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世家子弟齊聚宛城,司馬懿不屑於此?

字數:13072   加入書籤

A+A-




    新野,鄧家。

    書房中。

    鄧勳難得清淨,正捧卷讀書。

    可是......

    即便沒有人打擾,他這顆心同樣難以平靜。

    鄧家的大門雖然關閉了,可這心門卻仍然敞開,任由呼嘯的狂風吹打進來。

    放下書卷。

    鄧勳站起身來,背著手,左右來回踱步,不時望向外方,似乎正在等人。

    “家主—!”

    沒一會兒,屋外響起個熟悉的聲音。

    是鄧同。

    鄧勳一下子判斷出來。

    他急忙抬眸望去。

    果然。

    鄧同急匆匆闖入房間,臉上帶著一絲驚喜,稍稍安撫了鄧勳的心。

    不等對方行禮,鄧勳趕忙擺手打斷,當即詢問:“賢侄不必多禮,有何事直言即可。”

    鄧同點點頭,朗聲回答:“宛城方向傳回消息,鄧輝、陰瓊等人隻誅一門,絕不連坐,家主,您可以放心了。”

    呼—

    鄧勳長出了口氣,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沒有連坐就好,沒有就好啊!”

    鄧同這才拱手抱拳,行了一禮,麵帶微笑道:“家主,小侄以為,弘農王既然給南陽士族臉麵,沒有連坐,那麽應該不會影響到咱們鄧家前途。”

    “恩。”

    鄧勳饒有興致地點點頭,擺手示意其一旁落座,自己同樣返回主位坐下:“芝兒在信中曾多次提到,弘農王功過分明,治軍嚴謹。”

    “此事既然已經結束,想來應該不會牽扯到鄧氏全族,咱們此前的計劃,該施行,還是要施行的。”

    鄧同肯定地點點頭:“小侄正有此意!而且,近來南陽宛城中,多了很多外方住店旅客,其中不少是各大世家豪族。”

    “他們的意圖很明顯。”

    鄧同本已舒緩的神色中,閃出淡淡的憂愁:“必然是盯上了新朝這塊肥肉,想要趁其初建缺少官員時,趕來分一杯羹,占據一席之地。”

    “哦?”

    鄧勳眉頭緊皺:“來得這麽快嗎?”

    鄧同頷首:“恩,咱們家的鴻賓樓中,便有並州王氏的子弟,聽說是長安漢庭司徒王允之子王景,還有其兄之子王晨、王淩。”

    “此外......”

    鄧同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全數告知家主:“在陰家的酒肆中,還有來自汝南陳郡的袁氏子弟,聽說乃是前司徒袁滂之子袁渙。”

    “還有在馮家酒肆中住著的,來自潁川鍾家的鍾繇;”

    “有來自河東衛家的衛覬;”

    “......”

    巴拉巴拉。

    鄧同張嘴便是七、八個世家豪族,說到最後,竟長出了口氣:“家主,這些還是小侄打聽到的,若是加上沒有打聽到的,恐怕會更多。”

    “而且從目前住店的世家豪族判斷,弘農王即將登基稱帝的消息,應該僅僅隻傳播到了司隸、關中、荊襄、汝穎等地。”

    “或許......”

    鄧同皺眉思索,猜測道:“此刻仍有聞訊趕來的世家子弟,想要分一杯羹,隻是咱們還不清楚罷了。”

    鄧勳點頭表示讚同,撚須言道:“賢侄所言甚是,一定是這樣的!弘農王本就是先帝嫡長子,而且是正常上位,乃漢室正統皇帝。”

    “如今,他又三戰三捷,大敗董卓而不乘勝追擊,如此雄心壯誌,我等可知,其餘世家又豈能不知,他們絕不會放過此次機會。”

    呼—

    吐口氣。

    鄧勳眉頭緊鎖:“南陽漢庭是個大熔爐,咱們鄧氏想要獨占鼇頭,恐怕沒那麽容易。”

    鄧同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而且,小侄聽聞,荀彧、戲賢、棗祗已經搬到皇帝行宮暫住,聽說是為了避嫌,甚至連潁川好友,都不曾見到。”

    “哦?”

