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惡名遠播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梁大公思索著,迅速回憶起來——
他是不久前,聽到太子說到周道安此人的,而太子又是聽別人說的……說到的事情,和今天兩位周家公子說的,是同樣一件事。
今天自己聽周家兩位當事人的版本,重點在於作曲,因果隻是帶過,立場自然和太子那兒聽來的不同。但,太子那邊說實話、是轉了幾手的消息,這邊則是兩位當事人,信譽度上肯定後者占優——倒不是梁大公不信任太子,而是他知道,讓太子知曉此事的人,正和周道安有矛盾!
有矛盾,那麽對手口中定然會添油加醋!自己和太子,都免不了先入為主了。
其實,梁大公內心裏的天平傾斜,還是因為周道玄的身份,讓半個粉絲的他更願意相信這位英傑的話……再加上,剛剛看了一出好戲,最後那首曲子教人熱血沸騰,梁大公很“公正”地認為,寫出這樣灑脫豪邁曲子的人,定然不是什麽惡徒!
此消彼長之下,梁大公已經有了計較。
“二位公子,實不相瞞,此次來周家觀禮,咱家實在是帶了一道太子的口諭。”心下計較妥當,梁大公放下茶盞,也沒堅持要找周道安前來了,直接對著周道奇周道玄說了起來——
“東西周合流,朝廷是答應了。這件事本來不是什麽複雜的問題,水到渠成就好,不過……
“就在咱家動身前兩天,太子忽然對這件事關心起來。他交待咱家,來到予章,好好地探一探,西周家的少主糾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因為在太子那邊,正好聽到了關於西周道安公子……不好的傳聞。這讓太子覺得,東西周合流,會使西周重新回到本宗的庇佑下,從而讓一個有可能是惡徒的人蒙蔽周家本宗……這對周家世家聲譽而言是不利的,因此,太子交代如果咱家探明此事確鑿,那麽就要勸說聞淵公不要將東西周合並。”
這話一說,周道奇和周道玄頓時心中明了——和之前周聞淵、周聞博甚至周道安猜測的一樣。梁大公對周道安觀感不加,定然是有人先一步做了手腳,而且目的,就是給東西周合流添亂。
什麽影響周家清譽,什麽讓本宗受到西周的蒙蔽……這都是說來好聽的,歸根結底,背後這幫人目的明確,就是衝著周道安去的。不讓東西周合流,打擊得不光是西周。隻要合並失敗後,放出點風聲傳聞,還會讓東周因為此事受挫,在民間聲望大受影響。
不過,究竟是什麽人神通廣大、在太子爺身邊給周道安上眼藥呢?周道安這輩子連予章都沒出過,怎麽會惹麻煩到雍京去?
見周道奇與周道玄二人一臉不解的樣子,梁大公補充道:
“當今太子的老師、夏太傅……在前不久,忽然告假返鄉。理由是,夏家老太爺中風了……”
夏家?!
這個稱呼一出,周道奇和周道玄立刻反應了過來!夏太傅夏敏孺,正是夏承蔭的父親!
夏承蔭自從半年前被周道安“擊敗”,大丟顏麵不說,還被任聰老夫子直接從公學勸退,灰溜溜地回了梨川。後續這半年,此人再沒有消息,公學裏的學生也不會主動提起,久而久之,周道安他們都忘記這回事了。
剛剛是為了引出周道安作曲這件事,周道奇才提起了夏承蔭,至於夏承蔭怎麽和周道安結怨,這個事太冗長,方才便沒提。
這樣反倒讓梁大公覺得,對方並不是有意提起這檔子恩怨的。
不過,眼下聽到夏家,周道奇哪裏還反應不過來?隻不過夏太傅的爹為什麽中風,這件事怎麽牽扯到周道安身上?
周道玄給周道奇使了個眼色,周道奇立刻一副“我不懂就要問”的簡單樣子,向梁大公請教了起來。
梁大公已經說了不少,眼下也不再刻意隱瞞了,直接說道:
“夏太傅是太子非常敬重且倚重的大臣。這次告假還鄉,如果是短期也就罷了,偏偏聽說夏老太爺中風非常嚴重,幾乎有過世的危險。夏太傅自然要留在父親身邊盡孝……可如此一來,太子身邊沒了個倚重,許多事情就難以維係了。
“恰好,年前聖上下旨,讓太子開始理政,移交了一些事務給東宮。可沒了夏太傅,東宮的其他屬官都不是拿主意的,太子就很難做,處理事務的效率慢了下來,難免擔心會惹聖上不喜。
“太子難免更思念夏太傅,三番五次派人去問候夏老太爺,甚至請了太醫去幫忙醫治,終於知曉,夏老太爺的病主要是心病,原因就在他的孫兒、夏太傅的獨子求學的問題上……
“太子他聽說,這夏公子原本在予章公學好好的,偏偏被幾個公學的本地人聯合排擠,甚至蒙蔽了公學的教諭——聽說夏老太爺已經向任教諭求情好幾次了,任教諭都不鬆口讓夏公子複學,這才讓夏老太爺落下了病根!”
