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古代版kpi績效考核,助力南陽高效發展!

字數:14138   加入書籤

A+A-




    是夜。

    一燈如豆。

    劉辨麵前的案幾上,鋪滿了荀彧、棗祗等人的工作計劃。

    他正按照軍師聯盟的建議,對其中內容,進行批正,以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劉辨一邊批改,一邊吐槽:“當皇帝如果成天做這種事情,還不得累死嗎?怪不得很多皇帝都不長命,簡直坑爹啊。”

    “辯爺別急。”

    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你現在這麽累,主要是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係,以及荀彧、棗祗等人,還沒能習慣你的管理模式。”

    “放心吧,萬事開頭難而已,隻要等到他們全都學會了這套管理體係,以後辯爺的任務會越來越輕鬆。”

    劉辨自然清楚軍師聯盟的意思,但仍有自己的疑惑:“老師,這套現代化的企業績效考核辦法,放到古代模式下,能行嗎?”

    軍師聯盟輕聲道:“辯爺,你以為古代的朝廷,就沒有kpi考核了嗎?”

    劉辨為之一愣:“啊?難不成,真有?”

    “當然!”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一套係統的官吏考核製度,考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政績考核。”

    “所謂考課,包含著兩種意義:”

    軍師聯盟旋即給出解釋:“其一是考,就是考查自中樞至地方,各級官吏在其任職期間,執行國家法令的具體表現;”

    “其二是課,簡而言之,就是依照朝廷的行政計劃,進行督課!”

    “據《尚書·舜典》記載:舜曾提出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鹹熙。”

    “秦朝《為吏之道》中記載,對官吏的考核主要是通過上計,上計就是年度考核,地方各級官吏逐級向上匯報本年度政務政績。”

    “這種製度要求地方官,年終將轄區內戶口、墾田、賦稅等情況的數字,寫在木簡上,匯編成冊,上報朝廷,接受考核,皇帝則根據其政績優劣,論功行賞,或是給予懲罰。”

    “此外,朝廷還會通過監禦史,進行巡察監督,根據考核與巡察的結果,對官吏進行升降賞罰。”

    “到了唐代......”

    “還有......”

    “總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已經跟現代的企業kpi考核製度,有異曲同工之妙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嘶—!

    劉辨聽得是心驚肉跳。

    他實在是不敢相信,古代人居然如此的聰慧:“受教了!”

    軍師聯盟則是繼續道:“所以,辯爺完全可以放心,專家幫你製定的這套kpi考核製度,古人應該可以接受,而且咱們的更加完善。”

    “最為關鍵的是,目前辯爺的新朝規模小,真正掌控的區域,也不過隻有方圓一百四十裏而已,施行這套策略,算是對官員的一種篩選。”

    “管理學上講,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宛縣這方圓一百四十裏地,就是辯爺新朝的試點,隻有這裏行得通,以後才能逐漸推廣出去。”

    “辯爺。”

    軍師聯盟最終強調道:“咱們目前就是在打基礎階段,隻有把基礎打紮實了,接下來的路才會越走越順,所以別怕累,挺過來就好了。”

    “恩。”

    劉辨心底的火,再次被軍師聯盟點燃。

    他活動了活動筋骨,繼續挑燈夜戰,批閱進度管理表。

    “辯爺,從荀彧等人送上來的進度管理表上看,戲誌才的最細致、全麵,一定是深思熟慮過的,荀彧的整體質量最高,棗祗的相對較差。”

    “專家已經針對棗祗的問題,專門列表,咱們慢慢調教他,此人能在曆史上留名,足以證明其能力,這一點不必擔心。”

    “好!我會著重強調的,老師放心。”

    “辯爺加油,一定要抗住。”

    “放心吧!”

    “......”

    劉辨挑燈夜戰的身影,同樣在直播間裏掀起了熱議:

    “新朝就要有新氣象,辯爺要加油啊。”

    “尼瑪!我高考都沒有這麽累。”

    “高考算什麽啊,至少有標準答案,能跟這比?”

    “沒錯,朝廷管理製度的建立,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當皇帝的都這麽用功,我還有什麽資格瞎嗶嗶!”

    “受刺激了,真受刺激了,我要去學習。”

    “奮鬥.jpg”

    “+1”

    “+2”

    “+10086”

    “......”

    次日,清晨。

    雄雞報曉,朝霞滿天。

    太守府。

    荀彧、戲賢、棗祗一起往書房方向走去。

    棗祗揉了揉稀鬆的眼睛:“文若、誌才,你們知道嗎?昨日我為了把農耕進度計劃做好,親自走訪了十餘家農戶,真是累死我了。”

    “昨日最終一版的農耕進度計劃,殿下一定挑不出毛病,我還真不信了,殿下萬金之軀,莫非還親自扛過鋤頭?”