    鄧勳更顯驚詫:“竟有此事?”

    鄧同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恩,確有此事!而且,小侄打探到消息,弘農王已經寫好了《求賢令》,隻待登基稱帝後,便要頒布實施。”

    鄧勳微怔:“你確定是《求賢令》,而非《舉賢令》?”

    雖然,這兩種詔令隻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義卻是相去甚遠。

    大漢采取的是察舉製,以察舉為主要手段,而這個求字便不同了,它的意義更加廣泛,代表著弘農王求賢的手段,將不會局限於察舉!

    其實,仔細想想,此舉倒也在情理之中,但這樣做,毫無疑問,讓鄧家、陰家等南陽士族的優勢大打折扣。

    尤其是鄧家,更是如此。

    畢竟,鄧芝如今已然是校尉,弘農王若是登基稱帝,必然可以更進一步,有他在朝中,自然可以多加關照鄧氏的晚生後輩。

    但現在好了。

    弘農王此令若是頒布,全體趕來求官的世家子弟,必定會是一視同仁,屆時鄧家子弟能否入朝為官,便另當別論了。

    畢竟,鄧勳對鄧家的底蘊了如指掌,他們以軍功起家,雖然經曆過經學化、外戚化,但論經學的水平,當真難以與汝穎這幫世家子弟相提並論。

    弘農王這份《求賢令》的背後,極有可能是要防止新朝被南陽士族綁架,他要盡可能的稀釋各方力量,以保證絕對的皇權。

    嘶—!

    一念至此,鄧勳心中巨震。

    弘農王明明隻是個15歲的孩子,可這心思居然深沉到了這種地步。

    甚至,鄧同能夠打探到這則消息,恐怕也是弘農王故意放出來,以安各大士族子弟之心,為將來的選官提前做準備。

    “沒錯!”

    鄧同肯定地點點頭:“的確是《求賢令》,而非《舉賢令》。”

    鄧勳聞言,心中的震撼無以複加:“好一個弘農王,當真好手段呐。”

    鄧同又何嚐不明白這其中深意:“家主,不管怎樣,有芝兒在新朝中,咱們鄧家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於廟堂如何,鄧家不是沒有機會。”

    鄧勳緩緩點頭,因此越加感慨弘農王的手段。

    他會竭盡全力打壓世族,平衡諸多力量,但卻不會讓你半點希望沒有,這種方寸的把握,簡直是老辣之極。

    “此事便由你來負責吧。”

    鄧勳甚至懶得再管這些事情,隻是稍加叮囑兩句:“雖然希望渺茫,但還是要竭盡全力,如今天下人都在盯著新朝,再沒有比這更公平的機會了。”

    鄧同欠身拱手:“喏。”

    *****

    宛城。

    喧囂的街道,車水馬龍。

    在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支車隊緩緩從窗前駛過。

    街道旁的酒肆三樓,靠窗的位置,正有兩個高冠博帶的年輕人並排而列。

    這二人的相貌,至少八分相似,隻是在個頭上,稍有出入。

    “已經是第六批竹簡了。”

    個頭稍微大些的男子,撚須淡笑道:“二弟,你猜得沒錯,弘農王選官一定會是大範圍的考核,從中擇選優秀人才。”

    “兄長。”

    個頭稍次的男孩,抬頭笑了笑:“這可是你的強項啊,十二歲那年便被任命為童子郎,如今學問更深,一定可以拔得頭籌。”

    大漢通過舉孝廉途徑想要踏上仕途,需要考核他們對於經學的掌握程度,其中較為年幼者會被任命為童子郎。

    “父親這回可以放心了。”

    男孩會心地笑著,臉上遮掩不住的喜悅:“咱們河內司馬家在新朝,必可占有一席之地,不論如何,皆勝券在握。”

    沒錯。

    窗前的這二人來自河內溫縣司馬家。

    個頭稍大者,乃是長兄司馬朗;

    稍次者,乃是二弟司馬懿。

    “你小子......”

