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兵老虎?小老虎?

字數:153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寡人無疾 !

    從精兵強將到土雞瓦狗,中間需要多久呢?

    答案是一個月。

    一個月前,劉未信心滿滿、意氣風發;

    一個月後,劉未暴跳如雷、灰心喪氣。

    蘇武義已經是京中公認能打仗、品性好、對名利沒有什麽太大野心的將軍,可是一到南方,就被一群兵油子們打擊的體無完膚,幾乎束手無策。

    按照魏乾呈回來的奏折說,就是“此地風俗習性異於中原,須非常人行非常手段,方得統禦。”

    換句話說說,就是這裏窮山惡水出刁民,當地的百姓還不如蠻族率直誠懇,最好還是換個花花心思多的將軍來,治一治這些兵油子。

    這就是直接打了蘇武義的臉,想來魏乾發這封折子的時候蘇武義也知道,可居然沒有阻止,可見這位將軍已經被打擊到什麽樣子。

    恐怕已經破罐子破摔了。

    到了此時,又有曾經在南方做過生意的商人陸陸續續傳出一些消息來,朝中才知道那些商人們在南方大肆搜刮蠻人做奴隸耕田不是沒有原因的,在越州、崖州各地,雇傭漢人耕種十分困難,而且這些漢人還經常講各種條件,一旦不能實現,往往是一夜之間跑了個幹淨,臨走還牽走你的耕牛、糟蹋你田中已經種下的糧食以做報複。

    這些地方原本是沒有漢人的,遷居過來的漢人不是罪人之後,就是中原地區實在活不下去的漢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資源的匱乏讓他們習慣了以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凡事以自己的福祉為優先,很多人不服朝廷教化,更不知皇帝是誰,以宗族長老為執牛耳者,聚族而居,舉族抱團對抗世道的艱辛。

    朝廷對於士卒的各種優待是皇帝為了控製軍隊的手段,到了這裏,便變成了“有偏僻不占王八蛋”的典型,皇帝做了冤大頭,除了要乖乖養軍隊,還得養軍隊上下老小,最鬱悶的是,養完了他還不給你打仗!

    不打仗,養著那麽多兵做什麽!

    也無怪乎劉未這段日子臉色就一直是黑的,朝中大臣們都躲著走。

    與此同時,東南的戰事越演越烈,已經有商人舉家逃回中原,連家財都不要了,而東南也有不少亡命之徒看出了其中的好處,跟隨造反的蠻族人一起對商人和官府燒殺搶掠,巧取豪奪,甚至為他們通風報信、站崗放哨。

    他們當兵不願意,將刀子對準自己人卻利索的很,要不是許多蠻子根本不信任漢人,恐怕蠻人造反的人數會大大多於現在的數字。

    此時已經到了臘月,東南一地的戰火居然燒了近兩個多月還未平息,大大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意外。尤其這動亂的消息還是在祭祀戰死者亡靈的冬祭後不久傳來的,這樣的預示更是讓人不安。

    漸漸的,京中有了些流言蜚語,說是因為皇帝沒有親自主持冬祭,隻派了個小娃娃出去主祭,所以老天爺才降下災禍,警醒皇帝。

    也有扯到二皇子劉祁主祭時心思不誠,招了天譴的,百姓向來迷信,這一傳十十傳百,到了最後,連劉未自己都沒辦法,下令太玄真人在宮中重新進行一次小規模的祭祀,他親自主祭,劉祁陪祭,才壓下一部分流言。

    一個月前,人人還在笑話戶部“竹籃打水一場空”,戶部官員頹喪到恨不得重新罷工的地步,一眨眼間,就成了兵部人人夾緊尾巴做人,幾乎每天皇帝都會把兵部從上到下訓斥一頓,成為了朝臣們同情的對象。

    相對於已經開始出入結交今科士子的劉祁,劉淩的日子確實不好過的很。

    兵部。

    “陛下讓我們把曆年來各地鄉兵的消耗呈交上去,開什麽玩笑!”

    兵部左侍郎一把拽下官帽,往案桌上狠狠一摁!

