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從南翔到句容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南翔這個地方,封天宇並不陌生。一個多月前,他們從廣東出發,乘漢廣線火車至武漢。又從武漢坐輪船順長江而下,到達江蘇的鎮江;再從鎮江坐京滬線達上海附近的南翔。當時,他們就是在南翔下的火車。
大撤退開始後,六十六軍奉命在錫澄線阻擊日軍,掩護友軍撤退。
爾後又參加了阻擊日軍向蘇州和常熟進攻的阻擊戰。特別是奉命援救第五十八師於常熟城。
這次,他們接受的任務,就是阻擊日軍向南翔的進攻,為主力的轉移撤退贏得時間。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日軍不給國軍喘息之機,迅速向蘇南地區挺進;進而威脅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1937年11月14日,日軍精銳第11師團攻陷太倉,日軍精銳第9師團則於15日占領昆山,並從17日起,突破蘇州至昆山國軍防線。
第三戰區左翼軍總司令薛嶽於19日發出自吳福線撤退的命令,蘇州,常熟當日即失陷。
日軍精銳第9,第11,第16師團遂向錫澄線急進。國軍在撤守錫澄線時,與日軍發生多次激烈戰鬥。
1937年11月26日,國軍力戰不支,一部撤往常州,一部向皖南撤退;另一部堅守江陰要塞。
第二天,無錫即告陷落。
日軍參謀本部於1937年11月28日,下達電令:“向南京追擊”。
鬆井石根在這一天的《陣中日誌》寫道:“次長來電報傳達了參謀本部關於進攻南京的決定,我欣喜地感到,這些天我竭力鼓動的意見終於湊效了”。
日軍各部,遂分別沿京滬鐵路,江南大運河,太湖及北岸公路追擊國軍,並於1937年11月29日攻占常州。
與此同時,集結在長興,湖州一帶的日軍第114師團(乙種師團)占領宜興。
日軍為掃除後防威脅,抽調精銳第13師團1個旅團沿錫澄公路攻擊前進。江陰國軍守軍與日軍進行激烈的戰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早於1937年八九月間,在江陰附近江麵實行沉船封江,以阻止日艦自由上駛。經過兩個多月沉船,共沉大小軍艦,商船,躉船43艘,總噸位6.38萬噸。另外還填入大量石子。
從9月22日-29日,日本海軍派出第二航空戰隊和第二聯合航空隊機群,襲擊江陰中國海軍。
中國海軍“平海”“寧海”“逸仙”“建康”“楚有”“青天”“湖鵬”“湖鶚”“江寧”等艦艇相繼被擊沉,傷亡數百人,損失慘重。
但海軍官兵浴血拚殺,擊落日機11架,擊傷多架,取得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1937年11月9日,蔣介石電令江陰要塞司令許康等“各要塞守備部隊官兵,雖致炮毀彈盡,亦不得擅退,須與要塞共存亡。”
此時,江陰國軍由江防總司令劉興指揮,所部有第103師何知重部(黔軍),第112師霍守義部(東北軍),江防部隊歐陽格部,要塞部隊許康部,以及海軍炮隊。其要塞備炮61門(內含150毫米新炮4門,180毫米新炮8門)。
1937年11月28日,日軍分別進抵南閘,雲亭線,向江陰國軍衝襲。
黃山炮台對日軍實施壓製轟擊,成功擊退敵軍進攻。同時其他各炮台,也全線炮轟;一舉擊沉日艦兩艘,擊傷十數艘。
當晚南閘一度失守,經過國軍官兵反複衝殺,複於第二天拂曉前奪回。
次日,雙方仍在南閘,雲亭一線血戰。至晚,國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向青山,板橋一線。
1937年11月30日,日軍向江陰城發起攻擊。國軍第103師第618團與日軍血戰定山,陣地一度丟失;後由夏民安連長率敢死隊經過四五個小時反攻,成功奪回;夏民安連長壯烈殉國。
