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南動蕩

字數:7538   加入書籤

A+A-




    “孔明,出了什麽事了嗎?”
    董良從外麵走了進來,對著諸葛亮問道。
    “我剛才在外麵看到有人在城中縱馬飛馳,打探一番才知道是來送軍報的。哪裏來的軍情這樣的緊急?”
    諸葛亮將手中的情報遞給董良不急不緩的溫和笑道:
    “無甚大事,交州傳來的消息。”
    董良接過一看,是太史子義傳來的軍情。
    “太史慈和西南夷起了衝突。”
    原來是太史慈和諸葛瑾按照董良的人的策略使用懷柔政策,互相的通商收買。
    與益州南部的西南夷進行密切的往來。
    雖說也已經大把大把的錢撒了下去,但畢竟升米恩鬥米仇。
    即便是要撒錢,也不能一直無謂的撒錢,總要是有來有往才好。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被砸錢。
    於是乎,自然是得了一部分親近交州的西南夷,但自然也有那些沒有得到利益眼紅的人。
    尤其是從交州輸送到益州的便宜的鹽,無論是這些生活在山林之中的蠻夷土著,還是漢家兒女為逃難到了山上的流民,都非常的缺鹽。
    也許山間可以尋找到一些鹽土,但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供應起來總是不穩定的。
    而且尋找鹽土其實和尋找其他的礦物也沒什麽區別,無非都是在山中碰運氣,即便是有一些經驗,也未必總能找到,所以鹽在這原始的山林中是奇缺的。
    到了後世有一些封建王朝為了製服這山間的流民,常常規定治理下的鄉民不允許與這山間的流民接觸,尤其是嚴禁物質輸送重中之重就是鹽。
    如今交州沿海建立了許多鹽場,董良帶著學生們研究出來的曬鹽和提純技術不僅能大量的生產鹽,而且生產的是上等的雪白的好鹽。
    這樣的鹽無論是曹操還是漢天子,都是吃不到的。
    為了讓治下的百姓有足夠的鹽可以食用,但又擔心這些鹽被一些投機倒把的低價收購運送到其他的勢力範圍內進行售賣獲利,所以在劉備的治下,賣鹽由官府進行,而且使用的是配給限購製。
    百姓們帶著戶籍信息進行買鹽,買到的鹽價格非常的低廉,正常時日鹽的價格是糧食的五倍,而凡是劉備治下的百姓,買鹽的價格與糧價等同。
    都是為了防止有人收購這些百姓們用戶籍信息買到的鹽,重金懸賞鼓勵舉報私下的買賣鹽。
    為了錢鋌而走險的人不要太多,必須做出嚴格的規範,防止有人暗中牟利,損公肥私。
    不過說到底,這個時候的航海技術還沒有後世的發達,雖然種種跡象表明可以航海到很遠的地方進行往來,但仍然是非常危險而且碰運氣的事情。
    所以每一艘大船的出海,往往都在眾目睽睽之下,會得到很多人的注意。如此一來,這些想要鋌而走險的人自然會受到更多的監督。
    而鹽這種東西不僅是方便了劉備治下的百姓,還成為了劉備彈藥庫中一個重要的武器。
    太史慈正是用鹽這種讓人無法抗拒的東西與西南夷進行交易,無論這些蠻夷是親近中原人也好,不親近也好,都很難抗拒。
    用鹽來交換這些土著手裏的毛皮,寶石礦物等等一係列雜七雜八的東西。
    其中滇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意往來。
    在悍勇的蠻夷也頂不住糖衣炮彈,雖說過慣了苦日子,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淺難,隻需短短幾個月,便能讓他們沉浸在中原人美好的生活享受手段之中。
    而這一次與西南夷發生的戰爭,其實是太史慈故意挑動的。
    土著也是非常的狡猾和奸詐的,有些大勢力的首領與太史慈的往來也都是為了利益。
    真指望關係多麽的親密,一旦發生了什麽事,很可能就被他們賣掉。
