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結束

字數:8469   加入書籤

A+A-


    在之前,馮保在萬曆皇帝心目中是畏懼更甚,他是真有些怕這個太監。
    不過,當馮保遵旨離京,發配南京守陵後,這絲懼意已經蕩然無存。
    萬曆皇帝越來越感覺到身份和權利帶給他的快樂,哪怕是再顯貴的人家,在口含天憲的他麵前,都不值一提。
    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其一家榮辱。
    對於魏廣德居然派家人給馮保送行,一開始讓萬曆皇帝是很不高興的。
    雖然他不相信魏廣德會和馮保有多深的糾葛,但也不高興。
    畢竟,那是個被他處罰的人,難道是魏師傅對他的決定不滿意嗎?
    幸好張宏及時提到出身,那畢竟是裕袛,是他從小居住的地方。
    別看那時候萬曆皇帝還小,但已經懂事了,所以到現在還有記憶。
    他是幾歲的時候才跟著父皇和母後搬到這皇宮大內來的,而早先的院子,記憶模糊,但知道那是那裏。
    “張宏,朕離不開魏師傅,朝廷也離不開他,朕現在是不是該駁回這道奏疏,讓他馬上回內閣辦差?”
    萬曆皇帝開口問道。
    現在隻收到魏廣德的奏疏,還沒有看到彈劾奏疏,這一偏差讓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按照程序駁回。
    於是,隻能開口請教張宏。
    “皇爺,此事還是得等彈劾奏疏上來,皇爺禦批駁回,申敕,然後再將這道奏疏送到魏閣老手裏,召其回內閣繼續辦差才合適。
    畢竟,如果隻是以這道奏疏就召回魏閣老,而沒有看到彈劾內容,會讓外朝非議。
    魏閣老回到內閣,也會被其他官員懷疑。”
    張宏說道。
    最起碼,皇帝要看到科道言官彈劾的內容在作出判斷,這樣的結果才能讓人信服。
    如果都不看彈劾奏疏直接駁回,那算什麽事?
    “你叫人去催催內閣,讓他們盡快把奏疏送來,朕要看。
    朝中事務,離不開魏師傅。”
    萬曆皇帝開口說道。
    大權在握的感覺是很好,可如果外朝有人幫自己看著,大事兒再由自己聖裁,豈不是更好,不用事事事必躬親那麽辛苦。
    “老奴接旨,這就讓人去內閣盯著,有信兒了馬上就送到乾清宮來請皇爺禦覽。”
    張宏躬身行禮後,這才退出宮殿,快步向司禮監走去。
    回到司禮監值房,張宏就問起內閣那邊的情況,可有把彈劾奏疏送來。
    “沒有,兒子派人去看了,奏疏還在張閣老那裏。
    現在內閣剛剛讓人給九卿遞話,下午的閣議繼續。”
    一個秉筆太監開口說道。
    “怎麽回事兒?”
    張宏一愣,馬上追問道。
    “昨日魏廣德安排今日下午召集九卿,商議吏部尚書人選的事情。
    之前禮部徐尚書派人詢問,下午的會議是否有變,所以張閣老就讓他去通知,會議一切不變。”
    太監開口回答道。
    “吏部尚書人選.”
    張宏想起來了,昨日是發出了這道口諭,因為吏部那邊上奏沒了堂官,請盡快派出官員掌部。
    想到昨日的計劃,今日就突發這樣的情況,張宏哪還不明白,張四維玩的是一箭雙雕。
    搶奪吏部尚書人選的推薦資格,也試探皇帝對魏廣德的態度。
    “嘿嘿,好算計。”
    張宏笑笑,不過心裏確實暗罵張四維不是東西。
    當初張居正在時,裝的那麽恭敬,沒想到這才多久,人就大變。
    想到剛才皇爺對此的反應,張宏心裏也是冷笑,讓你張閣老失望了,皇爺對魏首輔可沒有一點不滿的意思,還更加要重要。
    在張居正不在以後,似乎皇爺對魏廣德的倚重更甚。
    而此時,魏廣德已經坐著轎子回到府中。
    對於自家老爺忽然回來,府裏上下自然很是驚訝。
    這還是開天辟地第一回。
    京中各衙門已經逐漸傳開,可不代表就傳到外麵了,所以魏府到現在還不知道有彈劾的事兒。
    而且,因為是科道的奏疏,也是不走通政使司的,而是直接遞到宮裏。
    其實即便走,魏家也沒有在這個衙門裏安插什麽眼線。
    隻怪這些年通政使司在朝中地位不斷下滑,已經成為可有可無的衙門。
    甚至到了清朝,這個衙門幹脆就直接裁撤了。
    奏疏直接送到宮門,有宮裏派太監專門接收奏疏,分發軍機處和禦前。
    張吉得到信兒,匆匆趕到府門前迎接。
    此時魏廣德已經入府,臉上看不出情緒。
    張吉知道有事兒發生,可他這個魏府大管家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得到,心中忐忑之下不敢吱聲,就默默跟在魏廣德身後走進書房。
    到了這裏,魏廣德一屁股坐下,身上官服都沒有回後宅脫掉。
    等丫鬟送來茶水,張吉從她手裏接過,這才小心翼翼放在魏廣德麵前,問道:“老爺,發生什麽事兒了?”