在之後的戰鬥中,該團英勇炸毀日軍戰車7輛。是夜,國軍第112師一部突襲南閘,竟衝入日軍一司令部,擊斃敵指揮官一名,斃傷敵寇數十人;至拂曉前撤回原地。
1937年12月1日,江陰保衛戰進入白熱化。中日雙方展開激烈的炮戰,鵝山、蕭山、黃山各炮台被擊毀4門火炮,通訊設備全部被破壞。
日機向國軍各炮台狂轟濫炸,企圖徹底切斷江上交通。
午後,江陰城內國軍守軍力戰不支,被迫撤退。是日,日軍在20餘輛戰車掩護下,由西北關衝入城內。
第103師師長何知重,將所部第613團,第615團和第618團全部投入反攻,成功將日軍逐出城。
然而當天下午六點,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卻電令撤守鎮江,留一團堅守黃山要塞;江陰失守。
在撤退中,第613團團長羅熠輝中伏殉國。黃山要塞戰鬥一直打到12月8日。
江陰阻擊戰同時,日軍各部繼續向南京方向挺進;至12月8日,金壇,丹陽,溧陽,溧水,句容,鎮江先後陷落。日軍占領整個蘇南地區,南京失去了最後的屏障。
南翔鏖戰是這些戰鬥中最激烈的一次戰鬥。
1937年12月4日晚,日軍華中方麵軍命令:“上海派譴軍及第十軍於奪取南京郊外之既設陣地之後,大致進抵大元門(下關東北約4公裏處)一小衛(南京至句容道路上)一高橋門一雨花台一棉花地一線,準備攻克南京城。
東部句容至湯山一線,是南京國軍最早與日軍交戰的地域。日軍精銳第16師團於12月初,經丹陽進攻句容至湯山鎮之間。
守衛這一地域的就是封天宇聽在的粵軍第66軍和第83軍。
1937年12月4日,日軍先頭部隊三四百人到達天王寺附近。
國軍第66軍第160師布防於句容及其以西一線,第159師則布防於湯山鎮,仙瀾橋南北之線。新編第157師為總預備隊,準備隨時支援。
5日拂曉,駐守句容第955團,第959團與小股日軍交火,並迅速將敵擊潰。
當天9時,日軍200餘人繞到句容以西的土橋鎮,企圖襲擾國軍陣地後方。
上官若雲的958團立即予以堵截,雙方在獅子林大戰一場。
此次戰鬥,上官若雲和封天宇指揮部隊與敵激戰,消滅敵人近百人,迫使餘敵退了回去。
這股日軍後遇國軍第74軍,他們在土橋附近的山坳中將其殲滅,斃敵一百餘名,繳獲機槍20挺。
下午13時許,數百日軍突破句容防守陣地,進入句容,並向萬家連,朱家下,邵家村等陣地施行掃蕩。
下午,日軍增援3000餘人到達土橋鎮,企圖向新塘市前進;另一隊1000餘人,經牧馬場向湯水鎮前進。
傍晚,日軍精銳第16師團第9、第20兩個聯隊占領句容縣城。守軍第66軍突圍。
突圍中,葉肇命令九五八團打頭陣。上官若雲和封天宇指揮部隊猛打猛衝,終於撕開了一個口子,為大部隊突圍打開了突破口。
在突圍中,第160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將,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攻占句容的日軍一部,1937年12月7日自鎮江長山方向,向鎮江攻擊前進;並與鎮江國軍守軍103師接觸。
8日拂曉,日軍以猛烈炮火攻擊;上午9時,第103師力戰不支向龍潭方麵轉進。
中午12時,鎮江城淪陷;小合山要塞區國軍也退守象山。午後3時,日軍炮兵向象台猛烈轟擊,並以坦克18輛,步兵2000餘人沿鎮象公路突擊。
國軍因時間倉促,致使日軍一部衝入象台。象台國軍臨危不懼,英勇抗擊;在象山,焦山炮台掩護下,擊退日軍進攻,還擊毀坦克3輛。
但日軍援兵到達,象台陣地已成孤立之地,國軍守軍被迫放棄象台要塞,象山炮台;其一部撤往焦台。
1937年12月9日清晨5時,日軍炮兵,飛機向焦山陣地攻擊,致焦山建築及炮台方向全被破壞,國軍國軍守軍傷亡三分之一。
但國軍官兵仍拚死阻擊,成功將敵擊退。
10日,日軍炮兵與5架飛機,繼續向焦台轟擊。至午後3時,敵又增派150毫米重炮,掩護步兵登陸。國軍守軍被迫在當晚撤離,轉移江北。(www.101noveL.com)