    司馬朗瞥了眼弟弟,輕聲道:“可別跟我耍心眼啊,父親說了,讓咱們倆一起來,你雖隻有十二歲,但卻比兄長當年還要強,必可通過考核。”

    可是......

    司馬懿卻是搖了搖頭:“兄長,小弟尚且年幼,還需要多多學習,這次就不跟著參合了,你好生準備,隻要你進入新朝,父親便不會怪罪於我。”

    司馬朗皺著眉,略顯生氣地道:“既然已經來了,為何不試試呢?你不也常說,弘農王絕非凡俗,未必會敗給長安漢庭嗎?”

    “弘農王的確很厲害。”

    司馬懿毫無半點猶疑地點點頭:“不過,小弟今年才十二歲,還不著急入仕,再好生學習三年五載,等形勢更加明朗些,再出仕不遲。”

    “你呀......”

    司馬朗實在拿自己的弟弟沒有辦法:“總是如此任性。”

    司馬懿淡笑,望著馬車轉入太守府中後,便回身坐下:“兄長,如今的時機固然極好,但想要真正站在頂峰,非得是飽學之士不可。”

    “小弟還想多學習兩年,等真正感覺自己學有所成時,再出仕不遲,屆時有兄長您在,小弟還愁沒有門路嗎?”

    司馬朗呷口茶:“我知你自有主見,再怎麽勸,也不過是浪費口舌,你願意多學習,這沒什麽壞處,兄長支持你。”

    司馬懿忙不迭一揖,麵帶微笑:“多謝兄長。”

    司馬朗急忙擺手打斷:“你可別謝我,父親那裏,我斷然不會幫你,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司馬懿嘿嘿笑道:“放心吧,父親此舉隻為新朝有我司馬家的人,不在乎是你,還是我,隻要你能入朝為官,我去不去,無關緊要。”

    “不過......”

    司馬懿身子略微湊到跟前,饒有興致地道:“兄長,聽說阿姐的夫君戲賢,如今可是潁川荀彧的助手,你們將來同殿為臣,這臉麵上會不會難堪呢?”

    “戲賢啊?”

    司馬朗自然明白這個小子。

    他捏著頜下一縷胡須,饒有興致地道:“實不相瞞,當年兄長還是挺看好此人的,雖然出身貧寒,但生性聰穎,刻苦努力,阿妹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至於會不會難堪?”

    司馬朗緩緩搖頭,輕聲道:“反正我是不會,倒是戲賢他,生性好強,從不服輸,極有可能會因為當初的事情,對兄長我刻意打壓。”

    “所以二弟......”

    “打住!”

    不等司馬朗繼續說下去,司馬懿擺手打斷:“兄長,你多慮了,戲賢的確生性好強,但與你可沒多大關係,充其量是對父親有怨恨。”

    “你可別把我牽扯進去,我意已決,便不會更改,至於你在新朝如何,那是你自己的事,我也懶得再言。”

    司馬朗緩緩搖頭:“你呀,可真是個倔脾氣。”

    司馬懿不以為意地哼一聲:“莫非兄長現在才知道?”

    “行了。”

    司馬朗吐口氣,起身道:“走吧,咱們出去逛逛,聽說有不少世家子弟在,跟他們打個招呼去,以後同殿為臣,自當互相幫扶。”

    司馬懿卻沒起身,隻是擺了擺手:“要去你自己去吧,有這點時間,還不如多讀兩卷書,與聖賢交流,豈不強過這些凡夫俗子?”