    荀彧頷首點頭,微笑著道:“子敬對待工作的態度,的確很值得我們學習,相信今日,殿下一定會誇讚你的。”

    “是啊。”

    戲誌才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在下倒是親自扛過鋤頭,但也做不出子敬兄如此周密的計劃,想來殿下也不可能挑出毛病。”

    “走吧。”

    戲誌才擺手示意:“咱們速去書房,等今日敲定計劃後,便要收攏土地,徹底展開工作,咱們可絕不能讓弘農王失望。”

    荀彧、棗祗齊齊頷首:“恩,放心吧。”

    穿廊過院。

    終於。

    抵達了書房。

    吱呀—!

    門被推開,一米陽光照入房間。

    但見......

    弘農王持筆批注,身子坐得筆直,一旁的油燈微微亮著,案幾上七零八落堆放的竹簡,顯然已經工作了許久。

    不!

    不對!

    荀彧猛然意識到。

    弘農王不是工作了許久,而是從昨日開始,便沒有停下來過。

    三人本想起個大早,爭取早些敲定計劃,順便給弘農王個好印象。

    但不曾想......

    弘農王可比他們辛苦多了。

    這一瞬,三人下意識疾步上殿,誠惶誠恐:“荀彧(戲賢、棗祗),拜見殿下。”

    劉辨卻是沒有抬頭,仍在繼續書寫:“別愣著了,抓緊時間工作吧,孤已命王食監準備早膳,待會兒咱們便在這裏用膳,爭取今日把準備工作,全部做完。”

    三人趕忙一揖:“喏。”

    旋即。

    各自歸位,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劉辨批閱完畢,長出口氣,置筆一旁,抬眸望向棗祗:“子敬,你來。”

    棗祗起身,繞過桌案,趕忙上前:“不知殿下,可有何吩咐?”

    “子敬,你上報的農耕進度管理表,孤昨日仔細檢查過了,勞動力的使用不夠合理,工序與工序之間的銜接有問題。”

    “雖然這份進度計劃表,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進度,但充其量隻是在工序安排上而已,你必須要從人、機、物、料、法、環等諸多方麵考慮。”

    “比如說勞動力上,你這裏便沒有考慮到......”

    “......”

    “這是孤做出的批改意見,你要多多學習,如果不懂的話,便過來問,咱們距離正式農耕已經沒多少準備時間了。”

    “......”

    巴拉巴拉。

    劉辨按照專家解說的高效科學管理辦法,對棗祗提出的農耕計劃,進行了修改與批注,提出了更加合理化的意見。

    棗祗原本還有些不屑,畢竟弘農王乃是王公貴胄,怎麽可能懂農田裏的事情,總感覺弘農王一定是在瞎指揮。

    可是......

    在棗祗仔細看過弘農王的批改意見後,頓時驚為天人,驚詫不已,尤其是仔細梳理過後,才更加明白弘農王的恐怖。

    其不僅在農耕中各道工序的安排上,有著絕對嚴謹的思維,甚至可以結合勞力、農具數量、耕牛、農田,甚至是方才安排好的城市規劃,做出提前的鋪墊。

    棗祗上交的農耕計劃表,一日之內,連續被駁回了六次,每次都有新的問題,但每次棗祗全都有新的領悟。

    “受教了。”

    棗祗揖了一揖,發自肺腑地感慨。

    他有種真切的感覺。

    彷佛......

    弘農王是從更高的層麵上指導自己似的,對方思緒的縝密、嚴謹,完全不是自己可以企及的高度。

    “哦對了。”

    待棗祗退下後,劉辨忽然想起專家的kpi考核製度,目光旋即掃過荀彧等人:“農耕是接下來咱們工作的重心,單憑目前的官員數量,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因此,咱們必須想辦法提高老百姓的耕種積極性,以及各個階層官員的工作積極性,隻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利用資源。”

    “孤是這樣考慮的。”

    當下,劉辨便把工作思路簡單闡述於眾人:“咱們可以簽訂生產任務責任書,由尚書台下達今年的工作任務,且將任務細化,加入獎懲考核條例。”

    “比如,文若將此責任書細化,約定隻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當年的俸祿便可以增加一千石,若是完不成,則會降職,亦或是罷免。”

    “子敬!”