    “各地鄉兵的損耗曆來都由各州的刺史和都尉統計,都尉府又不是每年都會上報損耗,有時候一年數次,有時候數年一次,讓我們把這十年間的全部呈交上去,再給我們幾百個人也不夠啊!”

    “平時存在僥幸心理,真到大戰的時候就出事了,本官以前就跟你們說過,刺史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州府都尉們都隻希望不出亂子,時時要去各州巡查甲庫兵馬的情況,你們就隻關心邊關。”

    雷尚書眼底全是紅絲。

    “這下躲都躲不過去了!”

    “誰知道鄉兵的情況這麽差!去年陛下還在誇獎我們募兵和農事兩不誤,現在就罵都是群烏合之眾了,又不是久戰之地,不是作亂,哪裏需要保持那麽多的兵馬,兵部的銀子也不是大水淌來的!”

    兵部右侍郎狠狠地拍了下桌子。

    “這些兔崽子,吃空餉吃的這麽狠!”

    劉淩坐在一旁,沒有參與到兵部的討論之中,而是翻看著曆年來的軍冊,按照最差的情況,既東南諸州三分之一空餉人頭和四倍的編役的數字來計算現有地方鄉兵的數量。

    饒是他心算能力驚人,也不過才算了十分之一的數字,可這麽一算下去,可謂是膽戰心驚,越算越是握不住筆。

    缺了三分之一的兵丁,就代表國家交給各地軍營耕種的“公田”收益有三分之一中飽私囊到各地將領手中,因為將士們糧草的來源大多數來自於駐軍所在之地劃分給軍營的“公田”,將士們農忙時種田,閑時操練。

    公田的配給要大於軍營將士的數目,所以多餘的田往往還租佃出去,除了士卒們耕種後得到的收成用於軍中,租佃出去得來的換做銀錢,以高利貸的形式經營收取利息。這些收入用作軍隊的公用和將領們的開支,也包括平時維護兵甲、馬匹的草料、武備等,所以兵部才說有的軍府損耗幾年才報一次,因為這一筆開銷,很少是從兵部直接走的。

    隻有打仗時大量征召人手,需要新的兵甲和武備,才會由兵部統一調配,否則地方軍日常操練都要從京中調撥這些戰爭物資,豈不是要活活累死?

    “諸位大人,你們有沒有想過,各地軍營和都尉府不報損耗,不是因為軍營中的損耗小,而是……”

    劉淩丟下筆,重重抹了把臉。

    “因為根本沒有什麽操練,或者是貪汙倒賣軍備太過,武備庫裏已經沒有了東西,根本就沒什麽損耗,為了擔心你們核查損耗數字,索性幹脆不報損耗了?”

    劉淩的話一出,兵部衙門裏在尚書書房裏齊聚一堂的主管們赫然一驚,兵部右侍郎更是直接大呼:

    “那怎麽可能!”

    “為什麽不可能?我剛剛細細算了一下,就拿關中最繁華的秦州來說,鎮守秦州的地方軍數量是四千五百餘人,這些還不包括守衛城池的士卒和地方上維持治安的差吏。”

    性情溫和的劉淩第一次露出這麽冷厲的表情:“這麽多軍隊,而且數量還在逐年遞增,按照十年前兵部核算軍隊人數而授田的麵積,能夠維持軍隊日常的糧餉就已經很勉強了,更別說軍中常備馬匹、操練時箭矢和刀槍等日常的消耗……”

    雷尚書聽到劉淩的說法,難以置信地拿起他案前計算的稿紙,發現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一堆數字,有的是一個成年男人一日的消耗,有的是刀槍箭支損耗的估計數字,然後是土地的畝產,糧食市價售出的數字,武備的市價等等,零零總總,寫了滿紙。

    他並不精通計算,但粗粗一看,也知道劉淩用的是商家最常用的記賬格式,雖然數字淩亂,但分類精確,往下一合計,竟估出近二十萬貫的差額!

    這還隻是一州之地,隻是差額而已!

    整個朝中去年歲賦不過兩千七百萬貫,各地富州不過歲賦兩百萬貫,貧瘠的州府一年連五十萬貫都沒有,這還是包括糧食在內折價計算的。

    就算秦州之地的都尉府自己鑄幣,一年也鑄不出二十萬貫來,這麽大的虧空,他不但有三年沒報過損耗了,年年報給兵部的存糧和武備都是充足的。

    他底下的兵都喝西北風不成?

