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輿論準備
字數:8145 加入書籤
聽到魏廣德正在考慮嚴清作為吏部尚書人選,張科就是微微一愣,問道:“他不是在刑部做的好好的,而且他似乎和張四維沒有太多瓜葛才是。
隻不過是做了一任山西的父母官而已,張四維就認為他會是他的臂助了?”
“是啊,或許山西任上,嚴清和張家有些關係,隻不過平時並沒有顯露出來。”
魏廣德輕笑道。
“那你還打算讓他出任吏部尚書。”
張科有些緊張的問道。
“不讓他做那讓誰來?陛下前幾日在乾清宮已經再說這個事兒了,吏部尚書職位空懸,不是長久之計。
那意思,其實也是在催我們內閣,早日拿定主意奏上去。”
魏廣德這時候已經一副苦笑的樣子,有時候想要拖下去,還得看最上麵那位的心思。
現在魏廣德巴不得就是過去看文章說萬曆皇帝的樣子,啥事兒都不管,好像才是好皇帝。
可惜不是,現在的萬曆皇帝正是勵精圖治的時候,做事有時候還有些毛糙,有點急於求成。
“其實,讓他出任吏部也不一定是壞事兒。”
隻不過,片刻後,魏廣德就已經板著臉嚴肅說道:“之前我就讓人打聽過了,直卿的身體其實並不好,而且他是雲南人,對北地生活並不適應。
據我得到的消息,他現在的狀態維持不了多久,這才是我打算用他的原因。”
“他身體有恙?”
張科一愣,心說以前可沒聽魏時亮說起過這事兒。
畢竟那時候魏時亮是刑部侍郎,他的副手,按說不該不知道才是。
“確實如此,是給他診治過的太醫那裏得到的消息。”
魏廣德輕飄飄說了句,就讓張科一愣。
他沒想到魏廣德居然把關係都延伸到太醫院這樣的衙門,不過很快就釋然了。
他想到一件事兒,那就是聽書魏廣德資助一位前太醫通判出書的事兒。
那書問世後,各地醫館藥鋪都奉為神書,紛紛購買研究其內容,聽說那書此時在醫術界影響極大。
確實也是如此,醫者雖然不算文人,但各行各業的人都離開他們。
而且,大部分學醫之人,其實都是有學問的,隻不過靜研的方向和士人不同,他們是鑽研醫術而不是八股文,但坐在一起卻也多能引經據典,和士人說到一起。
算起來,其實大家都是文化人。
既然自詡文化人,自然也有著書立說的想法。
魏廣德能資助李時珍出書,自然也有可能會幫助他們。
也是因為這層關係,魏廣德和太醫院的太醫現在關係也是不錯,許多太醫都在私底下整理自己的醫療案例和覺得比較實用的藥方,也打算著書,混個流芳千古。
“那他自己知道嗎?”
張科當然知道魏廣德不會狂言,這麽說自然有消息來源,隻是好奇問道。
既然自己身體有恙,那嚴清難道不惜命,不知道好好調養身體,卻要調進魏廣德和張四維之間的暗鬥中,顯然很是不智。
如果換位思考,他是嚴清的話,這個時候會果斷請辭官職回家調養身體。
如果身體調養好了,覺得還行,再謀求複出。
其實大明朝官員辭職和複出,有時候真跟玩兒似的。
“好了,這個事兒就先這樣,我這邊定下來,會給你們通氣。
現在當務之急,兵部還是再次複盤整個東征,特別是海運的問題。
數萬大軍孤懸海外,若是海運不能滿足大軍補給,一旦戰事吃緊,後果不堪設想。
所謂不慮勝先慮敗,就是得把全盤考慮到位。
第一次海運過去的糧草,務必保證濟州島和對馬島上有足夠大軍兩月吃用的糧草。
至於其餘糧草的運輸,倒是沒那麽急切。
實在不行,還能通過調用民船增加海運的方式,把糧草輜重都送過去。
水師所有戰船,東征前務必再檢查一遍,該修修,該補補,這事兒我會和江治那邊打招呼,調派足夠的工匠和充足的材料。”
魏廣德開口說道。
“好,我回去再讓職方司核算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張科馬上接話道。
“還有俞大猷、戚繼光那邊,他們都是帶老兵的人,出征準備這一塊,讓他們在仔細推敲下,看是否有疏漏。”
魏廣德開口說道。
兵部擅長大數的推算,但出兵的細節卻有些模糊,魏廣德擔心有考慮不周之處。
這些,都需要像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老將把關。
“之前說增調的廣西狼兵,是否已經趕到鬆江府?”
