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嚴清

字數:8062   加入書籤

A+A-


    英國倫敦,女王居住的倫敦塔。
    “砰”,大門被粗暴的推開,伊麗莎白女王怒氣衝衝走進宮殿。
    在她身後,王宮管家和羅伯特伯爵緊緊跟隨她走了進來。
    這兩個人,都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家臣,也是她最信任的人。
    “陛下,大臣們有顧慮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和西班牙人交戰。
    如果,如果我們真的卷入低地戰爭的話,西班牙的海軍一定會封鎖英吉利海峽,把我們完全隔離大陸,這對王國絕對沒有好處。”
    羅伯特·達德利伯爵在女王身後快速的解釋著,希望能夠讓女王變得清醒,而不是暴怒的發脾氣。
    “羅伯特,你知道王國現在和西班牙的關係嗎?
    我們已經是交戰狀態了,可你們還希望能夠媾和。
    王國要想發展,必須打破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你知道嗎?
    和亨利三世合作,聯合所有力量,建立反西班牙聯盟和他們爭奪海洋的支配權,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伊麗莎白女王很是忿怒的說道。
    就在前天,倫敦收到來自尼德蘭的求援信,希望英國能夠提供幫助,為他們獨立提供幫助。
    雖然此時尼德蘭還沒有爆發全麵的反西班牙暴動,但是許多尼德蘭的貴族和商人,一直在尋求脫離西班牙的控製。
    西班牙很強大,但是卻沒有幫助到尼德蘭的發展,反而不斷從他們身上趴著吸血。
    而麵對強勢的西班牙,包括法國、神聖羅馬帝國都表現出一定的擔憂。
    是的,此時沒有德國,普魯士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其皇帝是魯道夫二世,歐洲少有的“皇帝”之一。
    雖然歐洲此時大部分地方都是和平的狀態,但是在低地地區卻衝突不斷。
    魯道夫二世一直致力於推動該地區的和平,隻是收效不大。
    而現在,他也偏向於讓西班牙結束對尼德蘭的統治,或許能讓那裏恢複和平。
    畢竟,尼德蘭和神聖羅馬帝國相鄰,周邊發生戰爭,對於神聖羅馬帝國來說當然不是好事。
    當然,和西班牙有現實爭議的,主要還是英國和法國。
    西班牙從陸上保持了對法國強大的壓迫力,而其強大的海軍和龐大的海上利益也讓英國垂涎。
    德雷克隻是他們中的一個,而不是唯一一個。
    “羅伯特。”
    伊麗莎白女王坐在王位上,雖然依舊怒氣衝衝,但是顯然已經沒有剛才那麽激動了。
    “陛下,有什麽請吩咐。”
    羅伯特伯爵急忙躬身說道。
    “你去過明國,你說明國的海軍也很強大,是嗎?”
    做為女王代表,羅伯特伯爵參加在前年才來到過大明,參加了萬曆皇帝大婚的儀式。
    之後,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返回英國,也順勢被伊麗莎白女王任命為外交大臣。
    現在,英國需要和西班牙爭奪海洋霸權,雖然他們還很渺小,但是伊麗莎白顯然不願意等,她想要奮鬥,嚐試擊敗西班牙海軍。
    “陛下,明國雖然海軍很強大,但是和西班牙相比,似乎還是略顯不足。”
    羅伯特開口說道。
    “可是西班牙要在各地派駐軍隊,他們永遠不可能集結全部的海軍力量。”
    伊麗莎白爭辯道,“何況,聯軍還有我們和法國人,甚至葡萄牙人也會站在我們一邊。”
    雖然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趁著薩巴斯蒂安和恩裏克一世兩個葡萄牙國王去世,國內群龍無首的機會搶奪下葡萄牙國王的王位,但是葡萄牙國內的貴族,大部分是不支持他的,依舊在謀求獨立。
    為此,他們不斷聯絡包括法國、英國在內的國家尋求支持,其海外殖民地依舊保持獨立。
    果阿總督府,其實就已經不賣西班牙國王的賬,拒絕被西班牙人接管。
    由此,雖然腓力二世名義上成為葡萄牙國王,但實際上海外殖民地,他根本指揮不動葡萄牙的軍隊和殖民地政府。
    馬尼拉總督府也曾經嚐試聯係壕鏡和淡馬錫的葡萄牙人,但是顯然沒有效果,對方根本對他們置之不理。
    甚至,他們的海軍戰艦想要靠近壕鏡,還遭到壕鏡炮台示威性射擊。
    這就是現在歐洲複雜的形式,而伊麗莎白想到的自認為很絕妙的辦法,那就是聯合已知的東方大國參與,大家一起聯手擊敗西班牙的海上霸權。
    “陛下,我鄭重的提醒你,明國離我們實在太遠了。
    他們如果要調集海軍過來,至少需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還要冒險跨越萬裏海洋來到這裏。
    還有,他們能得到什麽?
