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灌鋼法萌芽!鋼鐵大業,即將起飛!
字數:13432 加入書籤
縣令官兒雖小,但對於目前劉辨可掌控的區域而言,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算是二級行政單位,有著非比尋常的戰略意義。
若是隻有一個縣令出事兒,還自罷了,不會影響基本的運轉,可若是一大批縣令出問題,耽誤了農耕,南陽漢庭能否支撐過一年,還是個未知數呢。
這一點,鄧同非常清楚。
在這種節骨眼上,按照鄧同的經驗,朝廷應該哄著這些基層官員,至少也要等農耕進入正軌以後,再對他們下手,這時候下手,是不明智的。
但似乎......
老族長鄧勳不這麽認為。
鄧同不敢小覷,反複認真思考,輕聲道:“家主,朝廷為盤活土地資源,獎勵百姓農具,咱們同樣可以給予獎勵,反正各地的冶鑄作坊中,庫存量很足。”
“恩?”
正在拾掇花草的鄧勳,猛地直起了身子,緩緩點頭:“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朝廷的土地資源有限,吸納不了多少百姓,咱們如此這般,自保已是綽綽有餘。”
按照鄧同的核算結果,朝廷是增加了田賦,減免了口賦、算賦,單從這一點核算,也不過是稍有盈餘而與,最具有吸引力的,當屬獎勵農具。
而鄧家若是同樣如此,便可抵消朝廷獎勵農具的優勢,單憑自己三十稅一的田賦,同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點!
是其餘小的士族,難以做到的。
即便小士族要滅亡了,他們同樣可以從其身上汲取養料,保證自家免受牽連,如此一來,隻要利益不受損失,鄧勳也懶得再管了。
“至於農具......”
鄧勳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不值幾個錢,隻要能留住百姓,這些東西早晚能賺回來,不必過分深究。”
“這樣吧。”
言至於此,鄧勳吩咐鄧同道:“你替我跑一趟,往各家走走,將此消息散開,依舊讓他們自行抉擇,若是出了問題,休要再來找我。”
呼—
長出口氣。
鄧勳有些意興闌珊:“我已經老了,懶得再管這些事情,隻要南陽漢庭選官結束,剩下的路就靠他們各家自己走了,等新族長選出來再說。”
南陽鄧家是非常龐大的家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各家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宗係,隻是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宗,才會選出族長,在每年祭祀等問題上,由族長負責統一協調。
鄧勳雖然是族長,但他很難插手各家的事務,有些話同樣是點到為止,至於你聽或不聽,與他沒有太大的關係。
鄧同揖了一揖,輕聲道:“家主放心,侄兒會將此消息,告知各地家族的。”
鄧勳扭頭瞥一眼鄧同:“賢侄啊,讓你費心了。”
鄧同頷首:“能為咱們鄧家做點貢獻,侄兒榮幸之至,何來費心之說。”
鄧勳緩緩點頭:“好,那你去吧。”
鄧同起身,拱手抱拳:“家主好生歇息,侄兒告退。”
言罷。
鄧同轉身離開八角亭,一路出了鄧家老宅。
與此同時。
新野。
鴻賓樓。
三層,雅間。
靠窗戶的位置。
此刻,正有兩個男子麵對而座。
一個身穿墨色襜褕的男子,替對麵這位身材略顯發福男子斟滿茶水,輕聲道:“縣尊,趙某豈能不知您麵臨的風險,可沒有我們這檔子事,您就能躲得了?”
這個自稱“趙某”的男子,正是新野趙家的家主趙儼。
如今,趙家的佃戶流失嚴重,十之八九的土地沒人耕種,若是再這樣下去,耽誤了春耕,今年趙家能否支撐下來,那就另當別論了。
迫不得已。
趙儼隻能私下裏把新野令約出來,想辦法解決這檔子事情:“您那份農耕生產責任書,趙某有所耳聞,除了準備階段,稍微容易些外,一旦全麵展開,根本不可能完成。”
“別說是您,便是整個南陽,也沒有人可以完成那樣的生產責任書,上麵給的節點獎勵,根本就是在逗你們玩。”
“要我說呀......”