魏廣德想到時間臨近,最後一次要求增派的人馬不知是否已經就位。
“還沒有得到通報,不過按之前上奏,他們從廣西出海的時間推算,現在就算沒到浙江,也應該到福建了。
也就是幾日的行程,十日內肯定有鬆江府消息送到。”
張科說道。
“嗯,走海路確實好,至少經過這次旅程,不用擔心他們乘坐海船的問題,想來已經適應了。
隻要多練練從海船下來登陸後能夠快速恢複戰力,那這支軍隊也就算練出來了。”
魏廣德點頭說道。
他沒打算給廣西狼兵換裝火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而且他們擅長近戰廝殺,其實調他們也是為了補充明軍近戰實力偏弱的毛病。
不是美意支明軍多是戚家軍,都能熟練使用鴛鴦陣。
其實明軍衛所也有大大小小的多種結陣之法,戚繼光的鴛鴦陣說起來就是十人隊陣勢的變形,而且把武器進行大幅度調整的軍陣。
各地衛所沒法推廣,就算魏廣德,還有兵部的官員也覺得比較適用,卻沒法在軍中大肆推開。
明軍原來的十人隊軍陣就是配備盾牌、長矛和火銃的打法,戚繼光的設計隻是更加精妙。
當然,武器種類的增加也大致這部份開支增加,難以推廣開來。
畢竟,以此時的生產力,要大量打造多種武器發放下去,可是一筆不菲的耗費。
都知道未來是火器的天下,魏廣德自然也懶得去搞這些事兒。
說到底,戚繼光可以給他的浙江營換裝,卻無法滿足天下所有衛所的需要。
張科告辭離開,魏廣德繼續在內閣處理政務,時間悄然就過去了兩日,欽天監的時間也推算出來了。
萬曆皇帝並未因此召見內閣閣臣,隻是給魏廣德寫了張條子,讓劉若愚送去。
顯然,萬曆皇帝是知道身邊太監的勢力所屬。
劉若愚是陳矩的幹兒子,而陳矩和魏廣德關係不錯,所以給魏廣德的私密條子,讓劉若愚去送是比較保險的。
而如果是他給張四維的條子,當然就不適合讓劉若愚去送,而是讓張鯨去做更好。
魏廣德估算了下時間,還有一個月多點,足夠兵部向南北下令了。
當下也不拖延,馬上給兵部寫條子,讓蘆布派人送往兵部。
“十月十八巳時上上大吉。”
時間雖然比預期的晚了一些,但還在魏廣德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兵部在收到魏廣德條子後,第一時間就給天津、登州、鬆江府派人送去機密文書,定下出征時間,各部務必在此間做好準備,隻等朝廷正式旨意下發。
而稍後,魏廣德又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
值房裏,兩人密探了一盞茶的時間。
於是當晚,京城各大茶樓酒肆裏,關於兵部正在籌劃對當年倭亂進行清算的流言甚囂塵上。
對於大部分明人來說,其實早間聽到這類消息都是不屑的。
他們都聽說過東南倭寇的猖狂,聽多了,心裏多少有些許畏懼。
雖然現今倭寇的消息幾近絕跡,但那都是官軍十數年努力清剿的結果。
打個倭寇都這麽費力,還想朝廷調動大軍征伐倭國,想多了,那可是倭寇的大本營,那裏全是倭寇。
少量倭寇都打的艱難,遇到大股倭寇,還有贏的可能嗎?
不過這流言就像跗骨之蛆般不斷,完全不似普通流言,傳一陣子,自己就銷聲匿跡了,而是持續的,不斷有加大的趨勢。
也隻有少數敏感的人能覺察到,似乎有人有意傳播這道流言,還不斷往裏麵加料,才讓這流言長久不散。
從最初朝廷打算的報複,再到傳出倭寇來華是受其國內命令,據說倭國國王在國內是自稱天皇的,再到小小倭國居然有百萬大軍.