    言至於此,劉辨的目光轉向棗祗,輕聲道:“你接到這份生產任務責任書,便需要根據責任書內容,繼續細化後,交給你的下一層級,約定年終俸祿增加至八百石。”

    “如此將任務書傳遞下去,從州郡至縣鄉,最終傳至亭裏、村落,甚至要將嗇夫、遊繳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這是一套垂直管理體係,務必要發揮各階層官員的作用,孤會額外成立一個考核小組,按照他們上報的計劃,按月進行考核。”

    “連續考核兩次,或者是三次不合格的官員,降職或者罷免,對於考核成績優異者,給與俸祿獎勵外,優先提拔。”

    “咱們既然是新朝,就絕對不能走老路,務必要有全新的姿態,全新的管理措施,好讓長安漢庭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瞧瞧咱們的能耐。”

    這是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辦法,可以有效的調動各級官員的生產積極性,高效率地完成全年的生產目標。

    當然,這樣的管理辦法,放在別的州郡,完全沒辦法施行,畢竟你的官員,壓根就不可能深入到基層。

    但是......

    劉辨目前已經獲得了孔家的全部資源,以及部分鄧家、陰家、馮家、李家等的土地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自己手握生產資料,自己當家作主。

    雖然在收入模式上,仍是以租稅的方式,但卻與隻收租子,不幹活的朝廷,有著本質的區別,大地主階級是不會輕易把收來的糧食送上去的。

    而且,新朝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新人,即便是荀彧、戲賢、棗祗等人,也沒有做過雒陽朝廷的大官,這樣的官員可塑性非常強。

    你把他捏成什麽樣子,他就有可能變成什麽樣子。

    能夠適應這套管理製度的官員,便可以留下,不能適應這套管理製度的官員,那便走人,沒什麽可說的。

    反正目前劉辨掌控的區域,充其量不過方圓一百四十裏,船小好駕馭,更容易培養出一批對自己脾氣的官員。

    如此一來,等到將來地盤擴大,這些官員已經有了實戰經驗,便可以同樣的管理模樣,繼續奔赴下一個戰場,替劉辨培養更多官員,以達到良性的循環。

    “爾等以為如何?”

    劉辨的目光掃過荀彧等人,試探性問道。

    “這......”

    眾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終於。

    還是荀彧率先開口道:“殿下,此辦法的確有助於提高百姓的積極性,但如果大麵積推廣開來,咱們是否有足夠的資源獎勵,尚且未知。”

    “不必擔心。”

    劉辨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根據唐翔上報的孔家物資來判斷,即便各級官員,皆能完成各項任務指標,也足夠進行獎勵。”

    “至於次年如何?”

    劉辨淡然一笑,長出口氣:“等咱們的糧食全部收上來,自然可以解決!”

    荀彧頓頓,緩緩點頭:“既然殿下已經有過思考,那麽在下表示同意,能有適當的獎懲措施,對於目前局勢而言,確有好處。”

    戲賢原本便是個極其認真的人,最討厭跟不上自己節奏的部下,自然更加同意:“屬下同意如此考課。”

    見二人盡皆同意,棗祗又豈敢反對,隻能拱手:“屬下附議。”

    “好!”

    劉辨滿意地點點頭,旋即從桌案上取出幾枚竹簡:“誌才,這是孤按照想法,隨意寫的一些意見,你將其匯總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做一套考課出來。”

    戲賢一揖:“喏。”

    旋即。

    他疾步上前,取過竹簡。

    劉辨補充一句:“盡快做完。”

    戲賢點頭:“殿下放心。”

    “殿下。”

    正在這時,殿外響起個聲音。

    劉辨舉目望去。

    但見,殿門吱呀展開,朱彤邁步進入,欠身拱手:“按照殿下吩咐,早膳已經準備好,是羊肉羹,不知殿下您是現在享用,還是稍後享用?”

    “自然是現在。”

    劉辨也的確有些餓了,長出了口氣,輕聲道:“豈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工作,傳膳吧。”

    朱彤頷首點頭:“喏。”

    不多時。

    早膳齊備。

    劉辨等人邊吃邊聊。

    從近來南陽局勢的發展,一直到外部的關係,每一個細節,都沒有落下。

    這不僅僅是劉辨在了解近況,更是軍師聯盟收集信息的途徑。

    畢竟......

    如今的局勢,已經跟曆史上完全不同。

    長安漢庭的一舉一動,全都會令天下隨之改變。

    軍師聯盟必須掌握好動態,才能及時有效地掌控天下,提出建議對策。

    “如今,袁術已經起兵,分兩路進攻潁川。”

    “一路是紀靈,主要進攻郾縣,兵力約有一萬人。”

    “一路則是張勳,主要進攻新汲,兵力約有八千人。”

    “......”

    “雖然,目前曹都尉帳下隻有一萬餘人,而且散落分布在各縣,單論新汲、郾縣的兵馬,根本不足以跟袁術抗衡。”

    “不過......”