    “這……這怎麽可能……”兵部尚書咽了口唾沫,看著秦州都尉府幾位主將的名字,蒼白著臉道:“這幾位都是老將,因為政績突出,這幾年損耗少、兵甲武備和人員操練情況都不錯,陛下還下令兵部嘉獎過……”

    兵甲報的損耗少,說明該地的將領已經自己通過經營公田,或是削減軍營不必要開支等辦法自行在當地補齊了日常的損耗,所以需要中央補貼的地方就少。像這樣同時能夠練兵又能會經營的將領在什麽時代都是寶貝,所以皇帝才會下令嘉獎,以鼓勵各地將領紛紛效仿。

    可如果情況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要知道,各地軍府一報損耗,兵部肯定要派出人馬和工部一起核查兵庫的損耗情況,然後根據損耗來調配兵甲。

    如果真是這樣糟糕的情況,這些地方將領自然不希望兵部來查庫房,否則倒賣兵甲、不修武備、操練過少的情況一查便知。

    這是個惡性循環,原本隻是為了隱瞞兵庫裏數量不符的情況不敢讓兵部來查,所以隻能報沒有損耗,但實際上一操練肯定有所損耗,為了不讓損耗過大沒辦法平衡,索性操練都減少甚至不操練了。

    再加上削減人頭數量吃空餉來解決武備不全的問題,像是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一開始可能隻是想小賺一筆,到後來被逼著直接走上所有惡形惡狀全染上的不歸路。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將領反倒因為每年損耗少而得到了嘉獎,像是這種不打仗的年歲,這種嘉獎就成了升遷的好路子,其他原本遵守規矩的武將看到守規矩仕途無望,可中飽私囊反倒可以得到嘉獎,就會紛紛效仿。

    反正這麽做,既能富得流油又能得到名聲,何樂而不為?

    一瞬間,兵部幾位大員的臉色都黑了。

    “也……也許沒有那麽糟糕,也許隻是殿下,殿下想太多了……”

    兵部左侍郎呐呐道。

    “我也希望是自己想太多,是不是我想太多,隻要諸位大人悄悄派出一支人馬,以抽查的名義直奔秦州都尉府,不必和當地軍營打招呼,開庫盤查即可。”

    劉淩心中一點都不樂觀。

    “四千五百人,就算有空餉,也應當有三千人吧?按照兵部‘以三取一’的規矩,武庫中至少有一千副兵甲和弓箭刀槍庫存,再加上每個士卒至少有一副操練所用的兵甲武備,合計四千多件,但我想來,恐怕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還有,秦州是關中的大州,又是關隘之地,守軍四千五百人,加上編役,秦州應該有一萬士卒的日常消耗,一萬人就算不發糧餉,就吃飯都能吃掉公田裏所有的出產,畢竟那是十年前核定的田畝數量。諸位大人可想過,萬一貪墨太過,兵士嘩變怎麽辦?秦州離京中,可不過就是五日的行程!”

    “不,不……”

    兵部尚書麵色晦暗,整個人猶如被霜打的茄子一般。

    “我想,父皇應該也是想到了這些,所以才下令兵部將各州府曆年來的損耗情況統計上去。”劉淩跟著王姬和蕭太妃學習多年,這點眼力還是有的,“要想知道哪些州府還能打仗,看報上來的損耗數字就知道……”

    那些損耗的多的、年年哭窮不夠發糧餉的將領,才是真正一直在盡心盡力維持軍隊的戰鬥能力,並且坦蕩無私到可以任由兵部前來核查的將領。

    地方將領和京中的將領不一樣,一旦有一環貪墨,肯定是上下一起貪汙,但相反的,隻要有一地主將不去貪腐,下麵也不敢有人伸這個手。

    但要頂住這樣的壓力,不知有多難。遠的不說,皇帝前幾年“助紂為虐”的嘉獎行為肯定寒了一片固守信念之武將的心。

    “快快快!快叫職方去拿,去拿曆年來的各地兵庫的損耗情況!全部搬來,一本都不能剩!”