    沒有足夠的利益,你以為明國的皇帝會派出軍隊來嗎?
    或許,他們能做的就是驅逐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對我們歐洲這邊一點幫助都沒有。”
    羅伯特伯爵反駁道,他絲毫不認可女王的想法,邀請明國介入歐洲爭鬥,多麽天真的想法。
    或許,他寧願聯絡奧斯曼人,也不會想著找明國人幫忙。
    “而且,明國雖然有很多戰艦,但是我看到的,他們的主力戰艦是三級戰列艦為主,隻有少量勉強能稱之為二級戰列艦的戰艦。”
    羅伯特伯爵又繼續說道。
    在歐洲,此時的海軍戰艦分為四類,能攜帶超過一百門火炮的戰艦才能算一級戰列艦,是海軍的主力。
    當然,一級戰列艦在此時的歐洲也非常稀少,大部分國家也隻有幾艘。
    而英國,好吧,此時英國造船水平一般,一艘都沒有。
    而歐洲的主力戰艦則是二級戰列艦,這是能夠攜帶90門火炮的大型戰艦。
    此外,三級戰列艦也是各國主力,英國也少量外購和自造了一些這種戰艦,它是能攜帶六、七十門火炮的大家夥。
    而俞大猷曾經因以為傲的炮艦,攜帶火炮低於五十門的戰艦,在此時歐洲被劃入第四級戰列艦的範疇。
    當然,這也是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主要海軍力量。
    其實大明主力戰船的噸位介於歐洲二、三級戰列艦之間,隻是船隻結構導致不能如歐洲戰艦那樣攜帶大量火炮。
    當然,這也是現在俞大猷和魏廣德要求船廠仿製歐洲戰船的原因。
    現在,到未來幾百年,大海都屬於大炮巨艦時代。
    巨大的船體和大量的火炮,才是這個時代代表海洋權益的關鍵。
    “好吧,讓我再想想。
    不過雖然不能派出軍隊去低地地區,但是給他們提供一批武器是可以的。
    你盡快和他們聯係,給他們提供一批軍火。”
    伊麗莎白此時完全冷靜下來,也想到明國到這裏那讓人膽寒的航程。
    至於尼德蘭的軍工業,其實也很發達,西班牙大量海軍戰艦也是在尼德蘭建造。
    尼德蘭在獨立後,很快就發展成為海上馬車夫,靠的就是龐大的軍工製造業,源源不斷建造海船和大炮。
    但是,這些大部分都被西班牙控製著,尼德蘭的貴族和商人也缺乏反抗西班牙人的武器,他們需要想方設法從英國和法國獲得。
    在伊麗莎白女王放棄聯絡大明,讓其卷入歐洲戰爭的時候,大明帝國國內龐大的戰爭機器也已經開始運轉,而且還在不斷加速。
    隨著十月臨近,船廠大批嶄新戰船下水,分別移交東海和南海水師,極大的增強了大明水師的實力。
    當最後一批為戰爭準備的糧食和火藥分別在鬆江府和登州水城入庫後,代表著之前的戰爭準備已經完成,隨時可以發動。
    大明帝都紫禁城,內閣首輔值房裏,張科再次來到這裏和魏廣德商議。
    隨著時間臨近,張科每隔兩三日就會跑一趟內閣。
    如此密集的造訪,自然讓外朝多少產生了懷疑。
    知道內情的就不說了,看外界大部分人是不清楚的,甚至連戶部調動大量糧草的事兒都不知曉。
    但是,京城內外關於朝廷可能會派軍隊懲戒倭國的流言,卻早已傳開。
    其實,這個流言最初傳出來的時候,讓錦衣衛很是緊張了片刻。
    不過之後,在魏廣德授意下,錦衣衛開始推波助瀾。
    不能明說要攻打倭國,但是通過流言的方式先傳遞一下,等時機成熟,皇帝下旨出征的時候,民間的情緒就不會那麽緊張。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善貸,剛剛收到消息,所有輜重都已經運抵入庫,現在就等定下出征時間了。”
    值房裏,張科放下手中茶盞,開口對魏廣德說道。
    此時距離魏廣德被彈劾,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金陵大閱結束了嗎?”