    所以太史慈就暗中的挑動,讓那些沒有得到利益的蠻夷,進行反叛搶掠,發動戰鬥一方麵讓自己故意被搶掠的商隊找那些貿易往來的蠻夷首領進行興師問罪,給他們施加壓力。
    等不到外麵豐富的物資往來,生活的水平瞬間跌落,他們本部落那本就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和抱怨,永遠不要指望人能有多麽的理性。
    他們部落中內部的清晰起來,即便是領頭的是一群精明的人,在大集體的裹挾之下再加上太史慈刻意施加的外部壓力,便不得不與其他反叛的蠻夷進行戰鬥。
    太史慈挑動了西南夷的大混戰,同時不停的平衡著全部的局勢,不讓一家獨大,暗中的給予弱勢者支持。
    暗中派出間諜進行挑撥離間,將一個個的大的部落,鼓動他們內部分裂叛亂。
    如今一切的混戰才剛剛開始,太史慈已經整個台的就準備著最後將這些人一網打盡,並扶持出自己的代理人。
    但是如今,內部叛亂、外部烽煙的混亂局勢已經基本成型。
    許許多多難以成氣候的小山頭林立,局勢一片向好。
    如今太史慈已經做到了軍營之中隻管理軍事,而將全部的政務都扔給了諸葛瑾。
    如此一來,分權也是為了讓揚州的管理中心進行放心,畢竟,太史慈獨自鎮守交州,如同封疆大吏一般。
    自然應該時刻注意著自己的一舉一動,不可掌握完全的絕對權力,以免引起猜忌。太史慈是個聰明人,他也是政事上的高手。
    同時太史慈本身也沒有了爭王爭霸的想法,劉備的大勢已成,背靠大樹好乘涼吧。
    更何況,即便有想法,看似太史慈獨自一人鎮守交州,完全掌握了全部的權利,但其實並沒有表麵上表現的那麽美好。
    劉備、諸葛亮、龐統等哪一個就是蠢人呢?
    如今交州的草頭王士燮定居揚州,但是,掌握了交州半壁江山的士家還在交州沒有動窩呢。
    有士燮在,士家就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同時還有太史慈、諸葛瑾等做雙保險。
    還有士燮和諸葛瑾在,太史慈便絕對做不到一家獨大,對於交州的掌控永遠達不到絕對。
    “太史子義在西南布局已成,如今看來,大局將定,可需要我們做什麽準備?”
    董良將情報還了回去,問著諸葛亮。
    “無非是多準備些人手物資準備開疆拓土大小釘子將這裏固定住而已。”
    諸葛亮搖搖頭,並不覺得有什麽太多需要準備的。
    “依照太史慈和諸葛子瑜的能力,給他們提供足夠的人手就可以了。”
    董良點點頭,對於這個還是承認的。諸葛瑾的名氣在後世雖然沒有他弟弟諸葛亮大,但這個人的才能也絕對是頂尖的。
    諸葛瑾也是有著三公之才的人,讓他去處理一個小小的交州和西南夷,自然是不在話下。
    “整個大西南亂成了一鍋粥,我怕被劉璋察覺。”
    這是董良說要準備的意思,他擔心的不是那些蠻夷能翻出什麽浪花,而是擔心的劉璋。
    諸葛亮搖著鵝毛扇,雲淡風輕的搖搖頭。
    “劉璋自己的腹地都管理不好,哪有精力放眼千裏之外管那山溝溝的蠻夷?”
    “劉璋懦弱無能,缺乏威信。當初南陽三輔之地幾萬家百姓流亡,被劉璋收為部眾,稱為東州兵,卻不能很好的管理他們造成了益州百姓的災難。”
    “惹的益州的望族反叛,費了好大力才勉強的停了下來。”
    “漢中的張魯驕縱,也不肯聽他的命令。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又被劉璋殺掉,如今兩方也成了仇敵。”
    “派出了龐羲帶兵攻打張魯,也多次被張魯打敗。而那龐羲又是劉焉的托孤重臣,女兒也嫁給了劉璋的兒子為妻,驕功自重,還私自招納了寅人作為自己的部曲。”
    “隻因為那寅人勇猛、彪悍。高皇帝也曾憑借過他們的幫助,而劉璋又猜忌龐羲,我看到龐羲未來未必不會自立。”
    “劉璋自己這治理的腹地已經亂成了一團,還哪裏有什麽功夫去管別人?”