    兵部尚書雷震幾乎是咆哮著下令,連連點了七八個人去盯著兵部所有還當值的人去庫部取軍冊。

    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還不知道情況多麽嚴重的就是傻子。

    雷震是先帝年間的京中宿衛軍出身,又是大族子弟,對下麵的情況恐怕不能明白的那麽清楚,但兵部從地方上升上來的將領也不是沒有,這麽多主官,不可能沒有知道下麵情況的,說不定就有人已經被買通了,即使知道地方上貪腐的情況,也隱瞞著不發,甚至為他們提供方便。

    雷震一想到這麽多年來他像是瞎子聾子一樣被蒙在鼓裏,甚至還和陛下一起欣喜於軍中兵強馬壯,君子一聲令下,數十萬大軍便可立刻動用,如今想來,皇帝沒一怒之下砍了他們的腦袋,隻是每天訓斥上一遍,已經是極為克製的了。

    還有這位皇子……

    雷震心中敬畏地看向劉淩。

    此時的劉淩似是很滿意雷尚書的決定,隱約可見點了點頭,長長地舒出了一口氣。

    因為是兵部內部的會議,這位皇子為了避嫌,連侍讀戴良都沒有帶在身邊,他們才能放開來直抒己見。

    “殿下不過是十二歲的少年,卻能一葉知秋,通過核算數目看出各地軍中大有不對,實在是讓下官佩服不已!”

    兵部左侍郎和雷尚書一樣,望著劉淩的表情已經是大為不同。

    他走出案後,恭恭敬敬地對著劉淩行了一個重禮:“若不是殿下提醒,吾等還在這裏埋怨陛下給我們新添了無數麻煩,又或者還在得意吾等往日的德政,連為虎作倀都不為所知。如果真是這樣,待各地覆水難收之時,便是吾等滅族連坐之時。”

    “殿下明察秋毫,救了吾等一命,實在是如同再造之恩!”

    劉淩一直在兵部打雜,每天問來問去被人當做瘟疫一般躲避,要不是會算賬,現在還在兵部閑晃,哪裏想到自己會被這些“大人”們感激,一見到左侍郎行禮,連忙避讓。

    “殿下,您當得這一禮!”雷尚書聲如洪鍾,“錢侍郎說的沒錯,國之大事,唯戎與祀,陛下重視軍中,所以才一直對軍中施以仁政。有些人不思報恩,卻總想著自己的好處……”

    他的眼神如電地掃過其他幾位有些縮頭縮腦的主官。

    “天子一怒,浮屍千裏!雖說現在時日尚短,一時沒有爆發出問題,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之後,上下一起牽動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到了那時候,貪墨的那些黑心錢,可夠買全家上下老小所有人的性命?”

    他話說到此時,已經是狠戾至極。

    “殿下救了我們一條命,不,是救了我們全家老小的命!軍隊出事,兵部上下就算被族誅,恐怕都不足以平民憤、平帝王之怒!”

    雷尚書一聲厲喝,從腰間拔出佩刀,隻見一道寒芒閃過,麵前的桌案被削下一塊角來。

    兵部主官的桌案何其結實,有些用上百年都不見變化,雷尚書一刀下去斬了一大塊,固然有其寶刀鋒銳的緣故,但他的臂力和爆發力也足可窺見。

    劉淩不是不懂武藝的少年,當下眼神燦燦,望著雷尚書的眼神頓時有了幾分興奮。

    “從今天起,在這裏坐著的諸位同僚不準離開兵部!”

    雷震手按佩刀,用威脅的眼神冷冷地掃過屋子裏所有的同僚。

    “在軍冊沒有盤查結束之前,在陛下沒有做出定奪之前,一片紙都不準出去!除了殿下以外,你們吃喝拉撒住都得給我在這個房間裏!如果給我發現有人偷溜出去或是夾帶消息的……”

    他將刀尖一指地上的案角。

    “如同此案!!!”