梁大公是個“沒城府”的,話一說,就差不多都兜了出來。眼看周道奇和周道玄的臉色古怪,他又補充道:“任教諭聲名在外,夏家自然是不認為他老人家有什麽問題,隻是更加認為,予章本地的這幾個紈絝子弟實在惡劣!尤其是領頭的,便是打著周家旗號霸淩同學的西周公子——周道安。
“太子身為夏太傅的弟子,師傅有難,自然想盡一份力。夏太傅原本不想提及此事,架不住太子屢次提問,才勉強說了……所以咱家這次來才會帶著太子的交代,看看能否先勸說東周不合流……”
話說到這裏,事情已經完全清楚了。
太子被稱為“仁厚”,可能更多的是一個耳根子軟、辦事能力不咋地的人。聖上讓太子鍛煉鍛煉“業務能力”,可太子卻很依賴夏太傅。
夏太傅大概率是個腹黑的老硬幣,表麵上絕口不提家事,實際上幹脆撂了挑子,用的還是夏老太爺重病的名義。時間卡的也好,碰巧在聖上讓太子“實習”的當兒。
這無疑把太子架在火上,引得太子心焦無比。不斷關心,越關心越不說,太子越要問,終於“被迫”透露出來消息,自然被太子當真了。
除此之外,夏家人很精明地把矛盾集中在周道安身上——東周是傳統世家,體量太大,不好輕易動;任老夫子是有名望的,動起來恐怕要輸;隻有西周孤兒寡母,極好對付!當然,對付西周的前提是不能讓兩周合流!阻止了這件事,西周就沒有靠山!東周一旦知道合流原因是周道安的問題,兩周的態度搞不好會更壞……
周道奇立刻“義憤填膺”,把夏承蔭是如何惡劣,主動惹上了周道安,卻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的學位搭進去說了個完整。
梁大公聽了,倒也沒說不信,隻是說道:“實話說,咱家對道安公子並沒有什麽好惡觀感,但太子遠在京城,有了先入為主印象,恐怕很難扭轉了。這一次就算咱家這邊通過了此事,保不齊後麵太子又會被影響……”
這是實話。梁大公能在短短1天時間內扭轉對周道安的觀感,是因為周家把準了他的脈。可太子是沒有這樣的條件的,而且以夏太傅的地位來看,太子肯定更向著自己的師傅。
“大公,實不相瞞,這次東西周合流乃是我們周家的大事!當初上報朝廷也是同意了的,這不好出爾反爾吧?太子就算想給太傅解憂,也不能以這件事為對象啊!還請梁大公幫我周家好好和太子說說……周家必然感念大公義舉!”
周道玄和梁大公“交心”道。
“……道玄公子如此說,咱家自然是要幫忙的。不過……說實在的,此事根兒還在夏太傅那兒!太子離不開夏太傅,這就是夏太傅最大的依仗,這麽多年來,咱家在東宮辦事,還沒見過夏太傅的話有哪一句是太子不聽的……”梁大公皺著眉說道。
話說到這份上,周道玄隻好再次拜托梁大公,一定要在太子麵前把事情的真相好好說道說道。梁大公也表示,自己回去就立刻通過傳送陣發信給太子……
而後,雖然又勸了一番酒,但興致已經盡了,梁大公在兩位公子的陪伴下,回到了回字樓,連夜給太子寫信。反正太子作息時間比較晚……
周道奇和周道玄帶著消息,直接到了周聞淵的書房,此時,周聞博和周道安都早一步到了。
“事情我已經和兩位伯父說了。”周道安第一時間開口道——原來,他在戲尾聲時,就離開了包廂,悄然到了梁大公的包廂外,全程聽到了雙方的對話。畢竟在林家豐的幫助下,周道安利用點“特殊通道”完全不是問題。
故而在周道奇和周道玄返回之前,周道安就已經和兩位伯父討論了很久。
“此事也不用過於驚慌,隻以目前情況來看,太子也沒有讓梁大公強硬阻止的意思,否則下的就不是口諭,而是旨意了。隻要消弭太子與我們的誤會,合流還是可以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