    “還能有什麽事兒,昨日進卿的話你還記得吧,被他言中了。”
    “啊。”
    魏廣德話音落下,張吉就驚呼一聲。
    “啊什麽啊,多大點事兒。”
    魏廣德不滿的說了句,伸手端起茶盞,用茶蓋撥了撥茶水上漂浮的茶葉,這才輕輕啜了一口。
    “老爺,那要不要我聯係人,咱們也彈劾他。”
    張吉說的彈人,自然是針對張四維。
    “不必,小事兒一樁。
    山西蒲州那邊,你多關注下,一切不變,還是老樣子。”
    魏廣德看了眼張吉,這才吩咐道。
    “知道了,老爺。”
    張吉知道那是什麽事兒,這些年在京城,他當然知道老爺打的什麽主意。
    辦成了,張四維不管多得勢,都得乖乖滾回山西去。
    他拿什麽和自家老爺爭,跳梁小醜而已。
    張四維在京城,風評好壞參半,都知道他手裏銀子多,雖然未必比首輔大人多,但也差不了多少。
    魏廣德當初也沒少幫著同年,而張四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年,京裏得到張四維資助的官員可是不少。
    這樣的做法,自然讓一些清流很是看不慣,私底下沒少說他用權財編織勢力網。
    倒是魏廣德,現在除非熟人,一般都不再資助,不過官員們離京時,魏廣德也會送上一支珍貴的人參。
    這也是防備有人以此攻訐他,說他用錢財結黨營私,張四維就是範例。
    “好了,我這裏沒事兒了,你去做事吧。”
    魏廣德也懶得去讓他打聽外麵的傳言,想想也就那些。
    等張吉出去後,魏廣德嘴角一揚,笑容從第一次浮現在他臉上。
    有了張四維這波助攻,他魏廣德念舊情的人品算是在朝中立起來了。
    這種事,對於大部分同僚來說,都不會認為有錯。
    都說人走茶涼,他們誰不擔心。
    可若是當朝首輔念舊,以後就算自己致仕,隻要魏廣德還在位,一封書信求上門,或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雖然看似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特別是以後,但對於現在的魏廣德來說,確實悄無聲息的在所有官員心裏加上一個環,隨時可以拉攏、聯接起來的網環。
    接下來,魏廣德就是隻有等,等陳矩那邊給他消息,告訴他皇帝看到奏疏時的反應,就知道自己的仕途到底如何了。
    下午,魏廣德在後花園涼亭那裏泡上一壺茶,旁邊擺放著幾盤小點心,就那麽優哉遊哉翻書。
    看到當然不是四書五經等聖人之學,而是一本,後世還非常有名的話本——《金瓶梅》。
    這書還是手抄本,魏廣德都不知道是誰抄寫的,反正張吉從外麵收回來的。
    至於印刷版本,據說後世發現最早的版本是萬曆二十多年的時候出現的,而這書的出現時間應該是在隆萬之交。
    關於蘭陵笑笑生的身份,已不可考,就算當下也是一樣。
    沒人知道誰寫的書,雖然有猜測。
    魏廣德也沒有要刺探作者的意思,不過因為此書出現後在士林中的影響巨大,內容也很吸引人,所以他才抽這時間在家中細讀。
    《金瓶梅》在大明朝當然還缺乏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畢竟魏廣德推動的全國大辦社學才幾年,那裏的學子多還是孩童,不具備也沒財力買話本來看。
    就魏廣德手裏這本書,外麵至少賣五兩銀子,那是差不多普通人半年的收入。
    至於雕刻印刷版,雖然此書有名了,但還沒有哪家書局敢刊印。
    因為其中一些內容被清流不恥,有沒有偷看,魏廣德也不確定,但在大明朝,確實有人認為應該對此書“封禁”,認為有失體統。
    這或許也是該書出現很久後,才有書局敢於刊印的緣故。
    就算是當代,已經有人認為《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書”,一些夫子看後更是將其稱為“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警世寶典”。
    後世研究《金瓶梅》,主要是考究作者。
