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寒冬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一行人在南宮凜的親自陪同下來到了滄瀾閣。
因著當初租下這裏時,並未想過有朝一日會一下接待這麽多女官,且這會兒院子裏還住著其他女官,房間數量並不很夠,要兩三個人住在一間才行。
南宮凜一陣抱歉,等伯梁從明月樓取回外帶,送至飯堂,因著男女大防之事,他不便久待,便起身要走。
薑寶玉忙將人叫住,一道出來問道:“你今日去戶部議事,為何這麽久才回來?可是他們為著趙乾明一事,又難為你了?”
南宮凜本來瞧著薑寶玉為氈包一事煩心,想等著過了這陣子再與她說,這會兒她既然主動問了,他便也不再隱瞞,道:“那倒不是,房尚書一向公私分明,倒並不會為這種事刻意為難。”
“那是為什麽?”
薑寶玉不解,又道:“總不會是你自己不務正業,放著這麽一大堆事兒不管,自己跑外麵溜達去了吧。”
南宮凜扯唇笑。
“你把我當什麽人了?不過是房尚書瞧著咱們養濟院這幾月做的不錯,如今度支主事的官位空出來,他有意要薦我罷了。”
“推薦你?”薑寶玉雙眼微睜,“那你答應了?”
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默契,更何況還有一大家子的事業,要是新上來個主事,可未必能有南宮凜這般明事理好說話了。
到時候豈不是要前功盡棄?
可走在仕途上的人,哪有不願意升官的?
就算南宮凜不願意為了別人的事兒,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那也無可厚非。
不想南宮凜卻衝她搖了搖頭,道:“度支主事誰都能當,可這官方養濟院的執事,除了我南宮凜,便沒人能勝任了。”
薑寶玉這會兒到不知該高興還是該笑南宮凜自大了,不過她是真心高興,忍不住就捶了南宮凜肩膀肩膀一下道:“你倒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幹的漂亮!”
她心裏高興著,卻還有些疑問。
“不對啊,即是當時就拒絕了,怎的還是這樣晚才回來?難道中間又有波折,他們強求你了?”
南宮凜被薑寶玉的腦洞笑的不行,搖著頭道:“你怎麽總把咱們朝廷命官當成是洪水猛獸似的?
這不是我去戶部請求支援,戶部卻幫不上忙,便想著往神都各地養濟院看看他們的情況,若是能統籌起來,大家同心協力,或許能其利斷金,共度難關呢?”
“恩,”薑寶玉點點頭道:“這倒也是個法子,那結果怎麽樣呢?”
南宮凜卻搖了搖頭道:“情況不容樂觀,除了薑家和幾個貴族家的養濟院尚有餘地之外,其他養濟院都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要是流民的規模照這個勢頭再擴大下去,怕是真的要出大事。”
這倒真是件棘手的事情,薑寶玉也不由鄒起眉頭。
“那朝廷難道就一點法子也沒有,全靠養濟院來私下解決嗎?”
南宮凜知道薑寶玉並不大懂前朝的事,便說的淺顯了一些。
“管是一定要管的,流民之所以會成為流民,是因為他們家園被毀,流離失所。如今水世子在西北治理蝗災初見成效,為流民們重建家園,應是指日可待。不過是需要些時間罷了。
至於神都的這些流民,收治流民,畢竟是我們養濟院的職責,推脫不得。”
薑寶玉知道南宮凜說的有理,故並未反駁,隻透過他的身影,看向遠方,天氣越來越冷了,若是不能妥善解決這些流民,那這個冬天,神都必將成為人間煉獄。
她長這麽大,第一次如此強烈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就好像兩座沉重的山,壓在她的肩頭。
送別了南宮凜,薑寶玉也回到飯堂,準備用膳,卻在門前聽見裏頭在說閑話。
“還以為這次出宮來,就是簡單的縫兩件衣裳,對自己也是個曆練,順便還能出來透透氣,誰曾想竟是做起了氈包?
那皮毛和羊氈又硬又厚,我才縫了兩下,手都起了水泡,這可真不是人幹的活!”
“是啊,你說她薑寶玉憑甚自討沒趣?為流民提供住所,本就是養濟院的事兒,就算出了什麽事兒,上頭怪罪下來,又與我們尚服局何幹?
她作甚要為了拔高起這個點子?她自己不用動手,倒是輕鬆,可把咱們苦壞了。”
“她想拔高立功,早點回宮倒是可以理解,但你們剛剛瞧見那個南宮執事了沒有?連咱們的住所都是敷衍了事,分明是不把咱們這些女官放在眼裏的。
依我看,將來這氈包的功勞,還未必會全落在咱們身上呢。”
立時有人鄒起眉頭來,直接將手裏的碗摔在了桌子上,道:“那這麽說,咱們今日幹的這樣辛苦,實是為別人做了嫁衣了?我可受不得這種委屈!
依我看,不如明天咱們就都回去,非得把事情鬧大,叫他們求著咱們回來,叫宮裏頭都清楚咱們做了什麽才好。”
聽到這裏,薑寶玉再聽不下去,且她瞧見許清夢和阿芒都已經站起來了,不想叫她們為了自己和人結下梁子,以後在宮裏的日子不好過,忙的邁進門檻去要說話。
卻是孫掌衣先開了口。
“都說夠了沒有?”
她聲音威嚴中透著冷肅,一聽就很不高興。
至於到底為何不高興,薑寶玉決定聽一聽再說。
就見孫掌衣目光掃過方才意見最大的幾個人,沒好氣地說道:“你們難道就隻看到了功勞和辛苦,沒看到日裏高台之下,那些流民們渴望和感激的神情嗎?
我們這些人,來到這裏,到底是來幹什麽的?
不是為了幫助他們的嗎?
難道就隻是為了功勞?”
女官們被孫掌衣訓的說不出話來,紛紛低下頭去。
孫掌衣便繼續說道:“我們把事情做好了,功勞自有別人來評說,到那時候,若遇到不公,本掌衣自會為爾等分辨,如今誰要是敢半路脫逃,棄養濟院流民於不顧,那本掌衣也絕不會為她掩蓋,等回到宮中,皇後娘娘麵前,自然有個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