撰。封德彝才死了幾年?像是英國公這樣從瓦崗下來的人還都活著呢,就敢胡亂編纂,這是想幹什麽?
    錢九鉞是他的兒女親家,本是皇家奴仆出身。他將錢九鉞放在世家出身,提高門第,不是大事!可他卻將錢九鉞放在了劉文靜和長孫順德一個卷宗上。母後,錢九鉞是誰?劉文靜和長孫順德又是誰?”
    錢九鉞是開國元勳沒錯,但在一幹功臣和名將中,他並不顯赫。
    可劉文靜呢?他是在李淵還沒有起兵的時候,就看出李世民非一般之人,是他與裴寂還有李世民三人合謀,脅迫李淵起兵的。他一直就是大唐建立的核心人員,是大唐第一任宰相。後來被冤殺,李世民為其平反了。
    這樣的人物,錢九鉞安能與之平起平坐?
    還有長孫順德,他的名字陌生,但他的姓不陌生。他是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的堂叔,長孫家是為唐朝開國立下卓越功勳的!而在後來,更是支持李世民的重要力量。玄武門之變,他是參與者。他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哪怕最後因罪免官了,但功是功,過是過,他的畫像依舊在淩煙閣裏擺著呢。林雨桐就說,“若是錢九鉞的功勞跟這兩位一樣,那其他人呢?其他為了大唐流血奮戰過的其他人呢?他們不都死了,他們的後人也不是都死絕了。”
    武後久久沒言,再說話就問了一聲:“還有嗎?”
    林雨桐點頭,“有!還有尉遲敬德。是,現在民間很多百姓都把尉遲敬德當門神在張貼,可也不能因此,去美化此人。許敬宗跟尉遲敬德也是親家,於是,尉遲敬德那些犯過錯就不用出現在史書裏嗎?兒臣知道,他的功勳顯赫,他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此人居功自傲,這也是事實。據說當年宮宴,有人的坐席排在了他的前麵,他便大怒,幾乎在宴席上差點打瞎了人的眼睛。太|宗皇帝說,他總覺得漢高祖沒能保全功臣,是漢高祖的過失。他也一心想保住功臣,他認為這是一個賢明君王應該做的事。可直到看到尉遲敬德不斷居功觸犯國法,這才知道,漢高祖當年殺功臣是有多少不得已。母後,史書不能任人打扮。是非功過都該留下來,這是留給後人的財富!時光會消失,王侯將相沒有不死的,這史書是唯一能證明他們存在過的證據。該有一份公正的記錄,留給後人評說。”
    說完,她就站起身來,再行一禮,然後緩緩的退出去了。
    武後看著她筆挺的身影慢慢消息,久久才收回視線。
    安定沒說:你看,母後,許敬宗做的這些事影響你的名聲。知道的說是他肆意妄為,不知道的,還以為您授意的。這樣的人不能留,留下遲早會牽連您的。
    她沒這麽說!她沒說私利,隻是說了這件事的危害在哪裏。
    她說:該有一份公正的記錄,留給後人評說。
    這是信自己不是雖重私利,卻非隻看私利之人!
    她很聰明的選了尉遲敬德的例子,太|宗皇帝說了漢高祖殺功臣的無奈……是啊!許敬宗對自己來說也是功臣,可功臣居高自傲,怎麽辦呢?漢武帝殺了功臣,太|宗也以殺功臣的例子嚇住了尉遲敬德,自此尉遲敬德再不敢放肆。
    一個例子,她給了自己兩種處置許敬宗的方式:其一,學漢武帝,殺了他;其二,學太|宗,徹底的轄製住他。
    尉遲敬德最後怎麽著了呢?他告老,太|宗恩準了。許他初一和十五進宮朝拜,落了個善終。武後慢慢的抬起手來,寫了一個條子,而後慢慢吹幹,遞給高延福,“給許敬宗送去。”叫他告老吧!
    高延福心裏激靈一下,多少朝中大臣拿此人沒法子,安定公主進宮一趟,逼退了許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