    司馬朗明顯習慣了如此,倒也懶得反駁,丟下一句話:“那行,你多與聖賢交流,我這俗人去做些俗事”,旋即徑直離開。

    *****

    太守府。

    劉辨把鄧家、陰家等的賬目匯總,傳遞給軍師聯盟後,經過一整夜的分析、整理,專家對於劉辨目前手中掌控的資源,有了更加清晰的掌控與使用辦法。

    在結合沙盤地圖,聽完軍師聯盟的簡單分析後,劉辨越加震撼,鄧輝家族明明隻是旁支,不知多少年前從新野遷過來的,其家資實力居然如此強。

    單論掌控的田畝數量,竟然要比孔家、陰家等家族還多,將其收歸國有,對於劉辨徹底掌控宛城,大有裨益。

    “辯爺放心。”

    軍師聯盟最終總結道:“雖然宛城附近還有不少土地,不屬於辯爺你,但他們堅持不了多久,肯定就會低價處理的。”

    “恩。”

    劉辨對此持肯定態度,頷了頷首,心中暗道:“當然!我是相信聯盟專家的,大勢所趨,這些小士族肯定扛不住。”

    軍師聯盟停頓片刻:“現在唯一能掣肘咱們的,就是管理人才了,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順利解決了農耕問題,南陽漢庭就算是步入正軌了。”

    “咦?”

    劉辨忽然想起了什麽,試探性問道:“老師,專家出的考題,出來了嗎?”

    軍師聯盟跟著道:“放心吧,已經修改過三次,目前是第四版,專家正在做最終的修正,內容涵蓋比較多,完全可以篩選出辯爺需要的人才。”

    由於目前南陽漢庭的官員極度匱乏,想要在短時間內,將組織架構填充起來,專家隻能按照各部分的職能,出一套試題,以篩選出各樣的人才。

    比如,試卷內會有漢律中相關問題,精通漢律的考生,便可以答得非常詳細,那麽即便他的其餘科目成績不合格,依舊可以在廷尉等相關機構任職。

    精通天文曆法者,可以在太常任職;

    精通醫藥者,可以去當太醫;

    精通兵法者,可以派往各軍,從基層幹起;

    ......

    總之,專家出的這份試卷,幾乎是根據九卿的不同職能,來設置考題的。

    自然而然的,其中會添加一部分算術、格物、幾何等現代化的知識。

    如此一來,可以為發展工科教育事業,提前打一些基礎。

    畢竟,單純的經學是滿足不了新朝的發展的。

    劉辨需要的人才,可不單單是治國理政的人才,還有其餘方麵的人才,同樣非常短缺。

    “恩。”

    劉辨暗鬆口氣:“專家心裏有數就好。”

    軍師聯盟:“放心吧,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報—!”

    正在這時,殿外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劉辨扭頭望去。

    但見,朱彤推門而入,欠身拱手:“殿下,郭嘉求見。”

    劉辨大手一揮:“讓他進來吧,孤正有事找他。”

    朱彤頷首:“喏。”

    旋即。

    躬身倒著離開大殿。

    劉辨則徑直返回上首落座。

    沒一會兒。

    吱呀。

    殿門展開。

    郭嘉趨步上前,一揖作禮:“郭嘉,參見殿下。”

    劉辨擺手道:“起來吧。”

    郭嘉這才直起身子:“謝殿下。”

    “坐。”

    不等郭嘉開口,劉辨示意其一旁落座,旋即開口詢問:“奉孝啊,近來宛城的狀況如何?”

    郭嘉揖了一揖,輕聲道:“自殿下宣布要登基稱帝後,各大世家豪族紛紛派人入駐宛城,城中各大酒肆、驛館,已經全部住滿了人。”

    “哦?”

    劉辨眼神放亮:“世家豪族的動作還挺快的,你可知有哪些世族否?”

    郭嘉頷首,思索片刻:“有並州王氏、郭氏,河內司馬氏,滎陽鄭氏,弘農楊氏,潁川陳氏、鍾氏、張氏,還有汝南陳氏、袁氏,陳郡袁氏,襄陽黃氏、習氏等。”

    “恩。”

    言至於此,郭嘉緩緩點了點頭:“雖然可能不全,但相差不會太多,而且根據目前的宛城出入人員登記,至殿下登基以後,想來還會有不少世族子弟趕來。”

    “汝南袁氏!”