趙儼將茶盞奉到新野令程渭麵前:“朝廷根本就是在嚇唬你們,給你們施加點壓力而已,陛下年輕,總想幹點政績出來,讓長安那頭瞧瞧,這一點可以理解。”
程渭小呷一口,放下茶盞:“趙家主說得不無道理,不過陛下雖然年幼,但手腕狠辣,難保不會來真的,我可不想因小失大。”
官場之上,總是喜歡打啞謎。
程渭既然敢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來跟自己喝茶,證明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如今找各種辦不了的理由,其實根本就是在抬價。
這一點。
趙儼非常清楚。
當然,趙儼還沒有財大氣粗到鄧家那種豪橫的程度,因此即便知道程渭的意思,也得想辦法討價還價,盡可能讓自己損失小些。
“縣尊。”
趙儼施施然一笑,輕聲道:“陛下手段的確狠辣,但孔家畢竟是謀反大罪,豈能與此時相同,咱們充其量是辦事不利,後果沒您想的那麽嚴重。”
“何況,鄧家、陰家、來家俱是家大業大,朝廷這點措施,根本就傷不到他們,我們趙家之流若是支撐不住,又該怎麽孝敬您呀?”
言外之意,你程渭不可能從鄧家、陰家、來家,這樣的世家豪族身上得到好處,隻能從我們這些不入流的士族身上下手,我們死了,你又吃誰去呢?
程渭饒有興致地點著頭,打量著對麵這個男人:“趙家主當真以為,農耕生產責任書上的節點任務,本縣達不到嗎?”
“當然!”
趙儼立刻附和道:“縣尊若是全力以赴,自然可以完成,那些獎勵自然可以拿到,不過那點錢於縣尊而言,又算得了什麽?”
“趙某別的不敢保證。”
趙儼當即伸出兩根手指,輕聲言道:“朝廷兩倍的獎勵,趙某可一次性奉上,不知縣尊,以為如何?”
“哼!”
程渭凜然一笑,起身便要離開:“那點錢,你還是自己......”
話音未落,趙儼便趕忙打斷,毫不猶豫地改口:“縣尊,這隻是第一筆錢而已,隻要我們趙家可以活過來,另有財帛奉上,包您滿意。”
“而且!”
趙儼強調道:“不需要縣尊您做別的,隻要稍稍拖延拖延時間即可,這些佃戶非常清楚,一旦錯過農耕時節,全家就得餓死,到時候他們自己會回來。”
程渭試探性道:“那這錢......”
趙儼忙不迭拱手:“縣尊放心,今夜便送至您的府上。”
程渭撚須淡笑:“如此甚好。”
*****
雉縣。
冶鑄作坊。
“由於炒鋼法的創造,使得百煉鋼技術發展到成熟,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精良的鋼,就稱之為百煉精鋼,或是百煉鋼。”
“從目前已發現的古代鋼製品來看,我國東漢時期,就已經成熟地掌握了百煉鋼技術,當時煉的工藝有三十煉、五十煉、百煉等區別。”
“辯爺。”
軍師聯盟對於漢末時期的工藝,根據實地情況,進行解讀:“東漢流行的寰首刀,又稱之為‘書刀’,因為它的一麵常有錯金的馬形紋樣,又稱之為‘金馬書刀’。”
“東漢人李元在《金馬書刀銘》中記載:巧冶煉剛,金馬托形,黃紋錯鏤,兼勒工名。這個煉剛,便是煉鋼,說明這時已經有鋼製品。”
“此外,從各地出土的資料上,同樣如此,在這裏便不一一列舉了,辯爺隻需要知道,漢末時期,百煉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即可。”
劉辨不得不承認。
結合具體的實物解讀,的確是非常形象。
尤其是金馬書刀,更是如此,讓劉辨有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與理解。
與此同時,劉辨同樣產生一個疑惑:“老師,我看到冶鑄作坊裏的兵器,大都是寰首刀,很少有劍,不是說劍盾兵才是主流嗎?”