    到了這個時候,不少兵部的官員似乎才想起來,這位兵部尚書也曾是踩著無數的屍體,從勤王之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最後才直達金殿的人物。

    若沒有殺伐決斷的權利,若沒有皇帝百分百的信任,皇帝又如何能任由他坐著這麽重要的位置,一坐就是這麽多年?

    一時間,僅剩的幾個還有其他想法的官員都收起了自己的心思,認命地準備迎接接下來沒日沒夜的日子。

    正如雷尚書所言,別人的銀子雖好,可命更重要不是嗎?到了這個時候,就不能怪他們不顧別人死活了,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有了劉淩的提醒,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的多。

    天下州府的數量雖多,但並不是每個州府都駐紮有那麽多的軍隊,就算有的州府貪墨的多,可也有不少是隻有一千甚至不到近千數字的戍衛部隊,這些就算是劣跡斑斑,查起來也容易,也容易處置。

    而有步卒、甲兵、騎兵、弓手的部隊成了優先和重點徹查的對象。此外,駐軍人數超過三千的大州也是重點核查的部分。

    這些先被文書挑挑揀揀拿出來,就篩掉了一半的軍冊。

    被提前先核計和查看的一半軍冊分到尚書、左右侍郎和劉淩手裏,四人一起查看,再加上有其他各司主官在一旁記錄、計算,很快就看出了一些端倪。

    損耗數字變少、各地庫存充足的情況,大約是從劉年前開始的,也就是劉淩剛剛得到冷宮裏太妃們重視的那個時候。

    而在三年前,皇帝嘉獎秦州經營有方的將領之後,達到了普遍的情況。

    其中是什麽原因,不言而喻,雷尚書的臉黑的都快和他的官帽一個顏色了。

    比較重要的要鎮大概有七十多座,這七十多座要鎮中,唯有十四座年年報了損耗,請求兵部和工部派人維修器械、配發損耗的兵甲和消耗,有六地的將領年年都求著再多加“公田”。

    往年兵部對這十四座城鎮的鎮軍自然是沒有什麽好臉色,而要“公田”就涉及到戶部、工部一起匯算,更加麻煩,也被兵部視若無睹,如今細細一想,不光是左右侍郎,就連雷尚書都成了一張大紅臉。

    如今軍中的希望,竟都寄托到了這些往年的“刺兒頭”身上。

    劉淩看著手裏的軍冊,見到贛州地方的將領毛小虎這個名字,差點噴飯,也就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這一看不得了,劉淩摸了摸下巴,看的不願意放手。

    “殿下為何看的滿臉古怪之色?”已經開始注意劉淩一舉一動的左侍郎湊過頭來,一看到“毛小虎”的名字,臉上的表情也古怪了起來。

    “我看他在贛州一地當了十年主將都沒有晉升,年年要錢要糧,三四年前起更是向兵部申請便於在山地作戰的皮甲,說是防衛南方荊州蠻造反……”

    劉淩表情奇怪當然是有原因。“這是什麽緣故?他難道能未卜先知不成?”

    “殿下有所不知,這毛小虎以前也算是有名的人物,祖上世代都曾是蕭,蕭……”左侍郎頓了頓,壓低了聲音:“……是蕭元帥的家將。”

    劉淩聽到蕭家的名字,十分親切,了然地點了點頭。

    左侍郎發現劉淩沒有露出什麽不悅之色,這才敢壯著膽子繼續解釋:

    “毛小虎其父在先帝之亂時,因毆打朝廷命官被罷了官,無顏得見主將,索性帶著家小解甲歸田,後來蕭家出事,軍中大批將領受到牽連,他因為已經解甲歸田,反倒沒出什麽事。”

    “毛小虎蒙蔭在軍中領了將職,性格和其父一樣桀驁不馴,還貪杯好色,每每快要晉升就出些事情又丟了官職,到了後來,當地的地方官都換了三批了,他還在贛州當著鎮將。”

    “贛州多山,又是連接南北的要地,往來商旅不少,毛小虎在贛州主要就是剿匪,也算有些成績,他的兵卒多是步卒,善於山地作戰,大概是募兵不易,所以也用了不少蠻人。”