    荀彧思索片刻,輕聲道:“我等一致認為,這不過是曹都尉刻意安排的假象,他既然敢把刺奸首級全數送回平輿,必然早有對策。”

    “想來要不多久,潁川方向便會有捷報傳來,這將是殿下登基時,最好的賀禮,更是有力地還擊了董卓,揚我新朝的軍威。”

    劉辨從來沒有懷疑過曹操:“恩,孤相信孟德一定可以辦到!”

    “哦對了。”

    此刻,荀彧忽然想起了什麽緊要的事情,趕忙放下湯匙,目光轉向劉辨:“殿下,南陽士族基本上已經定型,是否可以宣布結案了?”

    “早些將資源收回來,對於咱們接下來展開工作,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況殿下三日後,便要登基稱帝,那時便不好大開殺戒了。”

    劉辨點點頭:“既然南陽士族決定斷臂求生,那咱們也不必再等,傳令徐璆結案吧,按照咱們事先商議好的。”

    “殿下放心。”

    荀彧欠身拱手道:“保證不會有問題。”

    劉辨頷首:“你辦事,孤放心。”

    *****

    晌午。

    烈日當頭。

    徐璆、虞翻帶著兵馬,來到了宛城鄧家。

    虞翻倒也沒有浪費時間,直接引兵包圍了鄧家。

    徐璆站在鄧家門口,扯著嗓子,厲聲喝道:“宛城鄧氏,盤踞宛縣多年,所犯之罪,罄竹難書,特羅列以下幾點:”

    “其一:襄助逆犯孔本戰馬四十二匹,依漢律,罪同謀反;”

    “其二:自黃巾造反後,府中藏匿兵器......”

    “......”

    徐璆將鄧家罪證,一條條一款款,羅列地非常清楚。

    甚至,裏麵的每一條罪狀,全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證據。

    有些罪狀,甚至不止有一個證據佐證,內容之全麵,簡直令人愕然。

    四周的百姓盡皆愣怔,一個個露出駭然的神色:

    “真是不敢相信,鄧輝竟然如此無視朝廷法度。”

    “孔本是他的女婿,鄧輝當真是瞎眼了。”

    “攤上這麽個蠢貨女婿,遭此大難,也是在所難免。”

    “真不知道會不會牽連新野鄧家。”

    “應該會吧,畢竟是謀反。”

    “恩,我也感覺是。”

    “南陽變天嘍!”

    “......”

    在圍觀百姓的唏噓聲中。

    徐璆話音陡轉,朗聲宣布道:“但念及在討董期間,鄧家出糧一萬石,頗有功績,過程相對配合,免夷三族罪,隻誅其一門。”

    “眾將士聽令。”

    徐璆闔上竹簡書,朗聲下令:“給我攻破鄧家。”

    眾將士頓時山呼:“殺—!”

    嗖!嗖!嗖!

    一波密集的箭雨驟然升空,在空中匯集後,旋即衝著大門緊閉的鄧家,宛如傾盆大雨般傾卸而下。

    頃刻間,哀嚎聲、嘶吼聲、呐喊聲,宛如驚雷般,在院內炸響,完美的交織在一起,彷佛一曲煉獄的頌歌,奏響於天地間。

    僅僅兩波箭雨後,院中聲音驟降。

    徐璆更懶得浪費時間,把手一招,下令衝鋒。

    眾將士提刀破門,烏泱泱闖入,大開殺戒。

    彷佛隻是一瞬,宛城鄧家已然是屍堆如山,血流成河。

    鄧輝被殺!

    直係上下四十餘口人,全部授首。

    至於其府中部曲,死亡近百人,仆從等死亡二十餘人。

    隻有那些從一開始便放下兵器的人,才最終得以免除一死。

    此外,能夠活下來的,不過是些下人,亦或者佃戶罷了,毫無威脅。

    作為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徐璆,在斬草除根方麵,還是做得相當不錯的。

    僅僅半個時辰,宛城鄧家,盡皆屠滅。

    徐璆立刻派人搜繳賬目,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太守府中。

    同時,留下部分官員,清點鄧氏家族的財產。

    陰家!

    馮家!

    李家!

    ......

    凡是與此次截殺弘農王之事有牽扯的,盡皆被殺,毫無例外。

    從曜日高懸的晌午,硬生生殺到了落日熔金的傍晚。

    不過半日,宛城喋血,屍體堆成了小山,靠馬車分批次運走,葬在城外山崗。

    宛城百姓震動,議論紛紛:

    “沒想到,他們居然敢截殺弘農王。”

    “什麽弘農王?過倆天就要登基稱帝了呢。”

    “我可聽說,這傳國玉璽是上天授予弘農王的。”

    “啊?這豈不是說,他們在截殺皇帝?”

    “可不是嘛!弘農王沒有夷三族,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照你這樣說,好像還真是的,孔家不就夷三族了嘛!”

    “真沒想到,孔家居然會造反!”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