軍師聯盟立刻解釋道:“劍盾兵的確是大漢的主流,不過發展到漢末時期,已經隱隱有被寰首刀取代的跡象。”
“至於原因的話......”
言至於此,軍師聯盟直接給出答案:“根據曆史學家的解讀以及推斷,有很多原因,但主要原因應該是兩點。”
“其一,是因為騎兵的發展以及戰鬥的需要!”
“劍的特點,是前有尖鋒,兩側有鋒利的刃口,既便於向前穿刺,又能左右揮舞、劈砍,而騎兵因為馬速快,不利於揮舞、穿刺動作,更適合劈砍,因此偏向於寰首刀。”
“其二,乃是製作方便與煉鋼技術的進步。”
“長劍的尖頭、兩側刃口都需要鋒利的刃,而中脊又需要較厚而堅韌的特性,製作工藝相對複雜,不便於批量生產。”
“可寰首刀不一樣,它隻有一側需要鋒利的刃,製造簡單,方便批量生產,特別是煉鋼工藝的進步,使得寰首長刀的製造大為發展。”
仔細想想,似乎還真是這樣。
劉辨自己麾下的騎兵,便是配備戰矛、寰首刀。
遠距離之下,可以戰矛廝殺,近距離則可以寰首刀劈砍。
至於自己麾下的步兵,同樣大部分都使用寰首刀作戰,已經很少配備長劍作戰,如今在冶鑄作坊中,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兵工部分幾乎全都是寰首刀,卻唯獨不見劍的蹤跡。
正在這時,一旁韓暨捧著竹簡書上的記錄,輕聲問道:“秦坊主,這個叫吉凱的,是怎麽回事?他這些天的生產為零?”
“這......”
秦奮沒辦法隱瞞,隻能老實交代道:“是這樣的,韓謁者,這個叫吉凱的家夥,是我們這裏最厲害的煉鋼師傅。”
“他素來瞧不上那些普通的農具,專門喜歡煉鋼、打造兵器,最近這家夥不知怎麽回事,好像在研究一種新的鍛打方法,都快走火入魔了。”
“我這......”
秦奮嘿嘿一聲,略顯尷尬地道:“我這實在是拿他沒辦法,不過您放心,他那點產量,我會讓別人幫忙完成,絕對不會影響咱們的任務。”
韓暨皺著眉:“哦?全新的鍛打方法?”
秦奮點點頭,倒也沒有隱瞞:“沒錯!他自己瞎搞的,我們也不懂,反正就是拿鐵水往上澆灌,然後再反複鍛打而已。”
“竟有此事?打造出來的兵器如何?”
“廢物一大堆,應該沒有成功。”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劉辨倒是不覺得有什麽,但軍師聯盟聽到這話,頓時興奮起來:“辯爺,快問問這人的具體情況,最好能去他工作的地方瞧瞧,專家懷疑這是灌鋼法的萌芽。”
“灌鋼法?”
劉辨頓時一愣。
“沒錯。”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雖然,灌鋼法普遍認為是從南北朝開始的,但它的發展是有一定過程的,從東漢時期有萌芽,是絕對正常的。”
“而且,專家從史料中也得到了證據,西晉張協在《七命》中,便有對灌鋼萌芽的記載,跟眼前這人描述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灌鋼法的灌字,便是指熔化的生鐵水,灌注到熟鐵中,而其仍要經過反複鍛打,又有百煉鋼的特征!”
臥槽!
劉辨驚詫不已。
沒想到,這一趟來冶鑄作坊,居然還能有意外之喜?