    為了掩飾集結軍隊操練,南京調集的兵馬先是在鬆江府駐紮了一陣,適應海上運輸,之後就掉到南京大校場駐紮訓練,說是讓魏國公主持進行一場南軍大閱。
    不過真實情況就是繼續訓練,對陣型和火器的熟練度。
    雖然不指望衛所兵真正成為戰場主力,對那適當訓練還是要有的,萬一需要他們頂上去呢。
    為此,南軍軍械庫為這些衛所兵進行了大規模換裝,裝備大量佛朗機炮和鳥銃。
    至於北軍,則已經集結在遼東半島,東海水師戰船也一直在協助他們進行海上運輸的訓練。
    “水師戰船充足嗎?計算好沒有?”
    魏廣德開口問道。
    “都已經計算好了,足夠全軍出動,之後糧草輜重也會源源不斷通過福船運輸過去,絕不會出現前線軍械糧食匱乏的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明的兵部作為專門的軍事機關,自然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早早就計劃好水師戰船的運輸情況,甚至為此特意征集了一批船工,補充水師船員不足的困境。
    要知道,當初南海水師可是空閑了不少海船,因為已經超出編製,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其中一些海船還被賣掉,給各地貿易商會購去跑海運。
    現在為了保證充足的運力,這些閑置兩年多的海船也被重新征用。
    “前日我和陛下有過一次商議,大致定下的時間是十月初八,具體時間,陛下已經密旨欽天監,讓他們來定。”
    魏廣德開口說道,“估計這幾日就該有準信了,你到時候要及時傳遞到兩地,不能耽擱。”
    “如此就好。”
    張科臉上浮現出笑容,讓欽天監算出征時間,代表著皇帝已經完全同意了這次的軍事行動,那麽他們的工作就沒有白費。
    “前日你遞來那份章程我看了,基本上沒什麽修改的,等欽天監定下時間就呈上來吧。”
    魏廣德開口說道。
    那是此次東征倭國的計劃,自然不會是皇帝突然下旨,還得兵部上奏奏疏,先曆數倭亂對東南的破壞,然後請求皇帝下旨征討,報複其對東南的侵擾。
    到那時候,必然朝廷震動,他們才會知道兵部籌劃多時的軍事行動。
    至於他們的態度,就目前各方反應來看,清流比較反對出兵,而大部分中下層官吏和底層百姓則是支持的。
    這就是那則流言的效果,通過流言就能看出民意。
    清流反對動用兵戈其實是能理解的,實際上戰爭就意味著死亡,就算大明軍隊裝備遠超倭國的武器也是一樣。
    而實際上,大明現在的武器和倭國相比,並沒有質的飛躍,大抵屬於同一代。
    唯一不同的就是,明軍中裝備了更多的大炮。
    好吧,這也是萬曆援朝戰爭中明軍的火力優勢,在鳥銃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火炮數量就是壓垮倭國豐臣大軍的利器。
    而魏廣德做為未來人,自然更知道這點。
    其實就算大明再怎麽改革火器,受技術發展的限製,也不可能拿出超越時代的武器來。
    後世大家熟悉的軍火,那是二百多年後才逐漸發展出來的,那時候歐洲已經經曆了完整的工業革命。
    “對了,我那邊上奏的話,那邊會不會跳出來反對?”
    張科看向魏廣德,意有所指的問道。
    “你說張四維,嗬嗬,他如果反對,我就直接把他踢出朝堂。”
    魏廣德漫不經心說道。
    上次被張四維算計了一把,事後魏廣德如同沒事人般繼續理政,並沒有因此就和張四維爆發衝突。
    吏部尚書依舊沒有選出,雖然朝野已經有意見,認為這個位置一直空懸不好。
    唯一有變動的,就是梁夢龍取代了王篆,成為吏部侍郎,和勞堪一起處理吏部公務。
    “外麵關於吏部的事情,還是繼續嗎?”
    張科小聲問道。
    “他給我舉薦了原山西巡撫嚴清,我還在考慮。”
    魏廣德小聲道。
    或許嚴清和張四維有些關係,但他是雲南官員,應該瓜葛不深。
    如果朝野反應太大,魏廣德其實也偏向於讓嚴清暫代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