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無後顧之慮
字數:3203 加入書籤
未羊一麵給張承換草藥,一麵忍不住問道:“你一定要做那個勳官才行嗎?”
張承隨口道:“汝不懂。”
未羊沒再吭聲。但或許因為這段時間以來的悉心照料,張承此時發覺小娘隱約有些失落,便又沉聲解釋。
“那是真正建功立業,改變命運的機會,今後可以做官,自己做不成,還能讓兒子做。汝家鄉有那種擁有莊園、家中有人在朝廷或官府任職的大戶人家嗎?得到勳官,多半就能成為那樣的門戶。”
“我沒見過。”未羊小聲回應道,但她當然聽說過。
那樣的人,妻子不就是貴夫人了?未羊簡直想都不敢去想。
就在這時,張承忽然灑然一笑,“算了。建功可呈者,畢竟極少數,哪能剛好輪到我?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未羊有點聽不懂他的話,便沒搭腔。
她看了一眼張承手臂上的夾板,雖然她不敢承認,但在內心竟然奢望著,他做不成勳官了,能不能帶她走!未羊有點不太想回家,卻也沒地方可去。
就算張承可能變得有點殘疾,但初見他時的英姿,依舊在未羊的腦海裏沒變。不過因為她沒敢細想,所以還未想到,中軍精銳騎兵的待遇一直都比較好,所以隻看家境也相當不錯。
就在這時,大房間裏忽然一陣嘈雜。隻見李郎中等人紛紛小步快跑,來到門口彎腰作揖。
沒一會,一行人便走了進來。走在前麵的一個人穿著鎧甲,沒戴頭盔,腰佩長劍,束發插著一根簪子,所有人都很恭敬,唯獨他闊進來。
“陛下駕臨,臣等失禮未迎,請陛下降罪!”有個武將抱拳道。
居然是大晉的皇帝!在此之前,皇帝在未羊的印象,隻是個遙遠的符號,究竟是誰她都不知道。
別說是未羊,就是她眼裏的大地方馬集,那裏的大人物也沒資格見到皇帝。未料這段時間稀裏糊塗的,未羊這樣的人也親眼見著了。
“傷者免禮,好生養著。”皇帝的聲音道。語氣平靜沒有什麽腔調,聲音裏竟似乎帶著一些親近,不過確實有一種莫名的從容,說話自信,言詞清楚幹脆。
“陛下!陛下……”塌上的士卒們紛紛出聲。連張承也坐了起來,眼睛裏霎時便出現了異樣的神采。
皇帝在屋子裏看了一會,站定說道:“卿等為我衝鋒陷陣,我自看在心裏。能養好恢複者,待傷愈之後再回營即可。”
“若不能繼續兵役,除了依舊兌現殺敵賞賜,照中軍的規矩撫恤,每個人還有一百畝田地應授。終身免徭役,期間這一百畝地的田租減半。”
眾將士紛紛高興道:“謝陛下厚待恩惠!”“來世仍甘為陛下驅馳!”相比曹魏時期的獎賞方式、便是可以恩準脫離軍籍為民戶,大晉朝對將士確實可謂厚待。
皇帝點頭道:“現在各地的土地都很充裕,實授應該沒問題。”
埋著頭的未羊,此時心裏愈發好奇,張承一門心思為之賣命的皇帝,究竟是什麽樣子。剛才慌亂之中,她隻瞅見一個人影,根本來不及看清楚。
她也不懂什麽禮儀,終於悄悄抬頭看了一眼。
沒想到,對於軍營裏出現婦人,皇帝似乎也感覺比較意外,於是馬上就注意到了未羊。未羊的目光一觸即躲,但也看清了皇帝的眼神、看她時居然挺溫和,毫無怪罪之意。
旁邊有個官員俯首小聲道:“稟陛下,此乃羯人劫掠而來的百姓女子,暫未有去處。”
皇帝道:“妥善安頓。去下一個地方。”
他也沒在此地多留,又說了一句話就離開了,“卿等好好養傷,無後顧之慮。”
眾人紛紛恭送陛下。直到一行人的身影已經消失在門口,張承仍然觀望著外麵。
良久之後,張承也不知道想了些什麽,忽然對默不作聲的未羊說道:“除了這次的賞賜撫恤,我家中也算殷實。今後我不用徭役,那百畝授田隻有一半田租,夠一家人富足活著了。”
未羊不知道他什麽意思,便好言道:“你的手臂一定能好起來的。”
張承卻忽然話題一轉,說道:“汝家在何處,跟我回去生孩吧!”
“啊?”未羊頓時抬起頭,眼睛裏滿是不可置信,“你不是隨口胡說?”
張承點頭道:“汝看我像是胡說的人?”
原來他說那些什麽殷實之類的,並非為了炫耀,而是明擺出優勢,杜絕出口之後被未羊拒絕的可能!這些倵衛營的軍士,說話真是與皇帝剛才的言論一個模樣,單刀直入十分務實。
其實張承沒必要說那些話,未羊可能不太清楚、中軍士卒家裏的情況;但這段時間聽到傷兵們談論,她也知道,這些將士都是挑選過的身強力壯者。聽說攻滅吳國的時候,晉軍從太初宮裏得到了上萬宮女,皇帝卻不想養那麽多女人在洛陽宮,於是那些不願意回鄉的,不少人都願意嫁給晉軍將士為妻,能入皇宮的女子,可都是年輕美貌者。
此時未羊隻覺腦海中一片空白,她埋著頭,不經意間眼淚已在打轉。但不知為何,一種惶恐與不安忽然籠罩在她的心頭,便是下意識認為,這種好事不應該是自己的!
“我……我命不好,怕連累到郎。”未羊脫口顫聲道。
張承笑道:“沒什麽好怕的,鬼見了我都得讓著!別看這次上陣,我剛衝上去,就被人砍下了馬,但那人也不好受,我扔出的刀同樣見了血。”
未羊不再有任何猶豫,也沒有推辭,當即用力點頭。不知不覺中,打轉的眼淚已經流淌出來,順著她的臉頰、悄無聲息地滑到了麻布衣上,她咬緊了牙關,才沒有在這種時候大哭。不過她仍然使勁抓著張承的手,久久不願放開。
偶然間抬頭看他時,未羊又看見了他臉上的笑容。那道傷口看起來有些猙獰,但依舊如同那天在石屋囚室外的模樣,宛若帶著陽光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