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西山煤窯一二事

字數:4134   加入書籤

A+A-


        乾清宮內,已過古稀之年且見過大風大浪的楊榮,此時他的心裏,略微有點發怵。

    他搞不明白,為啥麵前這位於兩個月前在他眼中還是個大孩子脾氣的年輕皇帝,出去逛了一圈,變化竟有如此之大!

    自己這把老骨頭,被他直勾勾的不悅眼神給盯得,渾身那個不自在勁啊,別提多難受了。

    “與皇陵京師相近,恐傷風水……”

    “煤力至微,煤戶至苦,而其人又至多,皆無賴之徒,窮困之輩…一旦揭竿而起,豈不可念?”

    皺著眉頭,嘴裏嘀咕著剛剛楊榮上奏的進諫。王迪他是怎麽也沒想到,煉鋼所的進度,除了一張圖紙以外,竟特麽還處在零的階段,屁也沒有呢!

    而楊榮這位閣老大人給出的兩個理由也很合乎情理,聽起來,竟是不存在半點私欲,一心全是為了大明朝好。

    其中一個原因,是怕傷了大明風水所在,繼而影響到大明朝的龍脈穩固。

    這可是關乎到大明宗廟社稷的大事,就算有他這位皇帝的旨意,不經過群臣朝議,給他楊榮十個膽子,也萬萬不敢像修建天工所那樣,下令工部派人直接破土動工。

    另一個原因就是,現如今為數不算多的煤窯,已經是人群集聚,特別容易滋事生非。

    畢竟除了一群處在最底層,且是無地無業走投無路的苦哈哈們,誰還敢…或是誰願意冒著生命風險,去煤窯裏受累受苦刨食吃。

    再加上,西山距離京師僅有六七十裏地而已!

    如此近的距離下,一旦混跡於煤窯的苦哈哈們,被有心之人煽風點火聚眾鬧事的話……

    安全因素,倒是可以先放一邊。有著拱衛京師的三大營,區區流民,豈能成事!

    問題是,這不丟了朝廷的臉麵嘛!

    順天府,可是達官勳貴,各國使節聚集之地。

    這要在眼皮子底下發生騷亂,別管規模大小,豈不是讓外人看了天大的笑話!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些情況,從太宗文皇帝遷都順天府以後,就曾嚴令禁止在西山一帶進行鑿山伐石的民間商業活動。

    “陛下,西山鑿山挖煤一事,發軔於遼金以前,在蠻元百年期間,已有濫觴之勢,我聖朝不可不重視!”

    “況且,京師周邊幾乎遍布林地,單就內接太行的整個西山而言…其磅礴數千裏,林麓蒼黝,溪澗鏤錯,縱橫的山區內,物產甚是豐饒,尤其是林木資源!”

    “陛下,老臣以為,完全可以派人大規模砍伐林木,將其煉製成木炭,而後再將其用以煉鋼,完全沒有必要去鑿山采煤。”

    縱使沒有兼任過十多年的工部尚書,對於楊榮這位閣老而言,煉鋼一事,他也是比較清楚的。

    焦炭煉鋼法,據他所知,也不過是從宋朝剛剛開始興起而已。在此之前,匠人們基本都是用木炭來煉製鋼鐵的。

    就拿頂尖的唐刀來說,俱是以木炭煉製而成的。

    哪曾想,本來是好意進言提醒的幾句話,但當言畢之際,楊榮忽然發現,年輕皇帝的眉頭,卻是皺得更緊了。

    “三楊閣老,朕記得以前…爾等曾教與朕的《淮南子·難一》當中有過一句話,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還有《淮南子·本經訓》當中的,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以及《呂氏春秋·義賞》當中的,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占地極廣的西山,的的確確很大!其中的物產,也的的確確很是豐富!”

    “隻不過,現如今的順天府內,人口…朕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應當是在十四萬戶也就是七十萬人左右吧。再加上三大營的軍戶,人口總數量,幾近百萬之巨!”

    “我記得戶部尚書王佐曾上奏疏言及到,京師之地,戶口日繁,待食者眾,已無餘財給之,亦無餘地處之!”

    “且不說燒炭煉鋼需求量巨大,單單是以京師這些人口數量,西山再大,林木資源再豐饒呢……”

    “三楊閣老,爾等以為,那些生長緩慢的林木資源,是否能支撐得了數量如此之巨的京師百姓,使用百年以上的時間?”

    “仔細想想,一戶人家,燒光一棵十年生的樹木,均攤下來,怕是不過月餘時間而已吧。”

    “三楊閣老,爾等再猜猜,現如今還是千裏如畫的山水美景,如若幾十年以內放任不管的話……”

    “待到西山大麵積禿了以後,除了一堆無用的泥石與隻能看不能動的煤炭擺在那,曾經的富饒之地,吾等還能給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麽?”

    “煤炭,此物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更加優秀持久!”

    “無論現在是否大規模鑿山采石,待到幾十年以後無木可砍、無薪可用之際……”

    “那麽稱得上是苦寒之地的京師,其內部高達百萬數量之巨的黎民百姓,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陷入寒冷與饑餓的困境當中嗎?”

    “一日無薪糧,煙火即絕!”

    “連溫飽一事都解決不了的話,如若到了那個時候還要繼續執行嚴禁鑿山采石的政令,那麽大規模的民變,誰人可以阻止得了?又拿什麽去阻止?”

    “如此重要…乃至涉及到國本穩固的民生大事,豈可因為眼前的種種顧慮,為避物議而畏首畏尾,不敢有所改變!”

    “煤窯,必須要建!”

    “取締現有西山境內的全部民辦煤窯,將其納入官辦掌控範圍之內。”

    “待到煤炭足夠支持京師之地所有百姓日常生活使用時,朕會下旨,嚴禁任何人於京師周邊所有山區內,進行樵采伐木一事。”

    如果西山地區良田眾多,王迪倒也不介意毀林造田,有計劃性地進行墾荒種糧活動。

    問題是,彎彎繞繞的山區溝壑間,啥資源都挺多的,唯獨可以用來耕種的良田,很是稀少!

    如果西山地區沒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王迪肯定也不會為了保護環境或是為了所謂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問題,而阻止人們砍伐林木資源。

    但是,沒有那麽多的如果!

    溝壑縱橫缺少良田的西山區域,有著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

    雖然具體儲量有多少,王迪不怎麽清楚。

    但是,他記得在一則新聞上,曾經看到首鋼集團遺址便緊鄰西山區域。

    能供給如此之大的煉鋼集團,王迪估麽著,西山內的煤炭儲量,其豐富程度,絕對要遠超自己的想象。

    若僅僅隻是因為害怕傷及到大明龍脈,或是擔心可有可無的民變,而將其閑置於一旁不加以利用……

    在王迪看來,這種本末倒置的舉動,才是最愚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