劉辨沒有絲毫猶豫,急忙打斷道:“秦坊主,不知你口中的那個怪人,現在何處,可否引薦給我等,讓我等開開眼界。”
秦奮雖然不知道劉辨的身份,但荀彧、韓暨對其比較恭敬,可知眼前這個少年郎,必定非富即貴,身份非同一般。
秦奮豈敢怠慢,皺著眉:“這......倒是可以引薦,隻是他的作坊環境比較差,小人實在是害怕汙了諸位貴人的眼。”
“無妨。”
劉辨大手一揮,朗聲言道:“爾等可以受得了,我等又豈能受不了?你頭前帶路便是。”
秦奮皺眉:“這......”
目光試著掃過荀彧、韓暨二人。
荀彧頷首點頭,輕聲道:“走吧,過去看看。”
秦奮這才答應一聲:“既如此,各位貴人跟我來吧。”
眾人一路穿行,抵達作坊幾乎最內部。
果然。
一個膀大腰圓,赤膊上身的漢子,正拎著錘子,不斷捶打夾著的鐵器,從形狀上判斷,像是戰矛,亦或者是鐵槍。
“各位貴人,他便是吉凱。”
尚且隔著百步遠,秦奮便介紹道:“此人在這作坊裏幹了十二年,比我的年頭還長,是孔家作坊中最厲害的師傅,孔家的兵器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其手。”
“哦?”
劉辨不由驚詫。
因為,那些曾經讓劉寵瘋狂的戰甲、兵器,劉辨也曾仔細看過,不得不承認,做工非常精湛,其水平遠超普通裝備。
如今,皇宮虎賁軍的一部分兵器,便是從孔家那支突襲隊伍手中奪來的,不僅鋒利,而且質量相當好,儼然是上好的精鋼。
“是其一人嗎?”
劉辨試探性詢問。
“不是。”
秦奮忙不迭搖頭,輕聲道:“是他,還有他的徒弟們一起鍛造的,這些年孔家在兵器上的生意,幾乎全都是靠他們在維持。”
“且慢!”
眾人正往前走時。
秦奮忽然擺手攔下眾人,目光盯著前方。
卻見......
吉凱身旁的小師傅,舀著一小碗鐵水上前,衝著其手中的兵器,便緩緩澆灌上去,頓時哧啦啦的聲音響起,一股淡淡的薄霧升騰起來。
與此同時,吉凱掄起錘子,便開始在兵器上不停的鍛打,四濺的火星不停,嚇得身旁的小師傅一個個遁得遠遠的,隻有他絲毫無懼,依舊在不停鍛打。
“這......”
劉辨不禁愣怔:“這人不怕受傷嗎?”
秦奮聳聳肩:“不知道,他就是這模樣,一直都是如此,可能已經習慣了,聽說他以前是道觀的道士,後來活不下去了,便去搶人,最終被發配到了這裏。”
“沒曾想,到了這冶鑄作坊裏,這小子還成精了,靠著以前跟師傅學習鍛造寶刀的手藝,在這裏混得是風生水起。”
劉辨愕然:“道士?”
秦奮點點頭:“沒錯!”
嗬嗬。
不得不承認。
道士當真是一個神奇的職業。
在道家的方術中,著重講究的,便是一個“煉”字。
比如,他們煉氣功、煉丹藥、煉金銀、煉刀劍等,因為講究“煉”,的確是“煉”出了不少新的科學技術。
練氣功,創造了氣功療養法;
煉丹藥、金銀,又創造了原始的化學;
煉刀劍,則提高了煉鋼的技術。
灌鋼冶煉法是由北朝,煉造宿鐵刀的綦(qí)毋(wú)懷文首推,此人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道家術士。
劉辨雖然略顯震驚,但對於軍師聯盟而言,卻是更加確信,同樣有著道士煉刀劍的經驗,此人或許真可以完成灌鋼法的普及。
這對於軍師聯盟而言,簡直就是個寶貝啊!