    畢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獨立創作長篇白話的作家,蘭陵笑笑生在創作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瓶梅》以市井人物與世俗風情為描寫中心,開啟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創作長篇的先河。
    《金瓶梅》書名是由書中三個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的。
    題材由《水滸傳》中武鬆殺嫂一段演化而來,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的市儈勢力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
    再現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麵貌,描繪了一個上至朝廷擅權專政的太師,下至地方官僚惡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幫閑所構成的鬼蜮世界,
    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
    此時魏廣德已經換下官服,就一身常服,顯得很是悠閑自在,旁邊還有兩個美婢服侍。
    好半天,魏廣德放下書,抬頭看天。
    此時天空不再灰暗,雖然沒下雨,但感覺比早上好了許多。
    此時,魏廣德不由得想到之前和現在,感覺現在貌似才是穿越者過來該過的生活才是。
    過去天天被淹沒在內閣的奏疏裏不見天日,好慘啊。
    花園門口人影一閃,張吉出現在那裏,快步向自己走來。
    魏廣德看過去,也不說話。
    “老爺,宮裏陳公公遞來消息。”
    說著,張吉把一個信封遞到他麵前。
    魏廣德接過來,拆開拿出其中信紙看了起來,隨即臉上笑容再次浮現。
    萬曆皇帝的表現很符合他的預期,至少短期內不會有變化。
    那可是劉若愚近距離觀察到萬曆皇帝剛知道消息時的反應,不會作假。
    “張宏這個人確實不錯。”
    魏廣德又評價一句,“他取代馮保,似乎也是好事兒。”
    “對了,內閣裏關於吏部尚書的會議,是否如期舉行?”
    魏廣德一邊收起書信,一邊問道。
    “已經開始了,張四維並沒有延遲,而是堅持今日下午就在內閣舉行閣議,商量人選。”
    張吉馬上說道。
    這還是魏廣德回府後,第一次問起外麵的情況。
    “還真是迫不及待,嗬嗬.”
    魏廣德笑著把書信收入自己懷裏,隨即衝張吉擺擺手讓他下去。
    自己又躺靠在椅子上,悠然自得起來。
    書,這會兒也不想看了,因為他感覺此時心裏貌似有團火在燃燒。
    等張吉出去後,魏廣德伸手一招,兩個美婢就蓮步輕移,緩緩走到魏廣德身邊.
    魏廣德在府中花園裏逍遙快活的時候,內閣裏,張四維也揉揉太陽穴。
    剛才的會議,雖然沒有魏廣德的主持,他還想打個措手不及,可顯然九卿中有幾個人就是胡攪蠻纏,沒當人選提出,就會被找出一些理由反駁。
    好吧,其實在朝為官,隻要品級達到一定程度,每年都會收到一兩份彈劾,列舉諸多不對之處。
    這類彈劾奏疏,更多是警示為主,讓眾人引以為戒。
    現在被人翻出來說事兒,說他們不適合擔任吏部尚書,反正就是讓張四維很不痛快。
    無法,自然是拿不出遞交禦前的名單。
    按照慣例,自然隻有推遲出結果的時間,稍後再議。
    至於強行通過他給的方案,就算魏廣德甚至張居正在時,都不敢這麽幹。
    當然,他們在時,這些人也不會跳出來反對這個,反對那個。
    由此可見,拿下尚書位置至關重要,吏部尚書人選,他是必須要和魏廣德爭上一爭的,這關係的九卿會議上重要的一票。
    內閣關於吏部尚書人選會議無疾而終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京城官場,魏廣德晚些時候也在府裏聽到消息。
    而在會後不久,乾清宮駁回彈劾奏疏就送到內閣,放到了張四維麵前。
    而陳矩拿著魏廣德的奏疏,出了宮門向魏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