    “莫說劉璋有沒有能力插手西南的事情,我恐怕等著西南打完了,劉璋都未必能夠得到消息。”
    聽完諸葛亮這樣分析了一遍一周的局勢,董良才放了心。
    “孔明真是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真是了不起。”
    董良不由自主的讚歎。
    諸葛亮卻笑著搖著扇子,以為董良在促狹自己。
    按照董良所說的,知道天下事,誰又有董良知道的多呢?
    在劉備諸葛亮等人眼裏誰也沒有董良的知識豐富啊。
    諸葛亮覺得自己也隻不過是知道這周邊幾個州郡的一些雜事,董良可是知道這全天下的事,整個地球的大致情況,甚至於宇宙漫天星空。
    最起碼在天文上,諸葛亮雖然能觀星勝於董良,但是對於太陽係的具體情況卻沒有董良知道的消息,勉強在天文上打個平手吧。
    而董良卻是真心的讚歎,董良隻是憑借著自己的印象,知道有劉璋暗弱的說法。
    似乎也知道東州派和本地人不和,劉璋無能力製止,隻能勉強的去搞一些平衡,結果惹的兩方都不滿。
    哪裏知道劉璋亂成了這個樣子,是什麽人都管不住。
    到了今天,才知道所謂的劉璋暗弱到底弱到什麽程度。
    “今天晚上到我家裏去,我還得好好的謝謝你呢。”
    諸葛亮拉著董良的袖子說道。
    董良滿不在乎的擺擺手。
    “我有什麽功勞,哪裏值得你謝,何必如此客氣?相反的我還沒恭喜你嘞,卻要準備些禮物給你道喜。”
    “哪裏的話,當初若不是你尋來了兩位神醫,哪有我的今日,要不是你積極促成,恐怕今天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啊。”
    諸葛亮頗有一些感慨。
    曆史上的諸葛亮就很晚才有了親生骨肉,一開始的時候,為了不斷掉香火,不得不過繼了長兄諸葛瑾的孩子。
    如今諸葛亮雖然還年輕,但結婚也有幾年了,一直沒有孩子,他也有些心焦。
    董良當初在豫章時,就因為劉備的子嗣問題,拜托過張仲景和華佗。
    同時也為了獲得更多的人才,繼承關張趙諸葛等人優良的基因和教育,努力的促成著他們多多生育。
    也正是在張仲景和華佗合力的幫助下,調理好了劉備和甘夫人的身體,如今,阿鬥成功的降生。
    而等的有些心急,略微有些急躁的諸葛亮,也終於在進入揚州之後得到了好消息。
    前些時日還幫董良做媒,摻和董良的喜事,沒想到喜事這麽快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已經正式的確認了還有了身孕。
    諸葛亮已經好好的感謝了張仲景和華佗,今日正好有機會想請董良到家中吃頓飯聊表謝意。
    “咱們的關係何必搞那麽多客套的東西,不過我也知道你開心,便借今日好好的宣泄一番。”
    董良也為諸葛亮感到非常的開心。
    “不過你要真想謝我,還有一事要你答應。”
    諸葛亮聞言眯眼一笑,卻像偷了雞的狐狸一樣。
    他可不是一個輕易會上鉤的主,心中的開心和喜悅是一回事,被董良這樣挾恩圖報是另一回事兒。
    “你且說說是何事?隻要能答應,我一定答應。”
    董良撇撇嘴。
    “說什麽能答應就一定答應,我要真提一些什麽不能答應的事,能不能還不是憑你一張嘴。”
    “不過,這事確實不是一件壞事。”
    “你且說來。”
    “我要你每周抽出半天的時間來到那學院中講講學,我知道你是個全才,對於我那編寫的物理、生物、化學等東西,你許多也懂。”
    “你見多識廣,腦子也聰明,看那些教材也很容易的記住理解,並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你掌握了這些東西,正好可以重建你腦中那麽多知識的構架,並且去給書院裏的學生們講解講解。”
    “我隻有人一個,嘴一張,分身乏術,沒那麽多精力。”
    這確實是件好事,諸葛亮也對董良講的那麽多知識非常的感興趣。
    他本身就是一個聰明的全才,對萬事萬物都有很高的好奇,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的知識。
    “這是好事,我可以答應你。等我的孩子降生後,我與夫人一起每周都去一次。”
    董良這才滿意了,有著偌大名頭的黃月英,想必也是有著真才實學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