    “陳郡袁氏!”

    別的世族,劉辨都記不太清楚。

    可這“袁氏”兩個字,倒是讓劉辨如雷貫耳,心神一怔:“哼!他們袁家還好意思派人來南陽新朝?”

    話音剛落,軍師聯盟的聲音便響起來:“辯爺,你不要因為袁隗、袁術、袁紹,就戴著有色眼鏡瞧袁家,袁家的底蘊還是非常深厚的。”

    “如果真的有人才,一定要吸納進來,成為辯爺新朝的一塊基石,咱們以後隻要廢掉了察舉製,想要四世三公,真沒那麽容易。”

    “袁家派人過來,根本目的,不過是想在南陽漢庭占有一席之地,是身為族長需要考慮宗族延續問題而做出的決定,沒有別的壞心眼。”

    劉辨不得不承認。

    自己的確戴了有色眼鏡看人。

    因為袁隗、袁紹、袁術的原因,他打心眼裏不願意接受袁家人。

    如果不是聯盟的專家提醒,劉辨肯定毫無疑問地,將袁家族人給踢出去。

    “殿下。”

    郭嘉自然察覺出了弘農王異樣的神色,揖了一揖道:“汝南袁氏如何,屬下不便評判,但陳郡袁氏出身的袁渙,卻是博學多才,頗有風骨。”

    “其早年,曾擔任過一郡之功曹,後來又被公府征辟,相繼被舉為高第、秀才,才能之卓著,絲毫不遜色於屬下。”

    劉辨回過神來,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郭嘉:“奉孝放心,孤決不會因為袁隗、袁術等人,便將袁氏一族徹底隔絕,此非孤之格局。”

    “孤隻是覺得......”

    劉辨聲音略微拉長,長舒口氣:“袁隗這條老狐狸,真不愧是袁氏的掌門人,但凡有半點空白,他都會想方設法讓族人頂上去。”

    “是啊。”

    郭嘉神色中流淌出一抹期冀:“世家豪族何以能昌盛百年、千年?歸根到底便在於此,不管何處會成功,家族之火永不會熄滅。”

    “行了。”

    劉辨擺擺手,輕聲道:“別說他們了,除各大世族外,其餘方麵,進展如何?”

    郭嘉揖了一揖:“宛城鄧家、陰家等產業,目前正由唐郡守帶隊,將其登記造冊,收歸國有,預計兩日內,可以全部完成。”

    “此外,太史通配合史道長,已經組織好相關人員,為殿下登基大典做準備,包括祭天儀式、登基儀式等。”

    “王妃帶領唐夫人、司馬夫人,以及兩百繡女,已經將殿下的冕服等服飾做好,如今正在為唐夫人趕製,必定在登基大典前完成。”

    “......”

    “至於新野鄧家、陰家等世族......”

    郭嘉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神色淡然道:“目前鄧家是由鄧同在負責,他在竭盡全力組織族中青年才俊,想要是在為接下來的選官做準備。”

    “至於陰家。”

    郭嘉不禁哂然一笑:“屬下聽說,陰祿在族中適齡女子中,已然挑出兩位,按照宮廷的標準,正在傳授她們相關禮儀。”

    “而且,陰家族人也在不斷打聽,想要看看殿下近期有沒有選妃的打算,這太守府中的侍從,聽說已有不少人與之接觸過了。”

    郭嘉負責組織情報體係,自然可以得知這些消息。

    劉辨隻能嗬嗬了:“陰家可當真是記吃不記打,居然還想通過外戚,讓自家權勢登峰,他難道忘記了,陰家是如何走到今日這般田地的嗎?”

    “哼!”

    劉辨輕哼一聲,擺了擺手:“閹宦、外戚之禍,在南陽漢庭,絕不會再出現,他陰祿想靠女人恢複陰家權勢,簡直是癡心妄想。”

    對於弘農王的聰睿,郭嘉倍感歎服,當即揖了一揖:“殿下英明,屬下佩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