而今日,流言就更加露骨,朝廷兵部已經打聽到倭國有再次發動倭寇侵犯大明的跡象,為此已經在山東和南直隸調集大軍準備行動。
這些消息,已經從過去玩笑似的的流言,越來越變成真相般。
於是,在有意的引導下,朝廷要和倭國打仗自然就開始傳遍京城大街小巷,市井坊間。
之所以這樣逐漸引導,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明人對凶殘倭寇的固有印象,口中說著不屑,可心底裏還是有害怕情緒的。
若是貿然傳出征伐倭國,難免引起民間的擔憂情緒。
魏廣德其實也是在和勳貴喝酒時發現的這個問題,別看這幫子人嘴上一個比一個說話硬氣,但是當魏廣德玩笑似的說給他們幾萬人馬征討倭國,一個個馬上就噤若寒蟬,不敢吱聲。
之後和定國公徐文璧私下交流才知道,勳貴雖然沒有上過剿倭戰場,但南方衛所也有他們的關係。
這些人的信件,讓京城這些“武將”都知道倭寇凶殘,自然不敢主動請纓。
想想嘉靖朝時,那麽多勳貴為什麽不去東南剿倭,就是因為害怕所以不敢去。
於是,隻能是從地方衛所抽調衛所指揮去往東南剿倭。
勳貴尚且如此,更別說民間大多數人的反應了。
他們也是聽到各種小道消息知道倭寇的情況,心裏難免畏懼。
晚上回府,魏廣德在用過晚飯後,專門把張吉叫到書房,詳細了解情況。
民間的反應,他要仔細聽著。
“現在外麵沒有最初那時驚駭,不過不少人還是覺得若是倭國傾國大軍來犯的話,朝廷怕隻有調精銳邊軍迎戰方有勝算”
魏廣德靜靜聽著,市井間少不得這種運籌帷幄的能人,已經考慮到迎戰倭寇隻能是調集邊軍。
“那,朝中官員們呢?他們私下裏議論又說什麽?”
魏廣德笑著問道。
“他們多以為消息不實,認為可能是朝廷打算報複倭寇,故而打算征討,隻不過消息可能不知怎麽傳出來變了味兒。”
張吉小心的說道。
畢竟,真相他也是知道的,可外麵那些京官們似乎也發現了端倪,隻不過都是同僚之間議論,沒往外說而已。
“嗬嗬,能中進士,就沒有傻瓜。”
魏廣德隻是笑笑。
或許他們一開始想不到,可和同僚說起,難免想不到一些消息。
比如戶部的官員,他們往山東和鬆江府調撥大批糧草,就不是戶部那些牽強理由能夠解釋通的。
再有京師裏關於倭國的流言,隻要聯係到一起,難免發現其中貓膩。
不過,知道消息的,也僅限官場中人,民間還是錦衣衛傳言為主。
“那他們的態度呢?”
魏廣德繼續問道。
“南方官員多義憤填膺,希望朝廷發兵討伐,懲罰倭國,特別是倭國國王自稱天皇的消息,讓一些北方官員也認為有必要懲戒他們,否則周圍番邦效仿,我天朝威儀不再。”
張吉說道,“而堅持反對的官員,現在比較少,主要就是天皇的傳聞後,基本上不敢公開表達態度了。”
“嗯。”
魏廣德點點頭,這次調集的軍隊主力,其實就是精銳的邊軍,即便南軍的主力,也是有戰爭經驗的南海水師和浙江營。
這些人裏,少數有參與過當年剿倭戰爭,大部分雖然沒親身參與,但也有這些人言傳身教,據說訓練很好,隻缺發戰火洗禮。
“朝鮮使團呢,有沒有亂說什麽話?”
魏廣德忽然問道。
京中有朝鮮使團到來,是關於濟州島的。
之前,兵部繞過禮部直接給朝鮮王下達的命令,讓他們撤出濟州島上幾百士兵,東海水師派出兩個百戶所已經進駐那裏,並招募當地人修建碼頭、倉庫、營房。
東海水師的巡邏艦隊已經抵達釜山,是以巡航的理由去的,但真實目的其實是針對對馬島,尋找機會殲滅倭國水軍。
如果沒有,則目標直指佐渡島。
畢竟,尋找戰機這種事兒,是很碰運氣的。
真開戰,倭國水軍很可能退回瀨戶內海,這對南海水師可就有點麻煩了。
所以,在京中,或許朝鮮使團是能猜到什麽的。
“明日得和禮部說聲,讓他們看好朝鮮使團。”
魏廣德在心裏打定主意,嘀咕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