    左侍郎歎氣,“因為這個,兵部並不願意給他皮甲,隻有蠻人是用皮甲為主的,我們當心他拿皮甲去給蠻人做人情,收買人心。加之皮甲容易損耗,還要細心打理,贛州多山,又和越州朗州相連,士卒閑時打獵,自己就能做皮甲,我們想著田地足夠用了,去山中打獵還能得到獵物補貼,就駁回了幾次申請甲胄的請求。”

    “現在想想……”

    左侍郎原本還在唉聲歎氣,突然眼睛一亮。

    “毛小虎雖然貪杯好色,但這幾年來已經沒有什麽劣跡了,反倒因為剿匪有功,屢得兵部上評。隻是因為他惡跡太多,我等一直不敢給他申請‘加田’,贛州又不是什麽大鎮,也養不得多少兵……”

    他頓了頓,遲疑道:“殿下,尚書大人,蠻人好在山林走動,也許毛小虎正是因為得到了什麽消息,所以才一直防衛著荊州蠻,蘇將軍能征善戰,可過於端方,如果用了熟悉南方情況的毛小虎協同蘇將軍作戰,也許能立奇功!”

    “我不同意!他曾經因為貪杯丟了兵部的上任文書,這樣的人,怎能大用!”

    兵部右侍郎似乎對毛小虎印象很深,一口否決。

    “還有,他強搶民女為妻,逼得人家未婚夫一家去贛州府衙告狀,這樣私德有虧之人,去南方不是攪和的更亂?!”

    另一位負責每年給各地將領打分的職方連連搖頭。

    這就是兵部的內務了,劉淩插不上嘴,隻放下手中記載贛州的軍冊,開始核算毛小虎手下兵丁人員的消耗和報上來的損耗。

    兵部一幹大員吵得沸沸揚揚,有的認為這樣的人也許有什麽奇用,這種不拘一格的怪人才能治得了那些兵痞;

    有的人認為既然有十四座軍鎮貪腐都不嚴重,更有六地的將領要求增加公田,顯然還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大可不必用這麽個有爭議的人物。

    還有一個無法訴之於口的原因,就是毛家一直是蕭門的家將,蕭家滿門被屠盡,毛家對朝廷有沒有怨恨很是難說。

    這樣的人執掌大軍,哪怕隻是作為副將協助,都不太可能讓皇帝放心。

    這邊在吵,劉淩依舊大致計算出了數字,隻是他算完沒多久,戴良派來的小吏已經在門外請示,說是再遲就趕不上回宮了,所以劉淩也沒有再參與進去這場討論,匆匆忙忙和諸位主官告辭,就離開了這間書房。

    而且過幾天他也不太想來了,按照雷尚書的說法,這些人在父皇沒有決定之前不能離開這裏,以免向外通風報信,十七八位主將吃喝拉撒在一處,那味道能是什麽樣,可想而知。

    劉淩匆匆忙忙和戴良匯合,趁著黃昏之色向著宮中回返,身後的兵部卻是有些忙亂,向來是兵部尚書果真調集了人手把守住兵部班房的四周,不準留下來的官員出去。

    隻是如此一來,京中又要猜測發生什麽事了。

    劉淩走了,兵部剩下的這些官員們討論事情也就更加自由而輕鬆,有幾個脾氣暴躁的幹脆就站在桌子上大吼大叫了。

    左侍郎是文官投筆從戎,性子沒那麽急躁,忍住耳朵的刺痛,好奇的從劉淩先前留下的一桌紙張上找出幾張墨痕未幹的,細細一看,頓時舍不得放手了。

    原來劉淩剛剛計算贛州的人馬情況,算出毛小虎經營贛州公田並未有太大貪墨,甚至稍有盈餘,大概和他招募蠻人兵丁有一些原因。因為蠻人是不要錢餉,隻要糧食或其他東西的,加上蠻人家屬“編役”的情況極少,毛小虎的帳下居然讓人詫異的達到了兵丁和編役隻有一比一數字的比例。

    要知道就算沒有做過手腳的軍營之中,一個兵兩個編役都已經是常例了。

    這樣的比例既保證了作戰能力,又保證了日常的訓練不會失去後勤而一片混亂,也減輕了公田的負擔。

    但兵甲和箭矢消耗實在太大,尤其是靴和箭頭,幾乎到了讓人吃驚的數字,也難怪兵部不理不睬,因為已經超過平日的消耗了。

    想到兵部不批皮甲反倒發文嘲諷他不如自己行獵的公文,左侍郎摩挲著下巴,有些難以置信地猜度著……

    難道他們真去打獵了?