“辯爺。”
軍師聯盟的聲音非常興奮:“專家非常確信,這便是灌鋼法的萌芽,處於東漢百煉鋼、南北朝灌鋼法的交替過渡期。”
“雖然,這人的方法是不正確的,但基本原理是正確的,他對於咱們接下來要普及的灌鋼法、蘇鋼,以及生鐵淋口等技藝,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灌鋼法從南北朝開始以後,便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使得鋼鐵產量大幅度增加,令其逐漸發展向了民用,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
而蘇鋼、生鐵淋口,便是在灌鋼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得來,究其根本,全都在於灌鋼法的普及,才能向後繼續推進。
嘶—!
劉辨實在是不敢相信,專家對於此人的評價如此之高。
一時間,即便是劉辨本人,也不由地有些錯愕:“老師,我要不要把喊過來,拉攏一下?”
軍師聯盟卻是言道:“不必,這種事情交給韓暨辦吧,等會兒出來以後,你專門跟他說一下此事,讓他多多留心此人。”
“專家說......”
軍師聯盟輕聲道:“咱們準備的方案,完全可以以此人為核心,先把灌鋼法普及,提高了鋼鐵產量,然後再進行細化提升。”
“具體的方案,專家會進行全麵的整理,至少需要三天時間,進行最終的完善、補充,爭取一次性便安排到位。”
劉辨長出口氣,神色緩和:“好,我記下了。”
秦奮擺手:“來人,把吉凱給我喚來。”
身旁的仆從點頭:“喏。”
不多時。
正在冶鐵的吉凱,抬頭望向這裏。
可是......
對方卻隻是輕輕一瞥,旋即繼續低頭打鐵,彷佛全然不把劉辨等人當回事一樣。
秦奮一臉尷尬,忙不迭點頭哈腰賠罪:“實在抱歉,這人就是個怪脾氣,眼裏隻有打鐵,也不懂什麽禮數,還請諸位貴人見諒。”
呼—
劉辨長出口氣,輕聲道:“沒關係,讓他繼續鍛鐵吧,我們回去。”
秦奮一愣:“啊?這......這便回去了嗎?”
劉辨淡笑:“你已經介紹了很多,該了解的,全都了解清楚了,自然要回去。”
秦奮不得已,隻能拱手道:“既如此,小人送貴人出去。”
一路穿行,出了冶鑄作坊。
劉辨率先上車。
荀彧、韓暨緊隨其後。
馬車方才離開,荀彧便一揖道:“陛下,您是不是有什麽要說的?”
劉辨淡笑,肯定地點點頭:“公至,那個叫吉凱的,你要特別關注,此人正在研究的新式鍛鐵法,朕在皇宮中的某本書中見過。”
“雖然,他的方式方法可能有誤,但其原理是正確的,這對於朕接下來改造冶鑄事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韓暨深吸口氣:“陛下放心,微臣謹記。”
劉辨輕聲道:“接下來,你便要正式赴任了,有何不懂之處,便入宮來見朕,朕自然會幫你解決疑難困惑,爭取早日令冶鑄作坊換代升級。”
畢竟,高筒轉車上所需要的零部件,還需要冶鑄事業的支持,短時間內對冶鑄作坊進行升級,是極其必要且迫在眉睫的。
韓暨頷首點頭:“喏。”
吱扭扭。
馬車一路緩行。
三人針對今日的參觀,進行了長足的溝通,幫助韓暨理順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不知過了多久,馬車返回完成,一路直通皇宮。
劉辨回到文德殿,開口詢問:“今日可有事否?”
何雲負責留守,拱手抱拳:“陛下,戲仆射派人送來了第一考的結果,以及名冊,說陛下隻要定下來,便可以張榜公布了。”
“哦?”
劉辨不由驚詫:“已經送過來了?”
何雲點頭:“恩,送來了。”
“呈上來,讓朕瞧瞧。”
“喏。”
何雲應了一聲,派人將竹簡書抬進來:“陛下,全都在這裏。”
旋即。
他拿起帛書,雙手奉上:“此乃名冊,以及考課結果,還請陛下過目。”
劉辨接過,展開瀏覽,淡然一笑:“王景、袁渙、司馬朗、鍾繇?不錯嘛,還真炸出不少大魚,這回可有得玩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