    哪裏有那麽多獵物!

    “你在看什麽?”

    雷尚書也被吵得頭痛,忙裏偷閑湊到兵部左侍郎錢於安的身邊。

    “下官在看三殿下留下的賬目。尚書請看……”

    左侍郎將手中幾張草草寫就的紙張恭敬地遞於雷尚書手中。

    “殿下走之前,原來是在寫這些……”

    雷尚書一聽“三殿下”的名字,連忙接過草紙,滿臉嚴肅地看完了上麵的數字,臉色變了又變。

    這哪裏像是一個少年能想到的東西?

    時間那般緊湊,他估計是從聽錢侍郎說起毛小虎來曆的時候就開始計算了。恐怕正因為看出毛小虎沒有什麽問題,他才一言不發,沒有提出什麽意見。

    但凡精於計算之人,心智之成熟都異於常人,想到傳聞這位殿下從小是在冷宮裏長大的,雷震的敬畏之心越發深刻了。

    難道真是高祖托世?

    “三殿下哪裏像是高祖托世啊……”像是知道雷尚書在想著什麽似得,左侍郎低沉著聲音幽幽地歎道。

    “……這簡直就像是恵帝附身!”

    想到恵帝,雷尚書雞皮疙瘩直起。

    那位陛下,據說是戶部十個人同時打算盤還沒他心算的快的人物,從登基以來,在賬目上就別想騙過他,一切都以數字說話,連開多少科多少門取多少人都可以用算學準確無誤的計算出來……

    舉凡水利、河工、修橋、鋪路,工部根本不用操心預算。

    至於冗員的情況,更是極少。

    這樣的人已經不能用常人來形容了,劉家這麽多位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有些難以言喻的過人之處,是和凡夫俗子不一般的,也越發讓人又敬又怕。

    他們卻不知劉淩並非和恵帝劉權一般生來心算能力超凡入聖,而是因為記憶力過人加上從小學過算學,可以比旁人更心無雜務的直接用商人算賬的方式做複式帳目,若要達到恵帝那樣一看數字就能查出不對來,根本是想都別想。

    可是用來糊弄這一堆恐怕連算盤都不會打的兵部官員們,已經是足夠了。

    於是乎,一群擔心明日劉淩來當差之後看出他們計算有所不對的主官們一夜沒敢睡,挑燈夜戰,照著劉淩之前核計計算留下的格式,算了又算,記了又記,忙的是焦頭爛額,到了日出時分,才算是算好了一小半。

    就這一小半,也已經足夠讓人觸目驚心,雷尚書不敢輕慢,命令兵部的廚房熬了一大鍋粥給同僚當早膳,結果粥到了房中,已經橫七豎八睡了一地。

    雷尚書也想倒地就睡,無奈這件事已經是迫不容緩,隻能睜著滿是血絲的一雙大眼,倒頭喝下一大碗稀粥,隨便吃了幾口幹糧。

    眼見著天色一蒙蒙亮,還沒到開宮門的時間,雷尚書就拉起左右侍郎,三人懷揣著辛苦了一夜的成果,匆匆忙忙地駕馬朝著宮中而去,在宮門前等著開宮門遞折子,趕在皇帝上朝之前把這件事稟告進去。

    好在劉未之前也已經吩咐了宮衛,如果有兵部的奏報立刻放行,等宮門一開,三人立刻登堂入室直接麵了君。

    兵部和皇帝商議了什麽、商議出什麽結果無人得知,但當日上朝之時,在百官還沒知道發生了什麽的時候,兵部和宮中一共派了四十餘人齊齊出城,分赴各個方向的事情,卻是瞞不過有心之人的眼睛。

    與此同時,劉未對著贛州下了一道聖旨,急召護軍都尉毛小虎進京覲見。

    那麽,讓無數京中大臣們疑惑不解的問題來了。

    毛小虎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